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益百分因「傳銷違法」遭監管處罰:經營模式涉嫌傳銷 減肥益生...

2020-12-22 中國質量新聞網

中國網財經10月29日訊(記者 林溪)日前,從事健康產業的社交電商深圳市益百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百分」)被媒體曝出經營模式涉嫌傳銷,中國網財經記者調查發現,該公司100%控股的母公司「深圳市益百分實業有限公司」在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官方網站上被明確以「傳銷違法」作為主要違法事實進行了處罰。除經營模式被質疑涉嫌傳銷外,「益百分」旗下多款產品還存在廣告語誇大宣傳等問題,涉嫌違反《食品安全法》和《廣告法》。

「入門費」及多層返傭獎金制度涉嫌傳銷

日前,有媒體報導稱,深圳「益百分」公司經營模式涉嫌傳銷,該報導同時披露了「益百分」某微商經銷團隊在武漢舉辦的「事業說明會」現場情況,並披露了「益百分」相關產品市場運營模式。

中國網財經記者隨後對此事進行了跟蹤採訪,記者在採訪中獲取的「益百分」公司經營模式資料顯示,「益百分」經銷商(代理)分為三個級別——「市級經銷商」、「省級經銷商」、「總經銷商」。在三級經銷商中,市級經銷商「拿貨價」最高,總經銷商「拿貨價」最低。以益百分旗下的「益生君」產品為例,市級經銷商「拿貨」每盒益生君需要108元,省級經銷商「拿貨」每盒88元,總經銷商「拿貨」每盒只需75元。

據某「益百分」代理透露,要成為「市級經銷商」,需要一次性「拿貨」滿16200元,而要做「總經銷商」或「省級經銷商」,都首先需要成為「市級經銷商」,此後逐步晉級。

據了解,在成為「益百分」「總經銷商」後,除了正常的銷售差價收入、銷售達標後的「返點獎金獎勵」外,公司還會提供額外的「管道收入」——發展人(上線)對被發展人(下線)的收入「抽成」。

據介紹,「管道收入」又被稱為「平級獎金」、「被動收入」,在獎金分配上根據被發展人(下線)「拿貨」產品的不同,採用「666」、「533」兩種方式(「益生君」採用「666」模式,其他產品採用「533」模式)。

例如,甲是總經銷商,發展了乙,乙發展了丙,丙發展了丁。乙、丙、丁三人後來也都成長為了總經銷商,這時甲、乙、丙、丁四人從「經銷商級別」上看是「平行級別」,但從「發展和被發展關係」看,是垂直的鏈條關係。

在這種情況下,丁每「拿貨」一盒「益生君」,甲、乙、丙三層都可以分別獲得6元收入,被稱為「666」模式;丁每拿一盒除「益生君」外的其他產品,丙可獲得5元,甲、乙可分別獲得3元,被稱為「533」模式。

根據國家相關法規,傳銷具有三大顯著特徵:1、入門費:是否需要認購商品或交納費用取得加入資格或發展他人加入的資格;2、拉人頭:是否需要發展他人成為自己的下線,並對發展的人員以其直接或間接滾動發展的人員數量為依據給付報酬;3、計酬方式:是否以直接或間接發展人員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報酬。如果符合以上特徵,就有可能涉嫌傳銷。

此外,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規範直銷與打擊傳銷辦公室副處長趙泉龍曾專門撰文指出,在查辦具體(涉嫌傳銷)案件中,只要取得「人員鏈」的證據和有收取入門費行為的證據,即可認定為傳銷。

據「益百分」公司官網顯示,該公司成立於2014年,是一家從事健康產業的社交電商企業,「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於一體」。「益百分」目前有五類消費品品牌,包括益生菌補充劑品牌「益生君」、艾灸器品牌「天天艾」、花酒品牌「小花樣」、灸熱貼「暖暖灸」以及減肥產品「101輕體日記」。

中國網財經記者通過天眼查查詢發現,「益百分」公司的大股東為深圳市益百分實業有限公司(「益百分實業」),對於上述「益百分」經銷商體系是否涉嫌傳銷等問題,中國網財經記者致電「益百分」公司及「益百分實業」,均無人接聽。

減肥產品未取得保健品批號 涉嫌虛假宣傳違反《廣告法》

除了涉嫌傳銷,記者發現,「益百分」旗下多款產品的宣傳語還存在虛假、誇大宣傳等問題。

記者在「益百分」官方公眾號發現,其減肥產品「101輕體日記」 宣傳語顯示,「益百分」的益生菌產品具有減脂功效,並強調「安全」、「有效」等特點。

「益百分」官方微信公眾號顯示,「101輕體日記」為減肥產品,該減脂套餐包括101益生菌和101代餐粉,其中,101益生菌是由「益百分」與臺灣大江生醫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營養產品,以101益生菌378+507、白芸豆、荷葉萃取物為基礎研發的全營養健康食品。

