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若瑄碩士畢業,論文是研究自己如何轉型

2020-12-14 澎湃新聞

原創 Lens WeLens

近日,藝人徐若瑄的碩士論文曝光。

45歲的她去年夏天從在職碩士班畢業。當時,她提及自己從14歲入行,為了讓家人過好生活,一直在工作,沒有機會好好讀書。讀這個碩士班,又逢她安家新加坡,要兼顧孩子和工作,一度堅持不下去,但最終還是完成了論文。

有趣的是,論文的標題為:《網際網路時代藝人轉型策略之初探性研究:以徐若瑄為例》。

也就是說:一是她自己來研究自己;二是論文講自己的轉型,而論文的完成,正是對轉型的重要貢獻(我不是有意在套娃)。

聽上去有點奇怪?

但看完這70頁論文可以說:論文言之有物,絕對不是翟天臨。

它是一篇實務研究,雖然說是以自身出道近30 年的自我觀察為基礎,但實際聊的還是她藉助網際網路的轉型。尤其是因懷孕生子中斷了近2年後,反而以更豐富的形象復出,正是受益於這種在網上的活躍。

論文有些枯燥,可見「學術語言」的霸道。而且,你會恍惚自己是在看一個企業家訪談。不妨就帶著這種陌生感看下去吧。

論文裡,徐若瑄始終在強調「變化」:受眾在變,廣告主在變,藝人的經營模式要變,自己的形象也要轉型、豐富,多角化經營,以及不要被流量綁架,而是「做出市場區隔性」。

3月底拍戲

論文一開始,她先講述了去年 FIRST 影展上,海清、姚晨、梁靜聯袂發表感言,表示中生代女演員因為市場、題材的限制,常常是一開始就被隔離在外。

但徐若瑄以韓國中年女星受歡迎為例,認為流量衝擊並不是掣肘中年女演員的絕對緊箍咒,「如果能善用網際網路思維,或許有機會不靠流量變現,而是進化為以影響力變現。」

然後她提到,必須「正視新類型『明星』的竄起」——就是我們所說的網紅;「要組織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核心團隊……,但在對粉絲的情感經營上一定要高度參與,才能維持好的情感強度。」

也就是說,藝人團隊要懂網際網路,藝人自己也要下場。

她在「受眾的變與不變」一節裡,提到現在追星方式的變化,導致藝人必須跟著改變思維。「線上經營不能再用一言堂的強制灌輸姿態發聲、必須抱持隨時會被質疑或挑戰的心理素質、面對輿論風向也絲毫不動搖的堅定意志,並自我把關隱私到什麼範圍、設立準則,這些都是站上 online 風口時必須具備的轉型覺悟。」

進而,她談到藝人需要品牌化,並將其視為一件專業的、需要持續投入時間和運營的事情。

她分析了自己和 LADY GAGA 等藝人,運用標籤( hashtag )來方便受眾記住自己的形象,並用這些差異累積出自己的辨識度。

因為網絡上信息太多,網友又太健忘,所以就必須要「趁他們遺忘之前就強化想確立的符號,才有可能真正擁有這個符號代表的影響力。」

她以 Tilda Swinton為例,談到一旦個人品牌形成,就可以「系統地把符號集中歸結在對的地方,讓所屬情報可以互相關聯、互相作用」。

「有『時尚仙人』封號的 Tilda Swinton,無論是雜誌登封、紅毯亮相甚至新戲造型曝光,無論出現再怎麼前衛的造型都被視為理所當然,被評價為『沒有駕馭不了的造型』,而 google 關鍵字 『時尚仙人』搜尋結果前幾頁也幾乎都和她有關,這個符號不但獲得電影界與時裝界的一致認可,相信往後她的往後新聞也絕對都會被關注其中的『時尚』元素, 即使是怪奇色票、刁鑽的服裝線條剪裁,只要是她詮釋就都會馬上合理,因為仙本來就超凡,自然可以含括一般凡俗不能理解的美感品味、挑戰詮釋冷門或偏鋒……雖然說審美原本就是見仁見智,但絕對無法批評非凡脫俗的仙人是『時尚災難』」。

