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保育組織「潛愛大鵬」秘書長:2600志願者種下珊瑚5800株

2020-12-20 SZNEWS

原標題:「世界海洋日」前夕,深晚記者專訪民間珊瑚保育組織「潛愛大鵬」秘書長夏嘉祥 2600志願者種下珊瑚5800株

珊瑚礁被稱為海底的「熱帶雨林」。

在靜謐的海洋深處,米粒般大小的珊瑚蟲成群聚集,代代繁衍,它們分泌出的石灰質,成為保護自己的外殼,也在海浪與時間的衝刷下,石化、壓實,歷經千萬年,形成五彩斑斕的島礁。它們是海底世界的坐標,也是眾多海洋生物棲息的家園,在無聲而浩瀚的水世界裡,綻放著驚心動魄的美麗,用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願聯合會——「潛愛大鵬」秘書長夏嘉祥的話說:「第一次潛入深海看到珊瑚礁,有一種觸電般的震撼。」

深圳大鵬半島,位於全球珊瑚礁黃金三角最北沿,海域內珊瑚礁覆蓋面積一度達76%,與大鵬半島如今的森林覆蓋率一致。然而,隨著環境變化與人類活動,全球珊瑚礁正在迅速萎縮,大鵬海域也不例外。在深圳奮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進程中,珊瑚礁作為海洋生態系統基礎性的一環,其重要性越來越被認識到,由大鵬新區管委會與磨坊網共同發起的民間珊瑚保育組織「潛愛大鵬」應運而生。「種珊瑚,種人心」,成立近8年來,從海底的珊瑚保育入手,構建並實踐海洋生態意識教育體系,「潛愛大鵬」這一國內目前唯一的民間珊瑚保護組織,走過了怎樣的路,又在大海的懷抱中收穫了怎樣的感悟?帶著問題,深晚記者在世界海洋日來臨之前對夏嘉祥進行了專訪。

種珊瑚——從「愛玩」到「愛上珊瑚」

深圳晚報:從個人談起吧,因為怎樣的機緣成為一位珊瑚保育者?

夏嘉祥:其實我這個人就是愛玩。記得還是二零零幾年的時候吧,我看到一篇介紹珊瑚礁的文章,當時我覺得,如果不去親眼看看珊瑚礁,肯定會後悔。我就去學了潛水,還記得在印尼的美那多,跳進玻璃般通透的海水裡,身體浮在璀璨的珊瑚礁上,一群群魚兒在身邊環繞,那是一幅夢裡才有的場景啊。我就在想,能不能也為珊瑚礁做點什麼?剛好在2012年,新區管委會和磨坊網發起了名為「潛愛大鵬」的珊瑚保育的公益活動,我從此一腳踏進了「潛愛」。後來我參與海洋公益行動的次數越來越多,就放棄了原來的工作,成了「潛愛大鵬」的全職秘書長。

深圳晚報:「潛愛大鵬」目前的人員結構是怎樣的?

夏嘉祥:全職人員只有5個,主要依靠2600多名註冊志願者開展活動。

深圳晚報:「潛愛大鵬」項目從2012年開始實施,到目前成果如何?

夏嘉祥:我們給自己的使命是「保育珊瑚,重建繽紛海底世界」,核心項目之一是「潛愛護礁」。目前累計種植珊瑚超過5800株,救助珊瑚殘枝近200株,打撈海底垃圾1228公斤、漁網1500多米,形成了海底作業維護、漁村海上觀光和珊瑚礁保護區建設組成的完整體系。

深圳晚報:在實踐中,「種珊瑚」的難點在哪裡?

夏嘉祥:種珊瑚,對於我們是個探索的過程。2013年,我們去國外取經,潛到海底一看,人家就拿個鐵架子一搭,珊瑚苗放在上頭。這簡單啊,回來就做。結果海域條件不同,架子剛搭好,兩場颱風一過,全掀翻了。我們又嘗試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來種植珊瑚。但是颱風過後,有些鋼筋混凝土礁盤也沒抵擋住海浪威力。當時我們是又傷心又沮喪,同時也意識到思路必須轉換,要結合大鵬的海底地貌與氣候條件。我們請教了中科院南海所的專家,參考同一個海域的香港海下灣保護區的經驗,升級出以鐵管和柔性熱熔管為骨架,底部進行配重,管架上懸掛塑料網來種植珊瑚的方式,避免了與海浪硬「扛」。去年「山竹」過後,我們下海檢查,種下的珊瑚毫髮無損!

