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完成大一統後,北宋王朝經濟繁榮,領土還是這麼小?

2020-12-20 小南史

「大一統」的範圍和格局是多大?其實在宋太祖趙匡胤時期,趙匡胤的策略是沒有錯的,只不過是趙匡胤早逝,還沒來得及進行擴大疆域戰爭,但實際上北宋王朝算得上是大一統了,以秦朝為大致的版圖。

北宋王朝的經濟非常發達,為什麼又會無法擴大疆域呢?這就主要歸於燕雲十六州的問題,雖然最終北宋聯合金滅了遼,但是終其北宋一朝,為什麼一直無法收復燕雲十六州?

地理環境因素

燕雲地區自古以來便是中原地區防禦少數民族入侵的重要屏障,春秋戰國時期便已經在各國的邊防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便發動全國壯丁,把七國邊境的長城連接起來,在冷兵器時代,對於阻止以騎兵為主的少數民族的進攻十分有效。燕雲十六州處在長城一帶,佔據燕雲十六州就等於是擁有了長城這道保護屏障。後來的朝代雖然也有少數民族的邊患問題,但是很少有通過長城的大規模的進攻。

遼國起源於東北地區,以遊牧為主,逐水草而居,兵強馬壯,主要以騎兵為主。遼國早有入主中原的野心,遼太祖就想要控制燕雲十六州天險,從而南下掌控中原地區,但是由於有燕雲天險在,未能如願。

「初,幽州北七百裡有渝關,下有渝水通海,自關東北循海有道,道狹處才數尺,旁皆亂山,高峻不可越,比至進牛口,舊置八防禦軍,募土兵守之,皆供軍食,不入於薊。幽州歲致繒纊,以供戰士衣。每歲早獲清野堅壁以待契丹,契丹至,輒閉壁不戰矣;其去,選驍勇據隘邀之,契丹常失利。走土兵皆自為田園,力戰有功,則賜勳加賞,由是契丹不敢輕入寇」

遼太宗建立遼國後,也有入主中原的想法,但是雖然有強大的騎兵做後盾,但是由於燕雲十六州天險的存在,騎兵的優勢並不能完全發揮出來,因此,雖然當時中原地區處於分裂狀態,戰亂不斷,遼仍然沒有採取行動。但是後晉高祖石敬瑭為了奪權主動向契丹求援,並且把燕雲十六州許給契丹。契丹不費吹灰之力便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燕雲十六州,而中原王朝也因此失去了保護屏障。宋朝建國後,雖有心想要收回燕雲地區,但是作戰十分困難。遼佔據長城一帶的天險,宋朝要收回燕雲十六州就不得不由河北平原北上燕雲,地勢大大不利於宋軍。而遼若要南下入侵,穿過燕雲十六州便是河北平原,對遼作戰十分有利。

北宋君臣以和為主和重文輕武思想的影響

傳統思想的影響是收復燕雲十六州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宋朝的建立是趙匡胤領兵反周而建立起來的,所以趙匡胤時期就開始限制武將的權力,重文輕武,使宋在戰爭中缺乏良將。宋朝自趙匡胤開始,就與遼維持著和平關係,但是這只是趙匡胤為了完成統一實行的暫時的策略,卻成為後代統治者不思進取,偏安一隅的藉口。

雖然宋太宗趙光義時期為收復燕雲十六州與遼進行了兩次軍事較量,但是失敗後便開始遵循太祖與遼以和為主的思想,此後的統治者也繼承了這種思想,不願與遼再起烽火,所以對收復燕雲十六州缺乏原有的積極性。

遼國對燕雲十六州的治理效果

遼國自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到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滅亡北漢取得統一,已經七十多年,並且,自建國之後,國內就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戰亂,有一個和平的發展環境,以增強本國的勢力。尤其是遼太宗耶律德光佔據燕雲十六州之後,大力發展燕雲地區的經濟,採取措施,對農業、商業、手工業等進行保護,物資充裕,給養充足,戶口增加。

此外,遼統治者善於任用人才,雖然國家的重要職位都由契丹人擔任,但是也任用漢人為官,如韓廷徽、韓知古、王鬱、趙延壽等,學習漢人先進的生產生活方式,實力已經大增,已經不再是剛建國時生活貧困,物資缺乏的民族,如前面提到遼景宗保寧七年(975年),「漢有宋兵,使來乞糧,詔賜粟二十萬解助之,非經費有餘,孰能若是?」遼國已經有餘糧周濟別國,說明本國的經濟實力已經較為雄厚,已足夠支撐與北宋王朝的戰事,北宋原本在經濟上的優勢相對減弱,要收復燕雲十六州,難度也相對加大。

