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巧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很多的家長都不願意讓孩子太早地接觸到錢,怕孩子控制不住自己,沒辦法做到理性消費,有的家長甚至於不會給予孩子零用錢,除了一些必要的校園生活費,不然不會讓孩子接觸到錢。這些家長的本意都是好的,但是他們忽略了如果不去接觸一樣東西時,別沒辦法深入了解。
父母都想著保護好孩子,但是做法往往都太過於極端,從而讓孩子沒有好的機會去接觸社會。尤其是在金錢方面,這樣做他們沒法領略到生活的艱辛。從而擺脫不了舒適圈。
等孩子慢慢長大後,缺乏金錢教育的孩子,會有多無知?在一次記者的採訪中,記者針對「你覺得你父親一個月的工資有多少?」對這些小孩子進行了採訪,而這些小孩子的回答令人語塞。
當記者找到學生一進行採訪時,學生一給出了回答:「我覺得一個月差不多能掙兩百多塊錢。」臉上還帶點沾沾自喜,覺得這已經很富有了,記者聽到回答後有點語塞,竟不知道如何回答這位小學生了。
等找到第二個學生進行問答時,第二名學生給出的答案有點驚人。這名學生回答到「一般是一個禮拜都發幾千萬。」這位孩子可能不知道幾千萬的概念才會如此回答吧,如果是真的,那麼當我沒說過。
在這些孩子的認知中,對金錢沒有一個標準的判斷能力。也沒有人對他們的金錢認知進行指導,從而導致了近幾年小學生打賞網絡主播,或者小學生拿家裡積蓄充值遊戲的行為。
這種「不談錢」的教育模式,並沒有很好地保護孩子,反而讓孩子做出了不少荒唐的行為,這不利孩子的成長,並且正常影響著孩子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這會是孩子的一大弊端。
1. 導致孩子消費不自覺
如果父母對孩子沒有進行好的金錢教育,那麼孩子長大之後,擁有了零用錢,可能會導致消費不自覺,甚至於透支消費,從而沾染上借貸等惡習。並且沒有把金錢用在正確的用途上。或者有些孩子會因為突然有了錢,而不知道怎麼消費,從而過度拮据,不敢消費。
2. 對於錢沒有概念
隨著網絡科技發達,通過手機操作就能調用小額度的金錢出來,現在很多的熊孩子盜用父母的錢財便是通過這個途徑。他們會認為錢是用不完的,所以造就了無限制消費,白白揮霍掉了家長的積蓄,因為他們對於金錢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3. 為了錢而不理智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還小,不應該擁有金錢的支配權,從而不給孩子零花錢。這本意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有些孩子會為了錢從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就比如偷家裡的錢,或者搶之類的壞事。這樣子孩子以後可能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在《窮爸爸富爸爸》中有這麼一句話:
「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將來其他人取代你。其他人是誰?也許是債主,也許是奸商,也許是警察,也許是騙子……」
所以家長應該對孩子進行正確的金錢教育
1. 告訴孩子錢從哪來的
為人父母,應該正確地告訴孩子錢是家長通過汗水換來的,並不是大風颳來的,錢是家長付出了勞動換來的。一定要清楚地告訴孩子,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錢財,金錢是通過雙手進行工作創造出來的。
2. 適當給予孩子零用錢
家長應該適當地給予孩子零用錢,並且讓孩子記好每一筆支出,然後父母每周進行審對,並且指導孩子哪一些錢是的使用是正確合適的,哪一筆錢的使用不太合適。
等時間久了,孩子自然而然地會對金錢產生一定的認知概念,從而還能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
父母一定要重視孩子的金錢觀培養,提升孩子的能力。把孩子保護得太好,等於變相的禍害孩子。
對於培養孩子金錢觀,各位家長還有什麼主意嗎?
本文由巧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