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長對話中學校長丨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徐學敏:未來無法預知,面向未來的能力可以培養

2020-07-19 文匯網

編者按

人類的知識正進入指數級增長的時代,科學發明數量的增長速度也類似,老師不再成為知識的絕對掌控者,一個人受教育的年限不斷延長……在這樣的情況下,原本 「各自為政」的中學和大學教育都將面臨同樣的問題:面向未來,我們該如何培養人才?在知識快速更新的當下,我們的大學和中學該如何改變,才能跟上時代?日前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學的校友論壇上,大學校長和中學校長共同探討未來的教育,並且針對未來的教育發表他們各自的看法——

大學校長對話中學校長丨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徐學敏:未來無法預知,面向未來的能力可以培養

面向未來的教育究竟該是什麼樣?最近教育部發出徵集令,鼓勵高校建設未來技術學院。滬上高校也都紛紛開啟了相關的討論。對於未來技術學院的籌建和準備,我們正在進行之中,但是,對於人才培養,我們更應該思考如何面向未來。在我們的討論中,可以達成共識的是,我們在培養人才時未必能教給學生未來所需的知識,但可以確定的是,我們可以培養學生具備面向未來的能力。

面向未來的精英培養,目標不僅僅是找到一份工作

許多綜合性研究型世界一流高校的目標是培養社會精英。但究竟什麼是精英,如何定義精英?

所謂精英培養,目標並非簡單地讓學生畢業後能夠找到一份工作,將來能夠在社會上立足,而是希望培養出來的學生未來能夠改變、引領整個社會。他們必須具備終身學習能力,具備前沿問題的探究能力等綜合素質。但是無論他們面向未來必須具備什麼樣的能力,身為教育者,我們總要思考,教育有一些基本要素是不變的。其實,用最簡單樸素的話來說,我們今天所說的價值引領、知識探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就涵蓋了培養面向未來的精英的根本。

所謂「德」,就是擁有理想信念且具備高尚的人格。「智」指的是具備專業能力。「體」從字面上理解就是體能,簡言之,我們培養出來的人即使有很好的專業能力但缺乏強壯的體力去將理想付諸實現,那我們的培養也是無用的。

「美」則給予我們欣賞這個世界,欣賞他人美麗的能力。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全世界的人性之美驅動了「逆行者」,而同樣因為「美」的追求,我們才能有「隔空相望」的心靈溝通。我們培養的人還需要創造美。心懷美好的人總是能給這個世界帶來更多美好和溫暖。

同時,無論是學理工科還是學醫學、文科……我們培養的學生都要有一定的藝術品味,它將激發想像,產生創造。在大眾眼中,理工科的學生和學者都是和嚴謹的公式打交道的,他們更擅長嚴謹的推導。這是因為,科學之所以為科學,在於它是一種定量的探究。但實際上,文學藝術會滋養人的心靈,給予人們無限的想像,而這些想像,再配之以人們的邏輯推理,將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變化。好比古人所說的「嫦娥奔月」,而今就得以夢想成真。如今我們對未來的一些暢想,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將得以實現。而實現他們的人,就是我們的學生。「勞」可以練就人格中的堅韌不拔的意志。每一個成功者都很可能經過無數次的失敗,而堅韌的意志,則決定了他的成功。

教育就是引導學生追夢,並賦予他們實現夢想的能力

我想藉此機會與大家分享埃隆·馬斯克的故事。從特斯拉電動車到可回收火箭,實際上這些都是他在大學時期就萌發的夢想。馬斯克畢業於美國常青藤學校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了物理和經濟學的雙學位。當時他的「初心」就是希望人類將來活得更好,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因此他立志做四件事:提升人類交流便利的人類通訊的網際網路技術,克服地球能源匱乏的新能源技術,通過衛星技術把人遷移到太空其它星球,以及第四件事,嘗試推動人類戰勝疾病,實現永生,於是他嘗試做基因編輯。

PayPal是他的第一桶金。隨後,2002年馬斯克成立SpaceX,並且在2003年成立了特斯拉。在創業過程中,他經歷了無數次的慘痛失敗。大家都知道特斯拉最厲害的是電池,而這是他親自參與設計的。他具備的物理和經濟學教育背景,賦予了他帶領團隊,通過高技術、低成本實現產品市場競爭力的能力。從馬斯克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樹立遠大理想以及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在應對世界變化、以及改變世界的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向未來看30年,我們難以想像科學和技術會發展到哪一步。同樣,我們回頭看30年前,身處1990年時,我們能否想像現在技術應用,如人工智慧等,已到如此前沿的地步。