此外,遼最初就以遊牧為生,十分重視養馬業,政府設有專門管理群牧的機構;

「群牧滋繁,數至百有餘萬」,「自太祖及興宗垂二百年,群牧之盛如一日」,「天祚初年,馬猶有數萬群,每群不下千匹」。

可見遼的養馬業興盛之日,居然達兩百年之久,這在歷史上是少有的。而且,遼所養馬匹不僅數量繁多,且品種優良,宋蘇頌稱讚契丹的馬匹「終日馳騁而不睏乏」。因此遼的騎兵人數多,且戰鬥強。而北宋雖然也有專門的養馬機構,但是真宗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宋代馬政最為繁盛之時,養馬總數也不過二十餘萬。

「凡內外坊、監及諸軍馬凡二十餘萬匹,飼馬兵校一萬六千三十八人」。

而且北宋大部分良馬都是從吐蕃、回紇、党項等周邊少數民族和國內民間購買

「戎人驅馬至邊,總數十、百為一券,一馬預給錢千,官給芻粟,續食至京師,有司售之,分隸諸監,曰券馬。邊州置場,市蕃漢馬團綱,遣殿侍部送赴闕,或就配諸軍,曰省馬。陝西廣銳、勁勇等軍,相與為社,每市馬,官給直外,社眾復裒金益之,曰馬社。軍興,籍民馬而市之以給軍,曰括買」。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設買馬司,專管招買西北諸蕃馬。雖然宋大量招買良馬,但是數量不多,難以維持軍需,因此北宋騎兵較少,一直以步兵為主,為此,宋把河北平原的許多良田改為牧區,專為飼養馬之用。步兵的戰鬥力遠遠不及騎兵,這也是宋朝收復燕雲十六州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總結

遼佔據遼燕雲十六州之後,佔據居庸關、盧龍塞天險,對遼來說是個保護屏障,易守難攻,形勢對宋不利。宋太祖趙匡胤時期為了統一戰爭而不得不實行的與遼暫時議和政策對後來的宋代君臣都有很大影響,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等皇帝都在遵循,且宋朝從太祖時期就重文輕武,壓制武將的權力,使宋朝良將缺乏。

遼得到燕雲十六州後,採取「因俗而治」的政策,積極發展燕雲地區,政治、經濟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鞏固了遼對燕雲十六州的統治,遼實力大增,增加了北宋收復燕雲十六州的難度。

後晉高祖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燕雲十六州問題形成,後周世宗柴榮收回瀛、莫二州,剩餘的十四州便成為後來建立的北宋王朝與遼爭奪的焦點,多種原因導致北宋王朝終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也就無法突破遼國的屏障,這樣一來,因為要時刻屯駐重兵防止遼國南下,北宋王朝就無法繼續開疆拓土,北宋王朝也就不能達到強漢勝唐的高度。

