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除勞動課外,其餘13門課都由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個類別構成,並對應相應學分。高中三年內,每名學生必須修夠至少144個學分,其中,必修課程88學分,選擇性必修不少於42學分,選修不少於...
今年9月1日起,我市新入學的高一學生已全部使用了新教材。作為全國首批入選國家級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示範區之一,我市現已制定了示範區建設的三年規劃。那麼,新課程新教材對學生有什麼影響?在育人模式的變革方面釋放出了哪些信號?12月8日,示範區建設專家組成員、市教研科研中心高中室主任王明霞對示範區建設三年規划進行了解讀,其中不乏廣大學生及家長們關注的亮點。
課程內容體現時代性
按照國家相關文件精神,新時代將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到2022年前,圍繞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進一步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育人體系,進一步健全立德樹人的落實機制。具體目標包括:普通高中全面實施新課程新教材;適應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教育教學改革深入推進;選課走班教學管理機制基本完善;科學的教育評價和考試制度基本建立;師資和辦學條件得到有效保障;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新課標在課程內容、課程目標、學業質量、操作指導等方面均呈現出亮點,更能體現時代性,與時俱進。
新教材的理念新,凝鍊了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編排新,注重對學生思維複雜化、層次化的培養;內容新,以主題為單元,結構更加明晰;教法新,更加注重真實情景中的教、學、考。
勞動成必修學科
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新方案中顯示,普通高中開設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技術(含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和綜合實踐活動、勞動等國家課程,以及校本課程。除勞動課外,其餘13門課都由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個類別構成,並對應相應學分。高中三年內,每名學生必須修夠至少144個學分,其中,必修課程88學分,選擇性必修不少於42學分,選修不少於14學分。
體育與健康的必修內容,必須在高中三年持續開設。
綜合實踐活動,共8學分,包括研究性學習,黨團活動,軍訓,社會考察等。
勞動課為新增必修學科,共6學分,其中志願服務2學分,在課外時間進行,三年不少於40小時;其餘4學分內容與通用技術的選擇性必修內容以及校本課程內容統籌。
作為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國家級示範區,我市要求普通高中構建學校課程體系,開齊開足國家課程,特別是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等課程,促進學校多元化發展,推動區域普通高中教育從強弱分層發展轉向特色分類發展。
育人方式將逐步改變
新課程下,普通高中的育人方式將逐步改變。
學科教學方式更加注重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和互動式,強調「深度學習」「大單元設計」「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在課程建設過程中,我市將注重「五育並舉+特色發展」,即突出德育實效,提升智育水平,強化體育鍛鍊,增強美育薰陶,加強勞動教育。同時,我市會將思政課建設與新課程新教材研究融合起來,逐步形成具有太原特色的、指向全面發展教育目的和核心素養目標的高中育人新模式。
此外,在教學管理、評價機制、研訓體系等方面,我市也將進行積極探索,為將來高考綜合改革做準備。
(責編:張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