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歲孩子被蟲咬後腹瀉發熱,去醫院一查竟是這種病!專家:一定警惕

2020-12-22 河南商報

河南商報記者 王苗苗 通訊員 劉佔峰

一名兩歲的孩子被一種名叫白蛉的蟲子咬後出現腹瀉和發熱情況,一檢查,竟是患上了幾十年難遇的傳染性疾病——黑熱病。

黑熱病是什麼病?為啥這個病還引起疾控中心的高度關注了呢?

【事件】

2歲男孩被蟲咬後腹瀉、發熱,傳染源竟然是狗狗

在被白蛉蟲後,兩歲的亮亮(化名)出現腹瀉和發熱的情況。因在老家治療一直沒效果,家人就將孩子帶到鄭州來瞧病。誰知,河南省兒童醫院的一紙結果,讓許多人驚詫不已。

亮亮被診斷為黑熱病,而經河南省疾控中心覆核,亮亮為黑熱病確診病例。那麼,這個黑熱病是什麼病?為何還要疾控中心覆核呢?

據河南省疾控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張紅衛介紹,黑熱病又稱內臟利什曼病,是由白蛉叮咬傳播,利什曼原蟲寄生人體導致的人獸共患寄生蟲病。感染病菌後,患者會出現發熱、脾腫大、貧血、鼻出血等症狀,而長期不規則發熱,脾、肝、淋巴結腫大,以及全血細胞減少性貧血,則是黑熱病的三大症狀。

「若不及時治療,患者發病一兩年後常因病情惡化死亡。」張紅衛表示,黑熱病的主要傳染源,是受許多人待見的狗狗,而傳播媒介就是那個叮咬人的白蛉。

他說,近年來,咱們河南省發現有從外省輸入的黑熱病病例,也發現有本地感染病例,但因為黑熱病已經在河南「消失」幾十年,很多年輕臨床醫生把握不準症狀,也就造成一些病例治療時間過長,「比如兩歲男童,從生病到確診就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因此,他認為臨床醫生對黑熱病的診斷意識有待提高。

【說法】

曾嚴重危害河南人健康,山區丘陵易見、兒童要當心

據了解,上世紀五十年代,黑熱病就曾嚴重危害咱們河南人的健康。但隨著普查普治病人、撲殺病犬、消滅白蛉、環境整治等措施的實施,到1958年時,河南省基本消滅了黑熱病,尤其是從1984年到現在,這30多年裡僅有個別輸入和復發病例。

然而自2016年以來,河南省卻已累計報告新發本地感染黑熱病病例20多例,疫點區(以縣區為單位)也從最初的一個擴大到數個,就此,張紅衛更是提出,要警惕黑熱病捲土重來。

那麼,普通人該如何預防黑熱病呢?據河南省疾控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黨支部書記魯德領介紹,根據傳染源不同,黑熱病一般分為人源、犬源和自然疫源型,河南省目前主要流行的是犬源型,也就是說,疫區裡,通常犬的利什曼原蟲感染率較高,並充當了主要傳染源。

而黑熱病的病原體利什曼原蟲主要通過媒介白蛉傳播,如此一來,白蛉叮咬了攜帶病原體的犬只,叮咬上述兩歲男童後,又把病原體傳播給了孩子,所以,孩子也就被感染了。魯德領稱,白蛉成蟲多為灰色,常棲息在室內外陰暗、潮溼、避風的場所,比如屋角、畜舍、地窖、窯洞、洞穴、橋洞、石縫、枯井等處,「雌性白蛉多嗜吸人和哺乳動物的血,活動時間通常從黃昏到次日黎明。」

他說,每年5月到9月是白蛉活動季節,因此,在這個季節,居住於或進入可能有白蛉分布的地方,比如山區丘陵、窯洞、磚土結構房屋、畜舍等時,就應加強個人防護,特別是兒童最好穿長衣長褲,以免被各種蟲蟻叮咬,惹上麻煩。