相關焦點

  • 大一統王朝之間領土各不相同,哪個王朝的領土面積最為遼闊
    兩千年文明的發展,完全是在分裂和融合的混亂中完成的。並且在這個混亂的過程中,不僅湧現出了一批登頂權力頂峰的大人物,同時也有無數英雄為之爭光。而且讓這些大人物和無數英雄為之趨之若鶩,甚至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正是這片嬌嫩的江山。我們都知道,我國封建王朝有幾次更替,而各王朝的領土,特別是大一統時期的領土,變化很大。
  • 盤點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疆域面積排名(上)
    華夏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在這一過程中,誕生了九個大一統王朝,疆域面積也有所不同,今天我就來盤點一下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疆域面積排名。元代疆域圖第一名:元朝——1372萬平方公裡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北京,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便開始徵伐世界
  • 一味求和,只知道割地賠款的宋朝,為何依舊被稱為大一統王朝?
    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大一統」才有了定義。秦始皇13歲登基,自此橫推天下。但在此之前,北方遊牧、南方諸侯,並沒有出現中央集權的政權。或許有人會提及夏商周,畢竟這三個朝代也算得上大一統王朝。首說夏朝,作為城邦聯盟到封建王朝的過渡期,其實並沒有明確的疆域。
  • 北宋王朝盡了全力,還是在雍熙北伐中慘敗,這有著怎樣的秘密?
    宋王朝自建國以後就面臨著十分嚴重的邊患問題,來自於北方的遼帝國一直嚴重威脅著宋代的邊防安全,遼人也一直希望南下,入主中原建立一個大一統帝國。而且因為之前石敬瑭的錯誤政策,宋王朝在北方時根本就沒有合適的防禦節點。
  • 清朝與元朝建立「大一統」王朝過程中,有哪四大不同之處
    悉數我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之建立,大多是一代人完成江山易主,例如漢高祖劉邦,隋文帝楊堅,宋太祖趙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都是自己完成王朝締造。但是,我國有兩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封建王朝——大元王朝和大清王朝,這兩個王朝締造情況較漢族王朝就比較特殊了,它們從建立之初到完成「大一統」,都至少歷經三代人的努力。為什麼少數民族王朝會「與眾不同」?
  • 楊堅與趙匡胤奪權過程很是相似,為何開創盛世長短不一呢?
    王朝的開創者制定的國策往往都擺脫不了前朝的影響與政治遺脈的延承。而統治者個人的德行與志向則能決定自己王朝的走向。後繼者能否繼續沿用則決定王朝的興衰與持久性。也就是國家意志的傳承能夠有效繼承下去。歷史上秦朝是個典型的例子,秦始皇奠定大一統的根基與局面,而後繼者卻沒有鞏固與繼承,至二世而亡!但是卻被後繼者漢朝所延續與鞏固,開創中華第一個盛世局面。
  • 盤點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疆域面積排名(下)
    這期我們延續上期的內容,繼續盤點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疆域面積排名,不多廢話,馬上開始!西漢,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西漢極盛疆域東並朝鮮、南據交趾、西逾蔥嶺、北抵大漠,國土面積達609萬平方公裡。東漢疆域圖第6名:東漢——580萬平方公裡東漢,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劉秀建立後,便開始開疆擴土,領土基本沿襲西漢,
  • 宋朝:中國最土豪的王朝,是如何從孤兒寡母手中奪權、在孤兒寡母手中斷送的?
    最長壽的王朝是周朝,儘管大部分時間陷落在春秋戰國的混亂中,但還是頑強的延續了將近800年,是其他大多數王朝的3到4倍;後周最大的貢獻就在於此,為中國再次大一統、建立最土豪的王朝培養了這位開國皇帝。,完成全國大部的統一。
  • 北宋屢戰屢敗的真實原因是啥?不怪士兵不怪將軍,只因有這個物品
    北宋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以非大一統形式自詡正統王朝且被歷史承認的朝代。提起北宋,我們能想到的也是最被人所津津樂道的戰事,應該莫過於北宋初年的高梁河之戰,與北宋末年的開封保衛戰(靖康之變)。北宋開國皇帝為宋太祖趙匡胤,趙匡胤是武將出身,但因為後來一直擔任柴榮的貼身護衛,所以真正領兵出徵獨當一方的機會並不多,因而趙匡胤大部分時候都是在後方讀兵書來提高自己的軍事素養。後來北宋開國因為經常要對外作戰,所以趙匡胤不得不大量放權給其他武將。但是,趙匡胤骨子裡又非常自信,所以他便自己給自己封了個大宋王朝參謀長一職(玩笑話)。
  • 趙匡胤子孫在北宋一朝地位如何?
    趙匡胤本來有四個兒子,但是大兒子趙德秀早夭了,而另外一個第三子趙德林,名字還是宋徽宗給他加上去的,追封舒王,不知道是趙匡胤太忙還是怎麼地,一反常態。而《宋史》上面是怎麼介紹的:燕懿王德昭字日新,母賀皇后。乾德二年出閣。故事,皇子出閣即封王。太祖以德昭衝年,欲其由漸而進,授貴州防禦御。
