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網訊(記者 侯蘇雨)敬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春秋時期,孔子及其弟子就主張「執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在宋朝,朱熹曾說,敬業是「專心致志以事其業」;到了近代,梁啓超在他撰寫的《敬業與樂業》中,也曾自問自答「業有什麼好敬的呢?為什麼該敬呢……」時至今日,敬業不僅仍是人們應當遵循的基本價值規範之一,還被賦予了更多的時代內涵。
國家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為何少不了敬業精神?如何做到敬業?近日,記者走訪了宿遷市相關專家和市民,聽聽他們對敬業的理解。
羅敦洲:敬業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人們生存就是要從事各種職業,在這過程中就要遵守一定的職業道德,而敬業作為職業道德的靈魂,最能表現職業道德服務社會、發展社會、造福社會的功能。」市委宣傳部理論處處長羅敦洲表示,在我國,敬業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中國夢」的動力源泉。
「敬業」,強調一個「敬」字,而如何在這個字上下功夫,羅敦洲認為,首先,要有擔當的精神,珍惜自己的工作,熱愛自己的工作,以認真的態度、擔當的精神做好手中的工作,善始善終地完成自己承擔的工作任務;其次,要對自己所承擔的工作、所從事的職業有更高的追求,不能僅僅將工作看成是眼前的生計之需,而是要懷著使命感,通過樹立更高的職業理想和追求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為職業理想的實現奠定基礎;最後,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要通過不斷學習、不斷積累,從而掌握該工作領域最前沿的知識,獲得最豐富的經驗,韓愈的「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就是敬業的最直接做法。
「一個人的人生價值在於為社會作出貢獻和對自我價值的不斷認定,然而在實踐過程中,那些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舉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數人從事的都是一份最為平常的工作。在工作過程中,並非一定要出類拔萃或是卓爾不群,只要能時刻以敬業精神忠於本職,這就足夠了!」最後,羅敦洲強調,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要將敬業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這是每個人都需要謹記的。
汪世龍:良好的工作氛圍可以激發敬業精神
「雷鋒日記中有這麼一段話至今仍被人們傳頌:『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你的崗位。』對此,我的感觸頗深,也常常捫心自問,更希望讓這種敬業精神感染身邊的每個人。」京東全國客戶服務中心黨委書記、人力資源行政總監汪世龍說。
曾獲「宿遷市勞動模範」「宿遷市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稱號的汪世龍對「敬業」有著自己的理解和追求,他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上也不會掉餡餅,人們想要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所成就,就必須要秉承著一顆敬業之心,用超乎常人的毅力、追求卓越的要求、持之以恆的精神和金石為開的努力不斷鞭策自己。當然,作為公司人力資源行政部門的負責人,除了以身作則、踐行敬業外,汪世龍還認為敬業精神其實是可以培養的。
「近年來,根據網際網路企業員工年輕化、個性化、創新性的特點,我們定期組織全體職工開展政治理論學習、標杆學習和團隊PK,形成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積極交流學習心得,通過培訓公開課、培訓風尚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發揮青年人的風採,增強職工的主人翁精神;發放《京東嘜語》、文化讀本、員工手冊,讓廣大職工在文化土壤的滋潤中快速成長。」汪世龍表示,用簡單、快樂、激情的工作氛圍來激發員工的敬業精神,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徐珊珊:敬業不僅是由愛生敬,更是幹一行愛一行
「說到敬業,就一定與愛崗分不開。因為只有愛才有熱情,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所以,我覺得熱愛自己的工作或所投身的事業是敬業的前提,不愛崗的人很難做到敬業,不敬業的人也很難說是真正的愛崗。」市民徐珊珊是我市一家旅行社的計調經理,專門為旅行團或散客的運行走向安排接待計劃,從小就喜歡旅遊的她對興趣愛好與職業相結合的重要性有著深刻體會。
「對於每個人而言,工作是為了生計,但又不能僅僅著眼於生計。每個崗位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如果僅把工作當作謀生的工具,那麼勢必就會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敷衍心理。但是如果將興趣愛好與職業結合起來,那情況就完全不同了。」說到愛崗敬業,徐珊珊侃侃而談,「當職業與興趣愛好相結合後,人們就會投入百分百的精力完成工作任務,積極在工作中尋找快樂,同時還能激發潛能提高能力,主動把工作做到完美。」
「當然,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由於各方面因素的不確定性,很多人不一定能找到與自己興趣相投的工作。這個時候,我們更不能為此失去了敬業的態度,要知道,既然已經選擇了這份工作,就必須要有責任感,就要做到守土有責。用敬業的態度去改變現狀,以敬業的精神去激發能力,在工作過程中逐步培養自己的興趣。」徐珊珊認為,能愛一行幹一行固然是好事,但是真正做到幹一行愛一行才是最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