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新傳考研怕踩雷?手把手教你排雷|20跨考北交新傳專碩狀元

2020-12-13 胡師姐北大新傳考研

一:個人情況

本科就讀於南京的一所雙一流院校,專業是通信工程,妥妥的三跨考生

18年畢業後申請香港研究生,雖然拿到了心儀的offer,但是由於某些客觀原因沒有接受offer。期間,在上海的公關公司工作,也參與到電影節等大大小小的活動中。做活動的時候自然是有趣的,但是沒活動的日子就是整天在辦公室寫公關稿和各種repo,不久就感覺到了無聊。

想要在國內考研大概是7月開始萌生的想法,一開始想考的是北大新媒體(誰還沒個清北夢了?)於是就在一些學長學姐的推薦下加上了胡師姐。師姐特別熱情的幫我做諮詢和分析,也鼓勵我勇敢追尋自己的方向。

但當時手頭有一個大活動,必須做完才能離職,我又是個一心絕不能二用的人,所以整個暑假除了郭慶光的《傳播學教程》我啥也沒看。

9月底活動結束正式離職,收拾收拾東西就回了家裡準備專心考研。所以正兒八經準備考研的時間只有兩個多月,還中途換了個學校(換學校是因為自己不夠自覺,學習狀態不是很好,如果一門心思只想考北大覺得對我來說心理負擔太大,可能更會影響進度,於是就花了兩三天研究換成了北交),最後能成功上岸,我覺得還是有一些小技巧和歐氣在的。

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備考經歷,給大家排排雷,在備考中別犯我犯的一些錯誤,同時可能一些地方有用的也希望能夠對大家的備考有所幫助。

二:英語備考

北京交通大學的專碩是第二年招生,第一年考的英語一,第二年改成了英語二。我今年的英語成績是85,個人英語水平中等,四六級都是裸考但是六級分不高,雅思裸考6.5,詞彙量還可以,應該算是個優勢。

對於英語,我主要就是利用好近10年來的真題,並沒有做其他的押題試卷。首先,我在10月份和11月份把英語一和英語二的真題刷了一遍(先做英語一,再做英語二),做完後要把錯題好好的研究一下,比如閱讀理解的答案對應文章中的哪些句子和單詞,在弄懂原因之後,就能夠很大程度上掌握一定的做題技巧。這裡要提出的是,我有特意留下最近三年的真題放在最後一個月做。

但是也由於備考的時間特別短,所以英語作文完全沒有準備,這也是英語失分最多的地方。(集美們不要學我,這樣真的不好,在寫卷子的時候不要怕麻煩,連著作文一起練習吧!)

三:政治備考

政治在考前就是我特別擔心的地方。因此在整個備考期間對於政治我付出了比英語多得多的心血,但沒有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儘管只複習了三個月不到,我還是把1000題足足刷了4遍,最後正確率也是有了一定的提升。對於政治只考了64,我想可能是因為正確率提高是因為我對題目答案有了記憶,並不是我真的理解或者記住了這個知識點。同樣,政治的主觀題我是真的不會寫也不會編啊,在考場上就忙著認真抄題幹了。

總結下來,政治像我一樣很久沒學或者本身政治就不太好的同學,可以早一點開始政治複習,並且在刷題前幾遍力求搞懂知識點,對於正確率不要苛求,一定要熟記知識點。大題的話就看徐濤和肖大大的發揮和你們自己的日常積累和背誦能力了!

四:專業課

首先簡要介紹一下北交新傳吧。北交的新傳學碩招生4個,專碩招生6個。每年招生的人數可以說是挺少的,報錄比從來不公布,在官網上除了分數線和考試大綱啥也找不到。沒有參考書目,在網絡上別說學長學姐,真題也是少得可憐。

2019年北交專碩首次招生,我這屆是第二屆,專業課內容不變,仍然是334和440,但從英語一改成了英語二。總的來說北交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學校(現在想想自己報考北交也是挺虎的)。

北交的出題不會脫離大綱很多,但是也不是死背書就能考好的如果你大綱的每個詞條都能找得到,並且背得完就當我沒說,出題比較靈活。就今年的考題來說,考題方向難以預測,特別是大題讓人預想不到。

