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確定一定要這朵玫瑰花嗎?
2021
新年共讀
《但願有一天你會懂》
張宇桐
我選書中這句話
「要你讀書是為你自己,
不是為了我。」
我們學習確實是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我們以後的生活,也知道你們是為了我們好,我們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但我們成長了,有自己的想法。
王鈞樂
在我開始進入小學後,我媽每次在考試之前似乎永遠都有這一句。
我理解的意思是:不要拿自己去跟別人比較而貶低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奇蹟。
我曾經以為媽媽的這句話是發自肺腑的,只要我比以前考得好,媽媽就滿意了。但是,每次考完試媽媽又會說:「王鈞樂!你怎麼回事兒,這麼簡單的題你都會出錯!考了多少名?***考了多少名?滿分有多少人?你看看人家***,你怎麼那麼不省心.」
唉!但願總有一天她會懂!
崔思遠
當我們努力時,會發現自己沒有多大的進步,因為並不只有你一個人在努力。所以我們如何盡力時,可能會被誤解不夠努力。我們可能會委屈,然後更加努力,甚至消耗自己的潛能。
正是因為自己竭盡全力,失敗的打擊才會如此巨大。
韓一佳
我覺得讀書讀好了是件好事,會做人也是件好事。書中有很多做人的道理,因此多讀書的確可以幫助我們學會做人。但就像文中寫的「不愛讀書不是我的錯。不懂做人也不是我的錯。」即使不讀書、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也還是父母的孩子呀。
養孩子啊,
就像每天徘徊在天堂與地獄之間。
不僅要有強健的體魄,
更需包容的心靈
與
抗壓的動力。
你是不是常這樣對他/她說
大人有一種神奇的力量,
可以用各種不經意的言語,
不斷地打擊小孩。
小孩看起來沒外傷,
但內傷很重。
---選自《但願有一天你會懂》
大人們總是覺得,
小孩嘛,該受點打擊,
這樣,才能
經歷過磨練。
但效果,
只會更糟。
我們受到的打擊越來越多,
就會讓我們逐漸失去自信,
然後
墮落、平庸。
---選自張煜程筆記
「我當然感謝他們為我付出,但是有時真的想逃避各式各樣愛的壓力。」
我對這句話感觸很深。試想平時打著愛的關心,帶著愛的責任,讓孩子周末穿梭在補習班和特長班的路上,美其名曰:這是為你的將來負責任!休息時,為她拒絕各種室外,與學習無關的活動,哪怕看會電視也得要嘮叨一下:作業有沒有做完?做了多少了?殊不知這種無形的愛的壓力,已經將孩子壓的喘不過氣來,讓她的內心離你也越來越遠!所以我們也要做個知錯就改,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好大人,孩子才能做個我們想要的好小孩!
迫不及待的讀完《但願有一天你會懂》,感觸頗深。「要你讀書是為你自己,不是為了我。」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父母,曾經年少的我也不明白父母當年的用心良苦,在經歷過後才懂得讀書的重要,甚至在想要是當初父母能夠再逼自己努力一把,所以,你自己不努力,誰能夠幫你?爸爸媽媽只能安慰你、擁抱你、鼓勵你。並不是盡了全力就一定會成功,盡全力才會離成功更進一步。看了幾米的《但願有一天你會懂》,裡面的內容大部分是家長們跟孩子們的真實寫照。家長們總是要求孩子這要求孩子那,總是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真的是需要我們家長們換位思考和反思,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跟做法,可以試試委婉柔的口氣跟孩子進行溝通,聽聽孩子的心聲。
孩子進步固然好,但是進步都是與後退的比較下完成的,就像蹦床一樣,能彈起來也能落下來,我們內心試著接受這樣的自然規律。
我們要求努力再努力,可生活也需要有樂趣,枯燥乏味的一味要求只能適得其反,孩子需要的不是有壓力的愛,而是家長們的理解和有效的溝通,最重要的是愛的陪伴。
最後我想說,不要在可以跟不可以中徘徊,盡力了,付出了,努力了就好,跟孩子彼此成就,彼此成長,世界充滿了挑戰,我們都在苦難中成長,一定要相互鼓勵、加油、打氣!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做好當下,要心平氣和的接受跟教導,期待更優秀更美好的明天!
我對書中的這句話感觸比較深。我想也許只有身處塔尖的那一個學生,他的父母說這句話才有可能是真心的。其實答案書中以幾米對話的形式已經給出了:「別傻了,跟自己比完後,最後還不是要跟別人比」。幾乎所有的父母應該都是這麼想的吧,起碼作為初中階段孩子的父母---我,是這麼說和這麼想的。之前每次大考後,我都會跟孩子說:「你看你張叔叔家兒子今年中考全市前300,妥妥的上了好高中!你的髮小,期末考試班級第一,級部前五」。到此打住也就罷了,無非遭受孩子的一個白眼,但凡再開口,女兒知道我必然給她來一大通如何學習和做人的道理,她乾脆利落回了一句:「讓她做你孩子好了」,懟的我半天緩不過氣來。此種情況幾次三番後,也就只能跟自己比了,否則不是她「死」就是我「亡」。純粹的對比似乎並不可取,但我認為孩子現在太缺乏競爭意識。國與國之間有競爭、行業之間有競爭、公司的職位也要競爭上崗,沒有競爭就沒有發展,就沒有前進的動力。寫在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