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的世界為何會令人嚮往?其實答案就在「武俠」這兩個字中,從「武」的角度出發,武俠世界中有太多現實世界中所不存在的高深武學,比如降龍十八掌、六脈神劍、北冥神功等,而比起這些武功來說,讀者更在意的部分往往是運用這些武功的人,即是那些「俠客」,他們承載的便是讀者心中的武俠夢,讀者所想即是像他們一般習得一身神功,之後行俠仗義,然而在武俠的世界中,大俠的這種身份往往都會與「悲劇」掛鈎,所以敢於成為俠客者是理應被讀者銘記的,不過也有例外,就如同本文要提到的這位俠客,他也為國為民犧牲,卻在死後又被復活,之後因為金老改書又被刪除,等於是「死」了兩次,更可悲的是還沒有多少人記得他。
大俠與悲劇掛鈎這是不爭的事實,那《天龍八部》中的蕭峰雖有蓋世武功,最後卻不得不以犧牲自己的方式來換取了宋遼兩國的和平,《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也是一直為大宋守衛襄陽城,最終以身殉城,但至少他們的名字是牢牢的烙印在讀者的心中,提到「俠之大者」時人們總會想起他們,卻忘了同樣偉大的這位俠客,他就是郭靖大俠的小兒子,郭破虜。
說這郭破虜是金庸筆下最悲慘的人,甚至都不需要大俠的頭銜,因為他和他的二姐郭襄是一同出生的雙胞胎,然而郭襄在書中的存在感卻遠勝於他,甚至可以說郭襄是串聯了《神鵰俠侶》與《倚天屠龍記》的重要角色,很多關鍵事件都與她有關,而郭破虜呢?就拿郭襄生日這事來說,郭破虜也同樣過生日,在場群雄卻無一人提起這事,全都只是為郭襄祝壽。
但作為非獨生子女感受這種厚此薄彼的待遇也實屬常見,郭破虜的慘遠不止於沒人幫他過生日,而是人們連他的死也不記得,郭破虜是怎麼死的?答案很簡單,在《倚天屠龍記》提到了襄陽城破之時他也戰死於此,從這一角度來看,郭破虜也與他的父親一樣,算得上是一位為國為民的大俠了,不過關於他的結局的這段故事只是由他人陳述,所以只能算是傳言,他具體死沒死是個未知數,也並不影響他曾與父親郭靖一同奮戰過的事實,之所以說他的生死不確定是因為在連載版的《倚天屠龍記》中有過這麼一段描述。
那是原著第二十二回,張無忌以降龍十八掌打傷了賀老三之後的提到的一段往事,原著道:「俞蓮舟安慰了一陣,無忌才止了啼哭,說道:『義父說,這是武林中久已失傳的掌法,叫做『降龍十八掌』!』這『降龍十八掌』五字一出口,俞蓮舟和張翠山夫婦盡皆失色,俞蓮舟手一松,將無忌放下地來。」
張無忌這掌法是謝遜傳的,那麼謝遜的降龍十八掌是哪來的呢?答案很簡單:「義父跟我說,他只會得十八掌中的三掌,是跟一位江湖隱士學的,但他總覺得其中的變化有點不大對頭,想是其中真正奧秘之處,那位隱士也是沒有體會到。」這位隱士是誰?原著並未明說,但他的身份最有可能是那郭破虜,作為郭靖的兒子,郭破虜習得一部分降龍十八掌也是合情合理的,至於為何隱居,只怕也是因為襄陽城破心灰意冷,只想在徹底隱居前為武林留下一絲火種。
也就是說郭破虜並未死,反而以「隱士」的身份復活了,只不過多數人沒讀過連載版的故事,甚至也沒注意這段對話而已,不過更可悲的事情還在後面,眾所周知,金庸的故事經歷了兩次改版,即是後來的三聯版和新修版,在三聯版中,金老就刪除了張無忌和謝遜學過降龍十八掌的設定,那位隱士,即郭破虜就被刪除了,等於郭破虜好不容易死而復生,這會又被刪了,誰能比他慘?
若金老按連載版的故事發展,為這位隱士(郭破虜)加更多的戲份的話,也許《倚天屠龍記》又是另一個故事了,或許他是不想讓前部作品的人過多加入新作才刪改了這一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