科學家找到在室溫下將可穿戴傳感器直接列印在皮膚上的方法

2020-12-23 中文業界資訊站

據外媒報導,柔性電子技術為可穿戴傳感器的應用提供了一些有趣的可能性。可穿戴傳感器可以被做成類似於紋身、用於監測人體健康各個方面的膠片和袖套。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現在已經開發出了一種可以直接列印在皮膚上的安全裝置,它可以追蹤體溫和血氧水平等信息,一旦工作完成上面的信息就會被清除掉。

這種新型可列印傳感器則是建立在這群研究人員早期工作的基礎上得來,此前他們開發了用於可穿戴傳感器的柔性電路板。然而這一過程的關鍵是將一些金屬部件在人體不能很好承受的溫度(300℃)下粘合在一起。

這種灼熱的燒結過程使得研究小組無法將柔性電路板直接印在人體皮膚上,但現在他們可能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關鍵之處在於科學家們所說的燒結輔助層,它起到一種緩衝的作用,能讓材料在更安全的溫度下結合在一起。

據了解,這一層的配方由聚乙烯醇糊劑和碳酸鈣組成,它們分別可以在可剝面膜和蛋殼中找到。這一層的作用則是讓皮膚表面光滑並允許在室溫下將一層非常薄的金屬圖案直接印在上面,然後用吹風裝置就能進行設置。

據研究小組介紹,這種靈活的電路保持了它的電化學特性並可以通過調整以此達到連續記錄溫度、溼度、血氧和心臟信號等數據的目的。一旦工作完成,傳感器就可以簡單地用熱水衝洗掉。並且據研究人員介紹,這種衝洗的過程不會損傷人體皮膚,而這對皮膚敏感的人像老人、嬰兒來說尤其重要。