專業課複習:基於大綱,但不限於大綱

① 傳播學

前面我也說,到北交的信息特別少,所以我的複習主要圍繞大綱列出的幾個板塊開展,主要是:傳播學,新聞學,新聞史,廣告,研究方法,傳媒經濟,新聞實務。

即使到了10月份,還是要把一些基礎教材過一兩遍。期間我主要使用的是《傳播學教程》、《範式與流派》這兩本書。其中郭書我看了兩遍,用來快速搭建傳播學框架。並且搭配《範式與流派》進行補充,比如批判學派那裡,劉書講得非常詳細,而這些內容正是郭書所欠缺的。

當然除了搭建框架,還需要根據一些分類方式,將這一塊的內容劃分為幾個模塊比如5w研究方便記憶。

② 新聞學

新聞學就大綱來看,考察的內容還是比較基礎的。所以我在網絡上搜索了《新聞學教程》的筆記來快速的對照大綱進行複習,整理出一套新聞學的筆記,方便後期進行背誦記憶。

③ 網絡傳播概論

彭蘭老師的第四版《網絡傳播概論》真的寫得太好了,與時下的時代背景和環境貼合度特別高,裡面列出的實例都能強烈引起你的共鳴,從而加深你的記憶,幫助你理解。而且北交的大綱裡關於網絡傳播這一部分內容的詞條幾乎直接採用了這本書的小標題,足見其重要性。

初試由於時間問題只過了一遍,在複試重新仔細閱讀更覺得有新的收穫。今年備考的同學們要尤其注重網傳這本書。

④ 傳媒經濟

這一塊我在初試準備得不是很充分,更多的是在複試準備期間才把大綱裡幾乎所有詞條完整的順了一遍。那我在複試中主要參考的是謝新洲老師的一本有關傳媒經營管理的書。

我認為這一塊內容在初試主要需要掌握的是一些專業名詞,比如市場失靈、邊際成本、行業集中度等。最近喻國明老師新出了一本關於傳媒經濟的書,可以買來參考研究一下。

⑤ 廣告學

廣告學和新聞學的複習一樣,我都選擇通過網絡分享的一些筆記來幫助自己快速理解記憶相關的內容。參考的主要是《廣告學教程》,同時在備考期間一些公眾號的推文有一些有關廣告的實例也會隨時補充進我的廣告學的筆記當中,以備在沒話寫的時候套用事例豐富內容。

⑥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北交比較注重的一門課。在今年的專碩初試考題中,就用一整道論述題考察了研究方法的內容。這一塊可以著重複習,主要參考的書籍是袁方老師的《社會研究方法教程》這本書,同時在複試時,由於擔心再次考察這塊內容,我還看了邱澤奇老師的社會研究方法的課程。

⑦ 新聞史

新聞史的複習我認為講求的不是把所有內容背得多麼熟練,而是要熟悉各個時期的新聞事業的特點和時代背景。按照時間線大致順一遍,你就會了解新聞史也並非無規律可循。哪怕考試遇到你沒記憶過的內容也可以先介紹時代背景,再按照你對這個時期的新聞事業的了解來進行描述。當然一些重點的內容,比如通訊社、三社四邊等還是多看幾遍比較好。

總的來說,北交對於新聞史的考察只限於一兩道名解,基本不會在簡答題和論述題上設置考點。

關於熱點和專題

在備考前就聽師姐說熱點整理非常重要,這項工作我並不是集中開展的,而是通過每天睡前定時閱讀公眾號來積累事例。這裡要著重推薦胡師姐的公號,真的是乾貨滿滿。對於時事熱點的分析非常及時,也很透徹,每次閱讀都覺得大有收穫,第二天補充進自己的專題庫裡就可以成為答題的語料。

對於專題整理我主要在11月開始展開,大致分為了社會、技術、文化、政治、經濟幾個模塊,每個模塊下面也詳細分類。專題整理並不是一次性的功夫,而是通過後期讀老師論文、期刊、公眾號推送以及自己的理解不斷進行補充的,整個過程會一直持續到考前一兩周。最後的工作就是不斷地重複記憶和理解自己整理的專題。

五:複試

12月底考研完就放鬆休息了,然後處於漫長的等待成績中。今年由於情況特殊,成績、國家線、複試名單都一推再推,整個考研的戰線被拉得巨長。一直到5月14號才開始我的複試,造成了複試的準備時間比初試還長的尷尬局面。

但這對於我這種拖延症晚期來說,既是機會也是個深坑。總覺得不發布明確的複試名單,就不想複習。這樣是非常不好的,這麼長的時間完全可以多看好多專著來提升自己,並且一些公眾號很早就開始組織開口說的練習,對於面對面交流的口語複試來說是大有裨益的。