徐若瑄本來也擁有這樣標籤化的形象,比如當年那個單身未婚永保少女的狀態。

但徐若瑄在論文裡說,「不能只有單一面向、單一符號,更不要被從一而終的符號局限,才能滿足這個瞬息萬變的市場。」

「瞻前顧後地維護既有人設不敢改變,不但無法觸及新的受眾,也無法留住舊有的粉絲。」

「和一般商品不同的是,『明星』是具有真實人生角色與生活經歷的自品牌(human brand)。粉絲不是單向的追隨者,他們也有自己人生角色上的轉變,對生活的理解程度、關注的事物排序也都會有所不同,唯有明星與粉絲共同成長,才能更有連結感與共鳴。」

她還分析了明星和原生網紅的區別:

「原生網紅是以內容聚眾,可能要更為堅持自己一開始確立的風格;明星是先有粉絲才發展自媒體,粉絲要看的反而是明星的『真實』,意即:比起時尚大片更歡迎私服私生活,比起高大上的精品型錄照更想一窺名人搜包,比起精心包裝的官腔發言更感動於有血有淚的真心話。」

經常在網上曬出一些老照片,這是21歲時和姐姐去看電影

徐若瑄說自己要迎接新媒體的挑戰。

通過網絡上對自己的介紹,她分析轉型之前的自己主要被認知為「演員與創作歌手」,她在結婚懷孕後,又延伸出母親、幕後工作者、參與營銷的顧問,以及持續進修的學生身份——她在論文裡坦白,這些都是她增加自己多元角色的一部分,以便觸及更多面向的受眾。

而且,隨著閱歷和身份的增加,她代言的那些品牌,也可以藉助她的人生,講出更有發揮空間的故事。

」單一符號不但容易在資訊流龐雜的時代被他人超越、取代,發聲也相對單一, 沒有辦法觸動受眾做更多連結,也很難開與粉絲展開更多對話空間。「

她也提醒,藝人在網上互動,容易被量化的數字綁架,」習慣傳統媒體運作方式的資深藝人在自媒體上一旦表現失利,就困於門外漢的迷思,為了追求圈粉或按贊數而遷就發文的主軸,長久下來反而定位混淆、言行不一「。

她給出自己的經驗是:」即使要為自己重塑新定位、增加新符號,也要從核心價值去延續延伸,才會是錦上添花。「

」轉型不是角色切換,而是符號不斷擴充與累積,甚至這些出自同源的符號能 互相加乘發揮更大的效益。「

徐若瑄在2018年出版的《我的倒頭栽人生》,書中收錄了她轉型前後的心路歷程。

怎麼檢驗自己的轉型是否成功呢?她的標準就是商業合作,讓買單的人告訴你,他們到底看中了你的什麼。

在網上發出此圖,為了向粉絲徵集婚禮畫面,來製作MV

論文的最後,她總結說:

」以我自身實踐與觀察,如將明星品牌視為營運對象,其轉型就如同企業創新改革:

首先,轉型的動機來自必須因應外在環境時局對創新的需求做出對策,例如網際網路時代大量數位化的環境衝擊,必須做出回應。

繼而必須培養團隊『變異』的能力。提早累積具備創新能力的能手。以我為例,在既有的工作項目中會大量接觸優秀人才,透過合作過程中就會篩選出志同道合、理念一致的夥伴名單,作為將來未雨綢繆、招兵買馬的種子。

