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臺攜手打造閩南民俗中秋博餅節品牌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廈臺攜手打造閩南民俗中秋博餅節品牌

  中新社廈門9月3日電 (記者 楊伏山)中華民族傳統中秋佳節將至,廈臺業者攜手在與臺灣金門隔海相望的廈門大嶝小鎮,合力打造中秋博餅品牌:由臺商首次冠名的「雪芙蘭杯大嶝小鎮第二屆兩岸博餅王大賽」,將吸引福建省9地市和臺灣民眾參與中秋博餅這一民俗活動。

  臺灣盛香堂股份有限公司協理洪若宇3日在廈門大嶝小鎮介紹說,中秋博餅是廈門歷史悠久、地方色彩濃厚的民俗活動,大嶝小鎮每年都舉辦以「中秋博餅」為主題、豐富多彩的中秋旅遊嘉年華特色活動,今年,該公司首次冠名贊助本屆大嶝小鎮中秋嘉年華活動中最具歷史意義的「第二屆兩岸博餅王大賽」,希望兩個歷史都很悠久的品牌交融能迸出耀眼的火花。

  中秋博餅民俗活動在閩南地區特別是廈門由來已久,廈門人過中秋,其熱鬧喜慶氛圍,絲毫不遜色春節,因而有「小春節,大中秋」之說;盛香堂在臺灣已超過七十年的歷史,旗下擁有的包括雪芙蘭在內諸多知名品牌,臺灣民眾幾乎家喻戶曉、耳熟能詳。

  洪若宇稱,由歷史悠久的雪芙蘭品牌贊助歷史悠久的中秋博餅活動,別具意義。

  大嶝小鎮由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改擴建升級而來,是目前大陸惟一享有免稅政策的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原產臺灣的許多商品入駐其中可免徵進口關稅和增值稅,部分商品免徵消費稅,遊客在此每天可購買不超過6000元人民幣的臺灣免稅商品。

  洪若宇說,大嶝小鎮為兩岸經貿交流的大舞臺,也是臺灣產品推廣至中國大陸的優質平臺,盛香堂十分看好這一平臺,參與大嶝小鎮的發展契機,於去年正式與廈門一家公司合作,進駐大嶝小鎮臺灣精品城陳列銷售產品。

  他表示,希望能以大嶝小鎮為基地,將雪芙蘭的優質產品推廣至全中國大陸,更希望有更多具有悠久歷史的臺灣優質品牌加入大嶝小鎮,有更多臺灣精品推介給大陸廣大消費者,一起帶動大嶝小鎮觀光旅遊發展。

  「兩岸博餅王中王」爭奪賽是此次由廈門市政府、福建省旅遊局主辦的第二屆大嶝小鎮中秋旅遊嘉年華暨第三屆廈門大嶝兩岸特色旅遊購物節活動的重頭戲,在歷經一個月購臺貨博狀元體驗和網際網路線上博餅體驗之後產生的現場博餅狀元與網絡博餅狀元,屆時預計將有1000人匯聚大嶝小鎮同臺競爭,角逐第二屆「兩岸博餅王」。(完)