我個人正式開始練習是在複試線出來以後,一開始跟著小程序進行打卡,但是缺乏驅動力,而且強迫症迫使自己說的不滿意就重新打卡,最後一天就忙著打卡一個題目,效率非常低。

後來在複試群裡找到了小夥伴結成了個人小組進行互相監督。再加上今年的大趨勢是網絡面試,所以小組練習一周以後我們就開始了網絡視頻面試的模擬,一開始場面一度非常尷尬,但是一兩次下來就覺得沒啥大不了的。大概練習兩周這樣就會發現有質的提升。哪怕題目並沒有什麼思路,也能在張口就開始胡說八道,還挺起來很有道理的樣子。

所以說,開口練習是最重要的。

關於北交的複試流程主要是這樣的:

複試開始前會加上一個老師的qq,正式複試前會有連續兩天的模擬,主要是用來測試設備,熟悉軟體等的使用方法。

在第二次模擬時會通過抽籤的形式確定答題的順序,同時順序也是你的題號。(總共2人進入專碩複試,我是專碩第一個考試的,所以我是一號題目)。

正式複試會提前40分鐘進入候考區,只需要準備好相應的材料,坐在電腦面前等待就行了。那進入考試區,會首先讓考生展示考試區,把設備旋轉360度,證明你是單獨候考的。

每個考生的複試時間是20分鐘,分為英文面試+專業課面試+自我介紹。老師先讓我們做自我介紹,然後就共享了屏幕,展示我的專業課題目,一共有兩題。專業課答題結束後就開始英語的面試,北交的英語複試會考察專業課的內容,但不會難到題目都看不懂的那種,所以在考前針對性的練習一下就完全OK了。整個過程還是挺快的,老師也非常nice,而且今年雖然視頻面試,但是我們是沒有看到老師的臉的,這也降低了緊張感。

複試成績大概2-3天,就會在學院官網公布了。我的考研之路也正式畫上了一個比較圓滿的句號。

六:寫在最後

我是屬於非常容易焦慮的人,再加上年齡也比較大了,脫產考研還是負擔挺大的。在這裡要感謝在考研路上從不會給我增加壓力的我的父母,以及在我抱怨、沮喪時候給我鼓勵的學長學姐,在漫長的複試準備過程中一起練習和開導我的盆友們。

考研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路,在過程中大家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那面對這些困難和壓力,我們要學會去排解,這樣才能以更好的狀態進行複習。大家可以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效的方法,比如定時給自己放個假、出去和朋友k個歌、去小區散散步跑跑圈兒什麼的,這些都是釋放壓力的有效方式,做到勞逸結合。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小經驗,希望能幫助到正在奮鬥的你們,加油!