「益百分」代理告訴記者,101輕體日記的減肥原理是「專利嗜脂益生菌,阻斷脂肪吸收。」據「益百分」代理髮送的資料顯示,「101輕體日記白芸豆益生菌粉首創專利技術,嗜脂益生菌快速溶解油脂,阻斷吸收。嗜脂益生菌是由378益生菌(韓國泡菜中的益生菌)和507益生菌(橘子表皮益生菌)組合而成,其中,378益生菌經細胞實驗證實減脂功效,507益生菌經試管試驗顯示膽固醇去除率高達87%等。」

中國網財經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益生菌領域科學家、乳品生物技術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和平,張和平告訴記者,「自己從事益生菌研究20多年,沒聽說過378益生菌及507益生菌。另外,益生菌如果具有某些功效,需要有臨床試驗報告,通過臨床試驗,驗證(功效)是否可行。」

張和平表示,在宣傳益生菌功效時,還需要附上相應文獻,比如在什麼刊物發表的文章,以便查找原文。

隨後,記者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專利信息中心「專利之星檢索系統」上搜索「益百分」宣稱的101益生菌378臺灣專利號(I645854),其中,在「中國專利檢索」項中顯示「檢索結果為零」,在「世界專利檢索」項中顯示「請求錯誤」。

國家《食品安全法》規定,具有保健功效的保健食品需要取得相應的藍帽子批號。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2018修正)》第十八條規定,保健食品廣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斷言或者保證;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與藥品、其他保健食品進行比較等。

然而,「益百分」上述減肥產品包裝上顯示為「餐前固體飲料」,未發現標有藍帽子批號。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系主任何計國在接受媒體關於食品宣傳減肥功效的採訪時曾表示:「只要是普通食品就不能宣傳任何功效。如果說有減肥功效就要去申請保健品、藥品,通過審批證明這些功效。」

「益百分」代理髮布的朋友圈「益百分產品介紹」圖片顯示,產品「益生君」為「適合0歲以上人群的益生菌推薦品牌」等。益百分官網顯示的「益生君」配料包括長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乾酪乳桿菌、嗜熱鏈球菌等。

記者查詢資料發現,目前,經國家衛生部門認證、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只有7種,分別是嗜酸乳桿菌、動物雙歧桿菌、乳雙歧桿菌、鼠李糖乳桿菌、羅伊氏乳桿菌,發酵乳桿菌和短雙歧桿菌。其中,嗜酸乳桿菌僅限用於1歲以上幼兒的食品。

資料顯示,2016年12月18日,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發布了有關新食品原料、普通食品名單匯總表,其中,可用於食品的菌種名單僅有5種,分別為嗜酸乳桿菌(菌株號:NCFM)、動物雙歧桿菌(菌株號:Bb-12)、乳雙歧桿菌(菌株號:Bi-07)、鼠李糖乳桿菌(菌株號:LGG、HN001)、羅伊氏乳桿菌(菌株號:DSM17938)。

隨後,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又於2016年6月8日發布了關於發酵乳桿菌CECT5716等3個菌種的公告,提到將發酵乳桿菌CECT5716(Lactobacillus fermentum)、短雙歧桿菌M-16V(Bifidobacterium breve) 列入《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

也就是說,「益生君」中的長雙歧桿菌、乾酪乳桿菌、嗜熱鏈球菌並未列入《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而嗜酸乳桿菌僅限用於1歲以上幼兒的食品。

另外,「益百分」官方微信公眾號顯示,旗下的花酒產品「小花樣」產自廣東花宴年華酒業有限責任公司。其中,小花樣花酒微信公眾號文章稱,「花酒產品玫瑰釀是一款營養價值極高的養生酒,具有緩解疲勞、保障睡眠等功效。桂花釀每天飲用,可滋補氣血、提神解乏、潤肺養生等功效。」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2018修正)》第二十三條規定,酒類廣告不得含有誘導、慫恿飲酒或者宣傳無節制飲酒,明示或者暗示飲酒有消除緊張和焦慮、增加體力等功效。

