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文化的窘境與書寫障礙

2020-12-16 網易財經

張閎

自上個世紀初起,漢字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衝擊,這種象形的方塊字一度被視作中國現代化的一大障礙,五四一代激進的知識分子甚至將中國傳統文化的負面性乃至帝制非人性化的一面,都歸咎於漢字。一種文字一旦遭到其主要使用者的貶低,其命運可想而知。一些實用主義的文化方案(在漢字問題上主要是「拼音化」和「簡化」),改變了漢字的面貌,最激進的方案甚至主張廢除漢字,代之以羅馬字母。

毫無疑問,漢字的拼音化和簡化方案在短時期內,起到了較好的社會效果,尤其是在掃盲和文化普及方面,效果顯著。但在文化繼承和創造性方面,這些方案反而是畫蛇添足。事實上,對於兒童來說,學習一個簡體字和學習一個繁體字,難度相當。額外地學習一套拼音符號,反而是一個負擔。即使是到了計算機時代,簡化和拼音化也沒有顯示出特別的優勢。計算機漢字輸入法在輸入繁體字時,跟輸入簡體字一樣。

很顯然,在現代文明中,拼音文字佔據主導地位。拼音文字以橫向、連續性的書寫,記錄著語言的聲音性,記錄著聲音流逝的過程,更像是一個時間性的構造。而漢字則不然。漢字是空間性的。這種自閉性的空間的存在,形成了漢語的「字」文化,即以單個的字為單位,構成語詞和語言結構。漢字記錄的主要不是聲音在時間中的消失,而是事物存在的空間狀態和圖像。甚至,每一個漢字本身就是一個符號系統,它由不同的偏旁和筆畫建構而成。在這個小宇宙內部,有上下、左右、內外,甚至主次、中心-邊緣等空間關係,構成一個微型的世界圖式。

書寫性對於漢字而言,是本質性的。不僅是字符,甚至是書寫行為本身也是一種符號生產。尤其是士人,他們對這個書寫性符號的崇拜,達到一種「準宗教」的程度。儘管儒家迴避談論鬼神世界,但在日常生活中,對經典的敬重和「敬惜字紙」的訓誡,對儒生有著很強的約束力。儒生手中的經書甚至有闢邪驅鬼的功能。而道士及其他術士則熱衷於將書寫行為神秘化。通過一種神秘的書寫行為(道家的符籙),建立起與鬼神世界溝通的管道。

或者,在文化神秘主義符號學家看來,漢字並不只是一個紀錄形態或聲音符號,它是一種極其複雜的文化記憶體。漢字通過象形來表意,同時也記載著複雜而又神秘的文化信息。

但在計算機時代,人們用筆書寫的機會越來越少,對紙筆的依賴越來越小,「提筆忘字」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最通行的拼音輸入法,將象形字轉化為象聲符號,以讀音來顯示文字。以致在網際網路上,以同音字代替的別字,如「醬紫」(這樣子)、「童鞋」(同學),等等,成為漢語網際網路語言的基本構成。

由此來看,要復興文化,重建對母語的認知是必不可少的。近年來的「國學熱」和最近的「漢字書寫熱」,在一定程度上呼應了這一文化潮流。據報導,中央電視臺和河南衛視分別推出的有關「寫字」的節目(《漢字聽寫大會》和《漢字英雄》),贏得了好評,其收視率與時下火熱的選秀節目相比,並不遜色。另外,教育部將在全國落實「書法進課堂」,學生分年齡分階段修習硬筆和毛筆書法課。這些,都可以看出人們挽救漢字文化於衰退的努力,這顯然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不過,在我看來,這些依然是捨本逐末之舉。寫字固然可以娛樂,但僅僅依靠電視節目來挽救漢字,本身就很娛樂。同樣,要求中小學生寫漢字,無疑是一件好事,但不尊重漢語的根本屬性和特有的認知方式,不改變漢語教學的基本方式,依然以教拼音認字為主,僅把寫字當作一門類似於唱歌、畫畫的所謂提高「素質」的閒課來對待,難有實際效果。

