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不是陪嫁嗎,咋還寫你爸媽的名?兒媳怒懟:婆婆頓時啞口無言
導語
父母都是很疼子女的。在子女結婚時,為了子女有更好的居住條件,父母往往會出錢給孩子買房。此前我的閨蜜曉玲結婚時父母就為她買了一套房。
案例
曉玲和老公小張談的是校園戀,畢業後三年,一直感情很好的兩人就順理成章地結了婚。不過,由於小張家的經濟條件不太好,所以並沒有能力買房。曉玲的家庭條件相對寬裕,為了讓女兒婚後不必住在租的房子裡,曉玲的爸媽就出錢給曉玲買了套房。
沒想到的是,婚後的某一天,曉玲的婆婆卻很生氣地對曉玲說:"這套房子不是陪嫁嗎,怎麼寫的還是你父母的名字?"
婆婆的態度和語言都讓曉玲忍無可忍,於是曉玲回懟道:"買這套房子的錢是我爸媽辛辛苦苦掙的,他們給我買了房子,是為了我們婚後有個更好的生活環境。況且當初彩禮才收了你們兩萬塊錢,並且我已經陪嫁了一輛車了,難道你們不出錢還想把名字加上去嗎?"曉玲的回應讓婆婆啞口無言。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婆媳關係都是比較難處理的。事實上,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婆媳在相處時沒有把握好尺度和分寸,從而造成了兩人之間的矛盾。
那麼,在婆媳相處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1.婆媳間應注意溝通
許多婆媳間的矛盾都是因為溝通上的欠缺引發的。在兒媳嫁過來之前,是沒有和婆婆共同生活的經歷的,這會導致兩個人對彼此都缺乏了解。
因此婆媳間應注意營造溝通交流的機會,促進對彼此的了解。尤其是兒媳作為晚輩,應更加主動地營造這種機會,讓彼此能夠逐漸了解對方的喜好和性格,從而能夠更好地相處。
此外,在婆媳溝通中,應注意避免語言上的歧義,從而減少誤會和隔閡的產生。
2.婆媳相處時應注意換位思考
當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時,往往難以理解對方的做法,即使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可能造成相處中的問題。
如果能夠更多地嘗試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會更容易地理解彼此行為的初衷。當婆媳兩人能設身處地地把自己設想在對方的身份時,可能會意識到有些觀念和做法是人之常情,從而減少了心中的計較。比如,曉玲和婆婆間的問題就是因為婆婆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造成的。
3.注意婆媳相處的分寸
婆媳間相處的分寸也是應該注意的。雖然有些人覺得婆媳應該像母女一般相處,但這兩種關係之間還是存在區別的。
作為婆婆,如果完全把兒媳當作女兒,當兒媳出現不讓自己認可的行為時就像指責女兒一樣直接地指責兒媳,是不適宜的。畢竟兒媳不是女兒,婆婆的這種指責很可能會讓婆媳關係變得疏遠。
同樣,如果兒媳對待婆婆像在家中對待自己母親一樣任性和表現出懶惰的一面,也會讓婆婆心生不悅。
因此,婆媳之間的相處應更加注意分寸,從而讓關係更加融洽。
以上就是婆媳相處中需要的注意的問題。作為寶媽,我覺得融洽的婆媳關係需要婆媳雙方共同的努力。此外,丈夫作為婆媳間的紐帶也應發揮中間的橋梁作用。當婆媳間發生矛盾時,丈夫應做好溝通協調工作,從而消除婆媳間的芥蒂。
各位看官,你們覺得婆媳相處中還應注意什麼呢?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