相關焦點

  • 山東益寶生物遭傳銷質疑 有關部門已介入調查
    山東益寶生物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稱「益寶生物」)近日遭廣泛質疑。中國質量新聞網匯總的相關材料顯示,投訴人反映「益寶生物」的問題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被指是公司內部的公約條例制度,與傳銷組織「1040陽光工程」的內部制度十分相似;二是這家公司發展會員的購買方式,其中一種獎金制度宣稱投資某檔金額能賺一千倍。這些做法涉嫌詐騙、非法經營(傳銷)。
  • 想良生活涉嫌傳銷被罰55萬 掛靠直銷企業欲保事業「長青」?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想良生活由於沒有直銷牌照勢必容易引發監管部門關注,此次與長青公司「合作」,間接取得直銷牌照的庇護以此達到降低運營風險的目的。但由於此行為屬於掛靠經營,因此風險猶在。事實上就在此前的本月(11月)6日,想良生活就因涉嫌傳銷才遭到處罰。
  •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嚴查以直銷名義實施傳銷違法行為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6日訊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發布《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於開展查處以直銷名義和股權激勵、資金盤、投資分紅等形式實施傳銷違法行為專項行動的通知》,稱近年來部分企業為實現擴大銷售業績的目的,同意所謂的「直銷團隊、銷售企業」掛靠,默認甚至指使其以直銷經營許可為幌子,以股權激勵、資金盤、投資分紅等形式從事傳銷違法活動,嚴重擾亂直銷市場秩序
  • 【頭條】「瀚奇科技」涉嫌傳銷案:給予沒收違法所得972.3萬元,罰款...
    當事人的行為屬於組織、策劃傳銷行為,依據《禁止傳銷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一款之規定,對當事人給予吊銷營業執照,沒收違法所得897.94萬元,罰款160萬元的行政處罰。 當事人的行為屬虛假宣傳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第一款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關於規範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裁量權的指導意見》的規定,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並給予罰款200萬元的行政處罰。
  • 深圳翰林金業、中金萬足因涉嫌傳銷累計被凍結9000萬元
    不久前,中新融媒微信公眾號發布了題為《翰林金業遭質疑:「買黃金送黃金」高額返利模式被指涉嫌傳銷》一文引起網友普遍關注。近日,中新觀察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注意到一則題為《沂源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翰林金業(深圳)有限公司其他行政裁定書》(以下簡稱:《行政裁定書》)。
  • 白銀金奇化推出「豔蘭牌油漬淨」遭質疑:級差模式涉嫌傳銷
    產品宣傳「100%天然」遭消費者質疑據悉,不少「豔蘭牌油漬淨」的代理商宣稱,油漬淨是一款多功能的清潔產品:無毒,無汙染,無腐蝕,綠色環保。「級差」制度被指疑似涉嫌傳銷此外,據「豔蘭牌油漬淨」代理商表示,油漬淨一共有7個等級,不同等級具有不同的要求以及折扣。
  • 深圳翰林金業涉嫌傳銷被凍結資金7000萬元
    9月11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對外披露了一起涉及傳銷的行政裁定書。鷹鑑在該裁定書上看到,翰林金業(深圳)有限公司因涉嫌傳銷,被凍結了7000萬元的資金。)有限公司涉嫌傳銷一案,為防止翰林金業(深圳)有限公司轉移或者隱匿違法資金,沂源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於2020年8月27日向沂源縣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凍結翰林金業(深圳)有限公司在金融機構的銀行帳戶存款。
  • 朵拉試衣間APP涉傳銷活動 經營主體遭山東罰沒4800萬
    當事人非法經營額1.17億元,參照《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試行)》二百七十五、組織策劃傳銷(二)裁量標準[ 嚴重 ]規定處罰,根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案件違法所得認定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令第37號)第八條、第九條規定,當事人結餘的4600.64萬元認定為違法所得。
  • 當心,多家微商涉嫌傳銷被查!
    微商們探索出了多層級代理模式,微商傳銷、朋友圈造假、三無產品等問題頻發。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最近幾家涉嫌傳銷被查處的微商!阿嫲工坊微商「阿嫲工坊」運營方廣州環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環園生物公司)因涉嫌傳銷被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法院凍結違法資金2000萬元。
  • 婕斯違法經營:跨境走私、虛假宣傳和涉嫌傳銷
    直報網北京7月2日訊 (作者:歐陽文章) 雖然美商婕斯因違法經營在中國受到了嚴肅查處,但仍有一些人還在忽悠不明真相的經銷商,在社會上產生極壞的影響。
  • 深圳翰林金業涉嫌傳銷 遭山東沂源縣法院凍結7000萬
