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現在,新型冠狀病毒還在全球肆虐,造成了非常大的公共衛生危機和經濟損失。糞口傳播是包括新型冠狀病毒在內的多種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阻斷糞口傳播對抑制病毒傳播有重要意義。
今年6月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在新冠患者檢測為陰性的近5周後,其排洩物中仍然存在病毒顆粒。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病毒顆粒仍然具有傳播性,導致糞口傳播的發生。 儘管如此,與其他感染方法相比,公眾對這種潛在傳播途徑的了解還很少。
近日,一家化工公司Harpic,利用高速照相機拍攝了衝馬桶時周圍的氣溶膠的真實運動情況,這場絢爛的「馬桶上的煙花匯演」,每天都在廁所中上演多次,受馬桶中水流的帶動,周圍的氣溶膠甚至可以達到馬桶座上方1米左右的空間,這一高度是很容易被人體吸入的。而且這些氣溶膠會在馬桶周圍的各個表面進行沉積,如果人接觸這些表面,那麼就有可能通過觸摸鼻子或嘴巴時進入人體造成感染。
其實,今年6月份的時候,中國東南大學、蘇州科技大學和揚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就曾發表過一個研究結果,他們利用計算流體力學的方法,模擬了衝馬桶時受馬桶中水流流動造成的馬桶周圍氣溶膠的運動軌跡,模擬結果顯示,氣溶膠存在大量向上運動的現象,有40%-60%的顆粒到達了馬桶座上方,如果其中存在冠狀病毒,勢必導致病毒傳播,因此研究人員建議衝馬桶時要將蓋子蓋好,從而切斷這種傳播途徑。
東南大學等的論文標題為《Can a toilet promote virus transmission? From a fluid dynamics persp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