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的定義和分類 人生第一定律

2020-12-15 百家號

牛頓看見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於是就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就這麼那簡單。

子一哲學發現了利益定義,於是就解決了「我要到哪裡去」這個世界哲學難題——也就這麼簡單。

「人們的所有追求是利益」是當代人類的共識之一,因為利益與所有人都相關——涉及的範圍大,又因為人們對利益的定義和利益包含的內容等相關知識含糊不清,所以利益問題就應該屬於「哲學的基本問題」的範疇。

西方哲學認為哲學的基本問題是存在和意識誰是第一的問題,看看我們的日常生活,看看我們的社會現狀又有哪些跟「存在和意識誰是第一」有關係呢?

既然人類共識——人類的所有追求是利益,那麼,「我們要到哪裡去」的哲學難題也就解決了:我們要到哪裡去?——我們要到有利益的地方去。

我們要到哪裡去

無論你是到天南海北,或者是你足不出戶;無論你是平民百姓,或者你是達官顯貴;無論是大人、老人,或者你是小孩——我們要去的地方只有一個:那就是利益所在的地方。

中國有句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其實,不僅僅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而且人人都有本難念的經,這個「經」就是怎樣到達下一個有利益的車站——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有人說,人們的最終追求是幸福——也是人類共識,為什麼不說——我們要到有幸福的地方去?因為幸福是一種感覺,因為幸福的感覺來源於人們所獲得的利益。(有關幸福的理論詳見小編《子一哲學幸福八大定律——幸福知識值得分享》文章)

人們之所以不知道「我們要到有利益的地方去」?就是因為人們不知道什麼是利益,不知道利益的分類等利益概念。

我國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史記》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貨殖列傳」著文:眾人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沒有永遠的朋友,僅有永遠的利益」是十九世紀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一句話,更是成為了英國乃至世界各國外交的立國之本。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奮鬥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綜上所述,推而廣之就是人生第一定律:人們的所有追求是利益(人生第二定律——人是時代的產品)。

什麼是利益?通過經驗觀察,可以發現,人類對「利益」常常沒有共識。「利益」究竟是什麼?有人認為「納稅」是利益,有人便認為「偷稅」也是利益。有人認為「守信」是利益,有人便認為「背信」也是利益。究竟什麼是「利益」?如果問一個人,你的最大利益是什麼?犯癮的吸毒者會說是「海洛因!」,輸錢的賭徒會說是「賭本!」,被判死刑的人會說是「減刑!」。但這絕不是唯一可能的回答,犯癮的吸毒者也可能說「徹底戒掉!」,輸錢的賭徒也可能喊「再也不賭了!」,被判死刑者也可以說「但求速死!」……類似的觀察說明,利益是多種多樣的,又因人不同而不同。

利益是什麼

追根溯源,人類之所以對利益沒有共識,其根本原因是人類對哲學的核心問題,也就是人的本性問題沒有弄明白。子一哲學認為,人的本性是人天生所具有的,能決定他們行為的意識。其中包括求生的本性,懶惰的本性和不滿足的本性。什麼是利益?籠統地講就是,利益是符合人們本性需求的人或事物。因為人的具體本性需求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著的,比如,小時候我們的利益所在是玩具、玩耍等;比如我們年輕的時候的利益所在是汽車、房子等;比如我們成年以後的利益所在是孩子、功利等。

所以,嚴格地講,或更科學地講,利益的定義是:利益是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符合人們本性需求的人或事物。

根據利益所涉及人的本性的不同,利益可以被分為求生的利益,懶性的利益,惰性的利益和不滿足的利益;根據利益所屬「人或事物」的種類不同利益又可被分為人的利益,事的利益和物的利益。

求生的利益就是符合人求生本性所需求的人或事物。比如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國,那麼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共產黨就屬於中國人民求生利益的「人」;與此相對應的「遵義會議」和「解放戰爭」對於廣大的中國人民而言就屬於符合他們求生利益的「事」;與此相對應的「小米加步槍」對於中國革命來說,就屬於求生的「物」。