相關焦點

  • 4000餘新入學大學生廈門博餅體驗閩南中秋民俗
    4000多名新生和軍訓官兵身著迷彩服,席地而坐,快樂博餅。廈大嘉庚學院供圖中新網廈門9月22日電 (楊伏山 嘉聞)22日傍晚,秋分時節,正在進行軍訓的廈門大學嘉庚學院4000多名2020級本科生,圍坐綠茵地,參與博餅體驗閩南民俗,分享甜美與歡樂。中秋博餅,是閩南地區深受民眾喜愛、保留至今的一種民俗活動。
  • 妙趣橫生的中秋習俗——閩南博餅
    比如說賞月、拜月這樣普遍的習俗,但是在有些個別的地方卻有著一些妙趣橫生的中秋習俗,比如粵港地區的舞火龍、閩臺地區的中秋博餅。特別是閩臺地區的中秋博餅活動,論其趣味性更始堪稱全國首屈一指的。所謂的博餅是閩臺地區中秋節時的一種大眾娛樂活動,用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
  • 在廈臺胞體驗兩岸中秋習俗碰撞 烤肉博餅共慶佳節
    臨近中秋,在廈臺商紛紛舉行博餅、烤肉活動慶祝佳節。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陳翠仙)「叮噹幾聲響,齊齊碗中盼。急盼中狀元,誰知歸他家。」博餅是廈門乃至閩南地區獨特的中秋文化,每逢中秋,廈門的大街小巷都會響起清脆的骰子聲;在圓月下,與親朋好友一邊聊天一邊烤肉,則是臺灣中秋最獨特的風景。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的不斷深入,中秋博餅的習俗也在臺灣流行起來。中秋佳節將至,不少在廈臺胞都選擇留在廈門過節,博餅、烤肉、旅遊……慶祝佳節的活動已經在陸續進行,而節日也為臺商們帶來了商機,他們有的賣起了健康月餅。
  • ...特色和閩南文化色彩的民俗活動「博餅」的必備工具。每年中秋節...
    這是咱們廈門最具有中秋特色和閩南文化色彩的民俗活動「博餅」的必備工具。每年中秋節前後一個月,廈門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會響起叮叮噹噹的骰子聲,這是廈門一年中最熱鬧、最歡樂的時候,所以在廈門一直有「大中秋,小春節」的說法。     這是咱們廈門最具有中秋特色和閩南文化色彩的民俗活動「博餅」的必備工具。
  • 海峽兩岸中秋博餅賽決出「狀元王」
    中新社廈門九月二十五日電(記者 楊伏山)博餅是閩南、臺灣一帶中秋傳統習俗。今晚適逢中秋夜,來自廈門、漳州、金門等地的一百三十九名複賽狀元,在廈金海域「成功」號遊輪上比拼手氣,決出「狀元王」。  由海峽導報社、金門名城電視臺、金門縣旅遊局、金門旅遊商業同業公會聯合主辦的「泉舜集團杯」二○○七海峽兩岸中秋博餅王中王大賽,今晚開賽。
  • 2018海峽兩岸中秋博餅狀元王中王大賽
    由海峽導報社攜手包括臺灣多家媒體在內的兩岸相關單位聯袂主辦的海峽兩岸中秋博餅狀元「王中王」大賽,此前已連續成功舉辦13屆,影響力日增,由大陸逐漸擴及金門、澎湖乃至臺灣本島。  從2008年起,該項目被國臺辦和福建省委外宣辦連續列為年度重點對臺對外交流項目;2012年,中宣部、國臺辦又將其列入了《2012年對臺文化宣傳工作要點》。
  • 博餅是閩南地區的中秋文化習俗,你了解多少?
    文/南風博餅是閩南地區流傳已久的中秋文化習俗。其來源據說是鄭成功收復臺灣後,在臺的官兵想念家鄉和親人,到了中秋佳節更是難以阻擋。為了緩解士兵的愁緒,鄭成功便讓其部下出謀獻策,有個叫「洪旭」的將軍便想出了博餅這種娛樂方式,讓官兵們在中秋之夜博上一把。於是,就有了博餅的傳統習俗。
  • 閩南最獨特的民俗活動,狂歡一整月熱鬧勝春節
    無博餅,不中秋,嘉年華首創形象影片《「元」夢廈門》現場首播,影片巧妙地將一秀、二舉、四進、三紅、對堂、狀元等博餅文化與廈門經典文化旅遊元素相融合,通過一部影片,發出一份邀約,送上一份祝福。廈門群星現場助陣,熱情演唱中秋博餅主題歌《一起來博餅》,讓全場一片歡騰;由拍胸舞、布袋木偶戲、歌仔戲等組成的閩南民俗匯演讓現場觀眾享受到豐盛的民俗文藝大餐。
  • 華僑大學臺灣學子歌舞博餅話中秋
    華僑大學臺灣學子歌舞博餅話中秋   中新社泉州9月21日電 題:華僑大學臺灣學子歌舞博餅話中秋  中新社記者 孫虹  21日晚的華僑大學四號籃球場燈火通明,歡歌一片。
  • 骰子聲四起,中秋博餅文化溯源,你可曉得誰留下的遊戲?
    博餅,也稱「跋餅」,又稱「博狀元餅」,是閩南及臺灣、金門等地區特有的中秋戲餅習俗,現已成為當地中秋節活動的一大特色,而且以廈門最盛,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博餅,作為中秋娛樂的民俗遊戲,用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傳統的中秋博餅,一般是由一家人,或親朋好友圍在一桌,通過投六個骰子來爭奪大小不同 「會餅」(月餅)。
  • 兩岸博餅高手廈門博手氣 七旬老人幸運奪魁
