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地處上海,是教育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雙一流」高校。是中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士三級學位授予權的大學之一。學校佔地面積近2000畝,校舍總建築面積78萬餘平方米。有松江校區、延安路校區和新華路校區,佔地面積近2000畝,校舍總建築面積78萬餘平方米。校園環境宜人,系「上海市花園單位」。
一、基本情況
學校擁有6個博士後流動站、10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8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7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類別、55個本科專業,學科涉及工學、理學等九個學科門類。共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5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7個上海市一流學科,11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4個上海市一流本科專業,1個上海高校Ι類高峰學科,同時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個省部級科研平臺,2個國家「111」引智基地以及國家大學科技園。全校各類學生近3萬人,其中本科生14204人,研究生6822人,其中博士生1045人,成人教育學歷生2023人,各類留學生4827人(學歷留學生1141人)。全校教職工共2209人,專任教師1336人,其中專職院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高級職稱教師900餘名。
二、學科科研
2017年,學校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紡織科學與工程獲評A+,繼續名列前茅,入圍ESI世界前1%的學科領域6個(工程學、化學、材料科學、計算機、數學、物理)。工科學科領域進入ARWU(上海交通大學設立的大學排行榜)世界大學排名前150強。紡織工程、環境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人工智慧製造與機器人正廣泛用於各領域。MBA教育蟬聯「中國最具影響力MBA排行榜」第11位。新世紀以來,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28項,近年來,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8項,產學研合作項目5000餘項,國際專利授權數量、高校發明專利授權量和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在高等院校中名列前茅。大批科研成果廣泛應用於航天航空、國防軍事、重大建築工程、環境保護等領域,為服務「天宮」、「天舟」、「北鬥」、「天通」、「嫦娥」等重大國家戰略做出貢獻。
三、人才培養
我校大部分專業實行按專業大類招生。在入學後的第一、第二學年各有1次申請重新選專業(大類)的資格(招生時有特殊規定的專業除外)。學校依託相關學院,組建了「民用航空複合材料拔尖創新人才實驗班」、「智慧財產權拔尖創新人才實驗班」、「人工智慧創新人才實驗班」、「智能製造與機器人拔尖創新人才實驗班」。
四、合作交流
學校與全球100多所知名高校、研究機構及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已與哥倫比亞大學、東京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曼徹斯特大學等世界知名高校籤署了學生交流協議。留學生規模不斷擴大,居全國高校第10位,是首批28所全國高等學校來華留學質量認證高校之一。學校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努力營造「全球視野、多元文化」校園環境。學校持續開展中英人文交流,海派時尚旗袍連續三年亮相愛丁堡藝術節。
五、招生特色
2020年東華大學新增國家戰略新興專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該專業在計算機大類下招生,另外新增「智能製造工程」專業。除此之外學校「紡織工程+產品設計」獲批雙學士學位複合人才培養,完成相應培養要求的學生可獲得工學和藝術學雙學士學位;「環境工程+工商管理」獲批雙學士學位,完成相應培養要求的學生可獲得工學和管理學雙學士學位。雙學士學位的選拔和實施方案由學校教務處統一安排。
六、就業情況
學校持續推進學生高水平就業創業,材料學院、理學院、紡織等學院讀研深造率達到50%以上。學校就業工作紮實穩健,就業率維持在97%以上,在麥可思全國「211工程」建設高校就業能力排行榜中,我校位列全國高校第25位,在第三方公布的全國高校就業薪酬排行榜中,東華大學位列全國高校第25位。學校每年舉辦近500場專場招聘會,國內外知名企業如華為、寶潔、杜邦、拜耳、百度、騰訊、上汽集團、中國移動及各大銀行紛紛在東華大學舉辦專場招聘選拔人才。學校是全國畢業生就業50強、全國創新創業50強高校,獲全國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學校以建設「特色東華」、「緊湊東華」、「精緻東華」的美好願景為激勵,主動服務國家戰略,緊跟上海加快推進建設具有全球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步伐,努力「紮根中國、融通中外、立足時代、面向未來」,為建設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學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