懶性的利益就是符合人懶的本性所需求的人或事物。比如「傭人」就是屬於符合「僱主」懶的利益的「人」,用洗衣機代替人工洗衣服這件事就屬於符合人們懶的利益的「事」,而洗衣機就屬於符合人們懶的利益的「物」。

惰性的利益就是符合人惰的本性所需求的人或事物。惰就是習慣的意思,人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習慣性,突然改變某種生活或工作的習慣,人們往往會不適應,甚至是會很痛苦,所以,(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保持人們生活或工作的惰性也是人們的利益所在。比如,「廣場大媽」晚上跳舞,聲音特大,從而影響了一部分人的正常作息習慣,假設張先生積極「協調」「廣場大媽」,跳舞音樂聲音不要太大,跳舞時間不要太長,甚至有人會在高樓上放「高音炮」喇叭來驅趕「廣場大媽。那麼,在這場事件中,「張先生」就屬於維護「一部分人」惰性利益的「人」,而張先生的「積極協調」行為就屬於維護「一部分人」惰性利益的「事」,那個高樓之上的「高音炮」就是維護「一部分人」惰性利益的的「物」。

不滿足的利益就是符合人不滿足本性需求的人或事物。比如能帶領「村民」勤勞致富的村官,就屬於符合「村民」不滿足本性利益的人,而「發家致富」的行為就屬於符合「村民」不滿足本性利益需求的「事」,那些幫助「村民」勤勞致富的工廠和設備等「物」就屬於符合「村民」不滿足本性利益需求的「物」。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同一利益人或事物在不同的場合,其本性屬性是可以變化的,比如汽車,假如汽車被用作逃生的工具,那麼汽車就屬於人們求生利益的物,假如汽車被用作每天的交通工具,那麼汽車就屬於人們懶惰利益的物,假如汽車被用作炫耀的工具,那麼汽車就屬於人們不滿足利益的物。

汽車就是利益物

利益是真理嗎?子一哲學認為,真理是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能決定人們行為的意識,顯然,如果利益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能決定人們的行為,那麼這個利益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就可以轉化為真理。比如,假如魚是我的利益所在(因為它具有可以充飢、燒菜等價值),那麼由此就決定了我去釣魚或買魚的行為。在此情況下,「魚」利益就可以轉化成決定我去釣魚或買魚行為的真理。(有關真理定義詳見小編《子一真理定義,用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方法推理真理的定義》一文)

是真理就有大小之分,就有相對性之分,就有好壞之分,甚至還有階級之分,當然是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

利益是符合人們本性需求的人或事物,根據利益所涉及「人們」的多少或大小,利益可被分為最小利益,小利益,大利益和最大利益。

最小利益就是涉及一個人的利益,其中包括涉及一個人的求生、懶性、惰性和不滿足本性的人和事物的利益。

比如,涉及一個人求生、懶性、惰性和不滿足性四種利益的人中,其中父母既可能是你求生利益的人,也可能是你懶性和惰性利益的人,也可能是你不滿足性利益的人,因為正常情況下,父母對你的影響和幫助最大,最多和最近,絕大部分孩子不願意離開家,恐懼離開家,就是因為家人是他求生、懶惰和不滿足本性需求的利益人。當然,你的老師、朋友、老鄉、同學和領導等人也可能是其中之一。

就最小利益之利益的「事」而言,同樣可以涉及一個人求生、懶性、惰性和不滿足性四種利益的「事」。比如「改革開放」這件「事」就是涉及中國千千萬萬個人求生、懶性、惰性和不滿足性四種利益的「事」,有的人因此而獲得「求生」利益,有的人因此而獲得「舒適」的懶惰利益,有的人因此獲得升官發財的不滿足利益。

