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說說如何成為學霸。
看完後,你會理解:高考自己胡編亂造名人名言,這件事是正確的。
01
一天,宋朝小試官梅堯臣正在批改會試的卷子。
突然,梅堯臣眼神一亮,端起一份卷子繞出案幾,在房間裡來回鍍步,自言自語的連連嘆道:妙,妙啊。
感嘆後,這位宋詞的開山祖師駐足思索起來,整個人一動不動,像是凝固的思想者雕塑。
良久,終於回過神來,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苦笑著搖頭:我的學識,竟然還不如一個年輕考生,慚愧,慚愧啊。
梅堯臣端著這份卷子來到主考官歐陽修的面前。
匯報導:這份《刑賞忠厚之至論》,清新脫俗,見解深刻,可為第一。其中用的「皋陶殺人」典故,尤為精彩,可惜我才疏學淺,並不知道出處。
歐陽修一聽來了興致,展開卷子細細品讀,然後得意的笑了:聖俞啊,「皋陶殺人」的典故,竟然連你都不知道?等開榜了,記得問問曾鞏。
梅堯臣聽完十分驚訝。
第一,主考官認可了這份卷子,並盲猜這是自己的得意門生曾鞏寫的。
第二,主考官嘲笑自己學識還不如他的弟子。
梅堯臣想到此,更慚愧了,舔著老臉繼續問道:可否現在就揭開典故出處?我這兩天睡不著覺,家裡的藏書都翻遍了,還是沒找到。
梅堯臣幾近懇求的盯著這位當朝第一博學之人,可他萬萬沒想到,聽到這句問話的歐陽修臉上突然沒有了得意,卻展露出一副陰晴不定的表情。
接著,他擺擺手,笑道:聖俞啊,不瞞你說,我要是知道,我早就告訴你了!
《老學庵筆記》:「此郞必有所據,更恨吾輩不能記耳」。
張榜之日,梅堯臣終於問出了「皋陶殺人」典故的出處。
不過,不是曾鞏告訴他的,而是另一個年輕人,這人叫做蘇軾,正是那份卷子的主人。
蘇軾告訴他:您不知道是應該的,因為那個典故,是我編的。
梅堯臣聽完心裡一沉,這個年輕人不太靠譜啊,有才是很有才,但這麼嚴肅的考試竟敢信口胡編?
但蘇軾接下來說的話,不僅打消了梅堯臣的疑慮,還顛覆了梅堯臣的認知。
蘇軾說:雖然是我編的,但這個典故肯定是歷史上發生過的。
《孔融傳》裡說,曹操曾將甄宓許配給兒子曹丕,孔融上書祝賀,說周武王滅了紂王,也把他的妃子妲己嫁給弟弟。
曹操高興的問:「這典故哪裡來的?」
孔融說:「是我自己編的,當朝能做出的事情,想必其他朝代也能做出來。」
同理,皋陶殺人、帝堯救人,是講君主慎刑愛民,古代賢君這麼多,怎麼能斷定不會發生呢?
