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 Betzig的夫人是俺的學妹和半個學生
今天早上醒來,我照例在床上用手機看新聞,當看見Eric Betzig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新聞的時候,照例向正在準備早餐的太太匯報說:「嘿,看見了麼?吉娜的先生剛獲化學獎了。」
吉娜是我們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物理系95屆獲得過郭沫若獎的女生。我1999年3月回到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實驗室工作,她7月到實驗室跟孔繁敖老師做畢業論文,一直做到2000年6月。她後來去了Berkeley跟沈元壤先生做界面非線性光譜,之後又去做生物成像,結果成了Eric Betzig夫人。
吉娜是我的正宗學妹。咱們一個系畢業,我還算她半個老師,她申請到美國讀研究生時我還給她寫過推薦信。她從我這裡最初接觸到界面非線性光譜學和聽說沈元壤先生的名字,後來她到Berkeley化學系之後選了物理系的沈先生作導師,應該有俺的影響在。不過,她也許是打定了主意要步莊小威的後塵,先做非線性光譜,後做生物成像。
吉娜研究組網頁連結:http://www.janelia.org/lab/ji-lab
小威也是沈元壤組出來的博士,也是俺科大的學妹,儘管我對她當年的工作很熟,可是我跟她不熟。想來我第一次在沈先生實驗室見到她,那還是1995年1月的事兒。
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學妹沒得,學妹的先生得了。這個世界就這麼小。
Eric Betzig該不該獲這個獎?
徐磊小朋友在他急就的《諾獎獲得者 Eric Betzig 在超解析度顯微鏡方面的貢獻不如莊小威》博文中覺得Betzig大概不應該獲得這個諾貝爾獎。這個說法是不對的。
科學網徐磊《諾獎獲得者 Eric Betzig 在超解析度顯微鏡方面的貢獻不如莊小威》博文連結: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503-834030.html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先不要被Nobel網站上那句簡單的「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per-resolve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話誤導了,得稍微仔細看看諾貝爾委員會官方的Popular Information和Scientific Background的具體介紹。
單分子螢光光譜工作是超分辨螢光顯微技術的基礎,不然Moerner怎會得獎? Eric Betzig在常溫單分子螢光檢測和後續的超分辨螢光顯微技術的發展中都有重要的貢獻,不被漏掉是應該的。
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官方Popular Information信息連結: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chemistry/laureates/2014/popular-chemistryprize2014.pdf
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官方Scientific Background信息連結: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chemistry/laureates/2014/advanced-chemistryprize2014.pdf
比較鬱悶的可能是謝曉亮(Sunney Xie)。他在1993年同樣獨立做出了常溫單分子螢光檢測的工作,只是比Eric Betzig晚了一點,後來他主要方向是發展快速的無標記成像技術,而非超分辨顯微成像,所以被這次的諾貝爾化學獎繞過了。
俺為什麼不做單分子檢測和生物成像的研究?
我選擇研究方向從來力圖躲開已經有諾貝爾獎和已經可能會得諾貝爾獎的領域。
我80年代末在科大做真空中氣相分子的光譜和動力學研究。1986年在這個領域李遠哲他們幾個已經獲得諾貝爾獎了,所以我1991年到哥倫比亞大學之後選擇了不做氣相有關的光譜和動力學研究,而是選擇了當時剛興起不久的溶液和界面的雷射光譜和超快動力學研究。1999年我博士畢業的時候,單分子和生物成像領域已經有很多人做得不錯,我知道自己不是做熱門領域的料,所以儘管進入領域的基礎訓練也算夠用,還是選擇了和這兩個領域保持一定的距離。因為不再在同樣的領域做研究,吉娜轉去做生物成像以後,我就幾乎沒再見到她。再說各人有各人的家庭和生活,這幾年就日漸生疏,難得來往了。
表面和界面在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相關的問題中無所不在,但目前我們對表面和界面的了解還相對粗糙,而表面和界面的光譜和動力學研究也不是那麼熱門,正好是我這種性格和研究水平的人會覺得有事可做又不需要被急於求成的領域。目前看來咱們的領域還在繼續發展,俺進入這個領域比較早,看問題的角度和大多數人也不太一樣,所以還能樂得做自己想做的東西,看見慢慢有後來的人跟進,也很開心。
我們最近發展的高分辨和頻振動光譜技術,把兩束時間脈寬和光譜寬度完全不同的雷射結合起來,能得到時間和光譜分辨極限條件下的界面振動光譜,可以用來研究複雜表面和界面體系的細節結構和相互作用。設備雖然貴了點,但這應該是表面和界面領域將來最有用的東西。今後可別說沒告訴過大家。
超分辨顯微技術是化學麼?
科學網上戴德昌兄的博文說:超分辯光學顯微鏡是物理儀器。這話沒錯。不過,他這篇博文原來的題目《2014化學諾獎的超分辯顯微鏡是物理學的勝利》就值得商榷了。
科學網戴德昌《2014化學諾獎:超分辯光學顯微鏡是物理儀器》博文連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9360-833993.html
化學的基本特徵是在原子和分子的層次上研究世界和創造新的化合物以及材料。很多人對於化學的理解比較狹隘,所以一會兒覺得化學獎不是被生物學拿走了,另一會兒又覺得化學獎是被物理學拿走了。首先,學科本來就很交叉,俺不也到美國物理學會混了個名頭麼?其次,化學作為中心科學,本來就基本上是無所不包,前提是跟原子分子的研究有直接關係。這些問題,我在去年的博文《2013諾貝爾化學獎、物理化學和化學物理,及學術上的尾巴搖狗(Tail wags the dog)》中討論過,這裡就不多說了。
《2013諾貝爾化學獎、物理化學和化學物理,及學術上的尾巴搖狗(Tail wags the dog)》博文連結: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6-732783.html
儘管Eric Betzig自己也說化學從來不是他的強項,他現在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想說自己跟化學沒多少關係也晚了。所以,還是從了吧。
另外,他隨時都可以就化學的基礎問題請教學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