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數學應用問題的歸類
小學數學的應用題往往是概念、公式的應用。
小學數學常用的一些概念、公式,應加以記憶。如: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取款時銀行多付的錢叫做利息;購買建設債券和儲蓄在實質上是一樣的,是支援國家建設的另一種方式,只是債券的利率一般高於定期儲蓄;「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寫成百分數就是10%;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在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比例的基本性質);比例共有四項,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比例尺;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這兩種量是兩種相關聯的量;圓的周長公式:C=2Πr或C=ΠD;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底面積×高;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三角形的面積=1/2 ×底×高;梯形的面積:=1/2(上底+下底)×高;圓的面積=∏×R×R;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體積公式可以統一寫成:「底面積×高」等等。
(一)分數、百分數的應用題 「分率(百分率、利率、折扣)」的概念是解題的關鍵,其中標準量「1」的選取是解題突破口。
例題推薦:
1、有甲、乙二人,已知甲的體重的2/5與乙的體重的2/3相等,甲的體重的3/7比乙的體重的3/4少1.5千克,求甲、乙二人的體重。
2、如師附小六年級有120人參加數學開放題競賽,獲獎人數佔總人數的,而獲獎人數中的是女生。獲獎的男生佔總人數的幾分之幾?
3、商店同時賣出兩臺洗衣機,每臺2400元,其中一臺比進價高20%,另一臺比進價低20%。總的來看商店是賺錢還是賠錢?
(二)工程問題 工程問題要弄清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三者之間的關係: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工作量/工作時間;工作時間=工作量/工作效率 ;總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例題推薦:
1、一個水池有兩個排水管甲、乙,一個進水管丙,若同時開放甲、丙兩管,20小時可將滿水池排空,若同時開放乙、丙兩水管,30小時可將滿水池排空,若單獨開丙管,60小時可將空池注滿,若同時打開甲、乙、丙三水管,要排空水池中的滿水池,需幾小時?[提示:1/(1/20+1/30+1/60)=10]
2、安裝一條煤氣管道,若由甲工程隊單獨施工144天可以完成。現在先由甲工程隊施工2天,接著乙工程隊加入一起施工,兩隊合做4天後,又調來丙工程隊一起施工,三隊聯合施工8天後,共完成了全部工程的1/3,又過了16天,前後一共完成了全部工程的5/6。餘下的工程由丙工程隊單獨施工,還要多少天才能全部完成?
3、甲、乙兩人同時分別加工同樣多的一種零件,甲做了它的1/4,而乙還有45個沒做。這時甲效率提高了20%,則當甲做了餘下的2/3時,乙還有他原工作量的1/3沒做。問兩人的總工作量是多少 ?
(三)行程問題 從表層意義上是考查學生對路程、時間、速度三者關係的認識,從深層次的角度分析,實際上是檢查學生的變通能力,因為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路程=時間*速度;時間=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時間 」,往往還涉及到時間、地點和方向等諸多要素,因此,解這類題目的關鍵是認準哪些是「變化的條件」,如何在解題中準確運用「不變的公式」。
例題推薦:
1、一船逆水而上,船上某人有一件東西掉入水中,當船調頭時已過5分鐘,若船在靜水中的速度為每分鐘50米,問再經過多長時間船才能追上所掉的東西?
2、一位足球運動員沿著720米長的湖邊跑了一圈。已知他前一半時間每秒跑5米,後一半時間每秒跑4米,那麼他跑後一半路程用了多少秒?
3、A、B兩地相距13.5千米,甲、乙分別從A、B兩地同時相向而行,往返一次甲比乙早返回原地,途中兩人第一次相遇於點C,第二次相遇於點D。已知兩次相遇時間間隔為3小時20分,C、D相距3千米,求甲、乙兩人的速度。
4、客船從甲港開往乙港,貨船從乙港開往甲港,兩船同時相向開出10小時相遇。相遇後又繼續行駛3小時,這時客船離乙港還有280千米,貨船離甲港還有420千米,甲乙兩港相距多少千米?
(四)*濃度問題 (不作重點要求) 這類題目要求了解的關係式: 溶液=溶質+ 溶劑 ;濃度=溶質/ 溶液;溶液= 溶質/ 濃度;溶質= 溶液*濃度
例題推薦:
甲、乙兩隻裝滿濃硫酸溶液的容器,甲容器裝有濃度為8%的硫酸600千克,乙容器裝有濃度為40%的硫酸400千克,各取多少千克分別放入對方容器中,才能使這兩個容器溶液的濃度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