隨著設備的不斷改進,該小組希望可以其可以被用來監測COVID-19的症狀。

相關焦點

  • 穿戴式傳感器直接列印在皮膚上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Penn State University)科學家研發出一項能直接在人體皮膚上列印傳感器的新技術。科學家結合聚乙烯醇與碳酸鈣打造的輔助層,能在低溫下協助傳感器的金屬材質完成燒結,避免高溫傷害人體皮膚。 目前已有不少能穿戴在身上,就像是第二層皮膚的醫療傳感器。賓州州立大學研究團隊則更進一步,開發出能直接列印在皮膚上的傳感器。
  • 中科院物構所光固化3D列印研究獲新進展,可用於柔性可穿戴傳感器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中國科學院功能納米結構設計與組裝/福建省納米材料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吳立新課題組基於3D列印在可穿戴傳感器方面具有應用前景,創建了在3D列印光敏樹脂中添加這種交聯劑能夠提高列印解析度,列印的模具可在熱水中溶解。
  • 歐萊雅推出首款可穿戴微流體傳感器,可測皮膚pH值
    由理膚泉帶來的My Skin Track pH再次開創了可穿戴傳感器以及陪伴應用程式的新先河,可供輕鬆測量個人皮膚pH值,並形成定製化的產品推薦方案,實現更好的護膚效果。My Skin Track pH已榮獲可穿戴技術產品類別中的CES 2019創新獎。這款傳感器由歐萊雅護膚品牌理膚泉合作開發。該品牌與皮膚科醫生長期密切合作,開發安全有效的護膚產品,致力於讓消費者直接獲益於科技進步的前沿成果。
  • 直接在皮膚上3D列印電路
    圖片來源:明尼蘇達大學,McAlpine團隊電子義肢(body hacking) 的概念在近些年越來越流行——這個概念是指將整合技術應用到身體中,使人類獲得新的能力。這一概念非常有趣,但具體實施過程卻十分令人望而生畏——試想將一個相機置入你的後腦,或者把磁鐵植入你的手指裡。
  • 科學家研製出可穿戴的汗液成分傳感器
    科學家研製出可穿戴的汗液成分傳感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6 21:13:05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高偉團隊研發出一種雷射雕刻的可穿戴傳感器,其可用於靈敏檢測汗液中的尿酸和的酪氨酸
  • 卡耐基梅隆大學3D列印可拉伸可穿戴的電子「紋身」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工程學院和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系統與機器人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來製造堅固、高度靈活的紋身式電路,用於可穿戴計算。科學家採用低成本的3D列印工藝將導電液態金屬合金列印到附著在人體皮膚上的紋身紙上。這些超薄紋身可以很容易地用水蘸上,就像用溼海綿塗抹兒童的裝飾紋身一樣。
  • 新型柔性可穿戴傳感器:可精準識別語音!
    導讀據韓國浦項科技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柔性、可穿戴、振動響應的傳感器。背景如今,我們很容易在手機上找到語音識別功能。在辦公室召開的會議或者談話中,我們經常會體驗到語音識別功能。可是有時候,無論我們開啟語音識別功能多少次,它都根本無法被激活。這是因為,手機用麥克風檢測聲壓從而識別語音,但是麥克風很容易受到周圍噪音和其他障礙物的影響。
  • 生活中用到的可穿戴傳感器的類型有哪些?
    可穿戴技術依靠傳感器來測量人體動作如何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其自身的數據。隨著傳感器技術的發展,可穿戴設備現在具有更深的測量能力。所有這些傳感器均可以具有三個軸,與指南針非常相似,可以改善平衡。通常將陀螺儀和加速度計與它們配合使用,而磁力計則通過過濾運動方向來匹配它們。 全球定位系統(GPS) GPS是智慧型手機和智能手錶等許多設備上常用的傳感器。它用於掃描並通知用戶其位置。信息被發送到衛星以量化確切的位置和時間。
  • 可穿戴生物傳感設備:市場規模超25億美元,可對汗液、淚液及唾液...
    通過將傳感器直接與皮膚貼合,表皮可穿戴設備已經成為現實。目前,常見的傳感器集成方式包括電子皮膚、臨時列印的紋身、腕帶、貼片或者直接嵌入紡織品等幾種方式。這些集成方式可以確保傳感器與皮膚緊密接觸,並能在身體運動時承受機械壓力。 表皮體液(汗液及間質液)的分泌和組成 汗腺在人體皮膚表面廣泛存在——每平方釐米的皮膚表面平均有超過100個汗腺。
  • 市場規模超25億美元,可穿戴生物傳感設備前途無量
    表皮可穿戴生物傳感器可以在皮膚表面對汗液或間質液採樣,並對其中的生物標誌物進行實時分析或連續監控。這類傳感器通常依賴於生物受體以生物催化和離子識別標誌物,並以光學、電化學或機械等不同的傳導模式相結合。目前,電化學和色差是兩種主要的傳導模式。通過將傳感器直接與皮膚貼合,表皮可穿戴設備已經成為現實。
  • 快訊:首爾科學家3D列印多功能軟體傳感器可實現人機互動
    打開APP 快訊:首爾科學家3D列印多功能軟體傳感器可實現人機互動 機器人大講堂 發表於 2020-12-23 09:25:50
  •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新穎的3D列印傳感器
    事實證明,該多功能傳感器能夠隨意拉伸和彎曲成複雜的形狀,它還具有光學,微流體和壓阻傳感功能。在測試期間,該團隊能夠將其傳感器集成到可穿戴和激勵驅動的執行器中,從而使用戶可以遠距離控制多個機器人設備。
  • 一種新型可穿戴式發電機可為現有的無線傳感器供電
    加州理工學院醫學工程助理教授高偉一直在開發一系列廉價的可穿戴傳感器,以及利用人體為其供電的方法為可穿戴傳感器供電。如何為隨身設備供電一直是科技業界最大的挑戰,雖然電池是一種選擇,但由於電池體積大,而且電池會耗盡電量,所以並不理想。
  • Capricate平臺可3D列印帶植入傳感器的對象
    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人正在想辦法讓這一過程變得更加簡單,比如暫停3D列印插入電子器件等。如今,德國Darmstadt工業大學的一隊研究人員找到了有一個更加聰明的解決方案,他們開發出了一個名為Capricate的平臺,該平臺能夠在摻了碳的ABS線材的幫助下,把3D列印對象的表面變成傳感器。
  • 復旦科學家發明仿生纖維傳感器 可實時、準確監測人體健康
    新華社上海11月16日電(吳振東、王宛藝)復旦大學科學家研發一種可注射的纖維狀生物傳感器,植入後該傳感器就像毛髮一般附在皮膚表面,纖細柔軟並可以實現對體內多種化學物質的長期、實時監測。電化學生物傳感器是一類可以將化學信號轉化成電信號的裝置,可用於監測特定化學物質,在可穿戴醫療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據介紹,現有的可植入式傳感器因其材料本身模量大,存在剛性器件和柔軟組織間的重複機械損傷問題。此外,基於二維平面結構設計的植入式器件很難實現微創植入,導致難以和組織形成穩定界面,無法實現長期準確監測,從而影響到信號採集和生物安全。
  • 基於MEMS六軸傳感器的可穿戴運動監測系統設計
    現在市面上的可穿戴設備越來越多,對於可穿戴設備,尤其是手腕式的可穿戴設備的競爭日益激烈。對於可穿戴設備的研究核心在於可穿戴傳感器的研究。
  • 科學家研發新型可穿戴式超聲波貼片 不用動刀就能監測皮下深處的血壓
    (圖源:ScienceDaily)科學家研發出了一種新的可穿戴式超聲貼片,它可以非侵入性地監測皮膚深處動脈的血壓,可以幫助人們更早、更精確地發現心血管問題。「到目前為止,可穿戴設備僅限於感知皮膚表面或皮下的信號。但這只是冰山一角。」「通過將超聲技術集成到可穿戴設備中,我們可以用非侵入性的方式開始捕捉大量其他信號、生物事件等在皮膚下進行的活動。」「我們正在為可穿戴電子產品的傳感範圍增加第三維度。」 Xu說,他也是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可穿戴傳感器中心的成員。
  • 賀曦敏《物質》可穿戴應變傳感器和超級電容器水凝膠的分層結構
    【前沿背景】新近開發的柔性和可伸縮電子設備試圖通過執行人類功能(例如在人造皮膚中)和多功能假肢(用於協助人類運動)或與服裝或人體進行接口(例如在導電互連,生物電子學中)來彌合人與機器之間的鴻溝,可穿戴式傳感器,可伸縮的儲能設備和柔性光電設備。所有這些應用都需要高導電性和機械柔順性的材料。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發傳感器可以實時測量汗水
    人們認為傳感器有一天可以監測重要的健康統計數據,而不必刺破皮膚並抽血。希望可穿戴傳感器能夠實時監測汗水並提供脫水和疲勞等問題的信息。現在,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們創造了一種可穿戴的傳感器,可以實時測量汗水。
  • 可穿戴技術公司Shimmer推出醫療可穿戴傳感器算法開源計劃
    可穿戴傳感器通過將連續的、真實的數據納入臨床和研究,有可能徹底改變臨床試驗和醫學,一般來說,可穿戴傳感器用連續、客觀的措施取代偶爾的、通常主觀的健康指標。但目前,缺乏公認的臨床標準將成為可穿戴傳感器在臨床試驗中不能廣泛使用的主要障礙。換句話說,儘管可穿戴傳感器的使用繼續增長,但傳感器算法標準的缺失有時阻礙了它們在臨床試驗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