再者,在轉型過程中必須養成選擇的獨到眼光。面對大量的資訊與可行性,要降低操作風險,必須懂得選擇、勇於選擇。

最後,維持好的慣性。當經驗值累積、歸納出獲利模組之後,就要複製成功模式,維持一定的活躍度。必須有效率地建立模組,才能降低學習成本。「

2018年9月11日,《環球時報》援引中評社的採訪,談及徐若瑄近年來在大陸從事了很多公益活動,「我是臺灣人,我當然也是中國人」,希望兩岸演藝界有更多的互動。

對於徐若瑄產後不久就復出,曾有媒體說是因為她原本想要加入豪門,結果丈夫欠下舉債,她不得不掙錢養家。

對此,徐若瑄回應說,從小到大都是靠自己腳踏實地過著每一天撐起一個家,從沒有想要去做貴太太,女人要有自己的事業,自我的肯定。

的確,徐若瑄14歲出道,就是因為要貼補家用。15歲時拍了很多大尺度寫真,讓她被貼上三級女星的標籤,進而只能去演三級片,很多年都甩不掉這個形象。

後來雖然紅了,但常年要拉扯照顧家裡9口人,所以一直在工作。

懷孕之後,因為出血,她挨了300多針,服藥2106顆,臥床142天——很多時候只能以「倒栽頭」的姿勢躺在床上。但她經常在網上分享自己的狀態,也營造了」鋼鐵 V「的形象。

