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名教授請求錄取1名落榜國學天才遭陝招辦拒絕

2020-12-25 騰訊網

孫見坤在他的書房裡

8名復旦大學教授聯名請求學校破格錄取一個「天才」。但因高考成績6分之差,省招辦拒絕投檔。陝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的高三應屆生孫見坤徵服了教授的心,也摸到了大學的門,卻「搞不定」招辦的章。

「國學小天才」

19歲的孫見坤覺得自己「就像做了一場春秋大夢」。8月20日,他打開山西大學法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一臉迷惘。

「我去讀法學幹嘛呢?」他自言自語道。這份通知書在孫見坤的書桌上躺了大半個月,和《詩經》、《論語》等線裝書胡亂地疊在一起。

今年高考,除了參加復旦大學的自主招生,孫見坤還填了山西大學的歷史專業作為第二志願。最後,按他自己的說法,「神奇地」被調劑到了法律專業。

他與復旦結緣,是因為參加復旦大學為自主招生而舉辦的「博雅杯」人文知識大獎賽。全國各地3000多名考生參賽,通過論文從中選拔出58人,今年1月進行面試。孫見坤遞交的論文題為《性質及成書年代考》,這是他為自己正在撰寫的《山海經新釋》一書所作的序言。

面試時,考生和老師的身份相互保密。孫見坤記得,一個留大鬍子、穿對襟棉襖的教授,一臉興奮地跟他聊起「詩小序」。他還注意到,其他3位老師不時頻頻點頭。

4位專家意見一致:希望學校一定要將孫見坤通過自主招生錄取進來。

為了慎重起見,復旦大學特地另請了4位文史類專業的教授對孫見坤進行二次面試。前後8位學者評價一致,孫見坤被列入復旦2010年5%%的自主招生選拔錄取試驗名單。

「博雅杯」面試官之一、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章清這樣評論孫見坤:「他是我見過的對國學最有鑽研精神和天賦的學生之一,他對《山海經》的注釋水平和見解,甚至高於在讀的研究生。他對國學的執著,在我們近幾年招收的學生中並不多見。我們幾個對他面試後意見一致,覺得是個可造之才。」

復旦大學為了保持自主招生的公平公正,「博雅杯」的評委名單本是不解密的。章清是在偶然間「洩露了身份」。

高新一中一位退休多年但仍在師生中擁有很高威望的老校長,專門為孫見坤寫了一封推薦信,稱其為「難得一見的國學小天才」。

除復旦外,孫見坤還參加了兩場自主招生考試。輪番面試之後,中山大學允諾,對他採取「一本線下10分錄取」的優惠措施。四川大學自主招生的錄取通知書上寫道:「參加測試的專家認為,孫見坤在古漢語與歷史知識方面確有專長,表現出類拔萃。」

在班主任何潔眼裡,孫見坤是一名「正常的中學生」,模考成績在全班排名「中等偏上一點點」,偏科比較厲害,數學、英語不行。同時,他迷戀希區柯克,喜歡上網。

「術業有專攻,我的腦袋好像就對其他的發動不起來。」孫見坤若有所思地搖搖頭說道。從8歲開始,他迷上了國學,就像「周幽王迷上了褒姒」。他似懂非懂地翻看太爺爺傳下來的幾百本線裝書,還有用小篆謄錄得整整齊齊的文集。清末民初,孫見坤的太爺爺是當地有名的鄉紳。到了孫爸爸這一代,則轉行經商,「只有見坤繼承了家族傳統」。

幾年下來,他閱讀了近2000本經史典籍,說起話來,更是一字一頓、用上許多古文辭,「像個老夫子」。作文課上,語文老師對他感到頭疼。無論寫什麼題目,他交出來的文章,和普通中學生相比,總顯得「高深莫測」。

2007年底,這名高中生嘗試著與國學大師陳寅恪的女兒、中山大學化學系教授陳美延通信,用的是文言文。他對三聯出版社新出的《陳寅恪文集》中的觀點,持有不同意見。在來往信箋中,陳美延對孫見坤的一些國學觀點感到「欽佩」。至今,她仍然以為孫見坤是一個年長的學者,並稱其為「先生」。

「同學們都叫我『院長』!」孫見坤似乎對「先生」的稱號並不滿足。在同學中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只要關於國學的問題,孫見坤什麼都懂,什麼都能說。

