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二維碼一鍵購買☟
科學與歷史,當代世界的兩大動力。
——史特勞斯
近代科學打破了天與地的界限,把宇宙統一了起來……它把我們生活、相愛並且消亡於其中的質的可感世界,替換成了幾何學在其中具體化的量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每一個事物都有自己的位置,唯獨人失去了位置。
——亞歷山大·柯瓦雷
後世建立的一切人文社會學科都蘊含著一種基本動機:要麼迎合科學,要麼對抗科學。
不深入了解科學的發展,就很難看清人類思想發展的契機和原動力。
小編今天帶來《科學史譯叢》的7本書,一覽西方科學技術的孕育和發展過程。
《科學史譯叢》書目
第一輯
《文明的滴定:東西方的科學與社會》
〔英〕李約瑟
《科學與宗教的領地》
〔澳〕彼得·哈裡森
《新物理學的誕生》
〔美〕I. 伯納德·科恩
《從封閉世界到無限宇宙》
〔法〕亞歷山大·柯瓦雷
《牛頓研究》
〔法〕亞歷山大·柯瓦雷
《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互動》
〔美〕I. 伯納德·科恩
第二輯
《西方神秘學指津》
〔荷〕烏特·哈內赫拉夫
即將出版:
《鍊金術的秘密》
〔美〕勞倫斯·普林西比
《近代物理科學的形上學基礎》
〔美〕埃德溫·阿瑟·伯特
《世界圖景的機械化》
〔荷〕愛德華·揚·戴克斯特豪斯
《聖經、新教與自然科學的興起》
〔澳〕彼得·哈裡森
1.《西方神秘學指津》:國內引進的首部系統闡述西方神秘學的著作,被譽為「圖書館必備書目」
牛頓,作為物理科學領域的巨人,曾投入了近30年的時間,從事長生不老藥和貴金屬提煉的研究和實驗,而他留下的有關鍊金術的手稿竟超過100萬字。
這個魚龍混雜的領域類似於中國的術數或玄學,包含魔法、巫術、鍊金術、佔星學、靈知主義、赫爾墨斯主義及其他許多內容,中國人對它十分陌生。
事實上,神秘學傳統可謂西方思想文化中足以與『理性』、『信仰』三足鼎立的重要傳統,與科學技術傳統有著密切的關係。不了解神秘學傳統,我們對西方科學、技術、宗教、文學、藝術等的理解就無法真正深入。
——張卜天(譯者)
為探索西方神秘學提供了基本知識和工具
了解形形色色的神秘學流派的歷史源流
靈知主義、鍊金術、佔星術、
魔法、玫瑰十字會、唯靈論……
被主流科學、哲學、宗教的正統所排斥的知識
現代學術研究中最大的未知領域
識別二維碼一鍵購買☟
《西方神秘學指津》由荷蘭著名學者烏特·哈內赫拉夫撰寫,為讀者探索神秘學這一少有學者涉足的領域指出一條明路。閱讀此書,讀者不僅有望了解形形色色的神秘學流派的歷史源流,更能在編史學的語境下,對部分自稱永恆的神秘學思想有一種全新的了解。
2.《新物理學的誕生》:近代科學革命的主題和主線,不是一部科學的歷史,而是關於科學發展中一個重要片段的歷史短論
從地球運動這一假設所引起的物理學問題出發,講述哥白尼、伽利略、克卜勒、牛頓等人在創立新物理學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和做出的貢獻,從一個側面討論了16、17世紀的科學革命。
科恩從力學、天文學等幾個主要方面勾畫出亞里斯多德自然哲學到近代物理學的轉變,在同類著作中綱目最為清楚。
——陳嘉映,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
人類寧願認為自己的居所在太空中固定不動,並且被安排在適當的位置,而不是一粒可有可無的微塵,在浩渺甚至是無限的宇宙中漫無目的地飄蕩。
1543年往往被視為近代科學的誕生年。那年出版的兩部重要著作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自然觀和宇宙觀:一本是波蘭教士尼古拉·哥白尼所著的《天球運行論》,另一本則是荷蘭人維薩留斯的《人體結構》。
……哥白尼的著作已經包含了整個科學革命的種子,這場革命以牛頓建立了輝煌的近代物理學為頂點。
「它還會落回來嗎?」這幅曲子笛卡爾通信的古老木版畫,展示了伽利略的同時代人和梅森神父所提出的一個檢驗落體行為的實驗。
最古老的行星符號的起源已不可考,但通常的說法均來自與希臘羅馬神話。
伽利略本人所繪的月球
識別二維碼一鍵購買☟
3.《從封閉世界到無限宇宙》這場革命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框架和模式,近代科學和哲學既是其根源又是其成果。
科學思想史學派的創始人
一部十六、十七世紀思想研究的重要作品
一部充滿常識卻不賣弄學問、清晰卻不過度簡化的作品
柯瓦雷是科學思想史領域的泰鬥級大師,在本書中以宏富的學識刻畫了人類一個基本觀念的轉變過程。
——陳嘉映
人們普遍承認,17世紀經歷並完成了一場非常徹底的精神革命,近代科學既是其根源又是其成果。
一個作為有序的有限整體、空間結構體現著完美等級與價值等級的世界,被一個無定限的(indefinite)甚或無限的(infinite)宇宙所取代……
……這一過程的結果是人在宇宙中失去了他的位置,或者更確切地說,人失去了那個他生活於其中、並對其進行思考的世界,人要轉變和更迭的不僅是他的基本概念和屬性,甚至是他的思維框架本身。