種人心——從一個問題中誕生的「課堂」

深圳晚報:「種珊瑚」好理解,「種人心」怎麼「種」?

夏嘉祥:其實我們現在認為僅僅靠種珊瑚,無法達到珊瑚礁生態恢復的目的。一方面,相對於浩瀚的海洋,個人的力量、一個公益組織的力量,太過渺小了。另一方面,我們在海底恢復的珊瑚苗,一樣受到漁網、船錨的破壞。因此從2015年開始,我們提出了「種珊瑚,種人心」的口號,只有讓珊瑚保育、海洋保護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停止對海洋一味索取,珊瑚礁生態才能恢復過來。

這裡要說到我們的另一個核心項目「潛愛課堂」,其實也挺有故事性。我們的珊瑚保育站位於大澳灣畔的油草棚村,2014年有一天下大雨,我到村股份公司避雨,大家一邊避雨一邊聊天。有人問我,你們天天教育我們要保護海洋,那我問你個問題,你答得上來,我就服你。我說那你問吧。他就問我,如果在海底被劃傷了,不用創可貼,怎麼止血?還真把我問住了。原來當地有一種玉足海參,漁民在海邊不小心受傷了,會找來這種海參,海參受刺激,就會噴吐一種叫「居韋氏小管」的內臟,黏性極大,塗在傷口上,很快止血,還能促進結痂。我當時一聽,入迷了,這是大鵬漁民世代相傳的海洋智慧啊。我們請來了海洋生態和青少年課程設計的專家,開始以大鵬半島漁村世代相傳的海洋常識為母本,編輯海洋生態課程「潛愛課堂」。通過入校課程、沙灘潮間帶實習、社會團體實踐,幫助孩子們切實體認海洋生態,只有真正了解海洋,才會愛上海洋,只有真正理解海洋,才會自發地去保護海洋。目前,我們的「潛愛課堂」累計授課已經超過900堂,超過35000人次學生接受了海洋科普教育。我們的潛愛珊瑚保育站,也先後被授予了「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和「深圳市青少年校外體驗教育基地」等稱號。

深圳晚報:圍繞珊瑚保育、海洋生態保護,「潛愛大鵬」接下來有什麼舉措?

夏嘉祥:一方面,我們希望能夠藉助政府、民間的共同努力,推動珊瑚礁保護區的劃定。另一方面,我們想在更大範圍內,繼續「種人心」!通過拍攝和記錄世界各地珊瑚保護者的故事,聯合更多的珊瑚保護機構,一起來為珊瑚礁的生存吶喊,為珊瑚創造更多自然恢復的空間。只有人人心裡都有了一片海,人類與珊瑚、與海洋生物,才能和諧地共同生存下去。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我們也希望藉助深晚的平臺,呼籲深圳市民,保護珊瑚,不要讓大自然饋贈給深圳的這份珍貴禮物,消失在我們這一代人手裡!( 記者李劍南)

