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問我最想掌握的一門技術是什麼,那就是拍馬屁。
作為一名資深的中國人,深知拍馬屁的重要性,更深知拍馬屁絕對是一項技術活。
上者,奉承而不露聲色,且文雅高深,別具一格,回味無窮;
中者,逢迎獻諂,偶有誇張,仍不失其受用,多能撈點好處;
下者,拍馬屁拍到馬蹄上,熱臉貼了冷屁股,讓人生厭。
清代才子袁枚二三十歲就名滿天下,出來作縣長,赴任之前,去向老師——乾隆時的名臣尹文端辭行請訓。
老師問他年紀輕輕去做縣長,有些什麼準備?他說什麼都沒有,就是準備了一百頂高帽子。
老師說年輕人怎麼搞這一套?袁枚說社會上人人都喜歡戴,有幾人像老師這樣不要戴的。老師聽了也覺得他說的有理。
當袁枚出來,同學們問他與老師談得如何?他說已送出了一頂。
東晉後期,大將桓玄擁兵自重,篡位自立。登基那天,他剛坐上御座,椅子就猛然塌陷。一時之間群臣大驚失色,面面相覷。
在尷尬的沉默中,侍中殷仲文突然對著桓玄叩首,道:「因為陛下聖德深厚,連大地都載不起了,所以御座才陷落下去。」
只一句話便將天譴說成了天運,桓玄龍顏大悅。自此,殷仲文便成了桓玄的得意侍從。
可見,馬屁人人喜歡,不管你是達官貴族,還是販夫走卒。
《笑林廣記》載某秀才死後赴陰司報到,恰逢閻王爺放屁,秀才靈機一動遂作《頌屁》曰:「伏維大王,高聳尊臀,洪宣寶屁,依稀絲竹之音,仿佛蘭麝之氣。臣立下風,不勝馨香之味。」
閻王聞聽大喜,準他再活二十年。
看看,馬屁拍得好,不但能升官加爵,還能延年益壽。既有此等好處,後世怎不人人驅之?
拍馬屁者中的箇中翹楚,能將馬屁拍得風雅,拍得流暢,拍成一件藝術品,供後人收藏、玩味。
解縉在朝中做官,深得朱老闆厚愛。
一次,朱老闆想考考解縉,便說後宮妃生了個孩子,解說:「吾皇昨夜降金龍。」
朱老闆說:是位千金。解對:「化作仙女下九重。」
朱老闆說:可惜死了。解對:「料是人間留不住」。
朱老闆又道:丟到金水河去了。解對道:「翻身跳入水晶宮。」
但並不是一味地歌功頌德,不要臉,聖上就會龍顏大悅。
像帶·魚、花花滿地香(不知道這兩個人的可以百度搜索一下)之類拍的馬屁屬於上乘之作,拍得有理有據、耳聰目明、意氣風發、忠心耿耿,就實屬不易了。
周佛海在抗戰前曾吹捧汪精衛:「相信主義要做到迷信的程度,服從領·袖要做到盲從的程度。」
於是,汪精衛的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周佛海就出任行政院副院長,另外兼任財政部長、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長、中央儲備銀行總裁、上海市長、上海保安司令、物資統制委員會委員長。
當然,有的馬屁就太重口味,不但拍的人噁心,被拍的人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生理反應。
武則天在位期間,御史大夫魏元忠患病在家休養,眾多僚屬結伴登門探視。
當大家向主人辭別後,右臺御史郭霸卻獨自留了下來,一臉憂愁。
魏元忠問他還有什麼事沒有,郭霸說,我是來喝尿的,「要檢驗一下大人的病情」。
魏元忠開始表示強烈反對,但郭霸堅持己見,魏元忠無奈之下,只好撒了一泡尿。
郭霸大喜,像咂啤酒一樣啜呷一口嘗嘗滋味,品味再三方才徐徐咽下。然後興高採烈向魏元忠匯報說:「如果大人的尿很甜的話,就不妙了;我嘗了嘗,大人的尿是苦的,您的病馬上就會好的。」
說完便等著上司的誇獎,誰知魏元忠剛聽完他的話,就噁心地吐了。
所以說,拍馬屁之前,了解一下被拍者的生理胃口還是很有必要的。
重量級的馬屁要輕得像一根羽毛,不經意飄落在對方心裡,卻正好搔著他的癢處。
一次,孫權見到諸葛恪(諸葛瑾之子),問他:「你爸和你叔(指諸葛亮)誰更牛?」
諸葛恪想都沒想,應聲回答:「我爸。」
孫權納悶兒啊:「你叔叔在蜀漢大權獨攬,治理國家政治清明,軍事上平定南蠻,做了那麼多大事,你爹就是東吳一普通官員,你憑啥說你爸牛?」
諸葛恪:「我爸知道該跟著誰幹。」
其實民間也有這種高水平的馬屁功夫:一個男孩領著自己的女朋友回來,鄰居阿姨說,你和你的爸爸一樣會挑人。瞧!就這簡單的一句話,一下子誇了四個人,這就是水平。
拍馬屁,是我國源遠流長的一項傳統「國術」。雖歷久而彌新,經千載而萬民操練,與時俱進,老少鹹宜,大小通吃,放之四海而皆準。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但凡多說幾句好話,多戴幾頂高帽子,拍拍馬,吹吹牛,固然不能馬到成功,想必也不會空手而回。這是國人的秉性,無人可以倖免。
就像小貝,每每被人誇「又瘦了」,就會開心地大吃三碗米飯以示慶賀。
有需求,就有市場。有人愛被人奉承,那就有人溜須拍馬。尤其是現在,拍馬已經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醜事,當有求於人的時候,就需用上此等功夫。
像韋小寶那種「對你的敬仰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就過於明顯和沒有技術含量了。
而像「乾隆放了一個臭屁,接著和珅就臉紅了」這種,就屬於掃地僧級別的馬屁,拍得悄無聲息,又含情脈脈,早已穿過脂肪透射到心靈,與被拍者纏綿悱惻、人神合一了。
但凡馬屁者,都只不過是動動腦子,丟丟面子,而且拍出的馬屁雖能贏得被拍者的欣賞,但多為世人所不齒。
很少會有人傾舉家之力、賣房揭瓦,深入群眾一年之久,苦練基本功,大費周章。
拍出來的馬屁不但是上庭大喜,不惜動用國家御用宣傳機器喝彩,老百姓也甘願自掏腰包去觀摩、口碑相傳,被馬屁拍得暈頭轉向、高潮連連,實屬罕見,當屬第一!
至於拍出來的馬屁是否屬實,就無人計較了,反正只是一個馬屁而已,又不是過日子。
作者:金小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