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一群帶著理想主義情結的法律學者,正在嘗試創辦一所與現行大學相異的學府——遠離教育行政化,由教授委員會管理學院事務與學術評價,追尋大學獨立與學術自由的精神……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在光華法學院成立典禮上發表致辭,他說,「(光華法學院)要與國際接軌,這個『軌』就是法治思想的深入、法治的健全。」詹逾/圖
「讓胡適校長的精神活在我們心中。」賀衛方以這篇致辭作別北京大學後,他的新教職是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
這個法學院意圖恢復胡適年代大學傳統的理想實驗——遠離教育行政化,由教授委員會管理學院事務與學術評價,追尋「教授治院」下的大學獨立與學術自由。
這似在回應半個多世紀前的浙大歷史。那時,在校長竺可楨主持下的浙大,獲得了比肩北大的自主辦學氛圍,有「東南民主堡壘」之譽。
半個多世紀後,與北京相比,杭州在學術資源和學術話語權上明顯處於劣勢。
但這個學院欲圖恢復大學傳統的追求,仍讓一些厭倦了現今大學諸多問題的學者心神往之。
今年4月,北大法學院副教授張谷也離開北京,選擇了光華法學院。
張谷的夫人曾對光華法學院院長孫笑俠說:「你們為何要引進他(指張谷)?他又不會為光華法學院『製造』文章。」言下之意,如果按現有多數大學對教授的評價標準,張谷可能會讓光華失望。
但孫表示,該院不同於其它大學的獨立教授委員會對本院教師水平的評定,不會拘泥於在核心刊物上發表多少文章,而將更多審查代表作的實際水準和教師的科研能力、潛力。
造就一個理想的法學院
光華法學院的教授委員會,現有10名委員。
除了浙江大學副校長為理工背景外,其他九人均為當今傑出的華裔法律學者或精通中國法的外國學者。其中,有曾擔任臺灣司法院大法官的王澤鑑、劉鐵錚教授,哈佛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安守廉等。
這是一個獨立決定學術性事務的機構,從人才引進、教授晉升、課程設置等,學院日常運行中與學術相關的事務都歸它管。教授委員會擁有學術事務最高決策權,院長必須對它負責。他們將專司一職:維護學術的良心。
在院長孫笑俠看來,十位教授形成了頂尖的專業評判水平,可以避免「外行評價內行」的尷尬。之前,法學院教授的晉升,都由校方職稱評審委員會決定;而評審成員多數是理工科學者,不了解法律學科,「最終只能看你發表了多少論文、承擔了多少課題、項目」。
在引進人才上,教授委員會同樣堅持嚴格的學術標準。所有人選,經過院務委員會物色、推薦,最後都須在教授委員會上通過。據孫笑俠介紹,引進賀衛方,在教授委員會上得到了一致通過。
這樣一個和現行教育體制完全不同的「學科特區」,和捐建者光華教育基金的推動直接相關。
在光華教育基金捐建之前,法學院和浙江大學行政管理系等院系合稱大法學院,在杭州市區的西溪校區。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各個院系間相互扯皮,教師很難將大部分精力投身科研和教學。幾乎所有的法學老師都想獨立出來,成立一個純粹的法學院。浙江大學的第三校區——之江校園,被不少海歸老師相中。
在和校方領導溝通後,院長孫笑俠率隊開始募款之旅。最後,臺灣理律律師事務所執行合伙人兼執行長陳長文,促成了光華教育基金與浙大法學院的這段因緣。陳也是海基會原副董事長及首任秘書長、臺灣紅十字會會長,有深厚的大陸情結。
2007年4月,在光華成立典禮上,陳長文說,法治已經成為中國現代化不可或缺的條件,「法治要成功,法律教育是最重要的,學校是最重要的。」到場的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也發表致辭,他說,「要與國際接軌,這個『軌』就是法治思想的深入、法治的健全。」
他們寄望於浙江大學,在大陸造就理想的法學院,培養理想的法律人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