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準備把自己最疼愛的公主嫁給魏徵的小兒子,為何又下詔取消了
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唐太宗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夫妻感情非常融洽,太宗每次心情不好的時候,只有長孫皇后能讓他心情愉悅,可以看出他們倆人的感情有多深厚了,引來眾人的羨慕。太宗疼愛長孫皇后,也很疼愛他們的女兒,也就是衡山郡公主,把她視作掌上明珠,上天饋贈的最好的禮物。作為唐太宗的女兒,榮耀是少不了的,她8歲時就被封為衡山郡公主,擁有很多封地,身份高貴,風光無限。後來,在公主受封的第二年間,大臣魏徵生病了,病的很嚴重,唐太宗非常擔憂。
在魏徵臥病在床期間,唐太宗始終牽掛著魏徵,希望他能身體康復,因此太宗派出最好的御醫日夜醫治,還不斷賞賜貴重的醫藥膳食,並且不斷關注著病情的變化。經過御醫們許多天的治療後,病情卻不見好轉,面色蒼白,身體沒有精神。唐太宗聽說之後,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那可是他最看重的大臣啊。在太宗受困於政務問題時,魏徵會及時給出建議,並且勇於提出問題,一生納諫無數次,魏徵就像是太宗的一面鏡子,給予太宗及時的建議。並且魏徵生活清貧,不求回報,把所有事情都做到最好,追求完美。
想到這些,太宗不禁憂傷起來。他帶著年幼的衡山郡公主來到了魏徵的家中,他要做出一個決定,賜予魏家一個恩典,他對魏徵說道,要把公主嫁給魏叔雲,也就是魏徵的小兒子。可是,魏徵還沒來得及成為皇親國戚,就病重離世了。 之後事情發生了轉變,衡山郡公主的這門婚事沒有成為現實,徹底結束了。這是為什麼呢?
魏徵在唐朝向來都是以直諫著稱,而且他曾經還向唐太宗推薦過兩個人,一個叫侯君集,還有一個叫杜正倫,說他們都是有能力的人,以後必定可以為朝廷作出貢獻,立下功勞。這本來是一件好事,結果魏徵去世不久,侯君集就慫恿太子李承乾謀反,然後被處死了,杜正倫也有罪行,再也不能任職了,事情的性質就變壞了。這就讓太宗懷疑魏徵與這件事有聯繫,自己最敬重的大臣卻發生這種事,又怎麼能放心把自己的寶貝女兒嫁到魏府呢?因此太宗心中頗有疑慮,不知道此事是真還是假。就在這個時候,有人私下告訴唐太宗,魏徵讓他能在史書上為他留下好的名聲,記錄他的優良事跡。這件事情更讓太宗心中不悅,魏徵必定有什麼天大的秘密,看來城府很深啊,更不能讓衡山郡公主嫁到魏府了。於是,唐太宗立即下詔取消了衡山郡公主和魏叔玉的婚事。
先不說唐太宗這種做法是對是錯,可以看出,不論是皇帝,還是普通家庭,都是非常疼愛自己的子女的,不願讓子女受到一點點傷害,總是會處理好一切,鋪好前方的路。不管子女走到哪裡,都會讓父母牽掛,說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