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王苗苗 通訊員 劉佔峰
一名兩歲的孩子被一種名叫白蛉的蟲子咬後出現腹瀉和發熱情況,一檢查,竟是患上了幾十年難遇的傳染性疾病——黑熱病。
黑熱病是什麼病?為啥這個病還引起疾控中心的高度關注了呢?
【事件】
2歲男孩被蟲咬後腹瀉、發熱,傳染源竟然是狗狗
在被白蛉蟲後,兩歲的亮亮(化名)出現腹瀉和發熱的情況。因在老家治療一直沒效果,家人就將孩子帶到鄭州來瞧病。誰知,河南省兒童醫院的一紙結果,讓許多人驚詫不已。
亮亮被診斷為黑熱病,而經河南省疾控中心覆核,亮亮為黑熱病確診病例。那麼,這個黑熱病是什麼病?為何還要疾控中心覆核呢?
據河南省疾控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張紅衛介紹,黑熱病又稱內臟利什曼病,是由白蛉叮咬傳播,利什曼原蟲寄生人體導致的人獸共患寄生蟲病。感染病菌後,患者會出現發熱、脾腫大、貧血、鼻出血等症狀,而長期不規則發熱,脾、肝、淋巴結腫大,以及全血細胞減少性貧血,則是黑熱病的三大症狀。
「若不及時治療,患者發病一兩年後常因病情惡化死亡。」張紅衛表示,黑熱病的主要傳染源,是受許多人待見的狗狗,而傳播媒介就是那個叮咬人的白蛉。
他說,近年來,咱們河南省發現有從外省輸入的黑熱病病例,也發現有本地感染病例,但因為黑熱病已經在河南「消失」幾十年,很多年輕臨床醫生把握不準症狀,也就造成一些病例治療時間過長,「比如兩歲男童,從生病到確診就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因此,他認為臨床醫生對黑熱病的診斷意識有待提高。
【說法】
曾嚴重危害河南人健康,山區丘陵易見、兒童要當心
據了解,上世紀五十年代,黑熱病就曾嚴重危害咱們河南人的健康。但隨著普查普治病人、撲殺病犬、消滅白蛉、環境整治等措施的實施,到1958年時,河南省基本消滅了黑熱病,尤其是從1984年到現在,這30多年裡僅有個別輸入和復發病例。
然而自2016年以來,河南省卻已累計報告新發本地感染黑熱病病例20多例,疫點區(以縣區為單位)也從最初的一個擴大到數個,就此,張紅衛更是提出,要警惕黑熱病捲土重來。
那麼,普通人該如何預防黑熱病呢?據河南省疾控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黨支部書記魯德領介紹,根據傳染源不同,黑熱病一般分為人源、犬源和自然疫源型,河南省目前主要流行的是犬源型,也就是說,疫區裡,通常犬的利什曼原蟲感染率較高,並充當了主要傳染源。
而黑熱病的病原體利什曼原蟲主要通過媒介白蛉傳播,如此一來,白蛉叮咬了攜帶病原體的犬只,叮咬上述兩歲男童後,又把病原體傳播給了孩子,所以,孩子也就被感染了。魯德領稱,白蛉成蟲多為灰色,常棲息在室內外陰暗、潮溼、避風的場所,比如屋角、畜舍、地窖、窯洞、洞穴、橋洞、石縫、枯井等處,「雌性白蛉多嗜吸人和哺乳動物的血,活動時間通常從黃昏到次日黎明。」
他說,每年5月到9月是白蛉活動季節,因此,在這個季節,居住於或進入可能有白蛉分布的地方,比如山區丘陵、窯洞、磚土結構房屋、畜舍等時,就應加強個人防護,特別是兒童最好穿長衣長褲,以免被各種蟲蟻叮咬,惹上麻煩。
【提醒】
黑熱病有免費特效藥 專家建議居民不要恐慌
據了解,當河南出現本土病例後,河南省疾控中心黨委書記周勇已與多名寄生蟲病預防控制專家前往豫西地區調研黑熱病監測工作,並就一例黑熱病新發病例開展疫點人群篩查、犬只患病情況及傳播媒介白蛉的調查工作。據調查,患兒已經痊癒,沒有發現當地有其他疑似病人,但發現有感染的病犬。「黑熱病的診斷有方法、治療有特效藥,但需要疾控和臨床相結合。」張紅衛說,關口前移、科學監測、聯防聯控是防控重點,而加強對犬只的管理,對病犬做到早發現、早捕殺是阻斷傳播的關鍵。
那麼,一旦患病,這個病好治嗎?費用高嗎?張紅衛稱,葡萄糖酸銻鈉是治療黑熱病的首選藥物,患者可免費領取該藥物,「藥物對絕大多數患者的治療效果都非常好,只要早發現,早診斷,正規治療,大多預後良好。」
此外,對臨床醫生而言,若發現疑似病例,要第一時間報給疾控部門,儘早確診,為患者治療贏取時間,同時,還要做好患者流行病學調查,避免傳播給其他人。
(編輯 熊子文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