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是高考制度的重要補充,是擴大高校自主權、深化高招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通俗地說,自主招生給了高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權,使高校不再完全按照高考成績排隊錄取考生,改變了以往一張考卷定終身的現象。教育部在相關文件中明確指出,自主招生的對象主要是具有學科特長,以及全面發展且具有創新潛質的考生。
自2003年高校自主招生試點工作啟動以來,經過十年的探索,本科高校實施的自主招生大體有兩類:第一類是經教育部批准的77所試點高校(點擊查看名單)面向全國進行自主招生;第二類是部分省屬高校面向本省自主招生。此外,近年來一些高職院校也開展了自主招生。如上海、北京、浙江、天津等省市的部分高職院校實行自主招生。考生參加這些院校組織的自主招生測試合格後,可直接被錄取,不用再參加高考;如測試不合格,還可正常參加高考。【詳細】
10月底至次年初 | 高校發布簡章 |
報名,遞交推薦材料 | |
次年2月上旬 | 筆試 |
次年3月 | 筆試成績揭曉 |
次年3月 | 面試陸續進行 |
次年4月 | 錄取名單公示 |
自主招生的對象主要是具有學科特長,以及全面發展且具有創新潛質的考生。
各試點高校在實施自主招生時,對考生都有相應的條件要求。一般要求考生在某些方面具備突出的能力,如具有超常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在文學、藝術、體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學科競賽獲獎,綜合素質名列前茅,等等。考生符合上述條件之一均可申請。
近年來,各高校又推出了「個性計劃」,如清華大學推出面向國家級貧困縣生源的「自強計劃」,北京師範大學推出「攀登計劃」、「星光計劃」、「師表計劃」。這些「個性計劃」分別針對不同特點的考生,申請條件也各不相同。
此外,復旦、上海交大等高校在部分省市實行自主選拔錄取,其最大的突破就是以面試成績作為錄取的主要依據,高考成績只作為參考。目前此類招生的學生對象僅限於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考生。
申請自主招生時,一般採取學生個人申請和中學推薦相結合的方式。某些「個性計劃」則只能由中學或校長推薦。
一、試點學校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制訂自主選拔錄取方案,並納入本校招生章程,向社會公布。
二、符合試點學校自主選拔錄取條件的高中畢業生,經所在中學推薦或其他形式提出申 請,由中學向試點學校提供考生在校德智體美發展情況以及獲獎、特長等證明及寫實性材料 。
三、試點學校組織專家組,按照自主確定並經公示的標準和考核辦法,對考生材料進行審查 ,並在進行面試等相關測評、考核後,提出候選人,試點學校招生領導小組審核後確定入選考生名單。
四、考核通過的入選考生名單須及時報生源所在省級招辦備案,並在考生所在中學、試點學校網站以及生源所在省級招辦指定的信息發布平臺、陽光高考信息平臺或新聞媒體上公布。
五、入選考生均須參加全國統考,成績達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的與試點學校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的,省級招辦應向考生選報的試點學校投檔。試點學校對先期考核通過並且符合統考成績要求的考生,進行綜合評價、自主選拔錄取。
六、試點學校錄取工作結束後,生源所在省級招辦應將試點學校自主選拔錄取的考生通過本省級招辦信息平臺和有關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試點學校須及時將自主選拔錄取的已錄考生名單在本校網站上公布。
2013年自主招生即將啟動。考生該如何參加自主招生?小編根據經驗撰寫了一份攻略,供您參考。
1.我要不要參加自主招生?
對於高三生來說,自主招生是一次重要的機會。如果獲得自主招生資格,可以享受相應的錄取優惠,但從報名、筆試到面試,必然要牽扯不少精力。如何衡量自己是否適合參加自主招生呢?
筆者覺得,首先要認識到自主招生只是高考的補充。從招生人數上來說,高校最多拿出當年招生計劃的5%來招生。5%的比例看似不小,但落實到具體考生身上並不算多。絕大多數考生還是要通過普通高考來進入大學。
這裡,可以出一道類似自主招生的題目來考考大家:「請估算一下全國每年有多少考生通過自主招生被錄取?(限本科)」
解答思路:
思路一:我們可以從招生計劃入手。試點高校的本科計劃一般是3000人左右,自主招生計劃一般佔5%。試點高校的總數在80所左右(不超過100所)。假設計劃全部完成,那麼,錄取的考生總數是:3000*5%*80=12000(人),即1.2萬人。
思路二:我們可以從獲得自主招生資格的考生人數入手。
根據媒體報導,高校A發放自主招生測試合格證900個,高校B發證400個,平均值650人。計算方便,我們取500個為平均值。那麼,80所高校一共發證:
500*80=40000(根據陽光高考信息平臺2012年公示的具有自主招生資格考生名單,大約有4萬人次獲得了資格,說明這個估計還是比較準確的。)
發證人數肯定大於錄取人數,但又不會超出太多。根據有關規定,發證人數控制在計劃的120%~200%。計算方便,我們取2倍。(同樣假設計劃全部完成)那麼,錄取的考生總數是:40000/2=20000(人),即2萬人。
兩種方法的結果在數量級上是相同的。
我們再來驗證一下。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柄生曾透露,根據有關方面數據,每年以自主招生形式錄取的考生大約1.5萬人。這和我們的估計相差不大。對比高考總人數915萬,可見自主招生錄取的考生比例還是很小的。
自主招生的對象主要是具有學科特長,以及全面發展且具有創新潛質的考生。所以,並不是學習成績好的考生就適合參加自主招生。考生要衡量一下自身的特質是否適合參加自主招生。
盲目參加自主招生,只是甘當分母,還可能對高考複習產生幹擾。因此,自主招生並非人人適合,考生要根據自身特點來選擇。自主招生,放棄也美麗。
2.我該申請哪些大學?