相關焦點

  • 20跨考北交新傳專碩狀元經驗分享
    9月底活動結束正式離職,收拾收拾東西就回了家裡準備專心考研。所以正兒八經準備考研的時間只有兩個多月,還中途換了個學校(換學校是因為自己不夠自覺,學習狀態不是很好,如果一門心思只想考北大覺得對我來說心理負擔太大,可能更會影響進度,於是就花了兩三天研究換成了北交),最後能成功上岸,我覺得還是有一些小技巧和歐氣在的。
  • 北印專碩上岸 | 比起經驗貼這更像是我的反思貼
    我踩的雷:考研兩年,我一共換了四個報考學校,第一年的時候定了一個對我來說比較高的A區211的目標,暑假因為沒有好好複習,後面換到了b區的一個普通院校,結果還是沒有好好努力,最終落榜。北印專碩的招收人數較多,2019年的專碩錄取了50多人(含少幹);2020年錄取了70多(含少幹)。此外,北印也是我了解到的新傳考研院校中較為公平的院校,沒有本科歧視,近幾年也沒有出現壓分的情況,還有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北印專碩不考新聞史(我高中學文科的,最怕的就是歷史)。
  • 雙非跨考北師大新傳專碩,20二戰成功上岸: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1 關於擇校選擇北師大新傳是我一直以來很篤定的事情,從大二開始我決定要跨考新傳研究生之後就在研招網找到所有的學校,由於我大學離家太遠,因此我把學校的地區放在了離家比較近的北京。我把北京開設新聞傳播的學校以及招生人數、考綱整理成一份表格。最後種種比較之下選擇了北師大。
  • 選擇跨考新傳專業研究生的終極理由?
    」@作者:王蕾@來源:南方傳媒書院作為跨考生中的一員,我想用知乎體來答答這道題。本科是普通二本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跨考一個對我來說非常優秀的一本院校的新傳專業,今年研一。正如你所知,考研之路肯定不是順順噹噹的。所謂萬事開頭難,中間難,結尾更難。
  • 20新傳考研「模擬考」的號角已經吹響,戰士們集合了!胡師姐20模考班來遼!
    如何能最高效答完卷子,更重要的是模擬考可以幫我們確立一種考試心態,把可能犯的錯誤在考場前都犯一遍,這樣上了考場就能遊刃有餘了~師姐模考班等你哦~又到了苦口婆心勸大家「不要再學新知識,該練習輸出了!」 胡師姐教研團隊全年關注學界和業界的最新動態,關注新傳各高校名師的研究進展,為的就是能在模考班以及後續的衝刺押題班中幫大家踹出穩穩地臨門一腳!模考班的試卷會把今年大家需要掌握的最重點、最熱門的知識點囊括進來,用最可能考的題型呈現。拿到模考班的試卷,你絕對會如臨考場,神經緊繃,想抖出全身本領交一份完美答卷!
  • 人大停招全日制新傳專碩!複習到一半的同學,給你幾個搶救方法
    (二)換學校❶ 中央民族大學由於中央民族大學新傳專碩的考試範圍與中國人民大學新傳專碩完美適配,往年也有不少備考人大的考生在報名時選擇換成央民。學校考題和人大相似,偏傳統,注重採寫編評。在目前的時間節點來看,選擇央民能最大程度節省時間成本。
  • 新傳考研收藏!70+所高校新聞傳播考研難度比較
    當然這個決定也是根據近年來我國研究生培養模式有關,學碩注重理論研究傾向需要理論紮實的學生,專碩培養注重實踐性,故而對生源要求不那麼嚴格。因此從華科也可看出我國接下來的新傳考研整體趨勢:學碩傾向推免,統考人數越來越少,直至不招;專碩招生人數總體上雖有減少,但統招人數佔比不會下降。華科新傳考研招生人數約20左右,學校實力直逼武大,考研難度係數也比較大。
  • 深度解析新聞與傳播專碩(MJC)!為什麼那麼多考研黨跨考新傳?
    作為和社會發展最密切的文科專業之一,新聞與傳播專碩不僅是本專業學生實現名校夢的重要途徑,還是跨考生最後一次選擇專業的「白月光」。加上不考數學,自然成為眾多普通本科院校出身的考生圓夢 985、211 的熱門選擇。
  • 擇校11/蘭州大學新傳考研考情分析
    嘉賓介紹:愛傳播豆豆蘭大2018級新聞與傳播專碩。本科來自雙非院校,跨考新傳,一戰上岸。總分401分,新聞實務135分,新聞理論129分。再者,蘭大在招生的過程中也是以考研成績為錄取原則,並不存在所謂的「本科歧視」,不管你是二本出身,或者說三本出身,還是跨專業的同學,只要你有能力,達到招考的分數,蘭大的門就會為你而開。對於想要獲得985學歷來提高自身未來競爭優勢的同學來說,蘭大真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新傳學碩與專碩到底有什麼不同?
    廣外新傳學碩與專碩到底有什麼不同?經常發關於專碩寶寶的推送文章,大家會不會看膩啊,不要忘了廣外新傳還有文化傳播與媒介專業,就是我們常說的新傳學碩。今天我來為學碩發一把聲,給學碩兄弟爭取一點人權。說來,廣外新傳學碩和專碩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 親歷者說 | 20級西北大學新傳專碩第1名,教你做好考研「頂層設計」!