本書認為,人類的思想在16、17世紀曾經歷了一場深刻的革命,這場革命徹底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框架和模式,使古代那個秩序井然、有限封閉的世界(cosmos)最終變成了均一無限的宇宙(universe),也使價值世界同事實世界完全分離開來。近代科學和哲學既是這場革命的根源又是它的成果,近代科學史和哲學史必須相互參照來研究。
識別二維碼一鍵購買☟
4.《牛頓研究》:關於17世紀科學革命和牛頓的經典研究,科學思想史學派的領袖人物亞歷山大·柯瓦雷生前審訂出版的最後一部著作
沒有凡人能比他更接近上帝。
——哈雷
自然和自然規律隱藏在黑暗中:
神說,讓牛頓去吧!萬物遂成光明。
——蒲柏
牛頓是無與倫比的科學巨人,同時,正是經由牛頓,近代科學從根基上與哲學離異。柯瓦雷的這部著作深入刻畫了思想史上的這一巨變。
——陳嘉映
我們所有人,或幾乎所有的人,都已經把牛頓的世界機器當成了宇宙的真實圖景和科學真理的體現,這是因為在200多年的時間裡,它一直都是近代科學以及經過啟蒙時代洗禮之後人類的共同信條和常識。
對於同時代的年輕人,特別是對於後世來說,牛頓似乎是一個超人,他已經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宇宙之謎。
近代科學打破了天與地的界限,把宇宙統一了起來……它把我們生活、相愛並且消亡於其中的質的可感世界,替換成了幾何學在其中具體化的量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每一個事物都有自己的位置,唯獨人失去了位置。
亞歷山大·柯瓦雷
識別二維碼一鍵購買☟
5.《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互動》:科學革命的一個成果是,人們開始設想一種研究政府、個體行為和社會的社會科學,其運作方式能與新興的自然科學相媲美。
以科學史的眼光重新審視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關係,通過豐富的歷史細節展現了現代自然科學在概念和方法上對社會科學產生的巨大影響,並引發我們思考二者真正意義上的「互動」。
——李猛,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識別二維碼一鍵購買☟
6.《文明的滴定:東西方的科學與社會》一次影響世界的自問自答,李約瑟本人對「李約瑟問題」的回答
「李約瑟問題」:
「為什麼現代科學沒有在中國(或印度)文明中發展,而只在歐洲發展出來?」以及「為什麼從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15世紀,在把人類的自然知識應用於人的實際需要方面,中國文明要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
荷蘭著名科技史家弗洛裡斯·科恩(H.Floris Cohen)評價說,在20世紀的學術史上,鮮有一個樸素的問題能夠引出如此壯觀的成果。
中國人天生就傾向於場論,這種偏愛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人很早就形成了關於海潮原因的正確觀念。早在三國時期就有人說過,沒有遠距離物理接觸的超距作用是可能的。
中國數學的思想和做法永遠是代數式的,而不是幾何式的。
公元8世紀初,當一行和梁令瓚第一次發明這種時鐘時也有同樣的情形出現,這比帶有立軸橫杆式擒縱機構的第一批歐洲機械鐘早了6個世紀。
那麼,李約瑟本人對於這個思索了一生的問題給出了何種答案呢?可以說,他對此問題的最完整表述都包含在了這本《文明的滴定》中。
識別二維碼一鍵購買☟
7.《科學與宗教的領地》 :「科學」與「宗教」概念是晚近三百年的發明,今日關於科學與宗教之關係的論說多數是時代誤置
何為宗教?何為科學?
宗教阻礙了科學發展嗎?
科學與宗教果真水火不容嗎?
「科學」和「宗教」是否適用於一切地域和民族?
對世界的科學解釋根本上是無神論的,但科學為什麼偏偏從基督教籠罩的歐洲誕生?科學發展與宗教和道德原來千絲萬縷地編織在一起。
——陳嘉映
從公元前6世紀開始,西方人就嘗試系統地描述世界,理解自然現象背後的基本原理,為宇宙中運作的原因提供自然主義解釋,但我們將會看到,這些過去的做法與現代科學之間的相似性微乎其微。
……17世紀的自然志和自然哲學負有一種使命,要為新的命題式宗教提供一些一般理由。
對於文化的演進,一種常見看法是,宗教代表著人類發展的原始階段,註定要被一個更加開明的科學時代所取代……現在,「科學」成了社會自然進步所指向的目的或目標。
本書是科學與宗教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它極富原創性地分析了「科學」與「宗教」這兩大領地漫長的形成過程,繪製出西方科學與基督教之間關係的一幅令人信服的圖景,顛覆了我們對科學與宗教的許多簡單化理解。
識別二維碼一鍵購買☟
猜你喜歡:
識別二維碼一鍵購買☟
漢譯名著700種
歡迎點擊「閱讀原文」
選購您心儀的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