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療會讓人死得更快?為什麼多數癌症患者,總會去國外進行放療?

2020-12-15 腫瘤科張正榮

現代醫學對於癌症的醫療手段有三種,手術,化療,放療。可以說這三種療法是並駕齊驅的,都能夠對治癌發揮一定的作用。但除了手術療法之外,放療和化療一直難以被人們接受。因為人們覺得放療會因為放射線照射患者,帶來更大的傷害,甚至還有人覺得放療會讓人死得更快。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詳細的了解放療,避免因為陷入認知上的誤區,以訛傳訛。

放療會讓人死得更快?

放療就是放射療法的簡稱。在臨床上已經證實有一些癌症能夠通過放療實現治癒,比如鼻咽癌,舌癌,口腔癌等。此外淋巴瘤,食管癌也能夠通過放療治癒。而且對於一些特殊的癌症,放療和手術治療相比,更能保證患者身體完整,比如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放療,還能避免手術切除乳房

但是在放療的過程中,患者可能因為副作用出現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的症狀。嚴重的還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癌細胞加速擴散等。這些因為放療副作用出現的身體不適,讓人們對放療產生了牴觸心理。而且還有一些接受放療的患者,因為放療不徹底,沒有完全消滅癌細胞,在治療的過程中就出現了轉移,邊放療邊轉移,最後還沒等放療的療程結束,就失去了生命。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放療會讓人死得更快的來源。

但事實上,放療影響人們出現不適的源頭是毒副作用。而現代醫學也在想辦法通過一些手段控制毒副作用,讓患者在儘可能輕的副作用前提下,實現癌症的治癒,更好的把握患者的健康狀況。所以,放療不僅不會讓人死得更快,還能夠對一些癌症實現治癒。

為什麼多數癌症患者總會去國外進行放療?

擺脫了人們對放療的思想誤區,還有一個現狀值得人們思考。很多的癌症患者會接受放療,但是多數的癌症患者總會去國外進行放療,為什麼?主要的原因有3個。

1、國內醫院的病患負荷太大

在我國,人口基數的比較大的,能夠具備放療的條件的醫院有限,但是患者人數卻非常多。可能國內的醫院每臺機器一天要接受100個甚至更多的病人,但是國外的機器一天大約只接受幾十個病人,更加精細,也更讓人放心。

2、放療科醫生水平參差不齊

在美國,培養一名放療科醫生需要大學4年,博士4年,放療方向5年,最後才能成為醫生。但是相比之下國內培養一名放療科醫生的時間會相對比較短。所以國外的放療科醫生整體素質比較高。

3、人們的思想誤區

在國外對於放療的接受能力更強,相對來說更多的人願意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接受治療,而不是一邊接受放療,一邊聽著外界對於放療的誤區,對患者的心理也會產生一定的壓力

