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月26日,西安兩個家庭收到了一份吉祥的跨年禮——24寸的全家福。從去年12月14日起,我們徵集「小家大愛」故事,通過講述家庭小故事,傳遞人間大愛,體現濃烈醇厚的「家」的情懷。
1月26日,西安兩個家庭收到了一份吉祥的跨年禮——24寸的全家福。從去年12月14日起,我們徵集「小家大愛」故事,通過講述家庭小故事,傳遞人間大愛,體現濃烈醇厚的「家」的情懷。
第一階段,我們徵集了10個家庭,每個家庭都將獲得由西安卓越相冊廠精心製作的一張全家福。要過年了。我們把春節前的最後一期報紙,獻給這一個個家庭。從年頭到年尾,你可能會有種種的不順利,但是你要明白,真誠和愛,仍是這個世界最浪漫的禮物。
「收禮只收『全家福』」
西安北郊肖家村,77歲的肖新勝一大早就給家門口貼上了春聯。
「今年過年不收禮,收禮只收『全家福』。」老爺子笑稱,三秦都市報送全家福,送來的不僅是喜氣,也是福氣,「非常激動,非常歡喜,非常感謝。」
肖新勝家保存著一個家譜,迄今140多年。每年除夕老爺子都會請出家譜,掛在客廳的中堂,一代人一代人,依次敬香叩拜。這個儀式,一直延續至今。(詳見本報1月22日A5版報導)
拿著他們家的全家福,肖新勝叫來老伴,「你看看,把咱們老兩口拍得多精神。」他仔細端詳,「早知道照片這麼漂亮,我當時就應該換件新衣服。」
全家福由西安卓越相冊廠製作,總經理張鄭軍昨天趕來,將全家福送給老爺子。「都說是家風家訓,老感覺是無形的東西,可看了您家故事,備受感動,也備受震撼。」
張鄭軍的老家在銅川,他經歷過礦井生活,1998年來西安創業,當過服務員,開過餐館、理髮店。這種沉浮歷練,讓他對家庭的認識也更深刻,「我的創業史讓我懂得,只有一家人的小幸福,才會有國家的大發展。」他說,所謂「家國」二字,不僅是情懷,也是一種責任,「仁義禮智信,孝悌勤儉廉,這才是每個中國人的心靈歸屬。」
肖新勝家四世同堂,每周聚會一次,這種規矩和秩序,成為每個家庭成員最寶貴的精神財物,也是縈繞在大家心頭的家鄉記憶、鄉土情懷。
一起前來的三秦都市報社會新聞部主任範為民對肖新勝這種家風傳承,深有感觸,「我們『小家大愛』這個選題想要彰顯的,歸根結底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軟實力,是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範為民說,所謂「家風」,就是通過每個人的教化養成,給社會源源不斷貢獻正能量,串聯起文化血脈。他祝願這個四代人的大家庭,在雞年裡心安樂、行好運,健康平安。
全家福掛上牆 年味一下子就有了
西安東郊酒廠小區,31歲的田忠特意給床上換了塊紅床單。
田忠的父親因為腦梗,臥床近20年。吃喝拉撒,全部由57歲的母親段西英照料。(詳見本報1月11日A7版)
記者第一次去採訪時,給這一家三口人拍了一張全家福。當時,田忠將父親從床上抱起,偎依在跟前。坐在另一側的段西英,攙著丈夫的胳膊,側著頭,很幸福地笑著。「這輩子,我們一家人不離不棄。」講起近20年的變故,田忠數次哽咽。
十幾天前,段西英突發心肌梗塞,趕緊送去醫院,裝了3個心臟支架。既要工作,又要照顧母親,無奈之下,田忠將父親送到了敬老院。昨天早上,拿著本報送來的全家福,田忠有些難過,「照片上還是一家三口,現在我媽媽住進醫院了,家裡只剩我一個人。」
田忠說,媽媽是個很平凡的人,但勤勞、樸實,特別能吃苦。這個家庭雖不富裕,但特別有愛。「謝謝三秦都市報對我們一家的關心,我們會努力克服困難,繼續往下走。」
好消息是,田忠媽媽在過年前就可以出院。為了讓田媽媽回家後,看到家裡的變化,張鄭軍特意把全家福,現場就掛在牆上。
有了全家福的襯託,年味一下子就有了。「祝願你的工作能開開心心的,也祝願你爸爸媽媽健康平安。」張鄭軍給田忠講了自己的奮鬥歷程,「『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不拋棄、不放棄、不言休,好日子總會來的。」
本報「小家大愛」故事,繼續面向社會徵集有故事的幸福家庭,您可撥打本報965369熱線提供線索。由西安卓越相冊廠製作的全家福,也將會在過年後,陸續給您送上門。
祝福每個家庭,願你們找到幸福。
本報記者 宋雨 實習生 陳華羅
《小家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