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初秋
太陽透過密密麻麻的樹葉
把陽光的圓影照射在斑駁的地上
微風吹來了青草的香氣
正如校園裡
一個個青春逼人的面孔一般清新
而在蘭各高校也將
迎來全國各地的「小萌新」「小鮮肉」
那自帶流量的他們隨行的行李箱
又有哪些熱點呢?
記者探訪發現,行李箱裡有裝滿枸杞、保溫杯、茶葉,走養生路線的;有帶防曬霜、面膜、化妝品等,靠顏值出道的;還有啥都不帶,瀟灑自成一派的。而與往年最大不同的則是,口罩、體溫計、免洗洗手液等防疫用品,成為行李箱內必帶物品。不管箱子裡裝的是什麼,都是他們對未來的期盼。
行李箱裡帶土?專治水土不服
枸杞、保溫杯、茶葉……這些「佛系」又養生的關鍵詞,卻出現在蘭州財經大學18歲的信息工程學院新生陳凡身上。原來,在為自己打包行李時,陳凡特意將一包家裡種的枸杞放進了行李箱內,這包枸杞也跟著他從寧夏銀川來到了蘭州。
為何會有這些看似「中年人」的愛好?陳凡告訴記者,因為胃比較涼,還有點貧血,他從小就一直用枸杞泡茶喝。至於喝茶,則是父親的喜好,也間接影響了他,「我父母是地道種枸杞的農民。離開的時候,父親給我裝了一包最好的枸杞,讓我帶過來,希望可以讓我健健康康的。」
和養生的陳凡一樣,還有不少新生也帶來了家鄉的特產。平遙牛肉乾、新疆特產無花果、湖北中藥、山東肥城肥桃……滿滿都是家人送來的關愛。「特產是我的故鄉情懷,想家的時候,吃幾塊牛肉乾,就感覺自己又幹勁滿滿了!」來自山西的杜慧敏同學這樣說。特產中最特別的,竟然是一包家鄉的土。
蘭州大學法學院的董方金是一名來自重慶的男生,他的行李箱裡被媽媽塞進了一包重慶本地的土。原來,來到蘭州讀大學是董方金第一次出遠門。過去讀書時,他總有家人陪伴,但在選擇大學和專業時,家人卻支持了他來蘭州的決定。「媽媽擔心我到蘭州水土不服,所以帶了一包重慶本地的土,我也不知道怎麼用,大概讓我泡著喝吧!」董方金同學開著「吃土」玩笑說。「老家有種習俗,誰要是出遠門好久不回,都要帶些家鄉的土。這土是家人對我的思念,也算是一種精神動力吧。」
男生也帶化妝包、收納箱?精緻人生從我做起
「錄取通知書、戶口本、床單、檯燈……」這兩天,家住西固的李世界正在為開學置辦行李,他和爸媽正在客廳一塊羅列開學必備物品清單,清單上按照證件類、服飾類等分類一一列出,可以說是對需要用到的生活用品進行了一個全方位掃描。除了美術專業必備的畫板、畫筆、顏料外,最令記者意外的是他從包裡拿出了厚厚一大疊各種功效的面膜,還有從他姐姐那裡「搜刮」來的幾瓶尚未開封的美白精華露、補水潤膚霜、防曬霜等等護膚品,居然還有一個迷你電夾板。他表示現在男生帶護膚品已經很正常了,甚至還有些男同學已經開始學化妝了,平時上個粉底才出門的男生大有人在。李世界同學的精緻是由外到內的,除了護膚大禮包,他還準備了九宮格收納盒、防水桌布、床頭布衣櫃等大學生收納神器,他說宿舍地方有限,要把每一件物品都分類放好,整整齊齊,一絲不苟。
新生「空手到」?口罩是必須,其他發快遞
兒行千裡母擔憂。蘭州大學沈海川同學的行李箱裡放著一雙毛線織的「AJ鞋」,看起來做工十分精緻。沈同學說,家裡的老一輩人偶爾上網,看到男孩子都喜歡這種鞋,想給自己孩子織一雙在宿舍當拖鞋穿,就像在家一樣,一針針、一線線都充滿愛意。
相對於為孩子準備各種慶祝方式的家長,還有很多大學生們選擇了精簡的開學行李箱,隨身只帶了口罩、免洗洗手液等防疫用品,而把大部分行李都放在了「購物車」裡。女生蘇智齡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後,就開始在網上選購大學所用物品。「大包小包往學校帶,還不如網購方便。」蘇同學說,她打算帶去學校的東西大都還在「購物車」裡。「我的購物車有檯燈、毛巾、保溫杯等,加起來好幾十樣,開學前一兩天下單,開學當天就能收到了,這樣更方便。」記者打開手機淘寶發現,「大一新生宿舍必備」「開學必備」等都成了熱搜詞彙,從生活用品到學習用品一應俱全,深受學生喜愛。一些知名文具品牌的網店也推出了「開學文具大禮包」等產品,方便學生購買。採訪中,不少新生、家長對於空手報到都比較認同: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生活習慣,無關嬌生慣養,只是科技改變了生活。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丹 華曉婧
通訊員 呂筱雯 陳月園 文/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