綜合這幾個因素,導致多數癌症患者會選擇在國外接受放療,如果能夠擺脫對放療的認知誤區,相信更多的患者能夠接收到合理的治療。

相關焦點

  • 化療嚴重還是放療嚴重?分析一下放療和化療的區別,你就知道了
    雖然醫學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可是對於癌症的治療,至今仍舊是個難題。目前癌症的治療方法有: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介入治療、中藥治療(常見的有人參皂苷r g3、靈芝、黃芪)等。雖然說癌症的治療方法有很多,但是臨床上目前還是以手術、放化療為主。手術就是對病灶體進行切除,而放化療既可以作為手術的輔助治療,也可以單獨使用,目的就抑制癌細胞的擴散和轉移。
  • 癌症患者放療期間,需要注意什麼?應該如何飲食?醫生告訴你
    但是放療在控制病情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會食欲不振,噁心想吐,咽喉疼痛,也會致使患者掉發脫髮,可能隨著次數的增加,頭髮會越來越少甚至掉光,因此並不是所有癌症患者都能接受完放療療程,也有體質差接受不了的人中斷治療,所以在放療期間需要注意些什麼很重要,那麼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這方面的內容。
  • 放療一次多少錢 放療和化療有何區別
    放療和化療是治療癌症的常見手段之一,但對於二者的區別卻知道很少,因人們通常把放療和化療合稱為放化療,因此更讓人搞不清楚這兩種方式之間的區別。那麼做一次放療多少錢呢?放療有什麼副作用?下面就帶您了解一下。放療一次多少錢不同醫院的放療費用是不一樣的。不同的腫瘤,需要進行的放療次數也不一樣。
  • 放療和化療的區別
    核心提示:放療和化療的區別是什麼?這兩者都是治療癌症的常用手段,但是很多人對於放療和化療的區別卻不是很了解,很多時候都是把兩者放在一起稱之為放化療,因此讓很多人更加摸不著頭腦,這兩個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放療患者是否攜帶輻射,家人會受到影響嗎?
    首先明確的回答「乳腺癌放療之後,家人會受到輻射麼」:目前乳腺癌最常見的放射治療方法為外照射,即通過機器將放射線從身體外部傳遞到乳房內,病人只有在接受治療時才會有射線照射到身上,一旦結束治療射線就會消失,不會在體內殘存,所以,經過放療的你不會帶有放射性,對包括兒童在內的周圍人是安全的。
  • 為什麼鼻咽癌患者,化療前要拔牙?放療前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當然,鼻咽癌與多數癌症治療相似,均需要化療控制腫瘤,但鼻咽癌的化療前,有一點非常不同,那就是需要先進行拔牙。很多病患對此感到不解,化療前拔牙的目的是什麼呢?為什麼鼻咽癌患者在化療前要拔牙?在臨床上,鼻咽癌患者在進行化療前,一般會先對口腔進行一個全面檢查,主要檢查口腔內是否有感染病灶存在。因為在口腔內進行放射治療,任何一個感染病灶接受照射後,會加重病情並影響化療效果。例如齲齒這種細菌性疾病,如果不及時清除病灶,會引起牙槽骨和頜骨炎症,並致化療效果大大減弱。所以在口腔檢查時如果發現有齲齒存在,一般建議化療前及時拔除。
  • 放射治療會殺死健康細胞?現代放療不再「濫殺無辜」
    現代放療不再「濫殺無辜」可治癒部分癌症  患了癌症要不要放療?許多人在這個問題上選擇「寧願等死,也不冒險」。原因是放療「敵友不分」,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會殺死正常細胞,造成大量脫髮、嘔吐、疲勞等嚴重副作用,可能最後癌症沒治好,人卻被活活折騰死。
  • 免疫治療時代NSCLC放療的機遇與挑戰|放療|患者|Oncol|-健康界
    近年來,免疫治療從根本上改變了癌症患者的臨床治療策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可逆轉腫瘤微環境的免疫抑制效應,達到抗腫瘤的作用。儘管PD-1、PD-L1和CTLA-4抗體已改善了NSCLC患者的治療模式,但單獨使用ICIs的應答率僅為19%-47%,因此,為了增強患者抗腫瘤的免疫能力,開始了ICI和放療聯合的探索。
  • 軍醫詳解:放療治療癌症9個注意事項
    (4)有些腺癌、惡性混合瘤不能首選放療,如乳腺癌、甲狀腺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肝癌及腮腺混合瘤等,多以手術治療為主,有時在術前或術後可配合放療。癌症放射治療禁忌證為:(1)晚期癌症病人有明顯的惡病質,如消瘦、脫水、營養狀況極差,無法進行放療者可作為絕對禁忌證。
  • 放療科,不是放射科
    近日,隨著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試運行,各大主流媒體爭相報導該國之重器項目,中國青年報以「放射科物理師人才奇缺」為題也對此項目進行了相關報導
