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初中數學學習,幾何圖形知識已經成為數學學習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對於剛剛進入初中的同學們來說,幾何圖形初步知識的學習一定要打好基礎,本章主要包括兩部分的內容,一是立體幾何的初步知識,二是平面幾何的初步知識,是初中幾何學習的基礎,本章主要考查立體圖形的識別、展開圖及從不同方向看立體圖形,截幾何體,直線、射線、線段及角的有關計算。今天我們一起本章的熱門考點,通過實例詳解,希望同學們能夠實例,將幾何的知識打牢。
一、相關概念
概念1、圖形與平面圖形
例題1.如圖所示的圖形中哪些圖形是立體圖形,哪些圖形是平面圖形?
解析:掌握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基本概念,從圖中可以看出立體圖形有:①④⑤⑥⑦;平面圖形有:②③⑧。
概念2:展開與摺疊
例題2.把如圖①所示的正方體的展開圖圍成正方體(文字露在外面),再將這個正方體按照如圖②依次翻滾到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此時正方體朝上一面的文字為( )
A. 富 B.強 C.文 D.民
解析:展開與摺疊問題,注重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當然也是有技巧的,會在後面和同學們一起分析學習。本題中由題圖①可得,「富」和「文」相對;「強」和「主」相對,「民」和「明」相對;由題圖②可得,小正方體從圖②的位置依次翻到第4格時,「文」在下面,則這時小正方體朝上一面的文字是「富」,因此選A。
概念3:餘角與補角
例題3.如圖,已知∠AOB=180°,則下列語句中,描述錯誤的是( )
A.點O在直線AB上 B.直線AB與直線OP相交於點O C.點P在直線AB上 D.∠AOP與∠BOP互為補角
解析:關於餘角和補角,要明確是兩個角之間的關係,互餘是兩角之和等於90°,互補是兩個角之和等於180°。本題中,根據補角和鄰補角的概念,可知選C。
二、兩條性質
直線的基本事實:經過兩點有一條直線,並且只有一條直線,即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線段的基本事實:兩點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簡單的說,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例題4.下列事實可以用「兩點確定一條直線」來解釋的有( )個.
①牆上釘木條至少要兩個釘子才能牢固;②農民拉繩插秧;③解放軍叔叔打靶瞄準;④從A地到B地架設電線,總是儘可能沿著線段AB架設。
A.1 B.2 C.3 D.4
解析:根據直線和線段的基本事實可知,①②③現象可以用兩點確定一條直線來解釋;④現象可以用兩點之間,線段最短來解釋。因此本題選C。
例題5.下列現象中,可用基本事實「兩點之間,線段最短」來解釋的是( )
A.用兩個釘子就可以把木條固定在牆上
B.把彎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縮短路程
C.利用圓規可以比較兩條線段的長短關係
D.植樹時,只要定出兩棵樹的位置,就能確定同一行樹所在的直線
解析:根據兩個基本事實,可知,A、D是兩點確定一條直線,C是兩條線段比較長短的方法,B是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三、有關計算
1、線段的計算,關於線段的長度計算,常見的有三種方法,一是逐段計算法,結合線段中點的概念計算線段的和與差是有關線段計算的主要題型,其中最常用的就是逐段計算法,即欲求線段a+b的長,先求出a,再求出b,然後計算a+b。二是整體代換法,運用整體思想計算線段的長,當根據已知條件無法逐一計算出每條線段的長時,可找出各線段長之間的數量關係,將某些線段的和或差堪稱整體進行計算。三是利用設參數列方程的方式求線段的長度。這種方法常用於當題目中出現線段的比例關係時,可以利用構造方程的方式來解決。
例題6.
解析:根據上面線段的長度計算方法,可以逐段計算。
2、角的計算。角的計算是考試中常見的幾何計算類題目,而且比較的複雜,會牽扯到角平分線的相關運算、餘角和補角的相關計算、摺疊圖形中角的度數的計算、已經他們之間的綜合運用。
例題7.如圖,O是直線AB上一點,OC,OD是從O點引出的兩條射線,OE平分∠AOC,∠BOC:∠AOE:∠AOD=2:5:8,求∠BOD的度數.
解析:計算角的度數,本題中出現了比例關係,常見的就是利用列方程的方式進行計算。然後根據角平分線、補角等相關知識求解。
希望同學們結合整合的考點,通過例題掌握好本章的內容,為後面的幾何學習打好基礎。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