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0.4,結果引來一群網友無情嘲笑,他們紛紛表示答案應該是0.04。
常能聽到有人說,現在大學生不值錢,滿大街到處跑。但上述例子證明,事實似乎不是這樣的。最起碼,大學生不會把0.5×0.8算錯。
公開數據顯示,大學生約佔總人口7.3%,只算本科,比例降到4%左右。意味著,即便考上專科,學歷也能超過92%的人。大學生不像有些人想的那樣不值錢。
錯覺是如何產生的?
錯覺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討論範圍不清晰。
有些地方大學生確實很多,如知名公司華為騰訊,不僅大學生到處都是,研究生博士也不少見。
但個例不等於所有,有些地方無法代表所有地方。就好比深圳2019城鎮非私營單位平均月薪是1萬2,是不是意味深圳所有單位月薪都是這水平?顯然不是。
沒把範圍說清楚,容易形成偏激的觀點,像「男人有錢就變壞」、男人靠得住,母豬都會上樹(有些男人這樣,不代表所有男人都這樣)...
範圍不清,除了容易產生錯誤判斷外,還會使得討論變得沒意義。
如畢業後去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到大城市還是小城市;繼續考研還是工作;選擇創業還是打工……
隨處可見通用類型的回答,對個人參考價值不大。比如大伙兒都說大城市好,但具體哪些才算得上大城市?新一線城市算不算大城市、發展機會難道就少了嗎?
好的討論,應限定在一定範圍裡面。簡單來講,就是儘可能把背景交代清楚,如討論是否要考研,可提前把自身的條件列出來:
0.5×0.8,你覺得應該等於多少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