【提醒】

黑熱病有免費特效藥 專家建議居民不要恐慌

據了解,當河南出現本土病例後,河南省疾控中心黨委書記周勇已與多名寄生蟲病預防控制專家前往豫西地區調研黑熱病監測工作,並就一例黑熱病新發病例開展疫點人群篩查、犬只患病情況及傳播媒介白蛉的調查工作。據調查,患兒已經痊癒,沒有發現當地有其他疑似病人,但發現有感染的病犬。「黑熱病的診斷有方法、治療有特效藥,但需要疾控和臨床相結合。」張紅衛說,關口前移、科學監測、聯防聯控是防控重點,而加強對犬只的管理,對病犬做到早發現、早捕殺是阻斷傳播的關鍵。

那麼,一旦患病,這個病好治嗎?費用高嗎?張紅衛稱,葡萄糖酸銻鈉是治療黑熱病的首選藥物,患者可免費領取該藥物,「藥物對絕大多數患者的治療效果都非常好,只要早發現,早診斷,正規治療,大多預後良好。」

此外,對臨床醫生而言,若發現疑似病例,要第一時間報給疾控部門,儘早確診,為患者治療贏取時間,同時,還要做好患者流行病學調查,避免傳播給其他人。

(編輯 熊子文 吉倩倩)