所以,不論是大學還是中學,不能只為當下培養人才。或者說,教育永遠是要為未來做準備的,對於上海交通大學來說,也就是更加注重基礎性、通識性。譬如,分子、原子、電子層面,自然科學、理化生是相通的,而數學、計算機則是培養邏輯思維,形成描述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學,我們的致遠人才培養模式中,數理化生計算機等全部打通,實現大通識教育。同時,本科生與研究生培養貫通,給學生提供更多機會選擇任何一個希望發展的高精尖領域。

當教育者在思考該如何面向未來培養人才時,學生們也要好好想一想,未來要幹什麼。在高考招生時,我們的學生可說是千裡挑一,比美國常青藤學校的競爭還要強,同時,學校提供很好的教育資源,希望學生們尋找自己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走得更好、更遠。

身為教育者,我們的責任就是引導學生去追夢,幫助學生具備實現夢想的能力。年輕人就是我們的希望,未來是屬於他們的。

作者:徐學敏(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經授權根據發言整理)編輯:王星責任編輯:顧軍

相關焦點

  • 以「匠心」耕耘教育和科研的「初心」 ——記上海交大副校長徐學敏...
    《人民網-上海頻道》報導  對科學孜孜以求,對工作精勤奉獻,對學生深情滿懷,對生活積極樂觀,既有男子的堅韌、又有女子的溫婉,認真工作、用心生活,這是對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兼任致遠學院院長的徐學敏的生動寫照。
  • 林忠欽校長調研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
    6月19日下午13時,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蒞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調研,並為附中全校師生作了題為《學在交大,矢志一流——上海交通大學卓越創新人才培養》的講座。上海交通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王琳媛隨行調研。
  • 大學校長對話中學校長|未來教育需要有未來眼光的教師
    未來教育離不開有未來眼光、未來思維、未來能力的教師,推進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近年來,我省以落實中央有關文件為統領,著力重師德、興師範、破瓶頸、優治理、提待遇,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新時代高素質教師隊伍。今天,本報特邀陝西師範大學校長遊旭群、西北大學附屬中學校長楊曉雲暢談如何努力造就更多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四有好老師」。
  • 西安交大校長對話鐵一中校長 如何培養未來的人才
    如今,人類知識正進入指數級增長的時代,學習知識的方式也不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人們受教育的年限不斷延長……在這樣的情況下,原本「互不打擾」的中學教育和大學教育都將面臨同樣的問題:面向未來,該如何培養人才?如何改變,才能跟上這個時代,培養出擔當大任的時代新人?今天,本報特別邀請到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和西安市鐵一中學校長慶群,聽大學校長與中學校長談人才培養。
  •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一行訪問上海交大
    4月28日下午,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副校長霍泰輝、副校長陳偉儀、協理副校長王淑英等一行訪問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交大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黨委常委、副校長徐學敏,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院長楊廣中,醫學院副院長江帆,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院長吳皓等在徐匯校區會見了段崇智一行,雙方續籤了《上海交通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學術交流協議》,同時就生物醫學、腦科學等領域合作研究,博士生聯合培養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 希伯來大學校長出席世界頂尖科學家大學校長論壇
    作為論壇先導會議,世界頂尖科學家大學校長論壇邀請了來自國內外11所大學的校長討論科技發展與大學使命。英國牛津大學校長路易絲·理查森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徐學敏教授共同主持本次論壇並做主題發言。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龔旗煌、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浙江大學副校長王立忠、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校長阿舍爾·科恩、法國巴黎文理研究大學校長阿蘭·福克斯、大阪大學副校長河原源太、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校長鄧肯·馬斯克、瑞典皇家理工學院副校長史蒂芬·奧斯特倫德,受邀參加了此次校長論壇。
  • 大學校長對話中學校長|未來教育需要有未來眼光的教師
    未來教育離不開有未來眼光、未來思維、未來能力的教師,推進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近年來,我省以落實中央有關文件為統領,著力重師德、興師範、破瓶頸、優治理、提待遇,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新時代高素質教師隊伍。今天,本報特邀陝西師範大學校長遊旭群、西北大學附屬中學校長楊曉雲暢談如何努力造就更多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四有好老師」。
  • 英國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副校長一行訪問上海交通大學
    2019年11月29日下午,交大黨委常委、副校長徐學敏在閔行校區會見了來訪的英國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主管國際事務副校長Mark d』Inverno一行。金史密斯學院負責本次合作事務的Sylvia Xueni Pan、校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副處長郭亮、文創學院黨總支書記兼院長張偉民、副書記趙鳳一同參加會面。
  •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談未來大學作為 致力「創新增值」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談創新型大學的責任和擔當    新華網上海4月7日電(記者 商亮)創新是促進世界發展和人類福祉的關鍵,大學匯聚了最具創新活力的人才4月7日,「2016世界一流大學校長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世界名校校長齊聚一堂,探討創新驅動發展時代大學的使命和責任。中國首批九所「985」大學(C9)與英國羅素大學集團(The Russell Group)、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LERU)、澳大利亞八校聯盟(Go8)代表,國內外30多所一流大學校長共同參會,圍繞「高校創新能力建設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展開研討。