雖然這些年她出現過一些爭議,但單就能夠因時而變、做出自己的成就這一點,是要點讚的。

原標題:《徐若瑄碩士畢業,論文是研究自己如何轉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徐若瑄碩士畢業被贊最強校花!論文曝光引爭議,內容竟是研究自己
    徐若瑄去年六月宣布自己順利畢業於世新大學上海MBA境外碩士在職專班,在動態中,她身穿學士服,舉著"我畢業咯"的告示牌笑靨如花,發文稱自己很小就開始出來工作,但心中一直將學習作為一份夢想,即使家庭工作學習兼顧不容易,最後能夠順利畢業還獲得了傑出表現獎,十分開心。
  • 徐若瑄碩士論文《研究自己》惹爭議,看徐若瑄怎麼回應
    碩士論文「研究自己」惹議,徐若瑄親自回應了。(圖片來源:徐若瑄臉書截圖)藝人徐若瑄「Vivian」去年才開心宣布已順利在碩士在職專班畢業,透露除了領取證書,還得到「傑出表現獎」,讓在場人士都為她喝彩。近日卻被質疑碩士論文題目「研究自己」引發網友熱議,她今天在臉書發文表示,自己是寫技術報告,以自身經歷著手論文動機,是希望學以致用,和職場經驗相結合。徐若瑄1975年3月19日臺中縣豐原市(今臺中市豐原區)出生,擅長詞曲創作並精通多國語言與樂器,其演藝事業在臺灣、香港、日本、韓國、中國大陸以及亞洲各地都有優異的成績。
  • 徐若瑄碩士論文研究自己惹議 爆學術界審查爭議
    45歲的徐若瑄今年入行剛好滿30年,1月她送給自己一份大禮,就是取得臺北私立大學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碩士學位。不過,近日有人在PTT爆料,表示徐若瑄的碩士論文竟是研究自己,引發極大爭論。據網民爆料,標題中寫著《有沒有徐若瑄論文的八卦?》,內容則是徐若瑄今年1月份完成的碩士論文封面照,其碩士畢業論文題目《網際網路時代藝人轉行策略之初探性研究:以徐若瑄為例》,是在今年1月完成,指導教授為許安琪博士。由於徐若瑄的畢業論文是以自己為題材,網民質疑聲浪此起彼落,嘲諷道:「論文寫自己喔?」
  • 徐若瑄碩士論文遭曝光,研究對象竟是自己,網友熱議:這也行?
    步入中年後的徐若瑄依舊活力滿滿,追逐人生新邊界,在2016年考入世新大學上海學院MBA境外碩士在職專班。直到去年徐若瑄才畢業,因為學習期間品學兼優表現優異,還因此獲得傑出表現獎。近日有網友爆料,徐若瑄的畢業碩士論文竟然是在研究自己,引發資深媒體人和網友討論。
  • 徐若瑄碩士畢業論文談轉型經驗
    為世界公民準備的財經備忘錄,今日份的主要內容包括:001 拿下碩士學位,徐若瑄寫論文解釋網際網路時代藝人如何轉型?002 違規被罰,浦發銀行如何誤導消費者購買有毒理財產品?003 廉價版iPhone對蘋果意味什麼?
  • 初中學歷的徐若瑄,碩士論文惹爭議,原因令人啼笑皆非
    徐若瑄最近推出新歌《別人的》,可因網友爆料徐若瑄的碩士畢業論文研究自己,而引來非議對新歌產生影響。前幾天校方針對徐若瑄碩士論文研究自己作出回應,依舊難以平息網友的質疑,45歲的徐若瑄不得不親自出面解釋碩士畢業論文研究自己的尷尬之境。
  • 碩士論文「研究自己」惹爭議!徐若瑄沉默兩天後發聲,透露動機
    「凍齡女神」徐若瑄去年才穿著學士服,開心參加世新大學碩士在職專班的畢業典禮,如願畢業;不過她的畢業碩士論文主軸為「研究自己」,引起外界質疑。對此徐若瑄沉默兩天後發聲,能學以致用、和自己的職場經驗相結合、融會貫通,正是自己希望在攻讀學位時能夠達成的目標,不是學問歸學問而已。
  • 研究生畢業論文的研究對象可以是自己?
    本文為募格學術原創,轉載請在【後臺】留言作者:我最厲害最近,臺灣藝人徐若瑄又一次成為了熱點,原因是她的碩士畢業論文的研究對象是自己。網友對此議論紛紛,有嘲亦有贊。有人認為研究對象是自己,絕對原創,這種行為so cool;也有人認為這或許又是娛樂圈另一起「翟天臨」事件。我們先來看看徐若瑄的碩士論文裡寫了什麼吧。徐若瑄的方向是公共關係及廣告學系,畢業論文題目是《網際網路時代藝人轉型策略之初探性研究——以徐若瑄為例》。
  • 徐若瑄70頁碩士論文,鹿鼎記「皇上」奮戰北大EMBA碩士論文!
    今日主角的論文近日,徐若瑄的碩士論文被發掘出來,各路人馬紛紛獻上自己的膝蓋。令人驚訝的是,與研究生一般的論文不同,徐若瑄的這篇論文是「以徐若瑄為例」,也就是說,以自己為樣本,探討了「網際網路時代藝人轉型策略」。
  • 58歲狄鶯進修碩士,論文研究兒子孫安佐,臺灣網友:已經沒底線了
    最近,他的事跡要被他媽媽狄鶯寫成碩士論文了。今年58歲狄鶯從小家貧,很早就出來工作幫補家庭,11歲到紡織廠當女工,學歷僅小學3年級還是肄業。但她一路努力拼讀到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目前正在寫論文,研究對象就是獨子孫安佐,她透露題目是《網紅成功的要素——以網路紅人孫安佐為例》。