    2020年9月11日,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的1份行政裁定書((2020)魯0323財保254號)顯示,翰林金業(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翰林金業」)因涉嫌傳銷,被沂源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查處。上述公司被法院凍結被凍結銀行帳戶7000萬元資金。
  • ...被武漢中院認定「不排除有涉嫌傳銷的可能性」 涉嫌犯罪線索已...
    裁定書顯示,武漢市柏妍時尚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柏妍時尚公司)在經營「緹麗莎爾」品牌時,「不排除有涉嫌傳銷的可能性」,由於該案「涉及的各層級參加人員較多,社會影響面較大,需要通過刑事偵查程序查明」,經辦該案的一審法院湖北省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法院,已將「涉嫌犯罪的線索、材料移送公安機關」。
  • 一周輿情盤點:涉案14億元特大傳銷案告破;中脈被實名舉報傳銷!
    南寧多部門聯合嚴厲打擊保健食品市場存在的違法生產經營、違法宣傳營銷、欺詐誤導消費等行為;安徽嚴打以微商、電商等為幌子的網絡傳銷;甘肅省規範直銷打擊傳銷再出拳…… 本周還有涉嫌傳銷和虛假宣傳的輿情事件依然成為關注焦點,如樂利來經銷商涉傳被罰2300多萬,被指「無牌直銷」多年涉虛假宣傳等多項違規;社交電商「名義初品」涉嫌傳銷被查等。
  • 「玫莉蔻」遭質疑:產品靠代工暗藏隱患且代理模式被指涉嫌傳銷
    近日,有網友反映一家名為「玫莉蔻」的微商代理在朋友圈宣傳,繳納一定費用成為代理之後,拉人頭加入就能躺賺數十萬元甚至百萬元,該網友懷疑該微商代理模式涉嫌傳銷。對此,我們一探究竟。根據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禁止傳銷條例》第七條規定,下列行為,屬於傳銷行為:(一)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對發展的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滾動發展的人員數量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包括物質獎勵和其他經濟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二)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交納費用或者以認購商品等方式變相交納費用
  • 隨時約APP拉人頭涉嫌傳銷 600萬元存款遭濱州法院凍結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10日訊 (記者 李榮 馬先震) 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的一則《濱州市濱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約到文化發展(廣州)有限公司其他行政裁定書》顯示,約到文化發展(廣東)有限公司開發的隨時約APP在經營中存在拉人頭繳納入門費現象,涉嫌組織策劃傳銷,違反了《禁止傳銷條例》第七條規定。
  • 柏妍時尚不排除有涉嫌傳銷的可能性,涉嫌犯罪線索已移送公安機關
    裁定書顯示,武漢市柏妍時尚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柏妍時尚公司)在經營「緹麗莎爾」品牌時,「不排除有涉嫌傳銷的可能性」,由於該案「涉及的各層級參加人員較多,社會影響面較大,需要通過刑事偵查程序查明」,經辦該案的一審法院湖北省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法院,已將「涉嫌犯罪的線索、材料移送公安機關」。
  • 深圳玉瓷科技涉嫌傳銷被凍結銀行帳戶
    文/反傳防騙聯盟日前,中國裁判文書網的一則行政裁定書顯示,深圳市玉瓷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深圳玉瓷科技)的多個金融帳戶因涉嫌傳銷被法院凍結。該行政裁定書顯示,經江西省瑞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申請,江西省瑞昌市人民法院裁定,依據國務院《禁止傳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為防止深圳市玉瓷科技有限公司轉移或隱匿違法資金,對該公司在金融機構使用的帳戶銀行帳及與該帳戶相關的理財產品,均予以凍結。
  • 未來集市app拉人頭獎勵機制被指涉傳銷 帳戶被凍結
    近日,澎湃新聞暗訪發現,未來集市APP實行繳費加盟、拉人頭、多層級獎勵機制的營銷模式。法律人士指出,依據《禁止傳銷條例》,未來集市的這一經營模式涉嫌非法傳銷。10月12日,澎湃新聞針對上述情況致電未來集市,未獲得回音。
  • 緹麗莎爾品牌方「柏妍時尚」被武漢中院認定「不排除有涉嫌傳銷的...
    裁定書顯示,武漢市柏妍時尚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柏妍時尚公司)在經營「緹麗莎爾」品牌時,「不排除有涉嫌傳銷的可能性」,由於該案「涉及的各層級參加人員較多,社會影響面較大,需要通過刑事偵查程序查明」,經辦該案的一審法院湖北省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法院,已將「涉嫌犯罪的線索、材料移送公安機關」。
  • 龍池生物連載一:經營模式涉嫌傳銷 實控人王封劣跡斑斑
    海匯商城以消費金額作為入會門檻,鼓勵會員拉新做業績,並設置超過3級的晉升級別進行團隊計酬,明顯已經涉嫌傳銷。雖然監管部門並未查詢到相關的經營資料,只是責令被投訴人清理「海匯商城」的牌匾,但也表示將採取暗訪等形式繼續關注此類的經營活動,打擊制止傳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