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波傳播的介質是什麼?細說以太的前世今生

2020-12-11 黃城科學故事

大家好我是黃城,歡迎觀看我的科學文章,喜歡的可以點讚收藏哦!時間是給人神秘感最大的來源之一。麥克斯韋所預言的電磁波,照他自己的描述,可以想像為「帶電或帶磁物體周圍空間中,一種電磁場的擾動」。這種波的特徵,可以用它們的波長來表示,即相鄰兩個波之間,振動相同點的距離。射電波的波長一般是幾米或更長,而放射性原子射出的伽馬射線的波長要小億萬倍,大約是氫原子直徑的百分之一。我們眼睛的視網膜能感覺到的可見光,其波長是原子直徑的幾千倍,介於上述兩種極端情況之間。但是載運電磁波的介質是什麼呢?我們最熟悉的波,並不是從太陽曬到日光浴者頭頂上的電磁波,而是從海裡打在沙灘上的水波。難道麥克斯韋的電磁波,也一定要經過什麼東西才能傳播嗎?

麥克斯韋假定有一種叫做「以太」的介質,是它在載運電磁波。有趣的是,以太這個觀念,起源於絕對空間的概念,直到愛因斯坦時,才把這個觀念掃除掉。絕對時間和絕對空間源於古希臘思想,特別是亞里斯多德。牛頓和其他許多人構想過一種參考框架,一種絕對靜止的狀態,它類似於一個巨大的、延伸到整個宇宙的網格。相對於這個框架或狀態,一切物體的運動就可以在實驗上與理論上與它比較。例如,一個在火車上往餐車走的乘客,他的速度可以從每小時行走幾英裡變化到幾千英裡,這取決於他的速度是相對於火車、鐵軌測量,還是相對於牛頓假設的絕對靜止狀態。

牛頓同樣設想了「絕對時間」,它獨立於空間,在任何地方都以同樣的快慢流逝:「把時間聯繫於恆星運動,或者聯繫於『運動數』、意識、世界和人類或是生命和感覺,這些企圖都已經一去不復返。時間成為一種普遍規律,不論發生了什麼,這種規律都是自我存在著的。」在牛頓時代,神學中的宇宙模型把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定義為造物主的屬性,是毫不困難的。但是,在牛頓物理學裡,這樣的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到哪裡才可以找得到,這是遠遠不清楚的。牛頓本人主張,絕對空間應與太陽系的中心重合;另一些人後來進一步認為,應該用所謂「固定恆星的參考系」作為絕對空間的框架。

這些遙遠的恆星,由於距離上的原因,看起來是固定不動的。實際上,在牛頓力學裡,要承認絕對時間,就得否定絕對空間,否則邏輯上就講不通。沒有絕對靜止、完全不動的狀態,它完全決定於個人的觀察角度,或者用術語來說,決定於觀察者的參考系統。考慮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除了兩個球以外,沒有任何其他東西的宇宙。想像我們位於其中一個球上。如果兩個球之間的距離在穩恆地增加,我們就不可能說,是這一個球還是那一個球在動,或是兩個球都在動。在這兩個參考系中,不可能有哪一個是有特殊地位的。這本放在桌子上的書,雖然對地球來講是不動的,但對太陽來講,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

我們也不能假定太陽是固定不動的,或者宇宙中確有某個地方是絕對靜止的。牛頓的理論,實際上否定了這個絕對空間的觀念,許多科學家和哲學家都指出過這一點,其中包括牛頓同時代的人,例如伯克萊主教和萊布尼茲,以及後來的龐加萊、馬赫和愛因斯坦。正是因為宇宙中沒有特殊的、延及各處的網格,也沒有一個點,像一張圖表中的原點那樣,可以被唯一地指認出來,所以在所有的參考系中,牛頓定律描述的是同樣的物理現象。我們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一位空中小姐在斟咖啡時,她會認為咖啡流動的規律,不論飛機是停在跑道上,還是在8000米高空以固定的速度飛行,都是一樣的。

我們只要考慮相對運動的作用就行了,當火車以50千米/小時的速度,從一位坐在月臺上的鐵路值班員身邊馳過時,一位乘客向著火車運行方向,以30千米/小時的速度扔出一個蘋果核。這樣,蘋果核相對於值班員的速度,就是80千米/小時。在數學上,這可以用一種叫做伽利略變換的方法來表示,這個方法講的是,當兩個或更多的觀測者作勻速相對運動,也就是他們兩兩之間的相對速度保持不變時,如何把他們的測量結果聯繫起來。儘管在邏輯上站不住腳,但絕對空間的觀念在19世紀的物理學家的頭腦中太根深蒂固了,於是他們很自然地設想,以太瀰漫於整個絕對空間,電磁波就是在這雲霧狀的以太中的擾動。以太是宇宙的屬性,就像地圖上的經緯一樣。