    西大新傳學研遂編輯重發了課程班2020級上岸學員寫的備考經驗,他們有學碩新聞學第一、專碩第一的高分學長姐,也有壓線而過的學長姐。希望能幫到大家。我歐包學姐,2020級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考研新傳專碩總分第1名,也是學研全程的學員,其實官網也能查到我的名字,不過在這裡還是想用化名。很多學弟學妹會問我,獲得這個成績怎麼複習的?
  • 最全乾貨 | 北工商新聞與傳播專碩考研,看這一篇就夠了
    >綜合能力118新聞與傳播專業理論基礎140英語75政治70總成績403分排名第4/68複試成績總分83總成績排名第6/352年+考研輔導經驗北工商新傳考研野生代言人累積大家可能看慣了各大考研機構對於歷年分數線的分析對比,我從我自己的角度,感性地說說這些年的變化。在校近7年,可以明顯感覺到,北工商新聞專碩考研是徹底從冷門,走向了熱門,這裡面有大趨勢的原因,也有學院自身的原因。轉折點發生在2019年,也是學校替換334專業課參考書的一年。看分數線會更加直觀。
  • 上海體育學院2022新傳考研:難度/真題/學費/參考書/報錄比/答疑
    ✍🏻 作者|新姐   ✍🏻 編輯|諾伊考研諮詢新姐微信lwxc868加群綠瓦22年上體QQ群813026137綠瓦八大體院新傳考情分析系列:上體、北體、廣體、武體、天體、成體、沈體、首體。專碩真題難度較小,超綱不多,大多是四本參考書裡的基礎題,但是也有像「新冠疫情」和「四全媒體」的熱點題,而且前幾年專碩也有考查體育新媒體和電子競技。除此之外,學碩和專碩每年都會考一道新聞評論題,材料多為當年的體育大事件。
  • 擇校28/山東大學新傳考研考情分析
    總體來看,新傳的複試線呈上升趨勢且分數越來越高,但是報錄比相對來說還是不錯的。如學碩2019年的報錄比大約在1:13,專碩2019年的報錄比大約是1:14。說完招考信息的正事,山大的校園風光,像知新樓、明德樓,這些都是一些標誌性建築,小樹林是早讀和休息的絕佳地點。
  • 初試攻略丨北大新傳考研4院6大專業考情詳解,北大文科類專業
    希望看完文章的你,能夠對北大新傳考研有更加深入了解!可以加入20/21北大新傳考研備考群交流哦。考研加油哦!其中前2個為學碩,後1個為專碩。其中新聞與傳播碩士下還包含健康傳播,專業代碼上沒有任何區別,只是在研究生報名的時候,需要考生自己註明「健康傳播」字樣。(3)考情分析:北大新傳學院下的這三個專業,新聞學每年只通過考研招2個同學,傳播學8個。
  • 人大停招全日制新傳專碩!多所院校相繼取消專碩全日制招生
    繼清華大學取消新傳本科招生,中國傳媒大學大綱大改之後,人大又發布重磅消息!人大停招全日制新傳專碩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最近發布了一則消息:從2021級碩士招生起,新聞與傳播專碩全日制不接受統考生,僅招收推免生
  • 【華工新傳考研萌新必看】一戰二本三跨華工新傳391分經驗貼
    後來我想,這樣的排名或許也是我做得不夠的體現,寫出來也可以讓大家避免踩坑。由於個人原因,其實這一年我不是非常專心的備考,連最重要的暑假都沒有好好利用,所以我的黃金複習時間其實只有最後的幾個月。實際用在考研複習的時間有多少,有沒有開小差?有沒有做投入與收益不成比例的事(抄書,視頻,筆記)?去年的差不多這個時候,我開始了考研之旅。我對考研這件事一點概念都沒有,不明白什麼是調劑,什麼是推免,專碩和學碩的區別是什麼?看各種各樣的經驗帖,足足看了兩個月。做了很多表格,把各種資料的優劣,備考的方法都寫進去了。
  • 擇校03/武漢大學新傳考研考情分析
    因為我本科專業是市場營銷,也算與新傳有一定的聯繫,再加上我對新傳一直以來都有關注和興趣,所以我選擇了新傳作為研究生報考專業。除了這個主觀因素,武大新傳的客觀成就也是我選擇它的重要原因。(這個我們在後面的院校信息最終會詳細介紹)3.為什麼選擇專碩?
  • 2022上師大新傳考研:三大專業怎麼選
    上海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的三個專業該如何選擇、具體有什麼區別之類的問題是很多考研人比較關注的問題。其實,不管是本專業考研還是跨專業考研,大家在考研之前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畢竟選擇不同的專業對我們之後的考研複習、未來的碩士課程學習和就業方向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 又一高校取消新傳專碩招生?今年各校都有啥變化?
    安徽財經大學重點信息:專碩招生名額為28安徽師範大學重點信息:學碩名額為20,專碩名額為39.(今年考深大的同學說不定能夠成為原清大學常江老師的學生哦!)中國傳媒大學變化太多,具體可看中傳考研改革拉響,你報考的學校會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