相關焦點

  • 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願聯合會:潛愛大鵬已種植珊瑚5600餘株
    原標題深圳市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願聯合會:潛愛大鵬已種植珊瑚5600餘株深圳晚報2020年4月14日訊 深圳市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願聯合會簡稱潛愛大鵬,成立於2014年10月,由專業環保人士
  • 「保育珊瑚、愛護海洋」 深圳大鵬半島2020珊瑚調查啟動
    大鵬新區黨工委書記楊軍,新區黨工委委員、綜合辦公室主任王繼良,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夏東,新區綜合辦、群團工作部,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大鵬管理局、大鵬辦事處主要負責同志;以及「潛愛大鵬」相關負責人及志願者代表等參加啟動儀式。
  • 珊瑚保護志願者阿祥:7年潛入深海種6000多株珊瑚
    他也是中國第一個民間珊瑚保育組織「潛愛大鵬」的公益志願者。從2013年開始,阿祥發現自己的潛水技能有了新的用武之地——海底種珊瑚。從此,他和團隊開始了「深海種森林」。每年下半年,他和團隊成員都要潛入深圳大鵬灣的深海,撿珊瑚斷枝,將他們種在海底平穩的「苗圃」上,然後等到它們成長到一定階段,再將他們移栽到深海的礁石上。7年間,他們一共在深圳大鵬的深海中種下6000多株珊瑚苗。
  • 「潛愛大鵬」赴臺參與兩岸海洋教育交流活動
    深圳市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長期資助支持的珊瑚保育項目——「潛愛大鵬」應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邀請,於5月12日
  • 深圳大鵬灣珊瑚產卵了
    大鵬志願者趙鑫彤 攝剛過去的月圓之夜,對深圳大鵬灣大澳灣海域的霜鹿角珊瑚來說,是「傳宗接代」的好日子。連日來,「潛愛大鵬」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願聯合會的志願者與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的科研人員都記錄到了自然環境中珊瑚產卵的珍貴畫面。
  • 人類已失去超世界半數的珊瑚礁,誰來拯救珊瑚?
    幸運的是,在中國,已經有了一批種珊瑚的人。 珊瑚的身份信息▲向上滑動珊瑚屬腔腸動物門珊瑚蟲綱的軟體動物,珊瑚是以群體形式存在,由許多珊瑚蟲聯合在一起形成活體組織,在活組織底下是鈣質骨骼,這些骨骼是由珊瑚蟲不斷堆積碳酸鈣而形成。
  • 大鵬新區勠力構建生態文明新高地
    劉宏兵興致勃勃地暢談新區在保護珊瑚方面的多個全國第一:2014年,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願聯合會成立,這是全國首個專注珊瑚保育的民間社團組織;2015年,「潛愛大鵬」在新區掛牌,這是全國首個為珊瑚保育民間機構興建的志願者基地;2016年,新區建成了國內首個珊瑚保育中心;2017年,新區成立全國首個珊瑚及珊瑚礁海洋生物救護基地……據悉,近年來,新區已先後投放68座人工珊瑚礁
  • 深圳2年內將種植珊瑚20萬株
    該中心主任廖寶林告訴記者,未來2年內將在大鵬新區大澳灣海域種植珊瑚20萬株,恢復珊瑚群面積100畝以上;未來10年,將通過人工種植技術逐步恢復大鵬海域四大珊瑚群生態原貌。據了解,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落戶大鵬後,先後建立、獲批國內首個珊瑚保育中心、國內首個珊瑚保育救護基地、省水生野生動物救護基地和國家水生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基地。
  • 珊瑚寶寶首入普查!海大深研院已在深圳海域種植珊瑚5萬多株
    ▲志願者和科研人員準備潛入海中普查珊瑚。深圳商報記者 邢浩 通訊員 歐陽晨欣 攝7 月 5 日上午,志願者與科研人員在大鵬新區南澳辦事處鵝公灣潛入海中,進行樣帶定位布設,魚類斷面、無脊椎類斷面和基質調查,檢視珊瑚健康狀況及珊瑚幼體補充量 …… 正式拉開了 2020 廣東珊瑚普查序幕。7 月 4 日,2020 年廣東珊瑚普查暨美麗大鵬珊瑚種植活動舉行啟動儀式。
  • 深圳大鵬驚現天然「心形」小島
    澳大利亞大堡礁心形島 今日上午,「潛愛大鵬」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願者聯合會理事、攝影師王曉勇在航拍中無意發現了大鵬大澳灣洲仔頭兩個小島從空中觀望是兩個相連的心形。 大澳灣洲仔頭小島像兩顆相連的心(「潛愛大鵬」王曉勇 攝) 由於大鵬新區與「潛愛大鵬」, 一直在洲仔頭附近種植珊瑚 因此,這個小島取名為「海洋之心」。
  • 潛水客私挖4株活珊瑚,深圳海警局:查!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侯夢菲通訊員 吳夢清7月7日,深圳海警局開展網絡巡查時有群眾舉報稱:大鵬附近海域近日發生一起非法採挖活體珊瑚事件。據此線索,深圳海警局聯合深圳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連夜開展調查,經採取尋找發帖人、深入了解涉案經過、走訪現場當事人、調取監控錄像等措施,經過近13個小時的追蹤後,迅速鎖定當事人羅某,並查獲珊瑚四株。