相關焦點

  • 寶寶咳嗽發熱後警惕腹瀉
    11月,即將進入小兒秋季腹瀉的高發期。到了這個時候,有經驗的媽媽都會嚴陣以待。不過,每年中初次發病的患兒仍然是大多數,對於這些媽媽而言,基本都是臨時抱佛腳,等病來了才知道厲害,又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應對。結果孩子一拉就是十天半個月,吃盡了苦頭。
  • 寧波6歲女孩肚子痛 以為是胃腸炎一查竟是心肌炎
    6歲小女孩可可(化名)嘔吐、腹痛、拉肚子拉了一天,家長想當然地認為是胃腸炎,去寧波鄞州人民醫院兒科就診,醫生診斷竟是病毒性心肌炎!,趕緊帶孩子去鄞州人民醫院兒科就診,接診的該科主任竺乖葉立即為其實施血液化驗、心電圖、心臟彩超等相關檢查,結果查出來竟是病毒性心肌炎。
  • 被蜱蟲咬傷喪命這個病死亡率達到15%
    孩子腳趾被蜱蟲叮咬夏天到了,戶外活動的人喜歡去樹木、草叢較多的陰涼處躲避太陽,但在外遊玩或者進行農耕時要警惕一種可以致病甚至危及生命的蜱蟲。先是5月底6月初,小舅子和嶽母先後被蜱蟲咬傷後,因在當地醫院遲遲未能確診,多器官衰竭而病重不治。可誰知在宋先生為嶽母處理喪事的過程中,裸露在外的右小臂也不小心被蜱蟲咬了一口,這讓他也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宋先生告訴現代快報記者,6月9日,他去鐵山寺處理嶽母的喪事,當時感覺右小臂被什麼蟲子咬了一口,後來到當地鄉鎮衛生院就醫,因為不能肯定是被蜱蟲咬傷的,就簡單地進行了消毒處理。
  • 青島1歲男童突然嘔吐、發熱,到醫院一查肝衰竭!家長千萬警惕這個
    青報君提醒大家,日常除了預防普通感冒和流感,家長們還要警惕這個↓ ↓ ↓EB病毒感染1歲寶寶頻繁嘔吐,肚子越來越脹家住青島的1歲男孩騰騰,活潑可愛,是家裡的寶貝。半個多月前騰騰偶爾咳嗽幾聲,但未引起家長在意,後來騰騰竟發起燒來,吃飯也少了,還頻繁嘔吐,小肚子越來越脹,不愛玩也不愛動,憂心不已的家長這才連夜帶著孩子趕到青島婦兒醫院就診。
  • 嘔吐腹瀉,警惕這種病
    這不,科長已收到了一籮筐的擔憂:科長,寶寶嘔吐、腹瀉還發燒,怎麼辦?寶寶拉肚子都一天了,要不要吃止瀉藥?不去醫院,怎麼在家應對寶寶脫水?別急,本文詳細介紹了餵養、用藥方法,可操作性強,希望能給寶媽們一些啟發。
  • 青島1歲男童突然嘔吐、發熱,到醫院一查肝衰竭!家長千萬警惕這個
    小編提醒大家,日常除了預防普通感冒和流感,家長們還要警惕這個↓ ↓ ↓    圖源:青島婦女兒童醫院公眾號  一查竟是EB病毒感染  入院後,PICU團隊對患兒進行全面的評估,發現騰騰存在EB病毒感染,且由此導致的炎症因子風暴已經啟動
  • 被蜱蟲咬傷喪命 這個病死亡率達到15%
    南京鼓樓醫院目前接診到的約160例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患者大都來自江蘇和安徽交界處的農村地區,如盱眙、滁州、明光等地。宋先生被蜱蟲咬傷後留下的疤痕。5月20日,宋先生的小舅子因為被蜱蟲咬傷後不治身亡,6月7日,宋先生的老嶽母也因同樣的病症去世,6月9日宋先生在將老嶽母骨灰送至山裡下葬時,自覺被蜱蟲咬了一口,「當時就覺得手臂痒痒的,皮膚表面被咬了一個紅疹子。」緊接著3天後,宋先生開始出現高燒、全身乏力等症狀,6月14日宋先生前往鼓樓醫院就診,經檢查後被證實為患有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
  • 1家3人被蜱蟲咬傷2人喪命 被咬後千萬別生拉硬拽
    先是5月底6月初,小舅子和嶽母先後被蜱蟲咬傷後因為在當地醫院遲遲未能確診,多器官衰竭而病重不治,令全家沉浸在巨大的悲傷之中。可誰知在宋先生為嶽母處理喪事的過程中,裸露在外的右小臂也不小心被蜱蟲咬了一口,這讓他也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在醫院救治下,宋先生脫離了危險。蜱蟲為什麼蜱蟲叮咬後會生病呢?
  • 不明原因反覆發熱,千萬警惕這種病
    這種病不挑年齡 各個年齡段都可能感染 感染性心內膜炎是心臟內膜表面發生微生物感染,通常感染性心內膜始於血流感染,微生物隨著血液流至心臟,並在心臟定植,產生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一系列症狀。
  • 不明原因反覆發熱 千萬警惕這種病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青梅通訊員張燦城、王雪這種病不挑年齡 各個年齡段都可能感染感染性心內膜炎是心臟內膜表面發生微生物感染,通常感染性心內膜始於血流感染,微生物隨著血液流至心臟,並在心臟定植,產生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一系列症狀。