幾千年來,漢字都是一筆一畫地教學的。點橫豎撇捺教出來的漢字,創造了本民族輝煌的文明。「字」本有生產、生育的含義,引申為文字。確實,字孕育了文明,生產本民族的文化。漢字是漢民族文明的信碼,文明的秘密都蘊藏在其中。離開了書寫,幾乎可以說,我們的語文不復存在。

在古代中國,寫字是任何一位讀書人必修的功課,不僅如此,還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寫字並不只是簡單的記事。從磨墨、鋪紙開始,到坐姿、執筆,開始書寫、收筆等一連串的動作,是一個整體。一個完整的寫字過程,都不可隨意、草率。書寫也不在於是否能成為一門藝術,而根本在於端正。筆走龍蛇、龍飛鳳舞的書法,在通常情況下被視作輕浮和自大的表現,僅限於少數以書法為標榜的人的個人化的風格表演,不是學童修習的正途。態度的端正、身體姿勢的端正和字的端正,這種「心、身、字」三位一體的端正性,是漢字文化的精髓,也是傳統的讀書人修身的一部分,是培養端正的「君子」人格的必修課。這些,都應是在中小學階段完成的基本教育。否則,只能歸咎於基礎教育的失敗。

今天,當讀書人普遍抱怨「提筆忘字」,普遍表現出「書寫障礙」症狀的時候,這種「文化性失寫症」,所指向的將是民族文化核心精神的「梗塞」和「癱瘓」。

然而,悖謬的是,我的這篇文章就是用拼音輸入法在電腦上寫成的。

(作者系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教授)

