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米折返」取代「千米長跑」?
權威人士澄清:長跑不會退出課程和測評
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長跑有望被20米折返跑取代——這種說法近日引發社會關注,傳為熱點話題。但本報記者昨天向上海市教委和教育部相關實驗室負責人求證,雙方均稱並無此說。
「長跑下課」未成政策意願
市教委體衛藝科處處長王從春昨天澄清:「上海沒有用20米折返跑替代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長跑的打算。」
王從春透露,800米和1000米長跑,既是國家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必修內容,又是國家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硬性指標:「對於體質健康來說,長跑屬於全國性的基礎指標,上海不可能隨便用其它標準取代。」
至於試點研究用20米折返跑作為學生體質健康檢測標準,王從春說,檢測人的心肺功能,用長跑方式還是用20米折返跑,哪種方式更科學,目前國際上尚無定論。「華東師大牽頭的相關科研試點是一種學術探索,並未變成政策意願。」
「20米折返」只是實驗之一
「取消長跑,是一種誤解。」身為「青少年健康評價與運動幹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江學者」、華東師大教授季瀏昨天表示。
這家國內唯一專事青少年體育與健康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實驗室,日前成立了「上海中小學研究基地」,將選取本市18所中小學的學生為長期跟蹤對象,擴大測試規模,進一步驗證青少年體質健康的評價方法、體系和標準的科學性與有效性。目前,實驗室確立了青少年體質健康評價的四大模塊:心肺功能、力量、柔韌、身體成分,由此初步確立了13項測試項目及測試方法。
「20米折返跑就是『心肺功能』模塊的測試項目及方法之一。」季瀏強調,20米折返跑不是鍛鍊項目,更不是競技項目,而只是測試項目。他本人不但不反對800米、1000米長跑,而且鼓勵學生通過長跑進行鍛鍊。當然,長跑並非唯一可以增進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的鍛鍊方法,「根據學生不同興趣愛好,也可以做做健美操、打打籃球等。」
其實,參照國外做法,20米折返跑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折返跑的跑動總距離被分為10級,一級為1到7個單趟,即20米至140米,二級為8到15趟,最高級則是94次以上。專家介紹,對於國外高三男生,通常的心肺功能健康標準是能跑78個單趟,即超過1500米,但只要按照一定節奏,無硬性時間約束。
「可能」為何到「可望」
「長跑」阻力,近來常有。其一,課業負擔擠佔運動時間,學生沒空長跑;其二,交通形勢複雜,社會環境多樣,在外長跑鍛鍊,家裡放心不下;其三,體質基礎差,長跑吃不消,甚至個別學生長跑猝死等意外發生,不少家長和學生將長跑視為「畏途」。
正是基於這種 「家長學生心態」和「社會心理預期」,此次心肺功能測試的形式變化,在消息傳播過程中從「可能」變成了「可望」,表現為一種主觀判斷:長跑該換了。其實,青少年因缺乏足量運動,近視率和肥胖率居高不下,耐力等體能難以達標,這樣的狀況十分堪憂。為此,上海近年來將體育成績納入中考,考核長跑等耐力項目,相當一部分不願鍛鍊的學生為了迎考而投入鍛鍊。儘管不少人反對運動「功利化」傾向,但教育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中考體育、每天鍛鍊一小時等政策實施過程中,本市學生體質水平正呈上升趨勢。」
至於如何達標才更科學,季瀏表示,目前這項研究和實驗範圍放在上海,只能通過上海學生體質健康的平均情況來確定是否「達標」,摸索出適合本地的評價標準。他認為,鑑於中國人多地廣,這一標準必然是多樣化的,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比如,上海與青海海拔不同,標準也不同;又如不同民族,標準可能也有差別。」
採訪中不少家長表示,學生體育應該更看重體質健康,看重體育鍛鍊習慣的養成,畢竟中小學體育不是為了培養運動員。 -本報記者徐瑞哲 李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