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第二個節氣「小雪」剛過,恰逢最近又斷斷續續下起了雨。想必開車的朋友都會遇到車窗玻璃起霧的情況,這會導致視線受阻往往很容易引起交通事故。那該怎麼除霧呢?想要除霧,我們首先得知道車窗起霧的原理。很多人有個誤解,認為車窗內外溫差大就會起霧,這是比較片面的。其實真正的原因是車窗玻璃與空氣中水汽的溫差大(一般是熱水汽遇冷玻璃),導致水蒸氣液化附著在車窗玻璃上,從而產生的現象。小木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車窗起霧有哪些比較好用的辦法?
抹布直接擦拭
這個方法應該是最傳統的了,小木經常看到麵包車小貨車中控臺上都放著一塊抹布。不管什麼時候車窗起霧,抹布擦拭下立竿見影,既清晰又省錢省事。不過也有明顯的缺點,副駕駛玻璃擦不到,駕駛時擦玻璃也影響行車安全。
暖風除霧
汽車上的暖風其實是來自於發動機工作時產生的熱量,當發動機的冷卻系統給發動機散熱後,通過風扇將散出的熱量送入車內,從而形成暖風。這和下面說的開空調除霧是有區別的。暖風除霧的原理就是給擋風玻璃加熱(有些高端車自帶玻璃加熱也是這個原理),玻璃熱了與車內熱水蒸氣的溫差就小了,從而避免水蒸氣液化。
空調冷風除霧
空調冷風除霧的原理正好與暖風相反,其通過空調壓縮機吹出冷風,降低車內溫度。讓車內水蒸氣溫度和車窗玻璃溫度相近,從而避免液化現象,同時空調運轉含有除溼功能,車內水汽減少也能間接除霧。當然這個方法只能短時間使用,畢竟冬天使用相當考驗意志力。(空調熱風除霧相比上面提到的暖風除霧只多了一項除溼功能,但是費油,土豪朋友可以任意使用)
開窗對流除霧
這種方法的原理其實和冷風除霧的原理類似,開窗後,內外氣流交換溫差幾乎一致,車窗玻璃自然就不會起霧。但是這種方法既考驗車主體質又要考驗車內朋友的抗寒能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嘗試下。
自製防霧產品
日常家用的肥皂、洗滌精、洗衣液等產品按一定比例兌水即可製作防霧產品。其原理是玻璃本身有疏水性,水汽在玻璃上液化冷凝成微小水珠,光線被水珠大量散射影響視線。而日常家用的這些產品可以降低玻璃表面對水的張力,使得水汽冷凝後形成一道平整細薄的水膜,從而使光線不被散射。這個方法其實除霧持久性相對差一些,可用來應急使用。
買成品防霧噴劑
市面上成品防霧劑有很多,大體可以分為兩類原理。一類就和上面自製防霧的原理一樣,降低玻璃表面對水的張力。還有一類是增加玻璃表面對水的張力,使得玻璃表面完全疏水,這樣可使水氣很難凝結於玻璃表面,從而達到防霧效果。
綜合來看,其實買一瓶成品防霧噴劑最省事,適應不同天氣,價格也不貴,可以提前噴一些以預防起霧,效果很明顯。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會在車窗上形成一道油膜,晚上開車容易散光。所以建議搭配油膜清潔劑使用,就完美了。
想了解更多關於用車知識的朋友,不妨關注我,我會每天給大家分享一段汽車小乾貨,讓你們遠離用車煩惱。
(圖片素材部分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