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話】
我是一名幼兒園大班學生的家長,從孩子一入園就被選為班級的家長委員會成員。孩子升到中班、大班,我的「職務」也隨之升遷。三年來,我陪伴著孩子們度過了一個個快樂的學期,也目睹了孩子們快樂健康、自信開朗性格的養成。是幼兒園的老師們對孩子們的精心呵護、專心培養,讓這些各自家中嬌氣、自我的寶貝疙瘩成功轉變成開朗有禮貌、自信會合作的小小可愛天團。
其間,給我感受最深的是幼兒園「讓孩子在快樂中生活,在快樂中成長」的教育理念落實成了每一位教職員工乃至家長的自覺行為。
每天送孩子入園,總會聽到老師們問:「小朋友,昨天在家玩得高興嗎?快樂嗎?」小朋友們也總歡天喜地大聲回答:「高興!快樂!」隨之也就開始了新一天高興、快樂的幼兒園生活。
幼兒園的快樂教學把每一位家長都融入其中:每個班都建立了微信群,每個孩子每一天的快樂都在群裡分享,這個群裡不僅有孩子的爸爸媽媽,連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等孩子的親人全進了群,教師們不僅教孩子感受快樂,還讓家長能夠時時分享。
在幼兒園教師的影響下,讓「孩子快樂生活」也成了我不知不覺的行為。平時一些遇到瑣碎小事也總會關注孩子的感受,問她高興不高興?為什麼高興?出去遊玩的時候,也常問孩子:「你喜歡出來玩嗎?高興嗎?」
即便是做家務,我也會不由自主地將一些快樂心得分享給孩子,比如:「你能幫媽媽做這些事情嗎?你讓媽媽很高興。」把自己因為孩子而得的快樂展示給孩子,既是快樂的交流,也讓孩子充分地在快樂中成長。
慢慢地,我發現自家的嬌氣小公主漸漸變得越來越開朗快樂、自信滿滿,這種健康的性格讓她越來越積極、越來越懂事,也讓我越來越欣慰、欣喜。
進幼兒園才沒多久,小丫頭居然開始主動給姥爺當起了小老師:教姥爺怎麼穿衣、怎麼吃飯、怎麼洗手、怎麼刷牙,後來連怎麼跟人說話溝通、怎麼與人相處都開始教姥爺了。她主動做了姥爺的「小先生」,自己也不再嬌氣,對自己也嚴格要求起來,不僅快樂成長,還時不時取得一些小成就:雖然才5歲半,就已經參加過好幾次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演出,甚至還在六小齡童先生演出的央視晚會節目《我屬啥》中一起亮過相。
記得是在她三歲半的時候,早晨六點,她突然在床上爬起,看著桌子上擺著的花瓶,大聲地說:「花,高高的綠枝,細細的根。扁扁的葉兒,卷卷的花。花,我愛的花,粉花、白花,還有紅的花兒,嫩綠的葉兒,直直的軀幹,長長的根。花,你是我的心肝兒,葉兒滑滑,花朵迷人,小孩兒多麼高興啊!」
這種大大方方的自我表達,以前可從來沒有過。我急忙拿起手機給她錄了下來,後來整理成文字,居然還成功發表了。
說起來,總結培養小孩子們健康良好性格的經驗,我感覺不僅靠教師,家長的配合也很重要。
首先,家中一定要有培養孩子良好性格的氛圍,如:整潔、安靜的個人小空間,或者根據孩子的興趣設計出一些讓孩子快樂的小角落。比如,孩子喜歡畫畫,就給孩子設計個塗塗抹抹的角落,購買些畫板、沙畫等;孩子喜歡唱歌,就給孩子設計個唱歌的小角落,讓他在那裡哼哼唧唧咿咿呀呀。
其次,家長就要像幼兒園教師那樣耐心,要注意隨時調整孩子的心理狀態,使其從「快樂」中找到安慰。而不是輕易對孩子幼稚甚至固執的表現發火;孩子天生好動,常常會大聲喊叫、跳躍,甚至打鬧,甚至胡攪蠻纏,家長要儘量靜心引導,而不是呵斥、批評。這樣,孩子才能保有兒童的天性,也保有熱情和活力,才有可能在快樂生活中逐步形成健康開朗的性格,從而為今後的成長奠定良好的性格基礎。
(作者:周薔,系藍天幼兒園兒童家長)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