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頓嗎?這部超棒的音樂紀錄片帶你飛向宇宙

2020-12-17 澎湃新聞

偶爾看到《紐約客》一位作者Richard Brody推薦了一部一小時的紀錄片《Sun Ra: A Joyful Noise》,推薦理由是:「這是個人觀影史上最好的音樂紀錄片」。紀錄片拍攝於40年前,對象是已故自由爵士傳奇Sun Ra(Herman Poole Blount,1914-1993)和他的The Arkestra大樂隊。

本文截圖均來自紀錄片《Sun Ra: A Joyful Noise》

奇怪的是,作者寫這篇文章並非適逢紀念日。實際上他沒有提及任何寫作的由頭,也許因為疫情期間,重溫經典已是約定俗成的行為,不然還能幹什麼呢?於是我也找出這部影片看了,果然他沒有推薦錯。

對音樂紀錄片來說,人物魅力和情節的戲劇性真的比不上音樂本身重要。然而大多數紀錄片導演無視這一點,為了「好看」,常把這兩者置於比音樂更優先的地位。結果就是,看完一部影片,我們對音樂家個性和經歷均已了解,卻忘了想要看這部紀錄片的初衷。這類紀錄片中,音樂片段像香料一樣被切碎。少有的音樂場景中,還常有旁白覆蓋其上,好像說話真的比音樂更重要。

關於Sun Ra的這部紀錄片完全不是這個路數。導演Robert Mugge和他的團隊在兩年的時間裡頻頻拜訪Sun Ra和大樂隊成員在費城的據點,在他們赴華盛頓等地演出時亦跟隨。音樂始終是最重要的,其餘都是陪襯。Sun Ra是誰,有什麼成就,為什麼會穿著奇裝異服和一群黑人音樂家聚首在費城一棟大樓的寬闊屋頂玩自由爵士,唱靈魂呼喊的歌曲,紀錄片中無一交代。

短短的一小時中,Sun Ra和樂隊的藝術剖面被最大程度地展示,閃耀如鑽石。他獨特的哲學和詩意點綴其中,斷續,神秘,來源複雜,脫離音樂便恐有混亂和神棍之虞。

Sun Ra愛石頭,相信石頭會吐露真相。他信奉紀律和準確,認為現在的年輕人極易「迷失在自由中」。他相信凡事皆有兩面,「沒有黑宮就沒有白宮,沒有壞人就沒有好人,亦不能光懲戒罪犯而不獎賞好人」。他認為自己不是歷史的一部分,而是「神秘的一部分」。「我的故事從不重複,就像日出和日落也從來不會重複。」

Sun Ra是天生的領袖(樂隊成員們都證實了這一點),20世紀最多產的音樂家之一(創作超過100張全長專輯,1000餘首樂曲)。據說,先後有數百位音樂家在他的樂隊停留,有些停留達幾十年之久。在他死後,The Arkestra運作至今,把Sun Ra精彩的音樂剖面持續展示給世界,或者,敬獻給神靈?

以上這些關於Sun Ra的基本信息,紀錄片中都未曾交代。鏡頭試圖記錄的,是Sun Ra的靈魂,通過音樂的形式。

在費城大樓的屋頂,音樂家們以最閃亮虹光的方式裝扮自己和手中樂器。Sun Ra吟誦,指揮,充滿自信,對樂隊成員的一舉一動盡在掌握。這時我們難免產生狐疑,這位滿口性靈、外星的黑人老頭,是想要操控人心嗎?