去年,孫見坤通過14場激烈的全國比賽,進入央視大型國學知識競賽《開心學國學》的決賽。他是選手中唯一的中學生。在現場,孫見坤對於《楚辭》、《論語》等古代典籍的熟悉程度,讓幾個年齡比他大上十來歲的選手一致表示「汗顏」。評委之一、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更是忍不住豎起大拇指,盛讚這名高中生「萬裡挑一」。

「國學水平超過了一般的高中老師。」班主任何潔如此評價孫見坤。和很多老師、同學一樣,她曾經認為孫見坤上復旦歷史系,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遺憾的是,在今年高考中,孫見坤最為拿手的文科綜合發揮失常,最後總分為553分,比陝西省一本錄取線低了6分。而按照「博雅杯」的章程,復旦大學自主招生對他的要求是「達到一本線」。

開明與嚴格的選擇題

對於這個「卡死」的分數線,一直和孫家保持聯繫的復旦大學教授馬建敏感到遺憾。他是復旦在陝西省高考招生組的成員之一。不過他以為,只要學校表態,對孫見坤的錄取標準破格到一本線之下,這孩子還是可以進復旦的。

6月底,復旦大學招生辦的老師開始積極「做工作」,他們為孫見坤「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

首先是一場內部審議。8位面試過孫見坤的教授聯合籤署了一封請願書,他們分別來自歷史、哲學、中文、考古4個文科院系。在信裡,教授們強調,孫見坤對《山海經》有較深的鑽研,具有「培養的潛力」,復旦作為百年名校,理應將這樣的孩子破格錄取。這封請願書,通過招生委員會呈遞,由復旦大學的領導小組開會討論通過。

復旦大學招生辦主任丁光宏親自將這個意思轉達給陝西省招辦的相關工作人員。在之後的一個月裡,復旦大學和陝西省招辦的文書、電話溝通,「來來回回進行了很多次」。復旦方面還曾專門派出老師前往陝西,溝通錄取孫見坤的事情。

然而陝西省招辦一直立場強硬,拒絕將孫見坤的檔案投到復旦大學。他們表示,「博雅杯」的章程上並未寫明可以「破格錄取」,所以「今年一個破格的都不能有」。

數次交涉之後,陝西省招辦的工作人員可能是感到「煩了」,當復旦再次將電話打過去,那邊直接「啪」地把電話掛了。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復旦大學教授表示,如今,他們並不願意和陝西省招辦「搞得太僵」。來年招生,大學和地方招辦的博弈還會繼續進行。

丁光宏認為,這是在自主招生制度下,一所大學與地方招辦進行的「磨合」。從制度上講,陝西省招辦並不存在錯誤,孫見坤事件也並非「冤假錯案」。「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陝西省招辦都並不違反規則。」他表示,如果陝西省招辦對孫見坤網開一面放行檔案,可稱為「開明」;若按照規章將孫見坤「卡」住,則可叫做「嚴格」。

丁光宏強調,復旦大學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才」,而陝西省招辦更多地考慮到公平、公正性,這裡面不存在「誰對誰錯」的問題。

另一方當事人陝西省招辦一直拒絕媒體採訪,其新聞發言人甚至將手機轉移到語音留言狀態。

7月23日,陝西省二本錄取開始之後,孫見坤的檔案被迅速送到了山西大學法學院。

得知這個消息後,這個從小很少流淚的年輕人久久未能入睡,他默默地躺在床上,眼含淚水,對著天花板發了整整一夜呆。

下一個「孫見坤」還會出現

7月25日,馬建敏接到孫爸爸的電話。電話裡,這位身心俱疲的家長用沙啞的聲音說:「山西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到了。」

當時馬教授的心裡就「咯噔」一下,這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結局。然而他不得不承認,在目前的高考錄取制度下,這個結局「遲早都會出現」。

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他曾了解到陝西省招辦的一些顧慮:如果這次為孫見坤開了這個口子,「條子生」、「關係戶」等腐敗問題就會接踵而至,來年將冒出更多的特例,分數不達錄取線,卻可以通過校方和教授的堅持,進入名牌大學。

「在什麼情況下,將制度和靈活操作結合起來,這是一個很難把握的問題。」馬建敏說。

復旦大學招生辦主任丁光宏悲觀地表示,在現行體制下,孫見坤不會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遭此命運的讀書種子。

