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鄉最具文化氣息的公眾號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美麗萍鄉
「最美的光陰遇見最美的你」
from萍實君
那些在記憶深處的故鄉人
◆ ◆ ◆
2018年5月28日,中國詩歌網刊發的陳昂詩歌《車過安源》24小時閱讀量突破2萬次。《車過安源》的走紅引發了「安源熱」也帶火了「萍鄉」。「因為一首詩,愛上一座城」。萍鄉是江西的「西大門」,在贛西經濟發展格局中處於中心位置,素有「湘贛通衡、吳楚咽喉」之稱。因古代萍鄉生有一種水面浮生植物萍草,是萍草之鄉而得市名。萍鄉處於長株潭經濟圈的輻射核心區域,同時受泛珠三角經濟區和閩東南經濟區的輻射,是連接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重要通道。
「車過安源/與世外桃源擦肩/青山、花海、肥田/眼中竹木蔥蘢/耳畔甘泉潺潺/車過安源/總感覺時光短暫/金螺峰、烏龍山、鵝湖園/我未來得及讚美/安源早已贈我詩篇/車過安源/滿眼的喜歡與留戀/喜歡這座城市的詩意/留戀安源人情的溫暖」。《車過安源》是一首歌頌生活讚美自然的溫情詩歌,陳昂以詩心慧眼來透視生活,用生花妙筆來點化景物,通過對安源環境的描寫,展示了詩人崇尚自然、熱愛生活、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懷,也反映出安源人民熱情好客、淳樸善良的高貴品格。
詩歌,作為與小說、散文、戲劇並肩而立的四大文學體裁之一,在文學性上具有較高的要求。與小說著重於敘述一個好的故事不同的是,詩歌重在心靈的抒發;與散文在傳達情感上不同的是,詩歌對語言的運用有非常高的要求;與戲劇需要藉助舞臺來完成「發表」不同的是,詩歌的寫作程序又是最簡單的。正是基於此,詩歌曾經被認為是最容易掌握的一種寫作體裁,以至人人都可以將一些句子分行排列後以「詩人」自居。詩歌固然是詩人心靈的自我抒發,但只有能夠引起讀者強烈共鳴的,才稱得上是一首好詩。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中國,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詩國」,但回顧中國的詩史,從《詩經》到「李杜」,從徐志摩到海子,他們的詩歌之所以能夠不斷被傳誦,無一不是因為撥動了讀者的心弦。
陳昂享有「詩歌王子」之美譽,擁有深厚的文學素養。他先後擔任央視《中國詩詞大會》《機智過人》等欄目詩詞嘉賓。2015年他的詩句「下雪的時候/一定要約喜歡的人/出來走走/因為一不小心/就手牽手/走到了白頭」紅遍大江南北。《車過安源》是他受邀為安源區作家協會成立創作的祝賀詩,這首詩是他在北京開往南昌的高鐵上創作的,在去南昌參加新書《哪有什麼運氣,不過是我們暗自努力》高鐵上,他接到安源區作家協會的邀請,寫下了《車過安源》這首詩歌。
陳昂對江西這片土地擁有深厚的感情,2017年夏季陳昂曾帶領詩人採風團來江西九江採風,發布了新詩《藍色的廬山》。江西採風期間,採風團還參觀了安源路礦工人紀念館和秋收起義廣場。在採風總結會上,陳昂還專門提到了安源,他說安源歷史輝煌悠久,文化光輝燦爛,景色優美,詩意盎然。
「我未來得及讚美,安源早已贈我詩篇」。這是陳昂《車過安源》裡的詩句,該句借自然景色讚美了安源,陳昂把安源美景比作大自然的詩篇,文字語言使用的極為巧妙。「車過安源,滿眼的喜歡與留戀,喜歡這座城市的詩意,留戀安源人情的溫暖」。短短四句詩歌,表達了對安源的喜愛與留戀,表現了「安源人」的淳樸熱情,也表達了作者嚮往安源的強烈意願。
車過安源
詩/ 陳昂
車過安源
與世外桃源擦肩
青山、花海、肥田
眼中竹木蔥蘢
耳畔甘泉潺潺
車過安源
總感覺時光短暫
金螺峰、烏龍山、鵝湖園
我未來得及讚美
安源早已贈我詩篇
車過安源
滿眼的喜歡與留戀
喜歡這座城市的詩意
留戀安源人情的溫暖
來源:鳳凰網、中國詩歌網編輯:美麗萍鄉
- End -
這麼辛苦,請為小編點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