然而他們的音樂的確有強大的吸引力,哪怕隔著屏幕和四十年的時光。鏡頭努力配合他們的音樂語言,從來不會直直盯著,而是隨著音樂忘我地旋轉進退,上下翩飛。Sun Ra是最早一批使用鍵盤和效果器的爵士音樂家,也是在爵士舞臺上融入視覺和戲劇藝術的先驅。鏡頭與他們多變的現場同呼吸,誠實而專注地隨音樂流轉,這是整部影片最出色的地方。

導演捕捉到Sun Ra和樂隊的各種演出狀態,小至排練時微妙的氣氛,壯觀至大樂隊在類似廟會的場合演出,成員們排著隊在人群中邊走邊演,雜耍/舞蹈的古怪青年混跡其中,呈現集體入迷的狀態。更傳統的演出中,薩克斯偏執狂妄的獨奏讓所有樂手靜息,Sun Ra的鍵盤獨奏則令人目瞪口呆。他手指僵直敲遍鍵盤,身體抽動,用手掌和手背輪番拍擊鍵盤,甚至轉身彈奏。無論身體如何看似毫不相干地動作,鍵盤發出的聲音都是和諧。人和鍵盤已渾然一體。

一位追隨他幾十年的頂尖薩克斯手John Gilmore告訴導演,在最初加入的6個月中,他能讀懂Sun Ra的作曲,但無法理解,無法「聽」到。「六個月後的某一晚,我突然聽到了。於是明白,他的音樂是一種更高深的存在。」

Sun Ra堅信,音樂是精神的語言,宇宙的語言。創造的力量來自外太空。但他絕非神棍,靠裝神弄鬼生存。為了待在樂隊,成員們必須放棄大多數個人時間來排練、排練、再排練。他們告訴導演,心生怨恨的時候,只要進入音樂,「世俗的一切就全部拋諸腦後」。

一旦甘願接受Sun Ra的指揮,樂隊成員們便進入超驗的狀態。「不用思考,只需反應。」一位成員原先不懂鼓,更不懂做鼓。但有一天,別人告訴他門前的一棵樹被雷劈倒了。他撿了一段殘木做鼓。Sun Ra告訴他該怎麼做,他稀裡糊塗地就做出一隻漂亮的大鼓。鼓身雕刻古埃及神話圖騰,用彎曲的樹木做鼓槌。「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總之鼓就這麼做出來了,我也會打鼓了。」

在不多的採訪片段中,有一句Sun Ra的話讓今天的我們聽到了迴響。他說:「這顆星球的人終將有一天在醒來後,發現未知的存在。他們必須破解這未知,才能繼續生存下去。」