國學大師錢穆的女兒、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錢易也十分關注這個「國學小天才」的命運。她感嘆,現在的中國無法培養出大師。她的父親錢穆在做小學和中學教師時,堅持自學,研究學術,經過18年努力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而成名,「那時候並無考核,完全是出於對研究的熱愛」。她的堂兄錢偉長,在毫無基礎的情況下,大學轉學物理,竟然也能作出矚目的成績。

「這一切,在今天似乎是不可想像的。現在這個做法,與當年錢偉長在清華的經歷一比,說明還是當時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系統比較開放。這也說明,我們現在的很多規定,不一定是科學合理的,現在的教育體系上有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錢易說。

北師大教授康震至今記得這個虎頭虎腦的「國學小天才」。他曾在電視節目上,當著所有人的面盛讚孫見坤。

康震表示,任何時代都應該建立一種特殊的機制,以突破普遍的選才標準,對某些方面有特長的人才,進行破格錄取。「就目前來說,自主招生、保送生制度都是對僵化、固定的高考錄取制度的補充,但這是遠遠不夠的。」他說。

這方面,在復旦大學近年歷史上,有過一個成功的先例。2009年,復旦將38歲的三輪車夫蔡偉正式錄取為博士研究生。這名遼寧漢子僅有高中學歷,通過長年自學,精通古文經史,被一位復旦老教授「慧眼識英才」。

但在康震看來,這不過是「特例」。「現在,北大的校長推薦制不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嗎?」他表示,真正的「不拘一格降人才」,要由大學的公信力、教授的清譽等進行保障,這樣才能讓大學在擁有充分的自由度之外,公平、公正地進行獨立自主的招生錄取。

他舉例說,民國時並不存在所謂的「地方招辦」,一個學生可以報考很多大學,各所大學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錄取有特長的人才。比如錢鍾書雖然數學不好,還能因為語文、英語出色,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

「不過,這樣也有弊端,沒有招辦規章的制度保障,自由度太寬,各種『關係』會很複雜!」康震強調說。

一位復旦大學的教授曾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建議孫見坤,讓他在山西大學讀完本科後,報考復旦的研究生,「這裡的老師都很喜歡你」。

