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再次霸屏。
原因是「開學了」。
霸屏的背後,是各種方式的愛。
無論是父母,還是爺爺奶奶,終於可以清靜一會了,畢竟,有人幫忙管了。
一場疫情,讓孩子們只認識學校,卻忘記了同學和老師,一個勁的玩,玩,玩。
簡直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瘋狂。
(圖片源於網絡)
前幾天,一位朋友的孩子,躺玩手機,因此戴上了眼鏡。
母親逢人就傾訴,自己能力有限,每天除了被孩子氣到哆嗦,真的不知道有什麼方法讓孩子收心學習。
一位寶媽直接告訴我,有時候育兒專家也只是「別人家」的育兒專家,對我們孩子簡直就是擺設。
其實,孩子是一場白紙,越是這樣,越不好下手。
反而是那些已經形成規矩的,越好管理一些。
低年級的學生,靠教育可以表現的非常「乖巧」,而大一些的高年級學生,每個人都是一本書,而「讀書人」少到可憐。
曾有位學生,因為母親的溺愛,父親的缺席,多次與同學發生矛盾,被老師叫家長。
母親因此一點辦法也沒有。
她感覺,孩子像一棵樹,遇到風吹雨打在所難免,但這期間一定要適當管理,假如放任不管,或者方法不對,結局則會適得其反。
小樹一旦長成,想改變是很難的。
我的一位姐姐,因為丈夫外出打工,她只能在家照看一兒一女。
她不想孩子做「留守兒童」。
於是,孩子去讀書,她就找份兼職做一做,遺憾的是她學歷不高,所以只能幹出苦力的活,每天給人除草掙點錢。
幾年下來,太陽奪去了她的「白淨」,黝黑的皮膚上多了幾道皺紋。
有一次她的丈夫想讓她一起去大城市看一看,找份工作,她直接拒絕。
終於,大女兒結婚了,未婚先孕的那種,而且婆家離娘家上千公裡。
小兒子,直接放棄了考重點大學的想法,直接選擇了職專,小小年紀開始了抽菸。
姐姐也沒說什麼,還是每天安靜的生活。
她對孩子的愛,是這樣麼陪伴,無論結局,只是遵從自己的內心,讓過程美麗。
愛,沒有錯,誰又敢保證,付出就一定馬上取得成功呢?
關於「神獸回籠」,小編得出一些結論,當然只代表個人觀點。
1.父母忽略了自己的位置。
新東方俞敏洪曾說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是最基礎最重要的教育,其次才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二者都是對家庭教育的補充。
孩子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多半取決於父母,而非學校。
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
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位置很重要,我們卻時常把角色搞亂,把重點給了別人,最終也苦了孩子。
2.學校是教書的地方,也是育人的地方,父母要與老師經常溝通,而不是放任不管。
我遇到過一位家長,兩個雙胞胎兒子,母親每天送孩子去學校,父親因為要養家經常忙到顧不了家,於是,孩子每天和母親呆在一起。
母親是個心軟的女人。
每一次,雙胞胎兄弟找各種理由不想去學校的時候,母親都會拿出兩元錢給他們,哄著去。
這一哄就是三年。
很快兄弟倆到了四年級,由於不好好聽講,有些課已經跟不上,母親從不關心學習,還是像以前一樣拿錢,並示意老師,多管管孩子。
結局很明顯,兩兄弟的學習成績幾乎是班級倒數,但心態超級好,好到感覺不到父母的不易。
老師的管理,是有限的,而家長的配合,才是最好的保證。
3.每個孩子都是「天使」。
面對孩子們的調皮搗蛋,我們不能只看到他們的不聽話,很多時候,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觸碰著這個世界,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會本領。
這裡有個故事。
小區裡一位小男孩,兩歲時候還不喜歡跟人玩,經過父母的訓練開導,好不容易和孩子們玩在一起,卻習慣採用「動手」的方式與其他孩子交流。
所以,經常惹起事端。
父母為此經常拿些東西分享,讓其他孩子來玩。
後來遇到了我們,才放手玩了起來,一路上,一直感激的心態和我們聊天。
其實我明白父母的不易,並不是誰都會去理解何為孩子的天性。
而我,早就習慣了和孩子達成一致。
當你真正蹲下來和孩子平齊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即便成「神獸」也挺可愛。
4.愛不是佔有,不是強迫,珍惜和「神獸」一起的時光。
作家劉瑜曾寫給女兒小布穀的信中有這樣一句話:
「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
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
這種愛的方式,又怎會強迫「神獸」?
所以,多溝通交流,對孩子表現出最起碼的尊重,千萬不要把孩子打造成自己沒成為過的樣子,那只是彌補了你自己的缺憾,對孩子,卻是天大的不公。
愛是尊重,不是強制。
廢話這麼久,一句話,慶祝「神獸歸籠」的同時,也為我們能做好父母而努力。
畢竟,當「神獸」遇上真正的「神獸」,考驗本事的時候就到了。
作者:夜月奇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