相當應景是不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宅家也能看世界,6部超適合孩子看的高分紀錄片推薦
    小鹿老師一直覺得,除了動畫片,優質的紀錄片最值得和孩子一起品味。它比電影更接近真實世界,從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好的紀錄片,解說、畫面、音樂等方面都值得細品,是孩子開拓眼界、培養審美認知的精神食糧。今天小鹿老師分享6部不同主題的高分紀錄片,希望總有一部適合你家孩子。
  • 這部BBC巨製史詩級科幻紀錄片,帶孩子了解八大行星的故事
    這部紀錄片和以往的宇宙知識類的紀錄片不同,《行星》不是在跟你講複雜的天文知識,而是把八大行星當成了人物角色,講述行星自己的生命故事。八大行星現在的位置,是在45億年間經過激烈競爭後產生的,其他行星都曾有過誕生生命的機會。這是一部宇宙級的「宮鬥片」,喜歡宇宙星空的你一定要看,實在是太讓人激動和震撼了。
  • 近年最好的天文紀錄片,趕緊帶孩子看看
    就像劉慈欣那樣說的:你那點考試、升職、親子關係、家庭問題,就像屎殼郎找不到合適的糞球一樣卑微。我們當然不鼓勵孩子養成不切實際的好高騖遠,但更寬闊的眼界,更博大的胸襟、更謙虛的心態,還是非常必要的。一、《神奇的月球》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宇宙天體,也是我們最熟悉的天然衛星。但我們真的了解月球嗎?
  • 適合文科生看的科學素養的紀錄片有哪些?
    《宇宙時空之旅》以新發明的科學敘事模式揭露宇宙的壯麗,並重新改造原始系列中備受讚譽的元素,包括宇宙日曆和想像力之船,帶領觀眾以最宏觀和最微觀的角度來審視宇宙。非常推薦科學素養科普類紀錄片。特效爆炸!不僅科普了宇宙知識,還帶有強烈的人文氣息,真的太震撼了!
  • 我想跟所有熱愛音樂的你推薦這部紀錄片:宇多田光《行家本色》
    當然,以上抒情的部分,其實並不是我推薦這部紀錄片的主要理由。這部片子讓我激情轉發的點,是因為它向樂迷們展現了「音樂人創作現場的範本」。看到她的工作檯時,你知道我內心有多震撼。亞洲現代流行音樂最偉大甚至沒有之一的創作女歌手,她竟然用著如此普通的設備,卻寫下了那樣金光閃閃的歌曲。
  • 送你一份紀錄片大餐!
    2、《與恐龍同行》說到古生物紀錄片,就不得不提起在古生物紀錄片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與恐龍同行》。這部片子上映於1999年,攝製組用電腦合成技術與實體模型共同拍攝的方式將觀眾們帶回到壯麗而又生機勃勃的中生代。因為製作十分精良,在上映時甚至有觀眾向電視臺打電話詢問攝製組是在哪裡拍到的活生生的恐龍!
  • 口碑炸裂的紀錄片:宇宙時空之旅 - 未知世界 | 絕佳的英文學習素材
    然而,儘管將紀錄片作為英文學習素材有諸多優勢,但也存在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不少人覺得紀錄片的內容枯燥乏味,看了就犯困,提不起學習興趣。因此,花些心思去發掘那些能夠「把沒意思的東西講得很有趣」的片子,才是通過紀錄片來學習英語的「正確打開方式」。而今天E叔推薦給各位的《宇宙時空之旅 - 未知世界》(Cosmos: Possible Worlds),便是這樣的一部佳作.
  • 這10部「人生必看」的神級紀錄片,我必須安利給你
    哈哈經常有讀者留言問我:你到底是怎麼懂這麼多的?(害怪不好意思的)是天天都在看書嗎?但其實也沒有,看書只是我獲取系統化知識的渠道之一,在不太想看密麻文字的業餘時間,我都會選擇看聲色並茂的紀錄片~畢竟眾所(不)周知,我是一個很狂熱的紀錄片愛好者。
  • 你知道,讓小朋友愛上宇宙、星空的正確方式嗎?
    你知道中國航天在擁有酒泉、西昌、太原三個發射基地之後,又在海南文昌建立航天發射場的原因嗎?你知道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的使命和任務嗎?你知道最早的航天員不是人類,而是兩隻狗狗的趣事嗎?你知道研究恆星演化過程的重要工具赫羅圖嗎?你知道觀測太陽黑子的常用方法嗎?你知道如何處理太空垃圾嗎?你知道2018年-2026年地球可見的日食與月食的具體日期嗎?。。。。。。
