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從不是「苦」作舟

2020-12-23 我從書中來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出自《古今賢文》一書。該書又名《昔時賢文》、《增廣賢文》,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書目。集結了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而這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則出自該書的《勸學篇》。

無獨有偶,在荀子那裡,也有一篇《勸學》的文章,開頭即為:「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顯然,勸人自強不息,不斷學習,學以自明,是聖賢眼裡的頭等大事。然而學習是一件苦差事嗎?當然不是,只要是深入讀過《論語》,《孟子》,《道德經》,《莊子》,即使是《紅樓夢》的人,都能真切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其樂無窮的事兒。但為什麼古人又說「學海無涯苦作舟」呢?這裡面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這句話並非出自聖賢之口,可能只是編纂者根據自己所好,或是道聽途說撿來的一句話,覺得朗朗上口,就放到書裡去了。那最好的說法是什麼?我以為應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或是如我的好友泊凌子所言,應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慧作舟」。

無論是哪一個,其本質都一樣。學不是死讀書,更不是求得更多的知識,知識很多並沒有大用,人記的再多,都沒有機器存儲的多。學的關鍵是由「知」到「道」,由「智」到「慧」,學是學其心,以修身,以完善自己,升華自己為方向,所有偏離了這個方向的學都得不到樂,屬於南轅北轍,見不了慧,更見不了道,說簡單一些,即是方向錯了,付出再多,走再多的路,讀再多的書,見再多的人,拜再多的大師,都無濟於事。而一旦修身達到了一定的境界後,「書山有路勤為徑」中的那個「勤」對於局中人來說只是一種「忘我的自然狀態」而已,沒有任何一絲刻意,使心的成分在裡面。

好友泊凌子根據他的親身實證,自悟道——

其實所有的人生之理,都歸根於修身養慧。你不管怎麼說,那一定還是修身養慧。從上學到工作,從結婚到育兒,從方方面面的技能技術,從精力到神通,從健康到超健康,誰要是敢說他不是在修身養慧上用功,那一定是說假話。誰要是敢說他是勤奮苦學而得來的成就,那一定是說假話,說得他自己都不信。

「書山有路勤為徑」,這個勤是暗語,不是常道之勤,而是指:勤修品德。以勤修品德為途徑,你的書 才能讀得了、讀得通。否則,你的書即使讀了也是假讀,假的東西真不了。

然後就是「學海無涯 慧 做舟」。有了勤修品德,慧就會自然到來,有了慧這個超級無敵霹靂之神舟,所有的書 就是小case。

我們經常聽說靈光這個詞。什麼是靈光?就是心靈之光。什麼心靈之光?心陽神 丹元之慧光。這個光是實實在在的物質,是客觀存在的象,只有丹元才有這個象,見到這個慧光 才能叫靈光乍現。你什麼都沒見著,只是腦子裡閃過一個念頭,這個就不是靈光,而是智識。