    畫是桃園臺藝書畫協會理事長葉蘭香創作的一幅山水畫,字是鹿港著名書法家吳肇勳的書法《致善弘仁》,表達了林文雄的美好心願:「博餅雖然用的是骰子,但這是中國的民俗文化,博餅可以致善弘仁!」&nbsp&nbsp&nbsp&nbsp主辦方說,本屆海峽兩岸中秋博餅狀元王中王大賽廈門和漳州賽區,先後在廈、漳兩地的數十個人氣商圈及社區舉辦了近30場初賽,吸引數萬名兩地市民參賽。此外,兩地還設立了近300個商家海選點,讓民眾隨時隨地都能享受博餅的樂趣,過足「博餅癮」。
  • 廈門海滄舉辦中秋佳節閩南風俗體驗活動
    當晚,由海滄區委宣傳部、文明辦、區文聯、社科聯、海滄街道主辦,海滄區閩南文化研究會、滄江書院承辦的該主題活動暨閩南文化進村(居)巡演活動,包括閩南文化展、親子手工DIY、歡樂博餅等在內的豐富多彩活動,將閩南文化和傳統中秋民俗相融合,充分展示閩南獨有的中秋民俗風情。
  • 傳承閩南傳統民俗 小朋友成博餅新生力量
    中秋假期,很多小朋友來感受博餅歡樂。見習記者 鄭煒 攝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見習記者 鄭煒 記者 張薇)中秋節假期,《海西晨報》與讀者共度「博餅狂歡節」,22日和23日晨報把博餅的歡樂帶到南湖公園和演武公園。適逢假期,攜家帶口前來一展手氣的讀者明顯增多,場內不時傳來歡聲笑語,這不僅僅是晨報訂報公益行帶給讀者的喜悅,更表現了讀者與晨報久久相伴的深厚情誼。
  • 安井食品:有國有家有安井,博餅讓全國安井人感受閩南文化
    在一年中,閩南地區最熱鬧的可能不是春節,應該是中秋。在中秋節,博餅習俗非常流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文化的傳播交流,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中秋博餅並帶向全國。
  • 臺灣桃園席開百桌千人歡樂博餅
    東南網9月13日訊(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薛洋 文/圖)值中秋佳節到來之際,2019海峽兩岸中秋博餅狀元王中王大賽臺灣賽區活動更加精彩紛呈!貴賓穿著狀元服進場由海峽導報、臺灣中華博餅文化協會、桃園蘆竹區公所、南崁五福宮等攜手主辦的這場博餅活動,當晚在南崁五福宮廣場熱鬧登場,共席開100桌,約千名市民前來共襄盛舉。桌上擺滿了各種獎品,有月餅禮盒、飲料、柚子、醬油、夾心酥、糖果等,非常豐盛也相當實用。
  • 百桌齊開上演千人博餅盛宴 幸運小夥喜提3萬元豪華家電
    9月13日晚,由統一阿薩姆與騰訊大閩網攜手舉辦的 「2019統一阿薩姆騰訊大閩網萬人博餅節」,在福州五四北泰禾廣場隆重舉行。前期通過線上博餅獲得入場券的網友們,早早地在現場排起了長隊,等待籤到入場。 無博餅,不中秋!福廈泉三城同時開博無博餅,不中秋。
  • 電子類中秋博餅禮品有哪些?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即將來臨,多數人慶祝中秋節的方式不外乎賞月、吃月餅、玩花燈、猜燈謎,在閩南地區,除以上活動之外,人們還有一個特殊的慶祝方式,那便是中秋博餅活動。相傳,中秋博餅是鄭成功屯兵鼓浪嶼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氣而發明的,沿襲至今已有300多年。
  • 中秋節福建有什麼風俗,廈門篇
    廈門有著自己獨特的閩南文化,傳統節日的中秋節,當地也有特色習俗:「聽香」、「番薯芋」、「中秋博餅」等。讓我們一起走近古早味的老廈門人的中秋。 「聽香」 聽香「求解」心事,像它的名字般有著一股朦朧的神秘色彩,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願景。曾經的中秋夜,大同路養真宮會迎來大批香客,拜月後進行聽香。
  • 2018海峽兩岸中秋網絡博餅文化節昨晚圓滿落幕 廈門大媽喜提...
    這場現象級「網紅」博餅大賽——海峽導報與福建天虹深度合作,聯合舉辦的2018海峽兩岸中秋網絡博餅文化節暨天虹第二屆王中王博餅大賽,在昨晚終於迎來了最激動人心的總決賽。歷經線上「火拼」,線下「實戰」勝出的1400名狀元齊聚廈門君尚天虹購物中心,一決高低。
  • 味BACK那麼大月餅,代表閩南大月餅,攜手天貓打造「中國禮物」
    一直以來,廣粵月餅、蘇式月餅、京式月餅是市民中秋送禮佳品的首選。然而,今年月餅市場出現新的動向——閩南大月餅開始流行。其中味BACK那麼大月餅,更是異軍突起成為閩南大月餅的代表,攜手天貓推出「中國禮物·中國圓」中秋限定禮盒,從連續4年的網紅產品一躍成為月餅行業的新秀,也打破了月餅界三足鼎立的局面,成為中國四大月餅品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