8月21日,孫見坤在家吃飯時,喉嚨裡卡了一枚魚刺。他嘗試著用水、醋和米飯,解決了這個問題。

臨了,這個胖乎乎的大男孩突然冒出一句:「魚刺可以消除,這種卡人的制度怎麼消除呢?」

相關焦點

  • 復旦8教授請求錄取偏科生遭陝西招生辦拒絕
    孫見坤在他的書房裡中國青年報8月25日報導 8名復旦大學教授聯名請求學校破格錄取一個「天才」。但因高考成績6分之差,省招辦拒絕投檔。陝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的高三應屆生孫見坤徵服了教授的心,也摸到了大學的門,卻「搞不定」招辦的章。「國學小天才」19歲的孫見坤覺得自己「就像做了一場春秋大夢」。8月20日,他打開山西大學法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一臉迷惘。「我去讀法學幹嘛呢?」他自言自語道。
  • 陝西省招辦:簡訊通知考生被錄取,5小時後打電話說沒被錄取
    7月13日下午3時9分,苟同學接到了陝西省招辦的錄取簡訊,簡訊內稱:苟同學已被提前本科批次藝術(文)類四川師範大學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錄取。「當時我特別高興,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令苟同學沒想到的是,5小時後的當晚8時許,他又接到一名陝西省招辦工作人員的電話,對方表示他們投檔失誤,苟同學已被退檔。四川師範大學也已取消了他的錄取資格並退檔。苟同學提供的錄音證實了上述說法。隨後,原本在官網的錄取通知也消失。
  • 鹹寧高中3名學生考取中科大「少年班」,1名學生考取中科大「少創班」
    8月12日,從省招辦傳來喜訊:來自全國各地的129名「天才少年」來合肥參加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複試的角逐,共計錄取48名考生。餘亦可、陳龍、胡安雅同學經過嚴格挑選,脫穎而出,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吳書恆同學被中科大「少創班」錄取!郭雷、劉瑞同學被空軍航空大學錄取!周子吉吉、饒冶、朱紫珩、趙子廉、施熠被清華大學、上海交大、復旦大學、浙江大學錄取。
  • 600.4分落榜599.6分錄取 "四捨五入"引爭議
    萬凌雲  鎮江揚中市民黃先生碰到了一件讓全家都無比「鬱悶」的事情:與兒子同校、中考分數低一點的三名同學,都被江蘇省揚中高級中學統招錄取,自己的兒子卻落榜了。為了能進這所當地的名校,黃先生不得不掏出3萬元「購買」擇校入學資格。昨天,揚子晚報記者趕到揚中,就此事展開調查,發現黃先生所述情況屬實,但揚中市招辦負責人表示,這一現狀已「無法改變」。
  • 太原一女子拒絕陌生人加微信請求,遭3名男子暴打後患上抑鬱症
    太原一女子拒絕陌生人加微信請求,遭3名男子暴打後患上抑鬱症「願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這句話曾火爆網絡,因為就是這麼一個簡簡單單的句子,卻道出了無數人的辛酸苦辣。6月14日,一名女子獨自站在太原某街頭低頭玩手機時,有4名男子恰巧走到離女子不遠的地方,其中一名男子在看到孤身一人的女子後走了過去,並向這名女子索要微信。看到毫不認識的陌生男子要加自己的微信,女子想也沒想就拒絕了。加微信本是一件很尋常的事,在被拒絕後一般人也不會說什麼,就直接走了。
  • 重慶招辦拒絕公開民族成分造假考生名單
    昨日,《人民日報》就重慶高考民族成分造假事件刊發評論《高考公正需要信息公開》;而新華社也再發評論,對重慶市招辦手握31名民族成分造假考生名單而不公開,提出了措辭嚴厲的批評。截至昨晚,重慶市招辦仍未公布31人造假名單。招辦處長說「別管他們」昨日上午,記者來到重慶市招辦主任邱可辦公室,大門緊閉。
  • 陝師大毛筆書寫錄取通知書今日發出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今天(8月13日),陝西師範大學第一份毛筆書寫錄取通知書現場發出,來自西安中學的畢業生王宋源收到了這份特殊的錄取通知書王宋源說,她從小就夢想成為一名教師,如願考入陝師大漢語言文學(公費師範生)專業,早就聽說陝師大毛筆書寫錄取通知書的傳統,非常嚮往,沒想到自己可以第一個收到這份特殊錄取通知書,感到很榮幸。這份通知書拉近了學生和學校的距離,她會一直珍藏。
  • 陝師大老教授為新生毛筆書寫錄取通知書 13年詮釋「持之以恆」
    手書錄取通知書向孩子們送去祝福  今年是75歲的呂九如教授第7年為大學新生手書高考錄取通知書,老人一邊用端莊、清秀的小楷書寫高考錄取通知書,一邊高興地對記者說,他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書寫四五十張錄取通知書,中國有「見字如面」的典故,每寫一張,都好像與不曾謀面的孩子們對話,第一時間向他們送去最真切的祝福,送去學校對新入學孩子的人文關愛。
  • 河南省招辦:今年錄取不入學明年或許被拒絕
    記者從河南省招辦獲悉,為強化考試招生誠信,維護入學公平,今年河南省明確了對違背志願失信行為的懲戒措施,即對於在2018年普通高招錄取中不履行志願約定的失信考生,明年高考志願填報數量將受限。
  • 42名巴蜀學子被清華錄取 清華專家組到巴蜀中學頒發錄取通知書
    重慶日報全媒體訊 (記者 匡麗娜)8月22日上午,清華大學專家組來到重慶市巴蜀中學校,為2020年被清華大學錄取的42位巴蜀學子集中頒發錄取通知書。記者 魏中元 攝此次到訪的清華大學專家組成員為清華大學招辦競賽招生負責人林志偉,清華大學錢學森班招生主任張錫文,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副主任兼重慶招生組副組長王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務辦學術主任兼招生辦主任劉潤福,清華大學職業發展中心資深專家彭凌教授,清華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張宇飛教授,清華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兼全球傳播辦公室主任陳墾等