本文來源:東方早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網絡時代,面對漢字書寫的窘境,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取捨?
    孩子認真書寫的態度跟他的在字裡行間表現出來的真誠也算得上是相得益彰。但是,僅僅把孩子與高力伯伯的書寫簡單做個對比,仍然能引發我們的某些思考與反思。那麼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革命和發展,面對著越來越多的的學生甚至老師們提筆忘字、書寫越來越糟糕的窘境,面對傳承和發揚中華文明的瑰寶之一 —— 漢字書法,我們究竟應該作何取捨?學生不停地從黑板上抄寫字母和句子的做法已成為過去。隨著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等新技術的到來,手寫已成為一種懷舊的技能。
  • "漢字慧"開創漢字書寫國際化時代
    中國經濟網6月29日訊 重慶字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今日正式發布「漢字慧」形體結構字母化教學體系與高氏漢字字母化系統。這一教育科技創新項目的運用,將顛覆外國人學習漢字的傳統方法,開創漢字書寫的國際化、彩色化時代,讓外國人用母語方式輕鬆學習中文,是跨越漢字難學的最後一道難關。
  • 忽視漢字書寫莫全讓網絡「背鍋」
    提倡書寫漢字、寫好漢字與順應時代發展並不矛盾,文字書寫的網絡化是歷史潮流,但沒有規定用了手機、電腦就可以丟掉手寫漢字,況且生活中還沒達到放棄漢字書寫的程度,書寫漢字是中國人的基本功,不是要不要會寫而是必須會寫,還得寫正確,否則交流就有障礙。  遺憾的是,有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漢字不過是個符號,能交流就行,何必計較書寫?書寫是書法愛好者的事。
  • 傳承經典文化 書寫漢字之美
    「頭正、肩平、足安、一尺、一寸、一拳」……10月21日下午,蓮都區囿山小學教育集團開展了以「傳承經典文化、書寫漢字之美」為主題的第一屆書寫大賽。賽場上,同學們嚴肅的小表情上寫滿了認真,一撇一捺,似乎是要寫出全世界最端正的字。
  • 書寫美麗漢字 傳承中華文化!上蔡三小開展生字書寫比賽活動
    校園通訊社:書法,是民族藝術中的精華,「橫豎撇捺折建構華夏漢字,篆隸楷草行會意炎黃文明」,一撇一捺無不透露著特殊的美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在這一個詩情畫意的冬季裡,為傳承中華經典文化,豐富校園文化,培養學生規範書寫美觀漢字的能力,上蔡三小南北校區於12月10日開展了「二年級生字書寫比賽」活動。本次活動南北校區二年級學生全體參與。比賽書寫內容以本期要求掌握的一類字詞為主,採取現場書寫形式,統一用鉛筆書寫。
  • 書寫漢字魅力,傳播民族文化——汝南縣第五小學舉行漢字聽寫比賽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培養學生規範書寫漢字的習慣,汝南縣第五小學於9月16日下午舉行了以&34;為主題的漢字聽寫大賽。本次大賽由該校教務主任王穎主持,校長張秋香親臨現場關注孩子們的書寫情況。
  • 固鎮縣任橋鎮舉辦「弘揚漢字文化·書寫美麗人生」漢字聽寫比賽
    為切實提高中小學生漢字書寫能力,激發學習興趣,認識文字的深厚文化意蘊和魅力,近日,任橋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與中心校聯合舉辦「弘揚漢字文化·書寫美麗人生」漢字聽寫比賽」。比賽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1名,三等獎2名,鼓勵獎若干名,並給予相應的獎勵。
  • 用漢字激發創意靈感,以「書寫」喚醒文化自信
    11月1日晚,陳振濂作客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城院大講堂,為師生帶來了以《「文化自信」:從審美立場看漢字書寫與書法藝術的整體觀》為主題的精彩講座。書寫則是體現漢字之美的重要表現形式。「中國作為唯一現存的文明古國,沒有分裂和中斷,正是因為漢字維繫了一個大中華格局。」陳振濂認為,書寫作為一種技巧,所要追求的應是技巧、風格的多樣化。
  • 端午節丨《漢字書寫中的教育理念》文化講座
    漢字是中華文化最根本的源頭,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應該保留一點本民族的東西,那個才是我們的靈魂,而漢字書寫就更不能忘記了。西周學童的教育,分為「禮、樂、射、御、書、數」六科,稱為「六藝」。「六藝」中的「書」即是漢字的讀寫訓練。
  • 書寫中華漢字 傳承中華文化—健康路小學舉行漢字聽寫大賽
    漢字是中華文化傳承的精髓,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意蘊,是我們民族祖先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明最燦爛的瑰寶之一。學習語文,書寫方塊字,讓孩子們在學習與書寫中領略漢字所蘊含的文化,體會中華漢字的魅力。,而是文化的寶庫,啟迪智慧的源泉。
  • 中華漢字書寫指導辦公室成立 聚焦漢字書寫傳承發展