毫無疑問,名校是大家矚目的焦點,但能進入者畢竟是少數。大家應該衡量一下自身實力,不要辛苦半天,只為了去體驗一次考試。
在選擇自主招生大學時,第一步是要準確定位,根據自己的平時成績,估計一下考取的可能。一般可以申請兩所高校,一所是跟自己的成績差不多的,一所可以稍高一點兒。這裡可以參考一下所在中學往年獲得自主招生資格的情況,再結合自己在學校的排名來衡量一下。
自主招生申請一般有學校推薦和個人自薦兩種。對於學校推薦,各個中學的做法有差異,個人建議考生在爭取校薦名額時要考慮自身實力。幾大聯盟的聯考,給考生帶來了方便。參加一次考試,即可同時申請多所大學。需要提醒的是,雖然可以同時報多所,但是還是要注意報考要求,比如是否有先後順序等。建議大家報考自己想去、又比較有把握的大學為宜。比如,往年有的考生拿到了清華的校薦名額,隨後也通過了筆試、面試,拿到了資格,但最終衡量自己的成績不敢報考清華。更有考生拿到了名校的校薦名額,卻連筆試也未通過。
關鍵在於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對於成績並非頂尖,但在某一學科領域有特長或潛質的考生,不妨考慮一些有行業特色的高校。這些高校自主招生的門檻相對名校來說低得多,而其某些學科卻在國內居於領先地位。北京市學院路5校聯考、華北電力大學等都是類似的例子。
大家還要注意看學校的招生簡章,特別是申請條件。很多高校出臺了特色計劃,如清華的「卓越計劃」「自強計劃」,人大的「校長直通車計劃」、「圓夢計劃」等。這些特色計劃面向特定類型的考生,考生可留意自己是否符合條件要求。
3.我該怎麼準備申請材料?
按照學校要求準備即可。學校在招生簡章裡一般會對申請材料做出要求,比如,北京林業大學2012年自主選拔錄取招生簡章中的要求是:
(1)網上報名系統列印的報名表,經中學主管校長籤字、蓋章有效;
(2)高中階段獲獎證書、作品、論文等相關材料複印件,經所在中學審核、蓋章有效;
(3)中學推薦信;
…………
獲獎證書等材料,不是越多越好,一般限於高中階段,小學和初中的意義不大。再者也要注意證書的說服力,如果有了省級物理競賽證書,那麼就沒有必要再附一份區級物理競賽證書。
筆者的意見,準備自主招生要從高一開始。功夫在平時,水到渠成。只要在平時積極參加研究性學習、各種競賽、社會實踐活動等,自然就能積累相關的經歷和材料。如果等到高三再想去準備,則有點來不及了。
4.我該如何寫自薦信?
個人陳述,或叫自薦信、自薦材料。很多大學的簡章裡都明確要求考生寫個人陳述。即使學校沒有要求,不妨也寫上一份。對校薦的同學來說,同樣如此。寫作的原則有以下幾點:
1)看清要求。各大學的要求不一樣,比如說是否手寫,字數要求,主要內容等。看清了這些要求,才不會犯一些不必要的錯誤。
2)不要套用網上的模板。筆者曾經在網上搜索過,找到的模板並不令人滿意,有誤導之嫌。更重要的是,即使有完美的模板,也不適合每個人,不能生硬套用。審核資料的老師會看很多份材料,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哪些是在套用模板,印象肯定大打折扣。
3)真實,有說服力。個人陳述應該實事求是,不要虛構自己的經歷。同時,又要有說服力,重點內容要詳寫。比如到社區服務,可能很多人都參加過,但如果你堅持了一兩年,就可以顯示出不同。再比如說,海外遊學經歷並不能說明你的外語有多好,但是你可以寫自己從中受到了哪些衝擊,克服了哪些障礙,對此的思考,等等。
4)有特色。這個特色有兩方面,一是自己的特色,二是學校的特色。舉個例子說,如果想申請一些綜合大學的文史類專業,不妨重視一下文採;而如果申請理工類院校或專業,則可展露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列舉一下從事過的科技活動等。如果同時申請不同的大學,有必要進行適當的修改。
5)自然誠懇。同大學「套瓷兒」,比如寫自己對某某大學有多麼嚮往,未必有什麼效果。大學更關心的是你有哪些潛質,這些潛質是否與學校的培養理念相吻合。因此,寫有關學校的部分不要太生硬,更不要抄學校簡介,要自然地把大學的特色化用在文章中,可以同自身情況結合。特別要注意不要張冠李戴,比如把校訓寫錯了,那還不如不寫。
6)寫完之後要讀一遍,檢查一下文字錯誤,避免常識錯誤,還可請父母或老師幫忙檢查,提出修改建議。
文無定法,很難說什麼樣的個人陳述是最好的,但願這些建議能對您有所啟發
5.報名時有哪些容易忽視的問題?
