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1951字,閱讀時間約3.5分鐘
朋友欣然的預產期快到了,我給她打電話詢問有沒有發動跡象。結果是她老公接的電話,說欣然已經入院待產了。在我們這個年齡,基本上不是一個娃就是倆娃的老母親了,但欣然結婚比較晚,這是她的第一個寶寶。所以,從懷孕開始,欣然就異常緊張,時不時地就要問我一些孕期的注意事項。
沒想到提前發動了,我擔心她生產時緊張,就趕忙去了醫院。一到病房,我就驚訝了,還沒有看到欣然本人,就先看到了滿地的東西。
我找縫隙進了病房後,看到欣然狀態還好 ,宮縮還能忍受,就問道:「親愛的,你這是搬家呢?怎麼這麼多東西啊!」欣然老公趕忙說到:「我老婆擔心萬一要用的東西沒帶,到時候手忙腳亂,就索性讓我全搬來了。」
我看了看滿滿一地的待產物品,其實有很多都是沒用的。孕媽媽在分娩之後,需要一個相對安靜清潔的空間,太多的待產物品反而會讓家人手忙腳亂,找東西的時候找不到。
根據我生倆娃的經驗,其實待產清單按照三類進行準備,分類放置是最好的安排,這樣物品精煉夠用,也方便拿取。
準媽媽需要的物品
在孕媽媽的待產清單裡面,第一類準備的是自己需要用到的物品。孕媽媽在第一次準備待產清單的時候,總有一種要出去旅遊的感覺。生怕出門在外有哪項用品沒帶上,讓人措手不及。但入院和出遠門不是一個概念,一是就在自己的城市,如果真有什麼忘記了,也來得及取。二是分娩的常用物品都是固定的,只要按需求進行準備,就不會出差錯。
【孕期百科】中提到,將提前準備好的待產清單再清點一遍,做到心中有數,取用方便,胎兒一旦發動,就能拎包就走。
A.生活類
孕媽媽得提前把自己會用到的月子服、月子鞋、換洗衣物(2套左右)、保溫杯(帶吸管的彎頭杯)、洗漱用品、餐具等。
B.護理類
分娩後對於護理類物品的需求比較大,有衛生巾(建議全部準備夜用3包)、衛生紙(孕婦專用,超長款,2卷)、抽紙溼巾各一大包、分娩內褲(可以從腰上解開的)、產褥墊等。
以上都屬於必備用品,而有的孕媽媽還會帶上哺乳內衣、收腹帶等物品去醫院。但其實在醫院的時候,這些後期護理類的東西基本上都用不著,可以準備好,放在家裡備用。
Ps:在入院前,也可諮詢醫院有哪些物品是必須準備的。鑑於每個醫院能提供的待產物品都不一樣,所以了解詳細一些。一些醫院提供的物品,建議準媽媽就不要帶了。
寶寶需要的物品
待產清單第二類,自然就是寶寶的用品了。對於生第一胎的新手寶媽來說,比較頭疼的就是準備新生兒的物品,生怕哪個沒準備到位,在醫院抓瞎。
要說我生大寶的時候也是比較盲目,從孕6個月的時候就開始琢磨的準備待產物品。最終買了好多沒用的東西,帶去醫院紋絲未動,又讓娃爹搬回來。生二寶的時候,我明顯放鬆了很多,直到孕期最後一個月,才開始準備寶寶待產物品,去醫院帶的東西也很精幹。
【安產、坐月子、新生兒護理一本通】中指出,要注意入院待產包的物品並非多多益善,要合理規劃,避免浪費。
1、護理類
新生兒的護理最重要,但也沒必要準備過多的物品,夠用就行。有NB紙尿褲(1小包)、隔尿墊(2塊左右)、包巾(2條)、包被(1個)、嬰兒服(3套左右,分體衣)、口水巾(5塊)、新生兒洗漱用品(毛巾2條、摺疊小臉盆2個)、嬰兒溼巾、抽紙等。
2、生活類
可準備一小罐奶粉,小奶瓶一個,以防媽媽奶水沒下來之前,寶寶就餓到哭鬧不止。以及棉籤、嬰兒指甲剪等物品。
Ps:孩子長的很快,寶寶的東西尤其不要準備太多,比如尿不溼、小衣服等。我們常常看著嬰幼兒的衣物都小巧可愛,忍不住就想給備著,但過來人告訴你:實在沒必要。
各類證件準備
準備入院待產的時候,除了要提前準備準媽媽和新生兒的必備用品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類就是準備好入院所需的證件。包括:夫妻雙方的身份證、戶口本、準生證、所有的產檢報告、銀行卡和醫保卡等。
以上提到的三類物品準備,建議準媽媽分開安置。媽媽用品和寶寶用品可以使用行李箱或者收納箱,證件類的物品要放在專門的證件包中。
臨近預產期,就要提前把這三類物品安置好,並告知老公或者陪產的家人。要知道準媽媽開始宮縮並開指的時候,就顧不上安頓這些事情了。家人對待產物品比較清楚,就能在需要用的時候馬上找到,不耽誤事。
【孕媽媽營養食譜一本全】中講到,一份靠譜的入院待產清單,可以防止孕媽媽在分娩時的準備不充分而顯得手忙腳亂。
記得閨蜜婷婷在孕中期就拿著長長的待產清單開始準備東西,誰知道還沒到預產期突然破水。全家人在慌亂中把她送到了醫院,待產物品要用啥都找不到,很多都是臨時在醫院附近的商店採買的。
枕邊育兒寄語:
準媽媽在準備待產用品的時候,都會懷著對寶寶的各種期待去挑選和準備。我也很明白你初為人母的興奮和激動,但在育兒的道路上,還有很多需要學習和需要花錢的地方。給娃準備的東西精簡實用就好,切莫尋求過多或者花裡胡哨。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