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出門時,父母經常害怕一不留神,孩子就走丟了。安全,不是要爸爸、媽媽一直跟在旁邊,而是培養出孩子保護自己的能力。
出遊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整天都沉醉在歡樂的氣氛中。由於天生的好奇心使然,孩子很容易被新事物吸引,而忘記當下應該做的事情,甚至導致一些危機。
在五歲以前,孩子還無法有效率的組織一個計劃, 往往是你說一句、他做一步。
當有一個新想法時,常常會迫不及待的立即去做,而出現一些迷糊」的狀況,直到旁人提醒才恍然大悟。
這其實不能怪孩子,而是他們的工作記憶容量還不足夠,需要多一點練習機會的累積。
但是如果迷糊到會走丟,則是另一個大問題。要如何增加孩子的危機意識,讓他們學會保護自己呢?
恐嚇只會有暫時的效果
提高危機意識,最直接的方式是和孩子說結果, 讓孩子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但是效果常常不是很好。
當你面帶微笑和孩子提醒,他卻當作冒險故事在聽,甚至躍躍欲試;當你面色凝重和孩子提醒,他卻當作恐怖故事在聽, 結果變得容易鬧情緒。
其實,我個人並不建議使用恐嚇的方式,雖然可能會有暫時的效果,但是有太多後遺症。
大家都常聽到家長對孩子說:你看人那麼多,要是走丟了,以後都看不到媽媽, 而且永遠回不了家怎麼辦?這些話對小孩的心理來說,其實是會造成負面影響的。
當然,我們也並非因此就能放任孩子四處亂跑,可以用三個方式來練習:
手牽手走路,不僅是一種安全的策略,更是一種友好的表現。
在平時,讓孩子習慣和你手牽手,等到人潮擁擠時自然就不用擔心。
可能會有一些家長說,我的孩子就是不喜歡牽手,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方式,就是讓孩子牽你。
孩子都特別渴望長大,想要變成大人,這時假裝自己需要被照顧,需要有人牽才會走路,孩子會馬上伸出手來,牽起你的手。
人類如果只用步行, 其實活動的範圍很難超過三十公裡,以開車來說,大約是半個小時的車程。搭車雖然能大大增加活動的範圍,但孩子的認路能力可能會愈來愈差,甚至搞不清楚方向。
因此, 對於日常生活常去的地方,例如:百貨公司、玩具店、公園等,都是適合讓孩子練習認路的時機。
每當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時,請孩子想一下接下來應該往哪走,讓孩子當一個稱職的小嚮導,就能從中培養出空間定位的能力。
不知道避開危險, 最主要的原因是眼睛沒看到。這並不是孩子的視力有問題,而是觀察力不佳,所以無法察覺到小細節。
平常多引導孩子觀察細節,看看需要注意的事情,也是很有趣的活動。
例如:在地鐵站時,不要總是急急忙忙的走過,找個有空的時間,帶著孩子一起找找有幾個出口?三號出口的標示牌在哪裡?電梯在幾號出口?
其實,帶著孩子認識各種不同的指標,並且找出它們在哪裡,就是最簡單的觀察遊戲。
安全,不是要爸爸、媽媽一直跟在旁邊,而是培養出孩子保護自己的能力。讓我們一起來幫孩子做好練習的準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