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溫嶺石塘七夕「小人節」:原汁原味展現非遺文化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石塘七夕習俗「小人節」祈福禮活動現場。 鄭潔 攝

中新網台州8月25日電(範宇斌 鄭潔)七夕節,在民間被視為中國的「情人節」。這一天,在浙江溫嶺石塘,傳承著「小人節」的傳統習俗。25日,當地舉行「曙光聖地·祈福納祥」石塘七夕習俗「小人節」祈福禮活動。

石塘七夕習俗「小人節」祈福禮活動現場。 鄭潔 攝

當日,石塘鎮東海天后宮文化廣場非常熱鬧,當地漁民們穿上傳統服飾,展示漁家風採,孩子們則精心打扮,接受眾人的祝福,吸引了不少遊客以及攝影愛好者的到來。

石塘七夕習俗「小人節」祈福禮活動現場。 鄭潔 攝

浙江師範大學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院長施俊天與幾位老師特地組團從杭州前來體驗「小人節」。他表示:「『小人節』祈福禮傳承著中華傳統文化,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難忘的成長經歷,希望孩子們帶著父母的寄託健康快樂地成長。」

石塘作為浙東沿海一個古老的漁民小鎮,其漁民從300多年前於福建遷入,也將當時在閩南盛行的七夕供奉玩偶的習俗帶到這裡,受到當地百姓喜愛並得以傳承。

石塘七夕習俗「小人節」祈福禮活動現場。 鄭潔 攝

據介紹,閩南地區民間稱織女為七娘媽,視其位小孩的保護神。七夕是七娘媽的生日,家家戶戶需祭拜她。七夕這一天,漁民們會拿出用竹條、彩紙、泥巴等原料扎制而成的彩亭、彩轎,擺上酒、水果、食物等祭品,祈願兒童平安健康成長。

石塘七夕習俗「小人節」祈福禮活動現場 鄭潔 攝

「要考大學,有培養,有出路。」非遺項目「小人節」傳承人陳其富在臺上宣讀頌詞道。「小人節」祈福禮活動分為敬獻祭品貢品、主祭上香、宣讀頌詞、兒童齊誦、祭拜行禮、感恩祈福等環節,並表演漁村舞蹈女子「大奏鼓」。

「石塘七夕習俗『小人節』的傳承不僅是一個儀式的傳承,也是一份情感的傳承,更是一衣帶水的血脈傳承。」石塘鎮黨委書記葉曉瓏表示,接下來,會把這個傳統節日辦得更有特色,把石塘傳統文化植入到老百姓的心中,打響「小人節」這張文化名片。

據悉,石塘七夕習俗被譽為中國民間乞巧文化的「活化石」,最早可追溯到北宋時期,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完)