  • 科學家試圖應用腸道益生菌 降低癌症放療副作用
    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根據人體內細菌種類的不同來給人加以分類,從而發現是否體內含有某種特殊微生物組成的人更容易受到包括治療前列腺癌在內的針對腸道癌症的放射治療的副作用。來自倫敦癌症研究院的大衛·迪恩利教授負責領導此項醫學研究,他表示目前此項研究的重心是能夠精確指出哪些腸道細菌讓人更易受到放療副作用的影響,因為一旦做到了這一點,醫學界便可以開發各種治療手段對這種副作用進行幹預,從而使這些人的腸道細菌提高抵抗放射治療的能力。當被問到關於此項研究的前景時,迪恩利教授信心滿滿地表示有希望根據不同人的病理條件相應地開發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治療手段。
  • 化療和放療有啥不同?哪個對身體傷害更大
    很多癌症中晚期的患者,一般都會經過化療和放療的階段,化療和放療是兩種不同的方式,對身體的影響也會不用,很多患者在化療階段還好,等到放療階段就會出現掉發,食欲不振等症狀。雖然化療和放療可以抑制癌細胞,但對身體有哪些影響?化療和放療有什麼區別?
  • 普通放療和精準放療有什麼區別?
    精確放療指的是現代放療,使用的都是比較先進的放療設備,普通放療也就是過去的常規放療設備了。精確放療像現在最先進的螺旋斷層放療設備可以精確到毫米,副反應當然就非常低了,像鼻咽癌放療的副反應就減輕了很多,療效要比普通放療好。
  • 放療的副作用有哪些?放療和化療哪個嚴重?
    放療和化療的副作用甚至比癌症本身的病痛更加折磨人, 放療的副作用有哪些?放療和化療哪個嚴重?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放療屬於局部治療,無全身性毒副作用,僅可能於照光的區域出現程度不等的反應。根據治療部位不同,症狀有異。大部分病人症狀不是很重的,在治療結束一段時間以後會自行緩解,但是部分患者反應時間會比較長。
  • 全面掌握放療常識,讓腫瘤治療更放心|癌細胞|腫瘤|放療|治療|靶區|...
    本文對放療患者、準備放療及諮詢放療的患者所關心的問題、放療中會遇到的問題做了梳理。文章分為四部分:1. 為什麼選擇放療?2. 哪种放療最適合?3. 放療時患者怎麼做?4. 放療期間常見問題處理文章內容較多,患者可以根據自己需求選擇性閱讀。
  • 放療是治癌的有效手段,為什麼有人卻說,放療後的患者都活不長
    有65~75%的惡性腫瘤可以考慮在術前、術後或者術中需要採用放療,結合其他治療,約40%的患者需放射線進行根治。腫瘤放射治療目前國內使用的主要有四類:1、由普通X線治療機所產生X射線。(2)另一種組織間的放射源是放射性碘-125經施源器或施源導管永久性植入到人體的腫瘤部位,由碘-125所產生的伽瑪(γ)射線,進行高劑量照射,對某些腫瘤可以有效殺滅腫瘤細胞,縮小病灶,減少復發,使病情得到控制或治癒,延長生存期,並能解除或減輕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損傷小、恢復快等優點。
  • 癌症科普(2)| 為什麼兒童也會得腫瘤?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我們生活中應該聽說過不少年輕人,小孩甚至嬰兒得癌症,尤其是白血病的故事,這是為什麼?癌症是由突變引起的,後天因素導致突變需要時間積累,在短短幾年以內是不可能純靠後天因素導致癌症的。因此可以肯定,嬰兒,或者幾歲的兒童得癌症必然有先天因素的:要不然就是父母遺傳了致癌基因,要不然就是在懷孕的過程中因為種種原因胎兒產生了突變。
  • 20年隨訪研究:乳腺癌術後靶向放療優於全乳放療
    對於大多數早期患者來說,往往有機會進行保乳手術,但同時需要接受輔助放療以減少復發風險。通常,術後為期數周的全乳放療是標準治療。傳統觀點認為,放療必須多次進行,而且全乳放療始終至關重要。然而,全乳放療過程中,散射輻射會帶來不良反應,較長的放療周期也不夠便利。
  • 癌症術後復發,如何「二次治療」?|腦膠質瘤|癌症|治療|腫瘤|放療|...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裡,子君媽媽是一名惡性腦膠質瘤患者,當她再一次陷入昏厥時,子君對賀涵哭訴道:「為什麼完全沒有徵兆?弄得我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  的確,腦膠質瘤病人早期症狀多不典型,一旦腫瘤增長到很大引發昏迷時,往往已是中晚期。
  • 放療痛苦嗎?放療後多久能恢復正常
    放療的副作用有很多,無論是對皮膚的灼傷,還是對身體器官的影響對於患者來說都是極度痛苦的,這種痛苦往往是導致放療無法繼續的原因之一。引起這些副作用的主要原因是:放療主要是通過放射線對局部照射,進而使腫瘤組織破壞或逐漸縮小,對腫瘤具有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