就最小利益之利益「物」而言,同樣是可以涉及一個人求生、懶性、惰性和不滿足性四種利益的「物」。比如「財」這個「物」就是能涉及中國千千萬萬個人求生、懶性、惰性和不滿足性四種利益的「物」,有的人因此而獲得「求生」利益(比如脫貧生活),有的人因此而獲得「懶惰」利益(比如小康生活),有的人因此獲得升官發財的不滿足利益。

小利益就是涉及少部分人的利益,大利益就是涉及大部分人的利益,最大利益就是涉及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其中分類與最小利益大同小異,在此就不一一詳述了。

需要指出的是,小利益和大利益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比如個人利益相對於家庭利益就是小利益,集體利益相對於家庭利益就是大利益,而集體利益相對於社會利益和國家利益就是小利益,而國家利益相對於人類的利益又是小利益——所以愛國主義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也要服從人類主義。

利益是符合人們本性需求的人或事物,在現實社會中,有時軍隊、警察、監獄以及某些制度是符合或維護某些人或階層利益的,所以,按利益定義中不同「人們」的屬性,利益又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人民利益,資產階級利益,官僚階級利益以及無產階級利益等。

人民利益就是符合人民大眾需求的人或事物。比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比如殺人償命等制度和法律就符合人民大眾的利益。

人民利益高於一切

資產階級利益就是符合資產階級需求的人或事物。比如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有錢能使鬼推磨」的潛規則,比如美國的院外說客制度和保釋制度,比如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總統和議員等。

官僚階級利益就是符合官僚階級需求的人或事物。比如提拔幹部中存在的任人唯親的潛規則,比如官員財產等信息不公開制度,比如官僚階層可以享受比無產階級更高的薪酬和福利待遇的制度,比如代表官僚階級利益的長官就是官僚階級的利益人。

無產階級利益就是符合無產階級需求的人或事物。比如低保制度,義務教育制度和百分百遺產稅等制度,比如打土豪分田地的制度,比如代表無產階級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就是無產階級的利益人。

利益是符合人們本性需求的人或事物,按照人們能獲得利益需要的時間長短來分,利益大致可分為長期利益,中期利益和短期利益。

長期利益就是人們在長時間後能獲得的利益。對於個人來講,學習文化知識,學習一門或多門技藝,學習道德等知識就是人們長期的、甚至是一輩子都有用的利益;對於國家來講,確立好的社會制度,制定好的長遠發展規劃就決定著國家未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和諧發展前途利益。所以制定好長期利益規劃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須的,俗話說,失之毫釐,謬之千裡,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計劃經濟,計劃生育,計劃教育,計劃國家百年發展大計等科學計劃都是必不可少的。蓋一棟普通房子尚且需要計劃,何況建設社會主義大廈呢?

中期利益就是人們在較長時間內能獲得的利益。比如計劃生育政策就屬於符合中國人民中期利益的政策。因為我們的耕地有限,如果不計劃生育,那麼在未來的幾十年中國人民的吃飯問題和工作問題就會出現危機,社會就更難和諧發展。

短期利益就是人們在較短時間內能獲得的利益。對於個人來講,比如打短工,短期投資,買車,請客送禮等行為就屬於短期利益行為。對於國家來講,抗震救災,制定危機應急制度,制定五年發展綱要等行為就是屬於短期利益行為。

中國的霧霾惡劣天氣之所以發展到現在這種地步,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國家長期和中期霧霾治理的發展計劃,因此影響了廣大人民的健康利益。

粵港澳大橋符合國家發展利益

歷史終將證明,沒有計劃的,自由主義的市場經濟道路是行不通的。其實,理論上的美國自由主義市場經濟早已死掉了,如果美國政府不是有計劃地幹預市場的話。比如,美國的利率計劃,救市計劃,貿易保護主義等幹預計劃,債務上限計劃等等。難道美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不是一個「計劃」的產物嗎?

