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深圳10月29日電題:賽事繁榮成就中國網球裁判的春天
新華社記者張榮鋒 梁金雄 王浩明
今年的WTA年終總決賽落戶深圳,將中國職業網球賽事的熱度推向新高。在WTA的賽事年曆上,中國大陸共有10站比賽,僅比賽事最密集的美國少1站。ATP巡迴賽分布上,我們佔4站。中國的職業賽不僅數量多,規格也是高大上,女子的WTA總決賽、中網和武網、男子的上海大師賽、中網都是高手雲集。
中國裁判張娟執法比賽。新華社發(鄒崢攝)
在職業賽遍地開花的年代,中國網球的另一領域也與時俱進,與職業賽遙相呼應、相輔相成,那就是中國的職業裁判隊伍。作為WTA亞太區副總裁及賽事監督,中國第一位金牌裁判長陳述是深圳總決賽的裁判組長,負責全部裁判的組織使用和後勤保障,他認為中國裁判能有今天的規模和地位,與中國的發展和中國網球賽事的繁榮密不可分,同時,中國賽事的成功舉辦也需要一支高水平本土裁判隊伍的支撐。
陳述個人的裁判經歷也是中國網球在世界網壇格局中不斷演變的縮影。陳述本為中醫專業出身,但自小喜歡網球,在1990年北京亞運會網球賽場爭取到了司線的機會,當時感覺場上主裁的樣子很威風,後來又發現做裁判可以出國看世界,毅然決定轉行做裁判。當時國內的職業網球賽事寥寥,為了能成功轉型,陳述開始時完全是貼錢出國參與國際比賽執法,只為積累經驗。1997年,陳述終於熬到了國際裁判身份,開啟了他一路升級之路。從2002年的銀牌裁判長到2011年金牌裁判長再到2018年的金牌裁判組長,一路走來始終扮演著中國裁判探路者的角色,他目前還是亞洲唯一兼具金牌裁判長和金牌裁判組長的人。陳述曾執法過法網之外的另外三大滿貫,參加過雪梨奧運會、雅典奧運會和1998年以來的幾乎所有亞運會。
據陳述介紹,職業網球裁判有三個體系——主裁、裁判長和裁判組長,職業裁判由國際網聯認證,國際網聯、WTA和ATP三個組織共同使用。每個體系分為白牌、銅牌、銀牌、金牌四個等級,在主裁體系,中國沒有銀牌主裁,白牌主裁有近50人,銅牌主裁5人,金牌主裁只有張娟(深圳總決賽揭幕戰主裁)一人。裁判長體系,陳述一人是金牌,還有三個銀牌。金牌裁判組長共有三人,包括陳述、楊勇和周兵,銀牌裁判組長有兩人,分別是王景和王玉瑾。這種規模和配置,陳述的評價是「世界範圍來看也算是不錯的」。
陳述認為,中國裁判隊伍的快速發展跟中國賽事的繁榮有直接關係,本土的賽事多了,水平高了,本土裁判的成長周期就會更短更快。算上張娟,這次執法總決賽的中國裁判共有11人,如果這次WTA總決賽不在中國,不可能有如此多的中國裁判上場。中國職業裁判隊伍的壯大,不僅是中國網球國際參與度提高的重要表現,客觀上也可以促進中國網球運動的發展。裁判是規則的執行者,也是掌握規則和規則未來發展最清楚的人群,中國裁判更願意將最新規則動向傳遞給國內選手,幫助他們更快成長。反之,中國球員的優異表現也可帶動中國裁判的關注度和影響力,因此兩者也存在互利互補相得益彰的關係。
賽事和裁判是相輔相成的存在,有了更多的賽事,裁判才會有更多的機會鍛鍊。裁判水平上去了,才能保證高級別賽事的圓滿執行。陳述表示,中國這麼多賽事,如果自己沒有一個好的裁判團隊的話,不光外國裁判會感覺工作不方便,自己的運動員也會覺得溝通不順暢。
文字編輯:劉揚濤
新媒體編輯:馬邦傑
籤發:江紅
版權歸新華社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