任何距離的測量,都可以相對於以太做出。但是對於這些物理學家來說,以太的含義,並不僅僅是一種宇宙的參考系而已。由於地球相對於絕對空間在運動,它就是在連續的「以太風」中疾馳。如果以太不是出於亞里斯多德腐朽思想的一種心理上的神話,就應當找出證據,表明以太可以導致出某些實實在在的科學結果。著名的邁克耳孫,莫雷實驗,其動機就是為了搜尋以太,但是他們的成果又是如何呢?那麼我們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歡迎關注小編,也可以在評論區說出你的看法,記得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光的傳播真的不需要介質嗎?以太真的不存在嗎?
    光子和引力波都以光速在真空中傳播。儘管它不是直觀的,但沒有證據表明這些實體需要物理媒介或以太來穿越。在整個宇宙中,不同類型的信號傳播。其中一些,比如聲波,需要介質才能通過。其他的,如光或引力波,似乎完全不需要介質。
  • 眾所周知,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可你知道原因何在嗎?
    眾所周知,光傳播並不需要介質,因為光速是一個實驗常數:不受觀測者相對於光源的移動速度或其運動方向影響的常數。 如果光在介質中是一種擾動,它會表現出相同的行為。但並不是這樣的,光在所有環境中的速度都是相同的。所以假定以太對你來說意義不大。你可以這樣做,但這使理論多出不必要的複雜性。
  • 經典物理大危機——以太與麥可遜莫雷實驗
    再後來,人們又證明了光也是電磁波的一種。那麼在對波的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一部分只能在介質中傳播,比如說機械波。而有些波,在真空當中也能傳播,比如說光波和電磁波。在這裡就出現了當時困擾科學家們很多年的問題-波速,也就是波傳遞的速度。
  • 宇宙中的介質的盡頭就是光的盡頭和盲點嗎?科學家:你想多了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光傳播不需要介質,不需要,不需要。我都要快變成複讀機了,下面就跟您聊聊這個話題。必須要來說一下什麼是科學?對比科學的標準我們來審視一下宇宙中的介質(以太)是不是科學,很顯然,以太不科學。其一,以太的提出就是不符合科學。最早以太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假想的一種物質。它的內涵隨物理學發展而演變。在亞里斯多德看來,物質元素除了水、火、氣、土之外,還有一種居於天空上層的以太。
  • 為什麼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比如空氣、水和鐵。但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它們可以在真空中傳播。那麼,聲音和光有什麼區別呢?為什麼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而光卻可以呢?聲波聲音其實屬於機械波,其本質是機械振動的傳播,而機械振動依賴於介質。當物體發生振動時,比如敲打桌子,這種振動會帶動空氣中的分子出現有規律的振動,由此聲波會在空氣中傳播開來。如果沒有介質,振動就無法傳播,所以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 電磁波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在自由空間內傳遞的原因是在高頻率的電振蕩中,磁電互變甚快,能量不可能全部返回原振蕩電路,於是電能、磁能隨著電場與磁場的周期變化以電磁波的形式向空間傳播出去,不需要介質也能向外傳遞能量,這就是一種輻射。舉例來說,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非常遙遠,但在戶外時,我們仍然能感受到和煦陽光的光與熱,這就好比是「電磁輻射藉由輻射現象傳遞能量」的原理一樣。電磁波為橫波。
  • 自來水前世今生你了解嗎?
    自來水的前世今生你們了解嗎?實際上,生活中的自來水都是由龐大的給水系統所供應。那麼什麼是給水系統?官方定義是:給水系統是有取水、輸水、水質處理和配水等各關聯設計所組成的總體,一般由原水取集、輸送、處理、成品水輸配和排泥水處理的給水工程中各個構築物和輸配水管渠系統組成。聽起來很拗口是不是?
  • 「以太」到底為何物?是該到揭開「以太」面紗的時候了!
    形狀較穩定的空間流體,這就是「以太」。物理學科中假想的一種物質,這就是「以太」。古希臘人說青天或者最上層的大氣就是「以太」。佔據著茫茫天體空間的到底是什麼?那就是「以太」!力靠什麼來傳遞?當然是「以太」了!
  • 電磁波是如何輻射的?
    什麼是電磁波?在高頻率的電振蕩中,磁電互相轉化速度極快快,能量不可能全部反回,於是電,磁能隨著電場與磁場的周期變化以波的形式向空間傳播出去。這就是電磁波了。題外話:上面我們說到電磁轉化原理和公式,所以電磁波中的電場和磁場同向震蕩而又互相垂直,並且電磁波的傳播方向垂直於電場和磁場所組成的平面。
  • 初中物理——聲波與電磁波對比