  • 醫生:這種病毒有人傳人...
    這個季節去戶外玩,露胳膊露腿時除了做好防曬,還要謹防飛蟲叮咬。如果碰到了不明飛蟲的叮咬,可千萬別圖一時爽快用手拍打,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一隻小蟲會給你帶來什麼樣的悲慘體驗。 安吉63歲的洪師傅(化名)前段時間就遭了殃,持續發燒的他被確診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經過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全力救治才有驚無險地撿回一條命。
  • 被蜱蟲咬了,感覺不適,很可能是感染了這種新型病毒
    家住黃宅的黃師傅一開始也以為自己是吃壞了東西,便自行在家休息了幾天,可發熱、腹瀉、乏力這些症狀一直沒有緩解,他便到縣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就醫。「當時,患者發熱不退,我們懷疑是病毒感染,就把他收治入院了。」
  • 一家三人被蜱蟲咬傷兩人喪命!南京醫院收治多例患者,被咬後千萬不...
    先是5月底6月初,小舅子和嶽母先後被蜱蟲咬傷後因為在當地醫院遲遲未能確診,多器官衰竭而病重不治,令全家沉浸在巨大的悲傷之中。可誰知在宋先生為嶽母處理喪事的過程中,裸露在外的右小臂也不小心被蜱蟲咬了一口,這讓他也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在南京鼓樓醫院救治下,宋先生脫離了危險。
  • 被蜱蟲咬傷喪命 致命蜱蟲長什麼樣子
    夏天到了,戶外活動的人喜歡去樹木、草叢較多的陰涼處躲避太陽,但在外遊玩或者進行農耕時要警惕一種可以致病甚至危及生命的蜱蟲。專家提醒,夏天潮溼悶熱,各類蛇蟲出沒,市民萬一被咬傷,應謹慎對待,出現不舒服時要及時就醫。
  • 日照12歲男孩腿疼睡不著,一查竟是這種病!一起幫幫他!
    日照12歲男孩腿疼睡不著,一查竟是這種病!一起幫幫他!「補鈣、吃止疼藥都不見好轉,後來直接疼得睡不著覺了,5月下旬我們帶他去本地醫院檢查,初步確診為右肱股遠端骨肉瘤。」得知結果後的劉相磚和丈夫簡直難以置信,6月初,他們又帶著小國卿趕往北京積水潭醫院,經過骨髓穿刺等一系列檢查,最終確定了這一現實。骨肉瘤是一種高度惡性骨腫瘤,突如其來的意外如同晴天霹靂般,擊碎了這個普通家庭。
  • 一杯鮮羊奶喝出反覆發熱?食用生乳還需警惕這種病
    青島新聞網12月18日(記者 李麗濤)近日,青島市民張先生因反覆發熱未尋其因,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布魯桿菌感染,而感染原因就是因為喝了一杯鮮羊奶。專家提醒引用新鮮生奶,應該警惕布氏桿菌病,食用生乳需經巴氏法處理。
  • 河南商城多名村民被蟲咬後死亡 傳播途徑成謎
    多名村民被蟲咬後患「無形體病」,國家疾控中心已前往研究對策吳德政蜷縮在床上,這名73歲的老中醫不斷抽搐。他伸出手,像是要抓住什麼,斷斷續續地喊:「娘呀,我疼呀……」他通體高燒,咳著血、上吐下瀉,體內血小板和白細胞不斷減少。在呻吟了三四天後,多個器官功能相繼衰竭。
  • 5歲娃脖子腫,一查竟是白血病!有這5種症狀,趕緊去醫院
    深圳最近就有個5歲的孩子脖子有些腫 去醫院一查發現就是白!血!病!在校醫的建議下,第二天一早,升爸就帶著兒子去了家附近的社康。社康醫生看了後,也皺起了眉頭:他沒敢往下想,帶著孩子趕往深圳市兒童醫院。深圳市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的臨床治療數據顯示,患兒五年無病存活率(即臨床治癒)可以達到90%以上。一般來講,經過2~3年化療後,停藥觀察5年不再復發即意味著治癒。
  • 2歲寶寶腹瀉不止 一查竟是感染了輪狀病毒
    華龍網11月23日17時18分訊(記者 周曉雪 通訊員 劉嘉)最近這幾天,2歲大的豆豆一直拉肚子,精神不好,也吃不下東西。豆豆的媽媽餵他吃了止瀉藥,但效果並不明顯。昨天,媽媽帶豆豆來到重醫兒童醫院門診就診,本以為就是一般的腹瀉,結果檢查結果顯示,豆豆感染了輪狀病毒,已出現輕度脫水。
  • 腹瀉、發熱就是吃壞肚子?可能是得了病毒性腦炎
    女童發熱、腹瀉不是腸胃出了問題而是腦炎在作祟河南商報記者王苗苗通訊員韓鑫穎不久前,3歲的彤彤(化名)突然出現發熱、腹瀉的情況,本以為孩子就是積食發熱,再不然就是腸胃炎,可誰知,醫生卻說孩子得的是腦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