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工大畢業成「大國工匠」,清華北大畢業進入「街道辦」?
最近一份「大國工匠」的名單在網絡上流傳起來,其中西工大極為耀眼,成為了力壓多名高校的耀眼高校,而這份名單中卻少有清華北大的學子。
有些人不經要問,清華和北大畢業的學生去了什麼地方?
有意思的是,南方一些城市街道辦成為了清華和北大畢業生青睞的就業去處。比如:杭州餘杭區的招聘公示,一份長長的公示名單裡,竟然清一色都是來自清華、北大的畢業生,而且學歷都不低。
這讓很多網友不解,難道是「大國工匠」級別低,要求低?街道辦的要求反而高?
從杭州餘杭區的招聘公示中,可以看到八個街道辦事處,不是清華生,就是北大生。曾經這樣的消息被爆料出來,很多網友也質疑過,這樣的高材生前往街道辦工作,不是大材小用麼?
當然,這樣的問題官方也做出了回應:餘杭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澄清,那是他們2018年面向應往屆高校畢業生招的,而且還是該地區發展的需要,人數也比較多。可以說是「狂招」清華北大,而且年薪最高達50萬。這一「神操作」,為餘杭地區的事業單位儲備了大量的可用人才。
因此可以看出,其實清華和北大這樣的高校,之所以與西工大有著如此大的區別,就是人才的方向不太一樣。
西工大培養人才,更像是為國鑄劍,學校的辦學相比較清華和北大來說,更加專一。而清華和北大卻旨在培養各種人才。或許,這就是清華和北大學生更期待進入到國企事業機關單位的原因,在那裡他們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華,可以拿到更高的薪酬。而對於西工大的學子而言,他們更傾向於成為「大國工匠」,為國家的科技發展做出貢獻。
當然,這並非意味著清華和北大,在對國家科技發展方面,就沒有貢獻。相反,清華和北大在一些基礎理論也有著自己的貢獻,尤其是這些基礎理論,看似無用,但是卻有著極大的作用,卻也常常被人忽視。
因此,儘管西工大霸榜,但是並非意味著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對國家就沒有貢獻。
筆者以為西工大的確值得我們讚賞,也值得許多有投身為國家崛起而讀書的孩子報考,但是清華和北大畢竟也是名校,他們在國家建設上的使命並不相同。而作為網民也不應該因為一份榜單,而否定了清華和北大為國家所做出的貢獻,畢竟網上的那份榜單,也只是國家發展的某一個方面。
當然,這份榜單也展示出了西工大低調,而隱藏很少的實力。
不過,但凡明白的人都知道,好的組織機構,也能夠為工作帶來顯著的突破。清華和北大的學生進入到街道辦,也是在為社會做著自己的貢獻。只是這樣的工作常常很難用一個指標來衡量,也很難評價出做出貢獻的大小。
或許,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分,但是對於國家發展而言,任何一個崗位都有著自身的價值。清華和北大畢業生中,有熱衷於成為街道辦的工作者,當然也有熱衷於科研的學霸。比如:顏寧和許晨陽。
那麼,作為個人如果有機會選擇清華北大,會放棄這兩所名校選擇西工大麼?
筆者相信,可能會有這樣的學生,但是這樣的學生畢竟也只是少數。清華和北大最終還是被視為吸納「學霸」和「天才」的最高學府。當然,西工大儘管名聲上與清華和北大差了不少,但是這所高校的確值得很多學霸「考慮」。
只是,需要很大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