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杭州餘杭區一小學二年級130多名學生在教室紫外線燈下照射5個小時,多名學生眼部、皮膚被灼傷。該校副校長表示,事故原因系學校電工在校園斷電故障排除過程中操作失誤,不慎將二樓三個班級內的紫外線消毒燈開啟。紅星新聞記者發現,近20年來,公開媒體資料中記錄有數十起「校園紫外線燈傷人」事件,發生原因多為紫外線燈被誤開導致。(9月7日 《成都商報》)
隨著全國學生陸續開學,全方位不留任何死角做好消毒,成為了學校防疫的「規定動作」。尤其是紫外線燈消毒,由於其殺菌無化學物質遺留,殺菌效率可達99%—99.9%,具有其他技術無可比擬的殺菌效率,成為了國內各地不少學校的消毒「神器」。
可是,學校在紫外線燈消毒過程中,因為操作不當,對人體產生極大的傷害,「誤傷」學生事件,屢屢發生。較早地關於學校紫外線燈傷人事件的報導出現在2007年5月,當時,浙江省溫嶺市某校老師誤將紫外線燈與日光燈同時開啟,致使23名師生眼部遭損傷。
正是因為紫外線燈消毒,不斷出現意外傷人事件,有些省市開始給紫外線燈消毒劃「紅線」,進行制度性叫停。2012年10月,上海市教委發布《關於加強中小學幼兒園紫外線消毒燈規範管理使用工作通知》,明確要求無特殊需要,今後一般不再新裝固定的紫外線消毒燈;2018年,天津市出臺《中小學幼兒園紫外線消毒燈安全使用管理辦法》,也明確規定:中小學校教室、活動室等公共場所,無特殊需要,不安裝固定的紫外線消毒燈。
現在的問題是,將紫外線燈消毒列為「高壓線」,不可觸摸,屬於地方性「自選動作」,並非是全國性行動。鑑於這種消毒方式的潛在危險性,以及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巨大威脅性,國家教育部有必要出臺制度性安排,對全國校園內紫外線燈消毒,進行強制性全面叫停,這不僅能有效避免類似惡性事件屢屢發生,也能保障學生生命健康權益不受侵害。
當然,教育部門還要找出消毒替代品,來保障學校日常防疫需要。像南京大學長江學者畢軍教授領銜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就研發了一種動態負離子智能空氣淨化和消毒設備。該設備集成了淨化霧霾、裝修汙染,消殺菌毒等功能,從根本上解決了紫外線燈消毒傷人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首批便已在南京數十家幼兒園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