根據利益是否在人們的控制範圍之內,利益又可以分為未得利益和既得利益。未得利益就是在將來可能獲得的利益,既得利益就是已經取得的利益。比如香港曾經是英國的既得利益,又是中國的未得利益,英國雖然不情願,但是最終還是在租借期內放棄了「香港」這個既得利益,而香港又成了中國的既得利益。

相關焦點

  • 於是說人生九大定律
    有哪些基本的規律在左右或者說影響人生,在人生酸甜苦辣現象的背後有什麼樣共識性的本質?生活的基本哲學是什麼?於新春在於是說人生中提出如下九大定律。第一,切割定律永遠不要在乎過去。第二,幸福定律可以跟別人分享幸福。但一定不要從別人的地方想找到幸福。幸福是彼此分享產生的,不是我從對方拿過來的或者別人贈送給我的。如果把自己所有的不幸都認為別人給自己造成的。這個前提是你自己就把你幸福的主角定義成別人了,也就是說別人操控了你的幸福,你不是你人生的主角!
  • 第一章:熱力學第一定律 |《新編物理化學講義》-吳鏘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本章的主線是:熱力學第一定律及其在轉變、相變、化學反應等三個基本過程中的應用。由於熱力學第一定律由內能、功與熱三個部分組成,因此本章的組成部分是六個。換言之,介紹完內能、功與熱之後(即介紹完第一定律),就應該介紹第一定律在轉變、相變、化學反應等三個基本過程中的應用。不難看出,轉變過程、相變過程和化學反應過程,既是本章的新概念,也是核心概念。
  • 第一節USB連接器的定義和分類(中英文)
    第一節USB連接器的定義和分類USB連接器的含義What does USB Connector mean?定義:通用串行總線連接器是計算機和外圍設備(如印表機、顯示器、掃描儀、滑鼠或鍵盤)之間的連接器。它是USB接口的一部分,包括埠、電纜和連接器的類型。
  • 結局定律、危難定律,尋找定律等人生25個趣定律
    (沒有誰的人生可以重來)四,遊戲定律:無論你保齡球打得多「菜」,每次都可能有一兩次全中,令你滿意,高興的下次再來。人生就是一場遊戲,遊戲者有輸有贏,輸贏都在一個時間段內。很多遊戲你輸了,就永遠無法再來。
  • 熱力學第一定律
    在說熱力學第一定律之前,可先回顧一下前面曾提到過的熱力學第零定律,具體可參考「溫度和溫標」。
  • 【每周一論】【03】牛頓第一定律的實質、地位和作用
    牛頓在1687年出版的名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三條定律做為動力學的基礎。這三條定律統稱牛頓運動定律, 以牛頓運動定律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力學理論叫做牛頓力學。教科版教材中對牛頓第一定律的實質的認識, 它在三個定律中的地位和作用, 很少給出合理的解釋和定位。下面就一些」物理學」教科書中對第一定律的不盡合理的解釋和定位逐一給予說明。
  • 熱學 | 熱力學第一定律
    課程:熱學主題:熱力學第一定律1 準靜態過程熱力學過程,簡稱過程,是指系統從一個狀態變化到另一個狀態。3 熱力學第一定律3.1 內能內能是系統內部所有微觀粒子的微觀的無序運動能以及總的相互作用勢能兩者之和。實驗表明:系統在同一初態變為同一末態的絕熱過程中,外界對系統做的功是一個恆量。
  • 再談《莎莉之定律》——選擇、人生與因果
    這種創造性的「二刷」設計提出了玩家和「自己」配合的要求,不僅把解謎要素與跑酷模式結合,增加遊戲內容,而且僅利用玩法語言就完美地詮釋了主題——莎莉定律。關於莎莉定律,關於「選擇與人生」,筆者在此想要討論的問題是:是莎莉的選擇(離家)塑造了莎莉的人生(小確幸的城市生活)嗎?或者說不同的選擇一定會造就不一樣的人生嗎?
  • 牛頓第一定律及應用
    一、牛頓第一定律②.意義:a.指出了一切物體都有慣性,因此牛頓第一定律又稱為慣性定律;b.指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即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2.慣性慣性與慣性定律是兩為事,不能混淆。①.明確慣性的概念。
  • 趙樸初:人生九大定律
    第一、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常委,第六、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人生九大定律一、因果定律厚道,才有厚報原文: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