梅堯臣聽完,竟覺得十分有道理。
後來這個解釋傳到了歐陽修耳中,年近半百的歐陽修激動地拍了桌子,連連讚嘆:學霸,這才是學霸啊,文採了得,活學活用,這小子的文章以後一定是天下第一。
《誠齋詩話》: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其實,不僅是歐陽修,張榜後,整個京城的人都震驚了。
倒不是因為「皋陶殺人」的典故,而是他們發現,蘇軾和他的弟弟蘇轍兩人都考進了前五名。
俗話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五十歲考中進士還算年輕的。
但是蘇軾兩兄弟一個二十一,一個十九,加起來也才40歲,更氣人的是,據說帶他們來參加高考的老爹蘇洵,也是個學霸(後來蘇洵學霸之名被寫進了《三字經》)。
幾年後,比進士更難的制科考試開始了。
如果說科舉是高考,那麼制科就是奧賽。
這次,蘇軾和弟弟蘇轍又雙雙考中,再次震驚江湖,如果只有蘇軾一個人是學霸,那大概就是天賦使然,但一家子都是學霸,那肯定就是有學霸寶典了。
無數大宋學生家長紛紛聲嘶力竭的呼喚,要求蘇家公開學霸養成法。
其實,蘇軾後來的確在《又答王癢書》中公布了自己的讀書訣竅,這個訣竅有個非常霸氣的名字,叫八面受敵讀書法。
蘇軾說:你們讀書是一本一本啃的,八面出擊,全天下那麼多書,累都累死了,我卻相反,我是一堆一堆的翻的,八面受敵,只看自己想了解的那一個方面。
比如想探究歷代興亡治亂和賢者的影響,就從這個角度去讀書,不要考慮其它方面。
待這個問題攻破了,再去攻第二個問題。
蘇軾講的這個方法,類似於現在的網際網路搜索,當然,在宋代沒有網際網路,如果要使用八面受敵法,家裡就需要足夠多的藏書,辛虧老爹蘇洵也是個學霸,藏書頗豐,所以,一家子用領先時代一千年的網際網路搜索讀書法,笑傲整個宋朝。
三蘇的例子說明,只要學習方法好,考霸是可以批量生產的。
02
在古代,當一個考霸非常重要,實在是因為古代的職業選擇太少。
讀書人想受人尊重,出人頭地,只有學而優則仕——科舉考功名這一條獨木橋,但凡不能成為考霸的,管你才華驚世,或是豪富公子,生活都不會太幸福。
富二代詩仙李白,一生沒有參加過科舉,後世猜測可能是因為戶口問題或是商人之子的身份。
一生立志做宰相的李白只好當推銷員,四處寫推薦信求官,但從來沒成功過。
五十多歲熬得不行了,毅然參軍,成為永王幕僚,算是終於進入公務員隊伍。
但是沒兩個月,永王就涉嫌叛亂被剿滅,李白也鋃鐺入獄,被流放夜郎,兩年後鬱鬱而終,十分悲慘。
還有更悲慘的,詩聖杜甫,年輕時第一次參加高考沒考中。
複習幾年,準備背水一戰的時候,卻遭遇了李林甫「野無遺賢」的政策,直接將錄取名額全部取消。
從此杜甫君與考霸二字永遠絕緣,常年流落在體制之外,生活落魄,小兒子被活活餓死。
要講最慘,還是李賀。
這位才高八鬥的詩鬼,非常具有考霸的潛質,二十一歲就通過了鄉試,比後來的唐伯虎中鄉試時還要年輕8歲,但是等到赴京參加全國高考時,卻被拒之門外,並被告知終生不得參加考試。
理由非常奇葩:李賀的父親名李晉肅,「晉肅」與「進士」諧音,李賀考進士就是對父親的不孝。
被雷的外焦裡嫩的李賀,只好留下了無奈的眼淚,恨恨的離開,沒過幾年,就被氣的英年早逝,死時二十七歲。
相比於以上三個無緣考霸的唐朝詩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唐朝第一考霸王維,就過得相當滋潤了,滋潤到堪稱是拉仇恨的存在。
王維同學,三十歲的時候,就進士及第了,如果你說,蘇軾不是二十一歲進士及第嗎?王維有什麼了不起?但他確實了不起,因為他中的這個進士不是一般的進士,而進士第一名——狀元。
而且,和蘇軾花裡胡哨的學習方法不同,王維成為考霸的過程很簡單:天生的。
為什麼說他是天生的呢?
因為他的考試難度最高,內容最多,除了科舉筆試外,還要考詩歌、樂理、繪畫、情商,甚至是形體,年紀輕輕的王維全部考了滿分。
公元716年,15歲的王維隻身來到京城,18歲考了府試筆試第一名。
因為詩寫的好,名震京師,豪門貴族奉為上賓,尤其和岐王李範成了好基友。
《舊唐書》:凡諸王驗馬豪右貴勢之門, 無不拂席迎之, 寧王、 薛王待之如師友。
《集異記》:尤為岐王所眷重。
通過岐王的幫助,王維獲得了一次面試機會,面試的主考官是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
有人問,科舉怎麼會有面試呢?
有面試不也應該是皇帝主持的殿試嗎?