    一、產生的原因聲波是由於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屬於宏觀的機械振動;電磁波是有高頻交變磁場產生的,屬於微觀上的。二、傳播介質聲波如果沒有介質的話是不能傳播的,而且在越緻密的物質中傳播速度越快;電磁波的傳播是不需要介質的,它是可以在真空中傳播的,傳播速度上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快是光速,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是不一樣的,受介質的影響。
  • iPhone用戶心頭好 細說CarPlay前世今生
    前世丨是什麼讓BMW真香?關於CarPlay(iOS 14)的新特性,用車組同事曾經做過詳細解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回顧圖閱讀。此外我也為大家拍攝了上手視頻,想「雲體驗」請一定不要錯過。編輯點評:如果造車成真,Apple無疑又走在了網際網路公司的前面,不過分析師郭明錤也說了,即使一切順利「Apple Car」也很難在2025年之前登場。
  • 基於Matlab的均勻平面電磁波的仿真
    Matlab由於其強大的功能、簡單易學的程式語言和可視化的仿真環境,為電磁場與電磁波的教學提供了仿真條件。藉助Matlab模擬和實現結構的可視化,把抽象概念變為清晰,對複雜公式進行計算和繪圖,動態直觀的描述了電磁場的分布和電磁波傳播狀態,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電磁場與電磁波傳播的規律,有助於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
  • 廖閱鵬:前世今生催眠曲,帶你夢回前世,總結今生!
    最近在最右上,看到了一則消息,許多人聽了廖閱鵬的前世今生催眠曲,都看到了自己的前世,我覺得很神奇,便趁著月黑風高之夜,孤身一人躲在被窩裡,悄悄的打開了喜馬拉雅收音機,點開了前世今生催眠曲,帶上耳機,準備一場穿越之旅。
  • 今生的夫妻是前世情人,今生的情人是前世夫妻:善待每一份相遇!
    作者:胡楊映月情人之所以對你柔情似水,之所以是浪漫溫柔的代名詞,之所以讓你感覺愛得百轉柔腸,之所以讓你刻骨銘心,是因為你們是前世的夫妻。今生之所以尋你而來,只因為前世的一份緣還沒有盡,所以今生來續前緣,是來還債的。
  • 前世今生因果輪迴
    世界如此之大無奇不有,我們生活在這美好的世界裡,人生在世是否真的會有前世與今生。每一個人都在猜想,都在找答案。如果真的有前世,就會想到有沒有來世。前世與今生如果真的還有今生,那麼今生無法報答的恩情等到來世再報 。人世間是如此美好,今生修來的福分是前世的因果。好人必有好報。前世的因果,決定了今生的命運。
  • 電磁波和紅外線的區別
    一、原理不同電磁波是由相同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在空間中衍生發射的震蕩粒子波,是以波動的形式傳播的電磁場,具有波粒二象性。由同相振蕩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在空間中以波的形式移動,其傳播方向垂直於電場與磁場構成的平面。
  • 輪迴的實證:貝滿中學老師的前世今生
    左邊前世照片,女校算術老師;右邊今生照片,某部門主編邊前世照片,女校算術老師;右邊今生,某部門主編左邊是前世照片,還是個名人,康有為的外孫女--羅儀鳳,在女校當英文老師;右邊今生照片,成普通人了,某部門核心員工。這世跑到自己前世的墓前轉了轉,不過貌似也沒得到啥靈感。
  • [老戚的硬體筆記]同步乙太網SyncE的前世今生
    同步乙太網(SyncE)是由ITU-T主導的規範,目的是解決TDM同步網絡和異步乙太網的時鐘同步問題。圖<2>  SyncE clock HierarchyPRC(Primary Reference Clock)處於時鐘傳播階層(Hierarchy)的頂端。PRC一般來自銫(Cesium)原子鐘,或者其控制的無線(radio)信號,比如GNSS(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等等。
  • 2021年初中八年級物理知識點:電磁波與現代通信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八年級物理知識點:電磁波與現代通信,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信息:各種事物發出的有意義的消息。   人類歷史上,信息和信息傳播活動經歷了五次巨大的變革是:①語言的誕生;②文字的誕生;③印刷術的誕生;④電磁波的應用;⑤計算機技術的應用。
  • 人人值得一看——談前世 | 贈書《前世今生》
    佛在經上常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要知道這前世的因果,你看看現在受的就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想想來世什麼樣的果報,現在造的因就是。 你看看現在這個世界,這果!你就曉得前世造什麼樣的因;再看看現在社會大家造的因,我就曉得將來社會會有什麼果報。歷史是一面鏡子!這決定不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