  • 人生中的「能量守恆定律」
    能量守恆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消滅,也不會憑空產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他物體,而在轉化和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時至今日,能量守恆定律已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難怪恩格斯曾將此定律列十九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 《小歡喜》大結局:三個家庭三種命運,透露出的人生定律
    劉靜身體痊癒,方圓和童文潔喜得二胎,宋倩喬衛東復婚,應了那句話,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看八九隻看一二,時間久了你就會常歡喜。人生苦短,追求的就是苦盡甘來的那點甜,方圓和童文潔兩口子在孩子高考前雙雙下崗,父母又被騙了八十萬。
  • 颱風的定義和分類
    颱風的定義和分類 來源:東方天氣網 發布時間:2016-08-03 15:38:39 什麼是颱風?
  • 熱力學第一定律(1)
    將能量守恆定律應用到熱力學上,就是熱力學第一定律。課上講了,熱力學第一定律有三種表述:封閉系統發生狀態變化時其熱力學能的改變量等於變化過程中環境傳遞給系統的熱及功的總和。任何系統在平衡態時,有一狀態函數U,叫熱力學能。第一類永動機不可能。第一種很好理解。能量守恆和定量轉化嘛。
  • 八年級物理 如何理解慣性和牛頓第一定律
    八年級下冊物理中,慣性和牛頓第一定律是力學的基礎知識,能夠正確把握慣性和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是學好力學知識的基礎。我們在此來具體理解一下慣性和慣性定律,分析一下影響慣性的因素以及慣性和牛頓第一定律之間的關係。
  • 學習各種定律,為我們人生加油,看《墨菲定律》一書
    我們所讀的《墨菲定律》一書並不是只講墨菲定律,而是集合了許多的神奇的人生定律,法則效應,讓我們可以洞悉世間的法則,了解社會,心理,經濟等現象,為我們做人生的抉擇提供寶貴的參考意見。我們人生都走在抉擇的道路當中,比如大學選專業,找工作,跳槽,面對一個投資的機遇,面對困難和挫折,我們如何抉擇成為了一個大的難題,而《墨菲定律》這部書收集了100多個人生的定律和有效法則,這些法則包含人生,人際交往,職場,經濟,管理等法則,這些法則如果我們能讀懂讀通,並有效運用,我們的人生道路會是一條康莊大道。
  • IBM為何急切地定義「沃森定律」?
    王如晨/文IBM正藉助概念定義與話術革新,佔領AI高地,重塑願景,推動轉型,並刺激相當被動的資本市場層面。若你有心,會發現,過去兩個多月,在多個重大場合,IBM女掌門、多名高管不斷兜售一個詞:Watson's Law(沃森定律)。
  • 切應力互等定律及應力狀態分類
    我們從應力的定義逆推,可知道,此內力可以通過切應力乘以這個截面的面積來求出。 我們來具體分析,發現,和z軸平行以及所有過z軸的應力所對應的內力在這個面上的合力對Z軸的力矩都等於0,我們發現只有和對於Z軸有扭矩的作用。
  • 不可不遵循的21條人生定律,違反任何一條都會讓你得不償失
    7 質量轉換定律量變的堅持和積累產生質變,質變的升華和提升產生新一輪高層次的量變,它們相互之間的轉變點有時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積累,也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堅持,更多的時候還需要外在力量的刺激和打破才能產生人們常說的裂變和突變。
  • 深刻理解牛頓第一定律內涵,對理解物質運動至關重要
    導讀:如何加深理解牛頓第一定律內涵,此文可以幫助你。在這裡再補充一下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1)提出了力概念的科學的定性定義。牛頓在表述他的第一定律前的定義中明確提出:力是對物體的作用,使物體改變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