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浙江省博物館、杭州歷史博物館等眾所周知的「大館」之外,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杭州還有很多小眾博物館,這些博物館收藏的內容五花八門,神秘而有趣。它們就散落在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也許就在你經常路過的某條街上,也許就在某棟不為眾人知曉的單元樓裡。這些小而美的博物館,都很有腔調,千萬別錯過。
中國印學博物館
地點:孤山後山路10號
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閉館
坐落在西泠橋旁,面臨裡西湖,背倚西泠印社孤山社址,館舍以孤山原有的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築——杜莊為基礎加以擴建,並以依山而上的迴廊、亭閣與整個西泠印社孤山社址渾然相融。館裡收藏了中國歷史上各個時期有代表性的印章,材質有青銅、玉石、水晶、瑪瑙、陶瓷、漆器、犀牛角、象牙、貝殼、核桃、樹根等,甚至還有南瓜的瓜蒂。形狀也多種多樣。對很多人來說,這個博物館的專業性還是蠻強的,愛好金石篆刻的朋友,可以去轉轉。
杭州高氏照相機博物館
地點:上塘路1054號永和坊7幢
時間:周一至周五7:00-15:00
(周六、周日想參觀可以去米市巷派出所樓上高老家中,時間不變)
在拱墅區永和坊7幢1樓內,有一間民間相機博物館,裡面收藏有1400多臺古董相機。展廳裡立著一塊牌子:1993年5月18日成立,中國第一家照相機博物館、中國最早的民辦博物館。這家相機博物館由高繼生、高峻岭父子創辦,是高氏家族祖孫三代長達80多年收藏積累的成果,在攝影圈裡頗有名氣。展品從1850年代的風琴式照相機,到現在的數碼單反,涵蓋了整個攝影發展歷程,其中不少是精品、孤品。鎮館之寶是19世紀上半葉倫敦生產的英國羅斯Ross風琴式溼版相機。
館長高繼生,今年已經77歲,他父親曾是一名戰地記者,兒子是攝影家。高繼生每天都會在展覽現場親自導覽,「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展廳裡人都擠不下,攝影愛好者從五湖四海趕來,有長春、上海、北京的,最遠的還有從日本趕來的。」
杭州南宋錢幣博物館
地點:上城區醬園弄12號
時間:不定期開放
清吟街有一個不起眼的銀洞巷,直接通著浙大一院的後門。銀洞巷的西側,就是南宋錢幣博物館。門臉不是很大,需要到附近留意觀察才能發現,裡面藏著的寶貝卻很龐大,共擁有歷代錢幣藏品16萬件。大量錢幣實物的保存,為社會和經濟學家研究古都杭州提供了八百多年前的南宋都城較完整的經濟資料。
不過,這家博物館比較神秘,記者去探了兩次都是鐵將軍把門。路過的一位阿姨說,她在附近上了20年班,也沒見這家博物館開過幾次門。
胡慶餘堂中藥博物館
地點:上城區大井巷95號
時間:8:30-17:30
這座中藥博物館,是在清代胡慶餘堂原址古建築群的基礎上建造的。據說,這座當年耗白銀30萬兩建成的建築,連下水管道都是純銅打造。博物館原先是藥店庫房,現改作展覽,現場還有中藥手工作坊廳及興趣室,老藥工為觀眾表演傳統製藥工藝,觀眾感興趣還可以動手操作體驗。
展廳裡有上萬種中藥材、成藥標本,以及製藥工具展示,很適合帶小朋友來看長知識。比如,湖南長沙馬王堆、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浙江良渚文化、宋代福建泉州沉船等出土的珍貴藥材文物,有百年前中藥生產工具柞床、銅船、大石臼、乳缽、秤等。學醫的,或是對中醫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浙江中醫藥博物館
地點:濱文路548號
時間:9:00-17:00(寒暑假及節假日不開放)
如果你在濱江,對中醫藥也有興趣,可以去浙江中醫藥大學裡的博物館看看:清代御醫陳蓮舫醫治喉痛發乾的藥方;專治失眠躁狂的蒙文版「少沙七味散」;還有浙江有名的道地藥材「浙八味」……這些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珍貴藥方和藥材,被一件一件仔細收藏在浙江中醫藥博物館的展櫃裡。
中國圍棋博物館
地點:江幹區錢潮路2號天元大廈1層
時間:9:00-17:00
中國第一家圍棋博物館,可以了解圍棋的前世今生及文化,還有專業的圍棋圖書館,藏書頗豐。一樓大堂布局成「天圓地方」的樣子,象徵棋盤和棋子;展示內容從圍棋溯源、魏晉風流、唐宋高逸、明清盛世到近代轉型的千年棋脈。千年棋脈,學圍棋的孩子和棋迷一定要去。
杭州孔廟碑林博物館
地點:上城區府學巷8號
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6:30,周一閉館
杭州孔廟是很值得一去的博物館,有碑、帖、墓誌等500多件,薈萃了自五代到清代的五朝名家手跡的石刻。數量最多的是「南宋太學石經」,現殘存86塊。館藏的南宋太學石經以及五代吳越王室墓葬出土的星象圖更是難得一見的文物。
這塊地方原為南宋臨安府學所在地,始建於紹興元年(1131年)。此後府學除焚毀重建或規模增擴外,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科舉制度後,一直是杭州的官辦學府。可以說學習氣氛很濃,非常適合「學霸」來看看。
戲服博物館
地點:江幹區九華路1號新禾聯創創意產業園
時間:試運營階段(預計6月後開放)
杭州「戲痴」王勝紅,師承戲服大師樓國榮。他曾為全國150多個劇種製作過戲服,茅威濤(越劇)、沈鐵梅(川劇)、曾紹娟(評劇)、尚長榮(京劇),都曾穿著他做的戲服登過臺。這裡藏有160多個劇種的戲服,有1700多件。博物館裡的常設展,都是五六十年的老底子戲服,做工都相當考究。其中有一頂梅蘭芳同款蝴蝶鳳冠,跟當年梅蘭芳的「梅派鳳冠」一模一樣,都出自馮吉安老先生之手。鳳冠上的這些炮珠,都是由玻璃內膽吹出來的。
杭州口琴博物館
地點:刀茅巷小學內
時間:周一至周五8:30-17:30
口琴與笙頗有淵源,公元1821年,德國人根據中國古代笙的原理髮明了口琴。這間小小博物館記錄了口琴的起源和發展,共有八個展區,各類資料1000餘件。收藏了數百把稀奇古怪的口琴:可以含在嘴裡吹奏的口琴、國內最長的口琴、可以轉著吹的組合型口琴等等。
在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可以前往校內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