智識與智能是腎 所支撐,識神只是代為管理罷了。而慧能與慧識是品德為支撐,丹元 直接拿來使用罷了。

相關焦點

  •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
    一樓貌似有山有水……二樓正露臺也是百草齊齊一樓少兒區少兒陪讀區少兒童趣區二樓主區門廳,超級華麗二樓閱讀區令人心動的是二樓引進了一些藝術文學精品二樓露臺牆壁更有一番藝術和自然的結合感觀。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本人覺得學習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何來之苦呢?!
  •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夜深了,有人在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夜已深,有多少睡了,又有多少人還在繼續。
  • 梁家山: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有一篇題為《寫好領導講話稿的幾點體會》的文章我覺得很有意思,講的全是乾貨,也特別適合目前我們這些剛來的新同志學習,我認真進行了思考,結合自身實際,談一點簡單的感受。施「痛苦」的肥。自己從參加工作以來寫作已經不是一個完全的新手了,在原單位時寫過相關的工作總結,輿論網評也有練過一些手,跟這篇文章中說的有一個特徵是共同的,痛苦。誰寫材料都不輕鬆,別人我不太清楚,但是我是真不輕鬆。首先是收集相關素材,然後是自己加工組裝,刪刪改改,往往是耗時費力,拿到領導那裡去又得拿回來改幾遍,絞盡腦汁。遇到的領導們都很寬容,很少就寫材料進行批評,但是會感覺自尊心有那麼一點受挫。
  •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英文怎麼翻譯?7個單詞搞定
    2、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想必很多人已經將這句話爛熟於心了,直譯可翻譯成「只要你有信念,就會有方法,有出路」,意譯就是「有志者,事竟成」。5、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learningroyal road 的意思是指「坦途、捷徑」,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學習沒有捷徑,求知無坦途」,那不就是我們學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意思嗎!
  • 本科學長的真情告白‖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為進一步為2018級、2019級學生的成長提供更多的借鑑,我們遴選實現本科大滿貫的2017級「3+4」班中的10名學生、5名參加春考超過本科線的學生將陸續向學弟、學妹們真情告白,向有意向或即將步入歷城職專就讀的初中學子寄語。
  • 學海無涯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學海無涯,學問的海洋無邊無際。指對知識的學習永遠沒有止境。學海:指知識;涯:邊際。出自:明 張岱《小序》:「學海無邊,書囊無底。世間書怎讀得盡。」近義詞有:學無止境、知也無涯,反義詞有:不學無術,學海無涯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作分句;用於人。
  • 書山有路勤為徑,這些小學二年級的換偏旁組詞,你準備好了嗎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勤勞是必須的,可是學習一定是苦的嗎?孩子開學了,我們父母也要調整心態和習慣!家庭教育彰顯在細微末節之處!那有什麼方法,能讓讓孩子在互動中、在對比中、在比較中學習?能快速提升識字量?能提升組詞能力?提升造句能力?提升閱讀能力?有嗎?
  • 「學海無涯苦作舟」,一句話嚇退了多少莘莘學子
    教室裡最常見的標語口號,就是那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了。這句話雖然揭示了一些學習道理,但第二句話裡的一個苦字,不知嚇退了多少莘莘學子。學海真得苦嗎?那些每天搞研究的學者,科技人員每天都生活地非常苦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 畢業生專訪丨書山有路,學海無涯—優秀畢業生董馨檜
    書山有路,唯有前進的腳步才是希望的象徵學海無涯,唯有翻騰的浪花才能留下探索的足跡今天,讓我們走進董馨檜學姐聆聽她被我校體育管理專業錄取的故事對於董馨檜學姐來說,這四年的時光裡,有著太多難言的感動。它們,不僅藏在畢業論文的致謝裡,更是被銘記在學姐的心上。回望過去,學姐對自己的四年本科生涯感到無比幸福。
  • 周老師:不要給孩子「學習是苦的」暗示
    有時候真的想,孩子這麼學,確實很累,學習就是苦的。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就是苦的。還有家長直言:玩兒是放鬆,學習就是累。針對家長的這些認識,我做一些分享。首先,確實作為父母都很辛苦,孩子成長成才的路上家長們的付出是難以估算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的這一千古治學名聯,就是我們中國人的治學精神。在學習這件事上,最需要的就是「勤奮」和「刻苦」的精神與態度。
  • 書法作品有詩意
    有品位的人往往會在自己的居室選幾幅書畫作為裝飾。可以渲染家裡的氛圍,開拓視野,增加美感,平時每天看著也會覺得身心愉悅。而客廳作為家居活動的核心,其氛圍一定要好,那麼客廳掛什麼字畫畫好,書法作品點綴客廳更渲染氛圍。
  • 孩子學習最「怕」吃的是什麼「苦」?
    而這,恰恰是孩子最怕吃的苦。動腦子思考,違背了人類的本性大腦的重量,只佔體重的2%,但卻給人類提供了最強大的認知能力!代價就是,人類的大腦,結構特別複雜,能量消耗特別巨大!,必須要有清醒的認知:唯有多動腦,學習才能好!
  • 讀書須「勤」和「苦」 ——從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說開去
    序文中,作者以自己勤苦求學而功成名就的事實現身說法,啟示人們,讀書求學須經「勤」和「苦」,否則,學問無從積累,造詣無以致達。  從文章所陳述的經歷事實來看,作者讀書求學可謂用盡了「勤」、飽受了「苦」。小時候家貧買不起書,不得不「假借於藏書之家」,然後「手自筆錄」。抄書時,雖「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仍「弗之怠」。「錄畢」,還要「走送之」,為的是「不逾約」。
  • 99%高考狀元都有這個習慣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真的真的有那麼苦嗎?勤奮並不是獲取高分的金鑰匙,北京狀元梁思齊說平常自己用來放鬆的時間很多,但學習起來效率就很高,學習的時候若自己都有一定的計劃和安排,就不會漫無目的地什麼都做。
  • 教師節 | 那些年,總有一些話暖心窩
    對此,她時常闢謠,更耐心地用「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巧』作舟」來鼓勵我們。「苦」字經她這麼一改,變為「巧」字,同學們茅塞頓開,意識到學好數學的關鍵是在解題方法。記憶中有一次,用心的龔老師拿出一個四稜錐,將其中一面給我們看,問我們看到什麼,大家紛紛回答「正方形」,龔老師說不全對,她把四稜錐的角度輕輕變換,「再看呢?」她問道。「還有三角形。」我身旁的小胖哥搶著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