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遇到過那種愛抬槓,凡事喜歡與人爭論不休的人?有沒有遇到過那種蠻不講理,怎麼說都說不通的人?肯定都有遇到過吧,那麼我們怎樣做到不生氣,沉著應對呢?
看過「孔子弟子與蚱蜢」的一個小故事,內容如下:
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弟子在外面掃地,忽然來了一個人,就問他,「你是誰呀!」弟子說「我是孔老夫子的弟子。」來人說:「那我能不能請教你一個問題啊?」弟子說:「可以啊」來人說:「一年到底有幾季?」弟子說:「當然是四季」來人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兩個人爭論不休,於是約定說,請孔夫子裁定,如果是三季弟子向來人磕三個頭,如果是四季弟子向來人磕三個頭。這個時候孔子正好出來了,弟子就趕緊向前問孔子誰輸誰贏,孔子看了看他們於是對弟子說:「一年有三季,你下跪磕頭吧!」弟子雖難以置信,也只能聽老師的,乖乖磕了三個頭。那個人走後,學生就問老師:「一年到底有幾季啊?」孔子說:「四季啊!」弟子十分不解。孔子說:「你沒有看到那個人全身都是綠的嗎?他是蚱蜢啊,蚱蜢是春天生、秋天死,他從來沒有看到過什麼冬季,他的思維裡,根本就沒有『冬季』這個概念。你跟這樣的人那就是爭上三天三夜也不會有結果的。你若不順著他說,他能這麼爽快的就走嗎,你磕三個頭打發他走不吃虧,你也好長點記性。」
看完了這個故事,有沒有明白為什麼你總是愛生氣呢?我們每個人的所學、所見、所聞都不一樣,溝通不齊很正常。沒必要一直較勁,非得爭出個你死我活。
如果所聊中你確信自己是對的,可以嘗試糾正一下對方,如果對方聽得進去則好,聽不進去便罷,我們無需左右他人的思想。或許他也是「三季人」呢。要記得我們無需與「三季人」分清是非對錯,以免惹得一身麻煩不說,還把自己氣得要死。
如果有不同的想法,你大可回去多查資料,也要免去無用的爭論不休。關鍵是自己明白對錯就好。
如果真的是自己錯了也要勇於承認,並且更要積極學習、改正,不然自己就成「三季人」了。
聊天的時候如果遇到很多想法不一致的地方,又想繼續聊下去,該怎麼辦呢?首先一定不要想著爭辯,可以順著別人的話裡正確的部分接下去。如果實在找不到,就考慮換一個兩人都能聊的話題。這樣聊天還可以繼續,兩個人也不必為此耿耿於懷。
當然有時候我們說話也要考慮別人的立場,了解對方的身份,如果是很重要的會面,甚至還要對對方有所考究,說話更要注意分寸。不能見了馬雲,就問能不能不還花唄,見了馬化騰,就問能不能不開發遊戲吧。與身份地位不同的人交談,更要充分準備,細心聽,仔細想,謹慎回答。再者,一定不要在心裡覺得高人一等或者低人一等,一定要把心態擺正,人人都是平等的,遇到任何人都要不自卑、不氣餒、不輕看、不區別對待。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與人交談,完成交談內容。
最後,問大家一句,你覺得聊天簡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