自主招生一般是網上報名。考生登錄報名系統,按要求填寫即可。這裡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細節問題。往年,有的考生密碼設置得非常簡單,甚至就是「123456」、生日、姓名全拼等,存在被盜用的風險。還有的考生,密碼設置得很複雜,結果連自己都記不住了。
大家還要注意信息的準確性。比如,手機號、電子郵箱、家庭地址等聯繫方式都要寫對。另外,報名系統裡有一些選項,大家也要逐一選擇,不要跳過,比如,性別、政治面貌等。如果沒有認真選擇,那麼有的系統就會保留默認選項,會鬧出笑話來。
這些看似小事,但從中也能看出考生的態度和做事習慣等。大家一定要注意。
另外,部分高校的申請系統要求考生填寫一些個性化的內容,比如選擇該校的理由,喜歡哪些專業,喜歡的理由,等等。這相當於材料審核的一個步驟。大家千萬要認真對待。這裡可以北交大的申請系統為例。北交大的自主招生認定是針對專業的,將報名材料的審核前移到報名階段。考生需要選擇4個專業,說明報考理由,並提供相應的證書、小論文等作為證明。如果不按要求提交材料的話,報名審核就不會通過。這無疑就是一次測試。要想通過,非得認真研讀學校的招生簡章和報考系統的提示不可。
報名成功後,一般要列印出來,隨其他材料一起寄給高校(有的要由所在中學統一寄送)。
6.我需要特別準備測試嗎?
自主招生測試一般包括筆試和面試。部分高校在筆試中實行聯考。個人意見,考生不必為準備自主招生測試另起爐灶備,正常進行高考複習即可。
各校的試題靈活多變。比如,「菜炒得太鹹怎麼辦?」「地溝油的化學本質是什麼?」對於這樣與生活聯繫密切的試題,根本沒有辦法有針對性的準備。大家提前熟悉一下往年的題型即可。至於面試,大家要重視平時的積累,拓展知識面,關注時事和社會熱點等。面試時,要注意禮節問題和應變能力等,如果遇到確實不會的問題,可以做一些合理的推測,也可以明說自己不熟悉這個領域,請老師再問其他方面的問題。至於穿著,大家都是學生,只要整潔大方即可,不要穿奇裝異服。
社會上針對自主招生的培訓很多,但只是培訓機構的商業行為。此類培訓跟高校沒有關係,其效果也很難說,不提倡大家參加。(詳見專題:自主招生·測試篇)
7.自主招生志願怎麼報?
對於拿到自主招生測試資格的考生,興奮之餘還要放平心態,認真複習,準備高考。
自主招生考生填報志願與其他考生有所區別。大家要注意,只有正確填報了自主招生高校的志願,才能享受相應的錄取優惠。目前大體有以下幾種方式:有的省市單獨填報自主招生志願,有的省市在統一填報志願時單獨設立自主招生批次或自主招生志願欄,有的省市則要求填在本科一批的第一志願中。總之,考生要根據生源所在地省級招辦和高校招辦的要求來填報志願,如有疑問,可諮詢省級招辦及高校招辦。當然,考生也要估計一下自己的實力,如果加上自主招生的優惠,還是達不到高校的錄取要求,那麼就要勇敢地放棄,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大學。
8.我怎麼知道自己被錄取了?
自主招生考生獲取錄取信息的渠道和普通考生是一樣的。試點高校按有關政策和辦法錄取自主招生考生後,會通過郵政特快專遞寄發錄取通知書。一般當批次錄取結束後三到五天就可寄出,大家可留意查收。如果錄取後超過半個月還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可以諮詢招生高校。同時,是否被錄取,考生還可通過省招辦公布的途徑查詢錄取結果,或登錄高校招生網站查詢。
本文版權歸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