這裡的說的面試並不是殿試,而是幹謁。
幹謁是唐代的特色。
當時科舉創製不久,考試並不嚴格,想考狀元,除了筆試過硬外,還要看考生的聲名、影響及家世、地位等等,有時甚至未曾開考,狀元就已通過權貴的面試內定。
王維聲名是有了,但是家世地位實在是不佔優勢,要想逆襲翻盤,這次面試就顯得尤為重要。
面試一開場,王維首先選擇了音律科目,他用琵琶演奏了自己原創歌曲《鬱輪袍》,一曲肝腸斷,徵服了在場的所有考官。
《集異記》:與宴公主令王獨奏新曲,聲調哀怨,滿座動容,問王何曲,曰鬱輪袍。
接著,王維又奉上畫作,看到《雪溪圖》《長江積雪圖》,這些圖,一改金山碧水的濃墨重筆,而是異常空靈又真實,盛夏之夜,考官們似乎感受到柔雪飄落,心靜如水。
畫作前無古人,意境絕妙。
所有考官都毫不猶豫的打出了最高分(王維被後世稱為文人畫的鼻祖)。
最後,王維掏出了殺手鐧——詩,。
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考官們紛紛崩潰,尤其是主考官玉真公主,激動的表示:終於找到偶像了,我一直是你的粉絲讀者啊。
《唐才子傳》:主曰:「皆我習諷,謂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
面試順利通過,所有項目全部滿分,人帥說話又好聽的王維,從此之後成了玉真公主的座上賓。
不久之後,在玉真公主的大力認可下,王維輕輕鬆鬆拿了狀元。
憑藉這次高難度面試,堪稱全才的王維成了名副其實的大唐第一考霸。
03
歷史上的考霸養成方法,大概有三種,一是靠方法,二是靠天分,三是靠死磕。
一般來說,靠方法和靠天分難度太高,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比如蘇軾出生在學霸之家,就連母親都是極具才情的程家大小姐,學習方法算是祖傳的遺產,得來全不費功夫。
再比如王維,天生一個好腦子,堪稱N核處理器,屬實全才,但這種人可遇不可求,大概五百年才出一個。
所以想要成為考霸,更多的人走的是第三條路——靠死磕。
這條路上最成功的,非白居易莫屬。
有人會質疑,白居易不是天才選手嗎?
怎麼會靠死磕?
要知道,「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可是他16歲的時候寫出來的啊。
雖然如此,但死磕型選手這個稱號,可是經過白居易本人籤字確認的。
貞元十六年(800),白居易二十九歲進士及第,名列第四,當時同榜進士十七人,白居易年紀年齡最小,春風得意的白居易喜滋滋的作詩自誇: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這個29歲的少年,確實稱得上是考霸。
和虛偽的考霸總是對外宣稱「沒考好」、「回家從來都是玩」不同,白居易在寫給好基友元稹的一封信中,非常真誠的回憶了自己的考霸養成方法。
這封信叫做《與元九書》,其中白居易描述學習的死磕程度,著實有點聳人聽聞。
首先,是夜以繼日的學習,而且,幾乎不睡覺(不遑寢息矣)。
其次,讀書讀得口舌生瘡,手肘支在桌子上磨出了繭,牙齒鬆動,頭髮全白。
最後,經常頭昏眼花,金星亂冒,曾一度陷入嚴重抑鬱。
(瞀瞀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者,動以萬數,蓋以苦學力文之所致,又自悲。)
說實話,一般人有這種不眠不休不要命的勁頭,考上清華北大根本不是問題。
白居易沒有蘇軾的好家庭。
據史書記載:白居易父親常年在外做官,一起生活的母親患有心病,心病翻譯過來就是間歇性精神疾病,別說家庭學習氛圍或在學習方法上進行指導了,白居易直到十五歲,才知道還有進士這回事。
(十五六始知有進士)。
而且,白居易也沒有王維的天賦異稟,既不會畫畫,也不會譜曲,長得也不如王維帥氣(面試的加分項之一)。
但白居易憑藉奮鬥到昏厥、死磕到少白頭的努力,順利登上考霸寶座。
這位考霸取得的成就,一點也不比上面兩位差,而且,他的後世粉絲,大都是皇帝,比如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說:
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日本醍醐天皇宣稱:平生所愛,白氏文集七十卷是也。
綜合來看,如果拼不過蘇軾的環境;
對王維的腦子甘拜下風;
像白居易一樣死磕,不失為考霸養成最穩妥的套路。
參考:林語堂《蘇東坡傳》、《宋史》、《石林燕語卷八》、 《誠齋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