  • 8部紀錄片讓孩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了8部天文和地理的紀錄片,讓孩子足不出戶就能看遍地球乃至宇宙。這個暑假,即使你沒有太多時間帶孩子看世界,孩子也能在這些紀錄片中將視野無限開闊,不僅能獲得豐富的知識,也能從此具備廣闊的胸懷。
  • 探靈、抓鬼、解密,這部紀錄片真是牛逼!
    婊婊們,今夜派爺和你一起走進「靈異版」走近科學。派爺貼心提示:千萬不要在晚上看(雖然也沒什麼可怕的,抱緊派爺)想像力太豐富的不要看。(畢竟給你一個眼神,你能創造整個世界)想找刺激的,張嘴,吃安利——鬼魂實驗室Ghost Lab這部紀錄片8.4的評分一點也不虛。
  • 這部紀錄片讓你重新認識巨星黴黴
    這部影片記錄了這位30歲女歌手的成長史。泰勒·斯威夫特以鄉村音樂出道,後轉型為流行歌手;她也可能是這一代中最為重要的美國詞曲作家和歌手。專輯銷量突破5000萬、社交媒體上坐擁粉絲大軍,斯威夫特自己就是一個品牌。雖然自她從美國極端保守的鄉村音樂業中冉冉升起、成為青少年偶像起多年來,斯威夫特一直被告誡不要透露自己的想法,也不要冒犯到潛在的粉絲們。
  • 新東方學員聲音飛向宇宙
    央廣網北京12月22日消息 兩千年前,屈原面對蒼茫宇宙,發出《天問》,表達了人類對太空最初的好奇與追索。而兩千年後的今日,人類又一次向宇宙真實「發聲」。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其中一顆衛星上承載著百名新東方學員的聲音,向宇宙發出最誠摯的問候。
  • 15部提升孩子英語水平的電影紀錄片
    人體奧秘Inside the Human BodyBBC權威出品,帶孩子探尋身體的奧秘。BBC出品的4集紀錄片,分別從人類的誕生、呼吸活動、大腦和思維、肌肉與人體的保護機制的角度出發,探尋人體活動中的奧秘。需要注意的是,這部紀錄片中有部分對手術鏡頭的展示,適合較大的孩子。
  • 把鏡頭當畫布,芒果臺的這部紀錄片你見過嗎?
    《妖貓傳》 誠然,紀錄片與其他的影視作品形式不同。它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可視性、藝術性與真實性、準確性的統一。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湖南衛視的這部紀錄片做了許多嘗試。一是紀錄片式再現。
  • 必看:世界頂尖的9部宇宙科普紀錄片(一)
    Brian Cox教授帶我們用物理學揭開種種宇宙奇蹟的奧秘,闡釋人類和宇宙的深邃聯繫。
  • 貝爺荒野生存式風格+電影感的風景大片,這部紀錄片絕了!
    作為愛看極限類綜藝節目,牆裂推薦《十個世界盡頭》這部紀錄片,分為10集。好看又有意思,話不多說先上來允許我先吹一波這部紀錄片,景色太絕了,看得心曠神怡,神清氣爽。其實我個人不是特別愛看紀錄片,但比較喜歡極限類的運動偶然刷到有讓人驚豔到。去的地方都特別有意思,既有極地探險,也有叢林穿梭,去過洞穴,爬過高山,攀登過,也速降過,有意思的地方太多,且一一聽我道來。
  • 你還記得多少「第一次」?這部紀錄片帶你重溫平凡裡的感動
    宣傳片/主題曲《推開世界的門》演唱:楊乃文這部由央視網、上海廣播電視臺和B站聯合出品的紀錄片,由《人間世》導演秦博執導,邀請塗松巖、高亞麟、王耀慶、韓童生等嘉賓作為故事講述人,採用蹲守拍攝的方式,選擇12個「人生第一次」,串聯起人生的重要節點。
  • 暑假片單:這6部口碑炸裂的英文紀錄片,你給孩子看過幾部?
    2Wings of Life (2013) 《生命之翼》年齡:8+這部紀錄片從蟲子的視角出發5A Beautiful Planet (2016) 《美麗星球》年齡:10+您有一個喜歡宇宙的孩子嗎那麼他/她一定會愛上《美麗星球》這部紀錄片。在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們拍攝了15個月的錄像腳本,用影片探索了我們居住的這個「藍色小點」,並展現了太空人們的日常生活,宇宙技術和國際間宇航合作。
  • 自閉症關注日,15部紀錄片帶你走近星星的世界
    音樂天分極高的周舒亦;即將走進社會群體的施超毅;面臨人生下一個階段選擇的肖競晡和成長中充滿無助和絕望的菲菲。整個片子真實的呈現出孤獨症這個群體的生存現狀,用真誠的關愛紀錄下這些孩子的點滴成長。本片獲得2014年度鳳凰紀錄片大獎「人文關懷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