  • 8個百分點是如何增加的
    經過52天緊張、有序的工作,2010年我區普通高校招生網上錄取工作落下帷幕。我區共有118106名學子圓了大學夢,總錄取率達到了71.77%,創歷史新高。  在報名人數和去年基本持平的情況下,為什麼今年的錄取率會比去年提高近8個百分點?帶著這個疑問,記者採訪了自治區招辦主任孫紅新。
  • 陝西各高校在陝招生計劃 各大特色專業都在這裡了……
    西安外國語大學在陝計劃錄取2472人 新增語言學等3個專業西安外國語大學招辦副主任白潔在高招會現場介紹道,學校計劃在陝招生2742人,其中提前批次文史類120其中在陝計劃多達3165名,是高水平大學在陝招生計劃數最多的院校。在陝招生計劃分布為理工類2481名、文史類322名、美術類281名、播音編導類42名、體育類39名。2019年學校本科一批理工類提檔線為520分,本科一批文史類提檔線為540分。普通文理錄取原則為分數優先,遵循志願,專業志願之間不設分數級差。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現有21個學院,64個本科專業。
  • 他是中國戰機設計天才,15歲考清華落榜,西工大愛惜人才破格錄取
    然而自己學習能力有限,如今只好呆在教師裡教書育人,可那航空夢想一直牢記心中不可忘記;今天花小妹就給大家分享下中國戰機設計天才楊偉院士高考的故事。楊偉初中參加高考清華落榜1963年楊偉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
  • 西安交大招辦主任教你如何利用位次和分數填報志願
    西安交大招辦主任教你如何利用位次和分數填報志願。    西部網訊(記者 彭芬) 陝西省高考成績已公布,考生如何填志願?如何選專業?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為考生和家長提供招生政策解讀、志願填報諮詢服務,西安交大各學院教授現場悉心解答專業培養等問題,力圖為考生及家長提供全面、貼心的高考招生諮詢服務。    此外,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等30餘所「985」工程大學以及部分香港高校,部分陝西省內高校共50餘所高校參加本次招生諮詢會。    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到底該以位次還是分數作為參考依據呢?
  • 再錄1名飛行員!新蔡一高有3名同學被清華大學錄取
    9月9日,從清華大學河南招生組傳來喜訊,新蔡一高應屆畢業生魏志同被清華大學空軍飛行員班錄取至此,今年新蔡一高共有3名同學被清華大學錄取。清華大學河南招生組組長謝旭東介紹,自2011年以來,清華大學每年在全國範圍內錄取30餘名雙學籍飛行學員。
  • 清華專家組為42名巴蜀學子集體頒發錄取通知書
    近年以來,巴蜀中學每年均有30名左右學生被清華大學錄取。今年巴蜀中學有42名學生被清華大學錄取,創重慶歷史紀錄,在全國亦是名列前茅!同時,其中還有3名巴蜀學子被清華大學「錢學森班」錄取,2020年錄取人數全國第一!8月22日上午,清華大學專家組來到巴蜀中學為同學們集體頒發錄取通知書,是對這一成績的褒獎,也是對巴蜀中學培養體系與質量的高度認可。
  • 甘肅省招辦解讀2015高考大平行志願錄取模式
    ,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將文史類、理工類達到省批次控制分數線的考生,按考生總分從高到低排序並依次投檔。5月29日,省招辦召開相關情況說明會,省招辦副主任漆峰及相關工作人員詳細解讀了在今年高考(課程)中即將實行的大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按成績排序錄取多年來,我省在高考招生錄取中實行的是「順序志願」投檔錄取模式,強調的是「志願優先,遵循分數」的原則。
  • 高考680分全省605名落榜,太遺憾了
    網傳四川680分考生,本一批一所高校均未投檔進入,落榜了。先不考慮這事的真實性,我們就當這事是真實發生的,那麼,這麼高分的考生,怎麼會落榜的呢,他們填報志願時,考慮的思路是什麼,是否合理?我們試著來分析分析。四川理科680分,全省排名605名,同分的有70人。據傳該考生提前批填報了上海交通大學,但因不服從專業調劑而被退檔。
  • 陝師大實力寵粉!老教授親自上陣,書寫「最美」錄取通知書
    2020年8月13日陝西師範大學舉行了一年一度的新生錄取通知書開筆儀式,10餘位老教師如約而至,為今年的新生用毛筆書寫錄取通知書。,十幾位老教授、教師、校友代表,用一周的時間寫完了4500份新生錄取通知書。
  • 省招辦緊急提醒
    記者從陝西省教育考試院了解到,9月17日,陝西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圓滿結束。全國1,635所普通高校在陝錄取新生27萬餘人。今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中,省招辦(省教育考試院)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各項政策規定和省招委會有關工作要求,深入實施招生錄取「陽光工程」,精心組織,紮實工作,全力確保高考錄取公開透明和公平公正。最終,全國1,635所普通高校在陝錄取新生27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