  • 經濟巔峰!北宋人民太有錢了,人均GDP遠超工業革命的英國人
    讀《水滸傳》,看著宋江和方臘造反,以及各位好漢的敘述,我們直觀地會認為北宋人民太窮了。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雖然宋朝有弱宋之稱,但是其經濟實力以及富裕程度遠高於有盛唐之名的唐朝。人民的生活富足、安定,這是經濟穩定的最好證明。公元960年,趙匡胤篡奪了五代時期最後一個朝代後周的皇位,建立了大宋。從後周開始到趙匡胤、趙光義,都想著收復幽雲十六州,但都沒成功。不過大宋卻把中原的其他地方統一了。也就是說除了沒有收復幽雲十六州,大宋整體的統一做得還是不錯的。
  • 大一統究竟是什麼意思?
    「大一統」是一個整體性的詞彙。大多數人對於這個詞彙,都是單純地認為是地域上的統一,國家統一,領土完整。理解較深的人們,則會想到歷史上,古代中國在國家政治上的整齊劃一,經濟制度和思想文化高度統一。漢武帝時期,「大一統」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司馬遷著《史記》完成了血緣譜系的締造,為祖先崇拜夯實了人文基礎;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完成了國家統治的法理性構建;而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名將,則用鐵騎刀馬詮釋了「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的真理。
  • 表揚1000年前這位皇帝:小發明助力大一統
    960年,率軍出徵遼國的趙匡胤在陳橋兵變,「被強行」黃袍加身後做了皇帝,隨後返回開封結束了後周的統治,兵不血刃地完成了政權更迭。這也開創了「不流血」建立新王朝的歷史。雖然趙匡胤出身高貴沒有過分猜忌濫殺無辜,但也多多少少擔心見證了奪位事件的部下們重走自己老路,為妥善處理二者矛盾,他又開創了一個新的歷史。
  • 趙匡胤拜武廟十哲後,為什麼下令將白起踢出去?
    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731年,唐玄宗李隆基為了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設立了一個廟宇,人稱武廟。武廟的主祭是周朝開國太師、軍師姜子牙,以漢朝開國功臣張良配祭。
  • 北宋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純屬子虛烏有?
    杯酒釋兵權「陳橋兵變」後,儘管宋太祖已黃袍加身,但「廢置天子,變易朝廷」之類的軍事政變,仍有可能重演。當時禁軍的九名高級統帥,或是太祖稱帝前的結拜兄弟,或是趙宋集團的中堅人物,他們在趙宋集團的崛起和「陳橋兵變」中均有極大貢獻,是集兵權、功勳於一身的趙氏王朝的開國元勳。功高則震主,權大則不測。
  • 我國歷史上的八個大一統王朝
    我國歷史上的八個大一統王朝:1、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始皇時期滅六國、北擊匈奴,南徵百越。前221年,嬴政稱帝,史稱「秦始皇」。於公元前207年滅亡,歷時14年。2、漢朝(西漢、東漢):是繼秦朝後的又一大一統王朝。
  • 中國歷史上領土最大的朝代
    一個國家的領土大小和人類個頭大小一樣是別人看到時判斷強大與否的第一印象,雖然有的國家領土特別廣闊但國家實力卻很一般,也有的國家領土雖小但實力強勁,但無論怎麼說,領土大就比小國有更大的戰略縱深以及更多可能的豐富資源,那麼中國歷史上哪個王朝的領土面積最大呢。
  • 為什麼說遼國若亡,北宋也快保不住了?一個致命因素宋朝沒弄明白
    唐朝的繁榮盛世,隨著唐朝的滅亡,逐漸消失在了歷史的浪潮之中。後來,趙匡胤建立了北宋,而北宋也不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北面有強大的遼國,他們佔據了幽雲十六州這些廣闊的平原地帶。有了這個地帶,遼國可以隨時進攻北宋,而北宋卻沒有任何天險可以依靠,只能依靠平原上的人工建築作為點狀據點,以此,來抵擋契丹人的鐵騎。
  • 「八荒爭湊,萬國鹹通」:北宋時期的都城開封,到底有多繁華?
    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文化生活,開封不僅毫無壓力地碾壓其他朝代的都城,而且單從城市規模以及人口數量上來講,能夠與東京開封府相抗衡的都城也少之又少。雖然唐朝都城長安就已經達到了空前繁榮的地步,但是東京開封府卻要更勝一籌。
  • 北宋加強文官政治造成皇權不能集中
    大家可以發現一個規律,在其他的王朝,只要女主臨朝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力,甚至於如武則天、耶律普速完這樣稱帝,但是到了宋朝就不同了,別說女主臨朝,就是皇帝在位的時候都難以像之前和之後的時代這樣專權。除此之外,宋朝還有另外兩個政治特點,那就是北宋沒有出現大的武人作亂和權臣專權篡權的情況,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歷史進入到北宋時期逐漸進入文官政治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