相關焦點

  • 七夕習俗祈福祭 浙江溫嶺歡度傳統「小人節」
    央廣網台州8月25日消息(記者 謝夢潔 魏煒 通訊員 張欣)8月25日,一年一度的「七夕節」如約而至。當各地都瀰漫著浪漫的氣息時,在浙江溫嶺的一個海邊小鎮上,未滿16歲的漁家孩子們卻過起了屬於自己的「小人節」。
  • 七夕全國都在過情人節,溫州的孩子卻在祭祀「七娘媽」,過小人節
    七月七日,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被稱為「中國情人節」,在溫嶺石塘鎮的石塘、箬山一帶,七夕也被稱為「小人節」,當地人為未滿16周歲的孩子舉辦盛大的祭祀「七娘媽」活動,祈求家裡小孩能夠健康平安成長。300多年前,石塘、箬山一帶的居民從福建、惠安、泉州等地遷入,將當時在閩南盛行的七夕供奉玩偶的習俗也帶到了這一地區。七夕為七娘媽生日,家家戶戶需祭拜她。石塘、箬山先民從閩南遷入之時,把這一習俗帶入石塘一帶。
  • 溫嶺石塘:踐行「兩山」理論15年 山海漁村美麗蝶變
    從「千萬工程」到鄉村振興,從中國大陸新千年第一縷曙光首照地到民宿經濟蓬勃發展,踐行「兩山」理論,溫嶺石塘這個被譽為「畫中鎮」的美麗小鎮也嘗到了發展的紅利和甜頭,一起來看石塘15年滄桑巨變。石夫人、千年曙光碑、大奏鼓、帆船等溫嶺本土文化元素被及防疫英雄人物等搬上沙灘,以沙雕的形式展現給遊客們。「家鄉的變化可真大阿,爸媽年輕的時候都特意跑到舟山那邊看沙雕的,現在在咱們家鄉也能看到沙雕了。」一位在外經商的石塘遊子跟孩子感慨道。據悉,現場除了沙雕展示外,主辦方還為遊客們準備了DIY沙雕互動、沙灘遊樂和石塘特色美食。
  • 大海、陽光、石頭是溫嶺石塘的招牌, 它的特別值得你親自來看
    浙江在線台州3月2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魯佳)中國大陸新千年第一縷曙光首照地,東方好望角——石塘鎮,位於溫嶺市東南瀕海處。  這裡是一個古老的漁村集鎮,依山而築的石砌建築獨具風採,見證著漁村的繁華和滄桑。這裡也是一個新興的濱海度假區,環海岸線的濱海綠道串起了海景,最適合漫步看海的樣子聽海的聲音。
  • 溫嶺東山漁村可能是你心中那片海
    2016-05-31 09:32 |浙江新聞客戶端—浙江日報
  • 市縣風採|溫嶺將七彩小箬和石塘民宿打造成網紅勝地,這個力量是...
    2019-06-04 19:50 |浙江組工
  • 遊東方好望角 「畫中鎮」溫嶺石塘
    溫嶺石塘 Guosu 攝   全中國名叫「石塘」的地名有很多,浙江、廣西、廣東、安徽、江西、四川……均有名為「石塘」的地方,這裡說的「石塘鎮」位於浙江省溫嶺市,地處浙江東南瀕海處,是一個古老的漁村集鎮。
  • 浪漫七夕「成年禮」
    浪漫七夕「成年禮」農曆七月七日被稱為「七夕節」,也稱為「中國的情人節」。其產生的源源悠久美麗。在傳統古老的神話中,天上的北鬥星實際是七位織藝高船的做女,她們能織出美如彩雲般的「雲錦天衣」,按在身上可以自由飛翔於天上人間。
  • 溫嶺石塘:海上漂泊的印記
    依山傍海,疏密相間的石屋、石街、石巷、石級、石路高低錯落有致,色彩協調一致,構成了富有節奏感的石頭城鎮,被人們譽為「東方的巴黎聖母院」值得玩味的是,雖然溫嶺向來以產石著稱——距離石塘不遠的著名景點「長嶼硐天」就是自南北朝以來人工開採石板後留下來的景觀,但類似這樣的石制傳統建築群卻僅見於石塘一地。
  • 手工藝人講述溫嶺石塘的變遷 從漁港到創意小鎮
    曾當過漁民、學過木工的陳祥來,如今是溫嶺遠近聞名的民間手工藝人。十幾年前,他從未想到,自己製作的這些傳承石塘漁民文化的手工藝品,能賣到世界各地。    在石塘,一座座民房依山傍海,壘石而建。石屋、石街、石巷錯落有致。追溯歷史,這裡的居民大多由明清兩代福建惠安遷移而來,民風淳樸。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是石塘漁業最為發達的時期,經濟產值幾乎佔了溫嶺的「半壁江山」。
  • 鱟殼上作畫、石塘漁村做成微觀模型……陳祥來的文化創意無拘無束
    浙江在線12月2日訊(記者 趙靜 共享聯盟溫嶺站 鄭潔)廢棄的老船舨邊角料、扔在路邊的鉚釘、海灘上的貝殼……經他的雙手「化腐朽為神奇」,就成了精美的工藝品。他設計的遊客中心、民宿、餐廳等,頗具漁鄉風情,深受群眾喜愛。他叫陳祥來,57歲,溫嶺石塘鎮漁民後代,是鱟殼畫非遺傳承人、文化部文化產業雙創人才。