    &nbsp&nbsp&nbsp&nbsp新華網北京1月15日電 1月14日,中華漢字書寫指導辦公室揭牌儀式暨「拯救漢字書寫、弘揚傳統文化」系列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教育部、文化部、中國書法家協會、北京市教委等部門及機構代表應邀出席。
  • 評論:「漢字書寫熱」呼應了中華文化復興潮流
    它不僅證明古老的漢字是獨立起源的,還提供了中國古代獨立的造字法則。這種文字對3000多年來中國文化產生了根本的影響。十幾億中國人今天使用的漢字,即源自甲骨文。後期的隸、楷、行、草,均發軔於斯。甲骨文是中國文化的活化石,它與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倫楔形文字一樣,在各自環境中獨立誕生,但傳承3000年以上的,只有漢字。
  • 激辯"漢字危機":書寫危機還是教育危機?
    在這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漢字在鍵盤書寫的衝擊下就出現提筆忘字的尷尬。  在鍵盤成為主流書寫工具的今天,漢字真的出現危機了嗎?漢字是順勢拼音化,還是固守傳統書寫陣地?在提筆忘字的背後,漢字文化面臨哪些困境?一周來,本報邀請多位學者和網民進行話題討論,解讀所謂「漢字危機」——中國傳統思維的工具化處境。
  • 專家:漢字需要書寫
    現代化的漢字輸入方式,帶來的是書寫以及交流的便捷,對於中華漢字、中國文化在世界範圍的傳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但與此同時,這樣便捷的輸入方式,已經大大縮減了手寫漢字的機會,而漢字作為一種象形文字,長時間的疏於練習,必然會生疏。電腦對手寫漢字的衝擊不言而喻。「電腦普及以來,越來越多都是鍵盤書寫,書寫能力有所下降,像平時我們留個字條,寫個字據,有的人就顯得挺尷尬的。」
  • 漢字字母解構漢字筆畫《中國漢字書寫國際化教學體系》在重慶發布
    圖為《中國漢字書寫國際化教學體系》的26個漢字字母及演變體示例。受訪者供圖中新網重慶6月29日電 (記者 鍾旖)隨著全球「漢語熱」興起,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開始學習漢語,其中,漢字書寫是他們學習的一大障礙。
  • 漢字字母解構漢字筆畫 《中國漢字書寫國際化教學體系》在重慶發布
    受訪者供圖中新網重慶6月29日電 (記者 鍾旖)隨著全球「漢語熱」興起,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開始學習漢語,其中,漢字書寫是他們學習的一大障礙。29日,《中國漢字書寫國際化教學體系》在重慶發布,該教學體系顛覆了外國人學習漢字的傳統方法,以中國漢字字母解構中國漢字筆畫,可讓外國人用母語方式輕鬆學習中文,跨越漢字難學的難關。
  • 傳承漢字文化 書寫愛國情懷——賽罕區新橋小學舉辦三年級漢字聽寫...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國的漢字不僅是中國人語言交流的符號,更蘊藏著深厚豐富的文化意蘊。為提升學生對漢字知識和傳統文化的認識,提高學生漢字書寫能力,近日,賽罕區新橋小學開展了三年級漢字聽寫大賽。本次漢字聽寫大賽以「傳承漢字文化,弘揚中華文明」為主題,比賽內容為課內與課外知識的綜合。通過班級初步選拔,每班派出十名優秀選手參加比賽。比賽現場,參賽選手們姿勢端正,聚精會神,認真完成由聽到寫的過程。最終通過各級教師及工作人員公正評比,選出了學校「聽寫小達人」進行了表彰。
  • "漢字慧"讓漢字書寫字母化 老外學中文so easy
    圖為傳統漢字筆畫學習方式與漢字字母化學習方式對比圖。        人民網重慶6月30日電(陳易)漢字能用英文字母書寫了,老外眼中複雜的中國漢字也可以如此「easy」。29日,「漢字慧」形體結構字母化教學體系與高氏漢字編碼系統正式對外發布。該項目的運用,將顛覆外國人學習漢字的傳統方法,開創漢字讀寫的國際化、彩色化時代。   據悉,眾多來華留學生尤其來自歐美國家的留學生,即使在通過HSK四六級,能夠熟練聽說漢語之後,漢字仍然是無法跨越的認讀和書寫障礙。漢字字母化教學體系將讓外國人用母語方式輕鬆學習中文。
  • 漢字書寫與 審美須規範
    ■王梓佩據媒體報導,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鄢福初將遞交《關於加強漢字書寫審美應用規範管理》的議案,針對當前漢字書寫、審美、應用種種亂象,提出加強整治低俗書寫、培養書寫審美的建議。奇在書寫工具,棄筆用刀、用針管、用頭髮,甚至不惜全身蘸墨打滾,仿佛武俠小說裡的高手,「摘花飛葉皆可傷人」。奇在創作手法,單純寫字是萬萬不能的,必須要蒙眼寫、倒立寫、邊寫邊吼、邊寫邊打拳,不僅要墨瀋淋漓、力透紙背,還要墨汁四濺、力破紙背。尤其讓人稱奇的是他們的「書法」作品,像定時打孔,像一團亂麻,像小兒塗鴉,唯獨不像是漢字。這不是書法的創新,而是對漢字的羞辱。
  • 弘揚漢字文化 促進規範書寫---北泉小學第一屆百人硬筆字書寫大賽
    為進一步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小學生要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也為了弘揚中華民族漢字文化,促進孩子的規範書寫,北泉小學舉辦了第一屆百人硬筆字書寫大賽,全校一至六年級的全體同學參加了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