  • 徐若瑄沉澱2天回應論文爭議:研究自身動機,想進演藝圈可參考
    藝人徐若瑄2019年從世新大學碩士在職專班畢業,並以畢業生代表身份致辭且獲得「傑出表現獎」,但日前因為論文研究對象是自己掀起爭議,沉澱2後天她首次做出正面回應。▲徐若瑄念碩士班期間常分享讀書狀況。(圖/翻攝自徐若瑄臉書)徐若瑄認為論文選擇自身30年經驗和本身在做的事情是「最擅長」且擁有「最多資源」,研究結果對自己的幫助也是最有意義的,所以選擇以演藝圈這個範圍,但若以他人為案例又擔心說錯寫錯:「所以在指導教授同意下,覺得寫自己。」
  • 孫楊碩士畢業論文研究自己...被會體育的學霸虐得體無完膚
    導讀10月14日,蘇州大學2015級碩士研究生孫楊順利通過碩士論文答辯,並獲得「校長特別獎」。看到孫楊同學的論文題目,網友驚呆了,直呼:自己拿自己做論文研究,厲害了我的大白楊!碩士論文研究自己,順利通過後又得獎10月14日,孫楊回到母校蘇州大學進行碩士學位論文答辯,同時參加蘇州大學第十三屆全國學生運動會總結表彰會。
  • 廈大、天大兩碩士畢業論文高度雷同!如何預防論文被認定為抄襲?
    7月6日,記者致電廈門大學學風委員會,一位工作人員讓記者把這兩篇論文發送至指定的官方郵箱,並稱,「會依照相關程序開展工作。」對此,廈門大學表示:「這位同學已被授予碩士學位。如果他真的存在學術不端的行為,我們會提交校學位評定委員會研究是否撤銷(他的)碩士學位。」天津大學也表態絕不包庇學術不端行為。
  • 這屆大學生又在生產垃圾畢業論文了
    多少人離開象牙塔前談的最後一場戀愛,是和畢業論文的相愛相殺。多少人哭著說時光不老青春不散場,但一想到論文,恨不得就地畢業,再也不再見。一般來說,畢業論文從選導師、定題、開題、完成初稿、完成終稿,到最後答辯,一般都有四五個月甚至快一年的時間。比如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本科畢業論文是寫於1933年的《親迎婚俗之研究》。
  • 碩士畢業論文每個階段都應該如何撰寫?
    碩士畢業論文每個階段都應該如何撰寫?畢業設計論文是畢業設計作品的總結和完善。與研究和開發工作一樣,它必須具有嚴謹和現實的科學態度。畢業設計論文應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實踐價值,能夠反映作者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 碩士畢業論文怎麼寫才過關
    同學們在寫碩士畢業論文時肯定產生過這些問題:碩士畢業論文都有什麼要求?這樣寫是否合適呢?怎麼寫才能過關呢?對於很多同學來說,都是第一次寫碩士論文,出現這些問題是不可避免的,不過如果對自身專業水平有信心,或者仔細研究過碩士論文,對碩士論文大致要求就會心中有數,寫起來也會從容不少。
  • 荔枝說:孫楊論文研究自己?盤點大佬們的畢業論文神操作
    荔枝新聞專稿(文/zZZ)  (本文系「荔枝網」及旗下「荔枝新聞」手機客戶端獨家供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畢業論文研究自己是一種神馬體驗
  • 對不起,寫畢業論文我只需要10天
    大佬建議的時間安排可能是這樣的:大一掌握查文獻查資料庫的方法,了解到一篇學術論文的組成;大二,開始學習如何進行學術寫作;大三,開始認真思考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大四,自然就有了心儀的選題。但對於大學生來說,這個過程太漫長,太不高效了。選題,哪裡需要那麼麻煩。
  • 碩士論文研究「屁」 被評為優秀論文
    近日,一篇題為《關於屁的社會學研究》的碩士畢業論文在網上流傳,受到廣泛關注。專家表示,態度端正,怪題也能成經典。而網友看後卻吵翻了.研究「屁」的碩士論文又火昨晚,話題#碩士畢業論文研究屁#登上熱搜榜第四名,一時間引起不少網友的議論。據了解,該論文寫於2007年,作者系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在職碩士高建偉。
  • 部分高校:不發表論文不能碩士畢業
    但近日一些在讀碩士研究生反映,學校要求畢業前在期刊發表論文,成了此時比找工作更讓自己牽掛的大事。記者調研發現,要求碩士畢業前在專業學術期刊乃至核心期刊發表論文並非個例,而這種要求,又出於何種目的,究竟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