  • 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自然科學研究院建院十周年紀念大會舉辦
    2020年11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自然科學研究院建院十周年紀念大會在閔行校區菁菁堂舉行。此次紀念大會分為「逐夢十載」、「聚啟未來」兩個篇章,分別由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兼致遠學院院長徐學敏,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常務副院長章俊良主持。
  • 瑞典皇家理工學院校長西布裡特·卡爾森一行訪問上海交大
    2018年10月18日下午,瑞典皇家理工學院(KTH)校長西布裡特· 卡爾森(Sigbritt Karlsson)一行訪問上海交大。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黨委常委、副校長徐學敏會見了來賓。
  • 十八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簡介
    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共產黨第17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上海市十三屆人大代表。 張杰教授於1988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1989年至1998年期間在英國牛津大學等國際著名教學、科研機構工作。1999年1月起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光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副所長,2003年任中國科學院基礎科學局局長,2006年11月至今出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
  •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大學是創新創意最豐富的不竭源泉
    編者按  國家實施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都迫切需要大學在高水平科研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上提供有力支撐。  對國內大學來說,今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教改深化年」,各大實質性的教改舉措都將緊鑼密鼓地推進。有理由相信,國內名校之間的新一輪角逐已經開始。  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各大高校如何進一步發揮自己的辦學特色和優勢?對標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和要求、參與國際競爭,本土高校在進一步提高辦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上有哪些新思考、新探索?今天起,文匯報將刊登一組國內名校大學校長專訪。
  • 復旦上交同濟副校長聚首同一所中學,他們都是這所學校的校友
    復旦大學副校長徐雷認為,這次疫情帶來很大挑戰,同時也帶來很大機會。過去可能很難推動大規模的改變,這次疫情為全在線的教學帶來了契機,但線上教育不可能取代線下教育,學校仍然需要存在。新加坡管理大學助理教授張巍則說,線上教育帶來更多選擇,學生不必再按照學校裡排定的課表來學習,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的課程。
  • 西南交通大學原校長徐飛轉任上海財經大學正局級常務副校長
    徐飛 資料圖西南交通大學原校長徐飛的去向公布。據上海財經大學新聞網8月2日消息,7月11日,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長呂傑同志來校宣布了教育部黨組、教育部關於徐飛同志任職的通知。徐飛同志任中共上海財經大學委員會委員、常委,上海財經大學常務副校長(正局級)。校黨委書記許濤同志主持宣布會並發言。校黨委副書記、校長蔣傳海同志出席並發言。校領導班子成員、部分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
  • 上海交通大學・神戶大學聯合論壇暨第二屆「創新·共創」中日...
    12月6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交通大學・神戶大學聯合論壇暨第二屆「創新·共創」中日企業創新合作論壇6日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廖凱原法學樓舉行。  本屆論壇以「老齡化社會的醫學健康產業與社會系統創新」為主題,由上海交通大學、神戶大學、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聯合主辦,並獲得了中國醫學科學院、上海市福利中心、上海市養老服務行業協會、神戶市政府、上海日本商工俱樂部、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上海代表處、日中經濟協會上海事務所的大力支持。
  • 上海交通大學新加坡研究生院註冊成立並召開第一次管理委員會會議
    根據新時期國際化戰略,上海交通大學將著力建設新加坡研究生院,大力拓展海外辦學。目前,新加坡研究生院(SJTU ASIA-PACIFIC GRADUATE INSTITUTE LTD,簡稱「新研院」,SJTU-APGI)已註冊完成。在前期一系列籌備工作的基礎上,7月28日中午,新研院管理委員會在徐匯校區召開第一次會議。
  • 上海交通大學成立教育學院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群,原教育部副部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林蕙青,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虞麗娟,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副主任李永智,區教育局負責同志,高級中學代表;上海交大黨委書記楊振斌,原黨委書記、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姜斯憲,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丁奎嶺,副校長徐學敏,副書記顧鋒,副教務長吳靜怡及相關部處和院系負責同志,以及教育學院全體師生出席大會。
  • 上海交通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
    6月1日,上海交通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校黨委書記楊振斌傳達了全國「兩會」精神並總結講話,校長林忠欽對學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提出要求,常務副校長丁奎嶺主持會議。全體校領導,各部處、直屬單位主要負責人,各院系領導班子成員,師生代表等分別在閔行校區陳瑞球樓報告廳主會場及各院系分會場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