  • 在浙江台州,溫嶺特色小吃「敲魚面」,你吃過嗎?
    在浙江台州,魚面,是溫嶺石塘、箬山的名菜之一,俗稱敲魚面。取新鮮白嫩魚肉,敲入紅薯澱粉,晾曬而成。色白如銀,條細如絲,其味鮮美,雖為之魚,然食無魚味,實乃一絕!來到石塘,不吃碗正宗的石塘魚面,可謂枉到石塘!特色就在於看不出是魚,卻吃出濃濃的魚鮮味,不同的魚也是不同的面。
  • 浙江溫嶺四天三夜全攻略,你值得收藏!
    溫嶺,地處浙江東南沿海,是一座濱海城市。是中國大陸新千年、新世紀第一縷曙光首照地,擁有大小島嶼170個,海岸線長317公裡,同樣這裡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如果你擁有三天的時間,那麼就跟著我的步伐玩轉溫嶺吧!
  • 溫嶺石塘一群人暴走15公裡!這是要幹什麼?
    2018-12-22 17:4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市委報導組 毛海挺 通訊員鄭露「既鍛鍊了身體,又參加了公益,這感覺倍兒爽。」12月22日,來自溫嶺市區的90後小夥江川到石塘綠道「熱血」了一把。
  • 溫嶺石塘漁鎮:這座「畫中鎮」,和五一小長假有點搭!
    說起巴黎聖母院,一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而大家不知道的是,中國有一個被譽為「東方巴黎聖母院」的漁鎮,它就是石塘。石塘是浙江溫嶺的一個古老的漁村集鎮,它上榜過中國「最美漁村」,還被稱作「畫中鎮」、「東方好旺角」,卻一直相當的低調。
  • 溫嶺石塘,值得打卡的幾處景點
    我曾和一群好友在溫嶺石塘度過一段美麗的周末,被稱為『畫中鎮』的地方。我們先是打卡了石塘的曙光園,千年曙光碑就那樣赫然立在之中,高聳的碑柱充滿著朝氣與魄力,仿佛在迎接著曙光,海風,旭日。沒錯就是石塘的美食,石塘的美食是很有閩南特色風味的。最喜歡吃的就是裡面的山粉夾,光看就很有食慾。如果有機會,一定要來石塘嘗嘗這裡的美食。這座美麗的小鎮,七彩的小箬村,是真正一個雅俗共賞的地方。你可以約上你的三五個好友,來這裡度過一場有趣的時光。池田大佐說,戀愛如同飛機起飛時的滑行,結婚就好比離陸、升空,能否起飛就決定於戀愛。
  • 溫嶺石塘民宿主動「探春」
    2020-04-08 16:04 |溫嶺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江盈盈 文 朱海偉 圖
  • 溫嶺:來自「東海好望角」的深呼吸
    石塘半島旅遊度假區 莫唯新 攝  浙江在線杭州7月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瀟奕 詹優雄)石塘日出、塢根日落,日出日落、潮漲潮落。溫嶺的詩意流淌,從海上日出開始。溫嶺的先民靠智慧、勇敢造就了硐天的胚胎,今天的溫嶺人卻把這種稟賦融進了硐天的開發保護和挖掘。被捧為屬於全世界的、寶貴的、獨特的文化遺產——純天然立體聲效果的巖洞音樂廳、國內獨特的洞穴式石文化博物館、鬼斧神工的天然梅花壁畫,都是傾力打造的瑰寶之景。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讚譽的世界地質公園——長嶼硐天,為國內著名的融採石文化、用石文化、賞石文化於一體的休閒體驗區。
  • 石塘漁家小吃「吃」出大名堂
    石塘漁家小吃「吃」出大名堂 www.zjol.com.cn 2003年12月10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如今在溫嶺市很多大酒店都能吃到了,而專營石塘小吃的特色店在溫嶺的大街小巷更是星羅棋布。
  • 晚潮丨端午閒話溫嶺麥餅
    在石塘漁區,當地人吃麥餅或拭餅,餡頭自然而然地以海鮮為主。到了農曆七月七,那些在石塘和箬山有親戚,家裡過小人節的,又要邀請粗沙頭和環海村、上馬(金星村、鹽南村等)的親友去吃七月七盛宴。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一習俗有些變化了,據說二十多年前雙方在相關節日時就不互相往來了。石塘的麥餅與溫嶺其他地方相比,有什麼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