  • 種植萬餘株珊瑚,鹽田民間力量守護深圳這片藍
    近年來,以楊旭聰為帶頭人的海洋生態環保服務中心共出動船艇500多艘次、水手1000多人次、潛水員1500多人次,種植了10000多株珊瑚,清理珊瑚區海底垃圾7噸多,保育珊瑚海域2.5平方公裡。珊瑚重現,生態好轉,這讓楊旭聰團隊興奮不已。楊旭聰也深知,珊瑚對於海洋,就好像是陸地上的森林,是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面積雖然不到海洋總面積的千分之二,但卻養育著全球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保護珊瑚是為了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也是為了保護海岸線。
  • 「珊瑚長好了,獅子魚來了」深圳梅沙海洋生態漸恢復
    近年來,鹽田區形成了官方和民間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合力,以鯊哥為帶頭人的海洋生態環保服務中心多次出動船艇,種植了10000多株珊瑚,清理珊瑚區海底垃圾7噸多,保育珊瑚海域2.5平方公裡,使鹽田區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鹽田海域的海水質量持續保持穩定優良,引來海豚、獅子魚等屢屢「造訪」。潛水員志願者珊瑚種植進行中。
  •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深圳唯一不考核GDP的區 大鵬新區將綠水...
    這裡就是深圳市大鵬新區。&nbsp&nbsp&nbsp&nbsp大鵬新區位於深圳東南部,三面環海,東臨大亞灣,與惠州接壤,西抱大鵬灣,遙望香港新界,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戰略節點。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2020年8月,多地科研人員和環保人士發現,海南島西北部海域出現大片珊瑚白化,有學者稱其規模和白化程度「史上罕見」。此外,雷州半島西部和廣西潿洲島等區域也發生了大面積珊瑚白化。珊瑚白化,意味著珊瑚體內為其供給能量的共生藻離開或死亡。如果白化嚴重,珊瑚最終會因為缺乏營養供應而死亡,進而導致珊瑚礁的退化甚至消失。
  • 三亞「珊瑚爸爸」陳宏海底種珊瑚30年 數次歷險曾經差點沒命
    從水底探出頭來,陳宏一臉喜悅,「前兩天放下去的珊瑚也活了,正在長。」  那一年,陳宏曾經冒著生命危險,在這裡放下了第一株人工珊瑚礁體和一批珊瑚苗。如今,在藍色的海面下,最大的人工培育的珊瑚直徑已經達到70釐米以上。  這是陳宏30年的心血凝聚。作為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研究所所長,52歲的陳宏,一生的心血,已經換來海底的一片生機勃勃,換來珊瑚搖曳的斑斕色彩。
  • 徒步撿垃圾,海底種珊瑚,《閃耀的平凡》走近民間「海洋拾荒者」
    有這樣一群海洋拾荒者,他們默默清理附近海域的垃圾,一次清理一片區域,已經堅持了好幾年,環保志願者凱蒂就是這群志願者的領頭人。在梅沙海灘,有一群海洋環保人士正在盡其所能地保護和修復珊瑚礁,楊旭聰就是當地海洋環境保護組織隊伍的發起人。楊旭聰天生愛玩,衝浪、潛水、遊泳、鐵人三項,樣樣在行,鹽田區海洋生態環保服務中心也是被他和梅沙本土青年「玩」出來的。
  • 在珊瑚、珊瑚邊界上的一個清晰流
    八字腦珊瑚大腦珊瑚是珊瑚的一種,由於其含有大量的骨和組織,與人腦具有相同的模式。因此他被命名為大腦珊瑚。按形狀分類,可分為坑腦珊瑚、葉腦珊瑚、玫瑰花形腦珊瑚、蜂窩狀腦珊瑚。我們將關注pit brain珊瑚(Trachyphylliageoffroyi)中的八字腦。
  • 「珊瑚星球」創始人羅傑——我在昆明養珊瑚
    如果不介紹,大概沒人能猜到他的身份: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博士、珊瑚研究專家。同時,他也是公益組織「珊瑚星球」的創始人。  羅傑1986年出生於昆明,從小就對各種動物特別好奇。「小到蝴蝶、蜻蜓、螞蚱和蠶,大到松鼠、蛇、狗等我都養過,《動物世界》是一直陪伴我長大的『好夥伴』。」  高中畢業後,羅傑考上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選擇野生動物保護專業,主要研究陸生動物保護。
  • Psammocora珊瑚,一種聞所未聞的新型珊瑚
    但是我想即便是下海幾十年的老魚友,也不敢說自己熟知每一種珊瑚,但這也是我們玩海缸的樂趣所在,總有未知的生物等待我們去探討,說不定哪一天,你就能遇到自己覺得最完美的珊瑚了。在我剛下海的時候,我也一直找尋一種我認為最完美的珊瑚,在一次逛珊瑚店的時候,我發現了它,這一種珊瑚名叫Psammocora,從看見它的第一眼,我就被深深吸引了,雖然其他海水玩家並沒有什麼興趣,並且對它一無所知,但我相信我可以把它的美分享給更多的人,讓所有人都認識Psammoc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