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隨著疫情的好轉,大部分人開始回到自己的崗位,也開始偶爾出門放風了,但是與之前不同的是,每個人都戴著口罩。
由於工作時間多為8小時或以上,長時間佩戴口罩讓很多人出現面部壓痕、油膩、長痘、耳朵被勒的疼等問題。
前兩天,「口罩還要戴多久」問題甚至登上了微博熱搜。
口罩按說明書佩戴四小時一般不會造成皮膚損害,但公共場所和辦公室時間佩戴,通常會超過4小時。
由於鼻梁、顴骨和耳部等部位皮膚真皮層較薄,且缺乏脂肪層緩衝,很容易造成壓力相關性損傷。
早期表現為局部皮膚凹陷或充血,嚴重時出現皮膚破潰、感染。
跟長期臥床的壓瘡類似。
而臉比較胖的盆友就更慘了。
顯得口罩小,遮不住就算了,關鍵耳朵還疼!
除了壓痕,臉疼之外,還有個困擾是iPhone手機用戶的Face ID(面容解鎖)算是廢了。
每次打開手機,拉下口罩,面容解鎖;
每次手機支付,拉下口罩,人臉支付……
導致整個問題的關鍵就是搭載Face ID的iPhone,它沒有Touch ID;
搭載Touch ID的,它又沒有Face ID 。
突然覺得貧窮使我方便。
總之戴口罩確實讓我們的生活多了許多不方便的地方。
根據@中國日報 報導,對於口罩還要戴多久的問題,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教授說,雖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一定成效,但這段戴口罩的狀態還需維持1到2個月。
張教授認為,半年內疫情在全球能控制下來,但早期防控一定要抓住窗口期,大城市要慢下來。
換句話來講,出行、工作期間我們佩戴口罩保守估計還需兩個月。
無獨有偶,在27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也提到:在低風險區域出行仍需戴口罩。
不過戴口罩也是有點好處的,畢竟戴上口罩,露出來的部分少了,顏值就高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耳朵被勒的疼如何減輕?
醫生比較推薦的方法是:牛奶箱提手固定。
戴好口罩,掛鈎分別掛在掛繩上,調整角度和鬆緊,幫耳朵分擔壓力。
還有供壓瘡、野戰的專業產品,水膠體敷料,也就是大片的3M痘痘貼。
這種材料不易過敏,密閉性好,還可以封閉已有的傷口。
再加上本身有彈性,可以很好地分散局部施加的壓力。
圖為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大坪醫院)總結的《戴護目鏡防壓力性損傷的技巧》
另外需長時間佩戴口罩前,可以局部塗抹潤膚劑,減少摩擦。
已經產生的輕微壓痕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
如果出現皮下淤血時,可外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的藥物,如喜療妥乳膏、肝素乳膏等;
皮膚破損處可外用百多邦、立思丁等抗生素軟膏,並搭配創可貼或紗布保護創面。
被口罩捂出痘痘、面部油膩怎麼辦?
減少被口罩捂出痘痘、減輕面部油膩,可使用比較溫和的潔面奶清潔臉部。
避免使用鹼基或者水楊酸類的洗面奶,可以用胺基酸達到清潔的目的,對皮膚損傷也不是太大。
建議:平時儘量不化妝戴口罩,不然容易悶痘。
在保證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建議可以每2~3小時摘下口罩讓皮膚透透氣。
最後,希望大家都可以再堅持一下。
疫情戰鬥已經獲得了初步的勝利,但是不能掉以輕心。
勤洗手,帶好口罩,非必要,少出門,不聚集。
為防疫工作貢獻我們微薄的一點力量!
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